第118章 案例教学-《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党校的课程安排张弛有度,理论灌输之余,极重案例研讨。

  这日下午,便是一堂名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防控”的案例教学课。

  授课的是位姓钟的副教授,年纪不大,却以案例设计刁钻、课堂引导犀利着称。他不多寒暄,上来就抛出一个模拟项目。

  “各位同学,假设你们是某沿海经济强市‘临港新区’的领导班子。市里给你们一个新任务:引入并落地一个巨型化工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超百亿,预计年利税数十亿,能带动上下游就业数万人。”

  ppt上打出项目简介,光鲜亮丽的数据引得台下不少学员,尤其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眼睛发亮。

  钟教授话锋一转:“但是,”他加重了语气,ppt翻页,露出风险点,“第一,该项目由一家外资巨头控股,技术壁垒高,我方谈判地位相对弱势。第二,项目环保压力巨大,虽承诺采用最新技术,但周边居民已有反对声音。第三,投资方提出一系列优惠条件要求,包括土地近乎无偿划拨、税收‘五免五减半’、配套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完全负责,并要求我方协助获取国有银行巨额低息贷款。”

  他环视台下,看到学员们眉头渐渐锁紧:“最后一点,投资方通过中间人暗示,项目成功落地,将对各位班子成员有‘特别表示’。现在,请模拟班子讨论:这个项目,接,还是不接?如果接,怎么操作?如果不接,理由是什么?给大家二十分钟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陈述。”

  课堂瞬间炸了锅。

  “百亿投资!几十亿利税!这能拒绝?必须接!”一个来自中部省份的县长拍了下桌子,情绪激动,“我们那穷县,有个五亿的项目书记县长都得当祖宗供着!这点风险算啥?”

  “风险算啥?”旁边一位来自省环保厅的副处长冷笑,“冯县长,你是没经历过群体性事件。这项目真要漏一下,或者炸一下,别说政绩,乌纱帽都得赔进去!到时候谁负责?”

  “因噎废食!”李伟副处长扶了扶眼镜,拿出发改委的视角,“这么大的项目,对地方经济拉动是决定性的!环保可以投钱治理,群众工作可以慢慢做,优惠条件可以谈!外资有点特殊要求也正常,关键是把握住发展机遇!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

  “李处长说得轻巧,”苏瑾立刻反驳,她来自经济发达地区,见过世面也吃过亏,“土地近乎白送,税收大幅减免,配套还要我们贴钱,银行贷款风险最终谁兜底?算过投入产出比吗?这哪里是金饭碗,分明是赔本赚吆喝,还可能引来一只啃我们老本的豺狼!那‘特别表示’是什么?是糖衣炮弹!碰不得!”

  赵大河嘟囔:“俺觉得吧,项目是好,可这条件也太欺负人了!俺们镇引进个厂子,还得谈个三七开呢,这倒好,快成人家白嫖咱了!”

  曹云峰谨慎地说:“需要详细测算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潜在的隐性债务风险。”

  傅逸明则玩味地笑着:“接也行,不接也行,关键在于怎么操作。操作好了,风险可控,政绩到手。操作不好,满盘皆输。”

  小组内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万骁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划动,仿佛在计算着什么。他经历过这个案例的原型前世某个沿海城市确实引进了类似项目,初期风光无限,但不过五年,就因环保事故、外资撤资、债务窟窿巨大而烂尾,留下满地鸡毛和一屁股债,主政官员黯然落马。

  “万骁,你啥意见?别光听着啊!”赵大河推了他一把。

  众人目光聚焦过来。林万骁如今是班上公认的“实操派”高手,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林万骁抬起头,目光平静:“我的意见是,这个项目,目前条件下,不能接。”

  “为啥?”李伟急了,“林书记,你们青桥搞得风生水起,不就是敢闯敢干吗?怎么到这大项目上就缩了?”

  “李处长,敢闯敢干不等于头脑发热。”林万骁语气淡然,“这个项目的问题,不在于风险大,而在于风险收益完全不对等,且主动权几乎完全旁落。”

  他条分缕析:“第一,经济账不合算。土地、税收、配套的巨额投入,折算成现值,远超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税分成。这还没算环境治理的长期成本。我们是在用真金白银和不可再生的资源,贴补一个利润大部分归外资巨头的项目,本质上是亏本买卖。”

  “第二,金融风险极大。协助获取巨额低息贷款,实质是让地方政府或国企变相担保。一旦项目市场波动或外资撤资,巨额债务就直接压到地方政府头上,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第三,环保和社会风险不可控。技术壁垒高意味着我们无法有效监管其环保承诺。居民反对声起,若强行推进,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稳定。”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特别表示’。这摆明了是围猎的开端。一旦松口,整个班子都可能被拖下水。为了这样一个经济上不划算、风险上不可控的项目,赌上政治生命,值得吗?”

  一席话,如同冷水泼入滚油,让激烈争论的小组瞬间安静下来。连李伟也张了张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那……就这么放弃了?百亿项目啊!”冯县长还是有些不甘心。

  “不是放弃。”林万骁摇头,“是以我为主,重新谈判。底线必须坚守:土地按市场价出让,税收优惠依法依规且在合理限度内,配套投入要有回报机制,贷款问题政府绝不兜底担保。环保标准必须采用国内最严甚至国际最高,并引入我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全程监测。至于‘特别表示’,”他冷笑一声,“明确告知投资方,中国的招商引资,走的是阳关道,不搞歪门邪道。想要市场,就拿真技术、真资金、真合作来换。”

  “如果对方不同意呢?”苏瑾问。

  “那就说明他们本就心存不良,并非诚心合作。这样的项目,丢了不可惜。”林万骁斩钉截铁,“高质量发展,不是饥不择食。我们不能为了短期政绩,吞下长期毒药。有时候,拒绝一个错误的选择,比盲目抓住一个看似诱人的机会,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小组众人陷入沉思。

  二十分钟后,各组开始陈述。果然,观点激烈碰撞。有小组主张不惜代价拿下,有小组主张坚决拒绝,也有小组模棱两可。

  轮到林万骁所在小组,推选他做代表。他将刚才的分析精炼提升,清晰阐述了“坚守底线、理性评估、拒绝诱惑、防范风险”的核心观点。

  钟教授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

  最后总结时,钟教授点了林万骁的名:“林万骁同学的观点,很清醒,很有定力。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道理。我们现在一些干部,就是太渴望政绩,太容易被打着‘大项目’幌子的画饼迷惑,忘记了算清经济账、风险账、长远账,更忘记了廉政底线是绝对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他扫视全场:“招商引资,要亲商、富商、安商,但前提是‘清’,是‘亲清政商关系’。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而不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围猎!林万骁同学提到了‘拒绝的智慧和魄力’,这一点,尤其重要!在你们未来的执政生涯中,会不断遇到各种诱惑和抉择,能否保持这份清醒和定力,至关重要!”

  课堂结束时,钟教授特意走到林万骁身边,低声说了一句:“林同学,你在青桥的经历,看来不只是会搞经济,底线守得更牢。很好。”

  林万骁谦逊一笑:“教授过奖,只是吃过见过,更知道怕罢了。”

  钟教授哈哈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转身离去。

  李伟走过来,表情有些复杂,最终叹了口气:“林书记,今天受教了。有时候……身在那个位置,迫于考核压力,难免……唉。”

  苏瑾则笑意盈盈:“林主任,下次讨论,我还和你一组。”

  赵大河搂住林万骁脖子:“老弟,俺算服了!你这脑子,咋长的?”

  林万骁笑着应付众人,心里却明镜似的。这课堂上的交锋,何尝不是官场的预演?每一次选择,都暗藏着机遇与陷阱,考验着智慧与定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党校的课堂,亦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