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大会结束后召开的第一次区委常委会上,林万骁谈及荣誉,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一份普通文件:
“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说明省委对我们龙湖前段工作的认可,也意味着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大家务必保持清醒,戒骄戒躁,把成绩归零,把目光聚焦到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和更长远的发展上。”
他迅速将工作重心拉回到日常轨道,更加关注几位核心骨干的成长,开始为他可能即将离开的这片园地,仔细挑选和培育下一任的守护者。
常务副区长陈亮,是他在青桥镇时就一手带起来的干部,务实肯干,执行力强,但视野和魄力稍显不足。林万骁开始有意识地给他压担子,让他独立负责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次,关于龙湖西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专题会上,几个部门的意见僵持不下,城建局强调规划统一,街道办担心居民阻力,财政局嘀咕投入太大。陈亮协调得有些吃力,局面一时难以打开。
林万骁没有直接插手,而是在会后单独留下陈亮。
“感觉怎么样?”他递给陈亮一支烟,自己也点上,烟雾袅袅中,气氛缓和了些。
“头大,”陈亮苦笑着摇头,“各方利益纠缠,都想让自己省事,让区里多出钱。”
“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也会增加政府支出。”林万骁吸了口烟,缓缓道,“作为常务副区长,你不能只当传声筒,或者和稀泥。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魄力。”
他指点道:“回去让他们把每个方案的利弊,尤其是对不同群体居民的影响、可能引发的矛盾、长期的运维成本,都量化出来。然后你牵头,组织居民代表、专家、相关部门开个听证会,把账算在明处,把选择权部分交给群众。我们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公平的规则,提供必要的托底保障,而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被部门利益牵着鼻子走。有时候,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透明反而能减少阻力。”
陈亮眼睛一亮,似乎抓住了关键:“我明白了,林书记。不能陷在具体事务里,要跳出来,从规则和机制上想办法。”
“对,”林万骁点头,“你要逐渐学会,不是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建立解决一类问题的机制。这才是当主帅和当先锋的区别。”
对于前任秘书李明坊,林万骁的培养则侧重于思维格局和独立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李明坊现在是龙湖区南江街道办书记,林万骁有意让他参与一些重要政策的前期调研和草案拟定。
“明坊,你对区里准备推动的这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计划’怎么看?”一次在南江街道办调研时,林万骁在办公室休息时间,看似随意地问起李明坊。
李明坊愣了一下,随即谨慎地回答:“政策初衷很好,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担心两点:一是财政补贴的效率和公平性,如何防止套利;二是很多传统企业主观念转不过来,可能叫好不叫座。”
“想到点子上了。”林万骁赞许地点点头,“那你设想一下,如果让你来牵头制定实施细则,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这个问题超出了李明坊日常工作的范畴,他沉思片刻,才条理清晰地回答:“第一,补贴方式是否可以更多样?比如,部分采用‘创新券’形式,让企业自主选择服务商,政府事后根据转型效果核销?第二,是否可以组织成功转型的企业家现身说法,建立‘数字导师’制度?第三,是否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低息的数字化专项贷款,形成‘政策 市场’的合力?”
林万骁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思路打开了。要多从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后这类事情,你可以先拿个初步方案出来。”
而负责办公室和秘书工作的陆星河,林万骁则看重其忠诚和细致。他交给陆星河一项更敏感的任务,协助他梳理龙湖各级干部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能扛事、有潜力、价值观正的年轻干部。
“星河,我们不搞小圈子,但用人必须心中有数。”林万骁语重心长,“你平时接触多,留心观察,哪些干部在推动‘阳光采购’、教育改革、乡村振兴这些硬仗中表现突出?哪些人只是在面上应付?建立一个动态的观察档案,不记录结论,只记录具体事例和数据。”
这是一份极大的信任。陆星河深知其分量,郑重地点头:“书记,您放心,我一定客观记录,为区里将来用人提供参考。”
这些栽培,并非大张旗鼓,而是润物细无声。林万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点思路、放权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这几个核心骨干的能力和视野。他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在可能的离别到来之前,抓紧时间将自己的经验、思考和行事风格,尽可能多地传递下去。
他深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自己能干事,更要能培养出能干事、甚至比自己更能干的人。龙湖的未来,终究要交给后来者。他此刻的“培土育苗”,既是为龙湖的持续发展储备力量,也是为自己将来可能的职务变动,提前布局,确保工作平稳过渡,不因他人离开而出现断档或波折。
夜幕降临,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龙湖的万家灯火。这片他倾注了心血的土地,承载着他的政绩,也牵动着他的未来。无论下一步走向何方,他希望能为龙湖留下一个团结有力、能接续奋斗的班子,留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留下一片充满希望的发展态势。
这,或许比他个人获得再多荣誉,都更有意义。育苗之功,在于未来成荫。
“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说明省委对我们龙湖前段工作的认可,也意味着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大家务必保持清醒,戒骄戒躁,把成绩归零,把目光聚焦到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和更长远的发展上。”
他迅速将工作重心拉回到日常轨道,更加关注几位核心骨干的成长,开始为他可能即将离开的这片园地,仔细挑选和培育下一任的守护者。
常务副区长陈亮,是他在青桥镇时就一手带起来的干部,务实肯干,执行力强,但视野和魄力稍显不足。林万骁开始有意识地给他压担子,让他独立负责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次,关于龙湖西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专题会上,几个部门的意见僵持不下,城建局强调规划统一,街道办担心居民阻力,财政局嘀咕投入太大。陈亮协调得有些吃力,局面一时难以打开。
林万骁没有直接插手,而是在会后单独留下陈亮。
“感觉怎么样?”他递给陈亮一支烟,自己也点上,烟雾袅袅中,气氛缓和了些。
“头大,”陈亮苦笑着摇头,“各方利益纠缠,都想让自己省事,让区里多出钱。”
“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也会增加政府支出。”林万骁吸了口烟,缓缓道,“作为常务副区长,你不能只当传声筒,或者和稀泥。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魄力。”
他指点道:“回去让他们把每个方案的利弊,尤其是对不同群体居民的影响、可能引发的矛盾、长期的运维成本,都量化出来。然后你牵头,组织居民代表、专家、相关部门开个听证会,把账算在明处,把选择权部分交给群众。我们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公平的规则,提供必要的托底保障,而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被部门利益牵着鼻子走。有时候,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透明反而能减少阻力。”
陈亮眼睛一亮,似乎抓住了关键:“我明白了,林书记。不能陷在具体事务里,要跳出来,从规则和机制上想办法。”
“对,”林万骁点头,“你要逐渐学会,不是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建立解决一类问题的机制。这才是当主帅和当先锋的区别。”
对于前任秘书李明坊,林万骁的培养则侧重于思维格局和独立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李明坊现在是龙湖区南江街道办书记,林万骁有意让他参与一些重要政策的前期调研和草案拟定。
“明坊,你对区里准备推动的这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计划’怎么看?”一次在南江街道办调研时,林万骁在办公室休息时间,看似随意地问起李明坊。
李明坊愣了一下,随即谨慎地回答:“政策初衷很好,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担心两点:一是财政补贴的效率和公平性,如何防止套利;二是很多传统企业主观念转不过来,可能叫好不叫座。”
“想到点子上了。”林万骁赞许地点点头,“那你设想一下,如果让你来牵头制定实施细则,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这个问题超出了李明坊日常工作的范畴,他沉思片刻,才条理清晰地回答:“第一,补贴方式是否可以更多样?比如,部分采用‘创新券’形式,让企业自主选择服务商,政府事后根据转型效果核销?第二,是否可以组织成功转型的企业家现身说法,建立‘数字导师’制度?第三,是否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低息的数字化专项贷款,形成‘政策 市场’的合力?”
林万骁听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思路打开了。要多从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后这类事情,你可以先拿个初步方案出来。”
而负责办公室和秘书工作的陆星河,林万骁则看重其忠诚和细致。他交给陆星河一项更敏感的任务,协助他梳理龙湖各级干部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能扛事、有潜力、价值观正的年轻干部。
“星河,我们不搞小圈子,但用人必须心中有数。”林万骁语重心长,“你平时接触多,留心观察,哪些干部在推动‘阳光采购’、教育改革、乡村振兴这些硬仗中表现突出?哪些人只是在面上应付?建立一个动态的观察档案,不记录结论,只记录具体事例和数据。”
这是一份极大的信任。陆星河深知其分量,郑重地点头:“书记,您放心,我一定客观记录,为区里将来用人提供参考。”
这些栽培,并非大张旗鼓,而是润物细无声。林万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点思路、放权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这几个核心骨干的能力和视野。他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在可能的离别到来之前,抓紧时间将自己的经验、思考和行事风格,尽可能多地传递下去。
他深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自己能干事,更要能培养出能干事、甚至比自己更能干的人。龙湖的未来,终究要交给后来者。他此刻的“培土育苗”,既是为龙湖的持续发展储备力量,也是为自己将来可能的职务变动,提前布局,确保工作平稳过渡,不因他人离开而出现断档或波折。
夜幕降临,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龙湖的万家灯火。这片他倾注了心血的土地,承载着他的政绩,也牵动着他的未来。无论下一步走向何方,他希望能为龙湖留下一个团结有力、能接续奋斗的班子,留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留下一片充满希望的发展态势。
这,或许比他个人获得再多荣誉,都更有意义。育苗之功,在于未来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