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江省会,空气中带着凛冽的寒意,但省委大礼堂内却暖意融融,灯火通明。全省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庄严的国徽,台下坐满了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
林万骁坐在靠前区域的获奖席上,身姿挺拔,神情肃穆。他今天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白衬衫,系着一条暗红色领带,显得格外精神。当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念出“全省优秀县区委书记”获奖名单,并清晰地报出“林万骁”三个字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从容起身,稳步走向主席台。从省委主要领导手中接过那本沉甸甸、红彤彤的荣誉证书时,他能感受到台下无数道目光,有赞许,有羡慕,有审视,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他面带微笑,向颁奖领导致谢,向台下鞠躬,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沉稳得体。
几乎在同一时间,大会也宣布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的评选结果,龙湖区赫然在列。双喜临门,龙湖和林万骁的名字,在这个省级最高规格的表彰平台上,被一同高高举起。
那一刻,林万骁心中确实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荡。这荣誉,是对他重生以来,在龙湖这片土地上倾注的所有心血、承受的所有压力、做出的所有艰难抉择的肯定。从雪夜重生救下顾沉舟,到青桥镇杠杆撬动,再到主政龙湖推动一系列变革……往事如电影镜头般在脑中快速闪过。这份荣誉,像一枚闪亮的勋章,镌刻着他一路走来的足迹。
然而,这股激荡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当他捧着证书走下主席台,回到座位时,心情已经迅速平复下来,甚至比上台前更加冷静。他很清楚,在体制内,荣誉既是光环,也是靶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他比常人体会更深。这顶“桂冠”戴在头上,意味着他和他主政的龙湖,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前世的教训刻骨铭心,站的越高,摔得可能越重。
表彰大会结束后,是简短的交流环节。不少相识或不相识的干部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林万骁一一回应,态度谦逊,反复强调:“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龙湖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个人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他特别注意到了书记顾沉舟投向他的目光,那目光中带着欣慰,更带着深沉的期许。顾沉舟并未多言,只是在他路过身边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不错,戒骄戒躁。” 五个字,重若千钧。
林万骁深深点头。
这次获奖,以及之前党校授课、高层研讨的成功,都让林万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个人的能力与政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稳固的政治依靠和清晰的派系站位,就如同无根浮萍,一阵风浪就可能倾覆。顾沉舟,这位他重生后最早结下善缘、亦师亦父的领导,无疑是他最坚实、最值得依靠的政治锚点。
回到龙湖后,林万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工作汇报和思想总结。他没有假手秘书,而是用最工整的笔迹,向顾沉舟书记汇报自己获奖后的思考,重点阐述了龙湖当前依然面临的挑战(如跨区域合作的推进难度、新动能培育的持续性等),以及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如何巩固“龙湖模式”成果、防范潜在风险。
在汇报的结尾,他写道:“书记,荣誉属于过去,责任仍在肩头。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唯有在您的指导下,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 措辞恭敬,态度恳切,清晰地传递了紧密跟随的信号。
这份汇报,通过机要渠道直接送达顾沉舟的案头。
不仅如此,林万骁开始更加有规律地向顾沉舟汇报工作。不再是等到有重大事项或需要请示时才联系,而是定期,大约每月一次,或电话简短沟通,或提交书面简报,内容涵盖龙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思考。他把握着分寸,既不让领导觉得被打扰,又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连线”状态。
在一次短暂的电话汇报中,顾沉舟似乎不经意地提点了一句:“万骁啊,你现在是树大招风。工作上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有些时候,步子不妨稳一点,看清楚再走。”
林万骁心领神会。这是顾沉舟在提醒他,获奖之后,更要警惕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尤其是在推动一些触及深层次利益改革的敏感问题上,需要更加讲究策略,甚至适当放缓节奏,寻求最大公约数。
“是,书记,您的指示我牢记在心。我一定注意团结同志,稳妥推进各项工作。”林万骁恭敬回应。
林万骁坐在靠前区域的获奖席上,身姿挺拔,神情肃穆。他今天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白衬衫,系着一条暗红色领带,显得格外精神。当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念出“全省优秀县区委书记”获奖名单,并清晰地报出“林万骁”三个字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从容起身,稳步走向主席台。从省委主要领导手中接过那本沉甸甸、红彤彤的荣誉证书时,他能感受到台下无数道目光,有赞许,有羡慕,有审视,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他面带微笑,向颁奖领导致谢,向台下鞠躬,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沉稳得体。
几乎在同一时间,大会也宣布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的评选结果,龙湖区赫然在列。双喜临门,龙湖和林万骁的名字,在这个省级最高规格的表彰平台上,被一同高高举起。
那一刻,林万骁心中确实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荡。这荣誉,是对他重生以来,在龙湖这片土地上倾注的所有心血、承受的所有压力、做出的所有艰难抉择的肯定。从雪夜重生救下顾沉舟,到青桥镇杠杆撬动,再到主政龙湖推动一系列变革……往事如电影镜头般在脑中快速闪过。这份荣誉,像一枚闪亮的勋章,镌刻着他一路走来的足迹。
然而,这股激荡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当他捧着证书走下主席台,回到座位时,心情已经迅速平复下来,甚至比上台前更加冷静。他很清楚,在体制内,荣誉既是光环,也是靶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他比常人体会更深。这顶“桂冠”戴在头上,意味着他和他主政的龙湖,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前世的教训刻骨铭心,站的越高,摔得可能越重。
表彰大会结束后,是简短的交流环节。不少相识或不相识的干部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林万骁一一回应,态度谦逊,反复强调:“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龙湖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个人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他特别注意到了书记顾沉舟投向他的目光,那目光中带着欣慰,更带着深沉的期许。顾沉舟并未多言,只是在他路过身边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不错,戒骄戒躁。” 五个字,重若千钧。
林万骁深深点头。
这次获奖,以及之前党校授课、高层研讨的成功,都让林万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个人的能力与政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稳固的政治依靠和清晰的派系站位,就如同无根浮萍,一阵风浪就可能倾覆。顾沉舟,这位他重生后最早结下善缘、亦师亦父的领导,无疑是他最坚实、最值得依靠的政治锚点。
回到龙湖后,林万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工作汇报和思想总结。他没有假手秘书,而是用最工整的笔迹,向顾沉舟书记汇报自己获奖后的思考,重点阐述了龙湖当前依然面临的挑战(如跨区域合作的推进难度、新动能培育的持续性等),以及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如何巩固“龙湖模式”成果、防范潜在风险。
在汇报的结尾,他写道:“书记,荣誉属于过去,责任仍在肩头。前路依然充满挑战,唯有在您的指导下,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 措辞恭敬,态度恳切,清晰地传递了紧密跟随的信号。
这份汇报,通过机要渠道直接送达顾沉舟的案头。
不仅如此,林万骁开始更加有规律地向顾沉舟汇报工作。不再是等到有重大事项或需要请示时才联系,而是定期,大约每月一次,或电话简短沟通,或提交书面简报,内容涵盖龙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思考。他把握着分寸,既不让领导觉得被打扰,又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连线”状态。
在一次短暂的电话汇报中,顾沉舟似乎不经意地提点了一句:“万骁啊,你现在是树大招风。工作上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有些时候,步子不妨稳一点,看清楚再走。”
林万骁心领神会。这是顾沉舟在提醒他,获奖之后,更要警惕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尤其是在推动一些触及深层次利益改革的敏感问题上,需要更加讲究策略,甚至适当放缓节奏,寻求最大公约数。
“是,书记,您的指示我牢记在心。我一定注意团结同志,稳妥推进各项工作。”林万骁恭敬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