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十字路口-《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京城几日,岳父高屋建瓴的指点,让林万骁心中未来的蓝图变得清晰。然而此刻,龙湖才是他的主战场,北江才是他政治生涯起航的地方。三天后,他便登上了返回北江的航班,心中已有了明确的去向,国家发改委。

  飞机落地,北江省城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丝初冬的凛冽。林万骁没有先回龙湖,而是让司机直接驱车前往省委大院。他需要第一时间拜会省委书记顾沉舟,这位一路提携他、亦师亦父的领导。于公于私,他都必须亲自、当面汇报这一重大变动。

  顾沉舟的办公室,依旧保持着简朴而庄重的风格。秘书通报后,林万骁轻轻推门而入。顾沉舟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见到是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万骁回来了?京城家里都好吧?”顾沉舟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谢谢顾书记关心,家里都好。”林万骁恭敬地坐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顾书记,这次回京,和家里长辈深入沟通了一下我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顾沉舟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目光中带着洞悉一切的沉稳。

  “长辈们综合考虑后,认为我在地方历练了这些年,是时候到部委层面去拓宽一下视野,积累些宏观经验。”林万骁语气平稳,态度诚恳,“初步意向是……去国家发改委。”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顾沉舟的神色,继续道:“龙湖这边,大的框架已经稳定,势头也不错。如果组织上同意我的调动,我认为常务副区长陈亮同志,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政治可靠,能力扎实,熟悉龙湖全面情况,是接任区长的合适人选。他能够确保龙湖工作的平稳过渡和发展势头的延续。”这是他离开前,能为龙湖、也为跟随自己的干部所做的最后安排。

  顾沉舟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没有立即表态。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轻微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

  过了好一会儿,顾沉舟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去部委锻炼,这个方向是对的。你的能力,尤其是在抓经济、搞建设、应对复杂局面方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发改委也确实是个重要的平台。”

  他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向林万骁:“但是,万骁啊,你有没有想过另一个可能?你在县区主政,抓了经济,也在纪委历练过,算是经过了实打实的‘务实’锻炼。但一个高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务实,也要懂得务虚,要善于抓意识形态,抓宣传思想工作。这可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看家本领。”

  林万骁心神一震,有些意外地看着顾沉舟。

  顾沉舟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个人觉得,你去中宣部,或许比去发改委,对你未来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

  “中宣部?”林万骁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建议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在他的认知和前世记忆里,中宣部虽然是核心部门,但相较于发改委、财政部等实权部门,常被认为是“务虚”的,不易做出显性政绩。

  “觉得意外?”顾沉舟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笑了笑,“觉得那里是务虚,不出活?”

  林万骁没有否认,坦诚道:“顾书记,我确实对经济工作和具体事务更熟悉一些。”

  “正因为你熟悉务实,才更要去补上务虚这一课!”顾沉舟语气加重了些,“发改委是重要,但那里聚集了太多经济干才,你去了,只是其中之一。而在中宣部,你独特的基层主政经历、抓产业搞建设的实战经验,尤其是成功应对舆情危机(指星耀做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的表现,反而能让你脱颖而出。你会懂得如何把中央的精神与基层的实际结合,如何让宣传思想工作更接地气,更能服务中心大局。这对于你未来能否真正胜任更高级别的领导职务,至关重要!”

  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你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域,能锤炼更敏锐的政治判断力。这其中的重要性,不亚于抓一个百亿项目。你要知道,许多走向更高岗位的同志,都有在宣传或组织系统工作的经历,这不是偶然。”

  顾沉舟的这番话,让林万骁陷入了深思。他之前只想着延续自己的经济优势,却忽略了更高层面领导能力要求的全面性。顾沉舟是从更长远、更战略的角度在为他谋划。

  “我明白了,顾书记。”林万骁深吸一口气,态度变得郑重,“您的指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我会认真考虑这个方向。”

  顾沉舟满意地点点头:“不急,你可以再和家里长辈沟通一下。无论最终去哪里,龙湖这边,你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手头的工作,特别是几个重大项目和风险点的处置,都妥善收尾,做好交接。陈亮同志的情况,组织部会统筹考虑。”

  “是,我一定处理好后续工作,请顾书记放心。”

  离开省委大院,坐在返回龙湖的车上,林万骁的心潮难以平静。顾沉舟的建议,在他原本清晰的路径上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个更具挑战也或许更具潜力的未来。

  他没有犹豫,当晚就在书房里,再次拨通了夏父的电话。他将顾沉舟的建议原原本本地做了转达,并坦诚了自己最初的意外和之后的思考。

  电话那头,夏弘文沉默了片刻,显然也在权衡。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才传过来:“沉舟同志的建议……很有道理,也确实是从你的长远发展考虑。中宣部这个平台,锻炼的是另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把握方向、凝聚共识方面。补齐这块短板,对你确有裨益。”

  他话锋一转,也点出了关键:“不过,万骁,你要有心理准备。宣传口的工作,不像经济部门那样容易量化,成绩不那么直观,很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确实不易出那种轰动性的、显眼的政绩。而且,那里的工作节奏、思维方式,可能和你过去熟悉的领域有很大不同,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夏弘文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利弊,将选择权交还给了林万骁自己。“这件事,我和沉舟同志会再沟通。你自己也好好想一想,结合你自己的兴趣和长远规划。无论发改委还是中宣部,都是重要的台阶,关键看哪一条路更让你觉得有施展空间,更能激发你的潜力。”

  放下电话,林万骁独自在书房里坐了很久。窗外的龙湖夜景璀璨夺目,而他的人生,似乎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一条是看似顺理成章、能延续优势的发改委之路;另一条是充满未知、挑战巨大却可能别有洞天的中宣部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