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星城”项目的跨部委协调,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这天的会议,规格更高,地点放在了国家发改委的一间中型会议室。除了之前接触过的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还加入了国资委和银保监会等相关单位,旨在从项目监管、国资背景、金融风险等多个维度,协同厘清问题,明确处置方向。
林万骁带着奚远山和一名熟悉政策的处长提前到场。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已经摆好的席卡,目光在其中一个名字上骤然停驻,曹云天,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曹云天!曹云川的亲弟!天然必然站在赵晋岳一边。
这个名字,林万骁并不陌生,前世记忆的碎片和今生有意的情报收集都告诉他,此人先前在北江银行获得快速提拔,然后华丽转身进入政府部门,晋升速度之快,连林万骁这重生人士都自叹不如。
这人和赵晋岳关系密切,利益深度绑定。赵晋岳的许多需要部委层面配合或行方便之处的操作,背后往往都有这位曹副局长的影子。
真是冤家路窄。林万骁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警铃大作。他知道,这次会议,恐怕不会仅仅局限于讨论“东海星城”本身了。
与会人员陆续入场。曹云天是在会议开始前最后一分钟进来的。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身材保持得不错,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体制内高级官员常见的、温和而略显疏离的笑容。
他的目光与林万骁在空中相遇。刹那间,林万骁捕捉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随即那惊讶便被更深的、带着审视和某种了然的平静所取代。显然,曹云天也认出了他,并且对他的出现并不感到完全意外。
“林局长,你好。”曹云天主动走上前,伸出手,笑容恰到好处,仿佛只是偶遇一位并不太熟的旧相识。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经过精心打磨的圆滑。
林万骁站起身,与他伸手一握,力道不轻不重,时间不长不短。“曹局长,幸会。”他的回应同样简洁,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两人的手一触即分,礼貌周全,却感受不到丝毫温度。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林局长。”曹云天语气轻松,像是随意寒暄,“听说林局长高升到了中宣部,真是年轻有为。舆情工作,现在可是重中之重啊。”
这话听起来是恭维,但林万骁却听出了弦外之音:你不在北江好好待着,跑到部委来,还插手到具体项目协调里来了?
“曹局长过奖,只是岗位调整,为人民服务罢了。”林万骁滴水不漏地回应,“倒是曹局长在国资委,管着这么多‘共和国长子’,责任更大。”
两人面带微笑,言语往来,看似平常的官场寒暄,却让旁边稍微敏感些的人,都能隐约感觉到那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会议开始后,议题主要集中在“东海星城”项目涉及的国资背景企业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以及相关银行贷款的风险评估上。曹云天在发言时,表现得非常专业和客观,多次强调要“依法依规”、“厘清责任”、“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言辞无可挑剔。
但在谈及具体涉事企业,一家具有北江省国资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时,曹云天的措辞变得微妙起来。他并未直接为其开脱,而是不断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地方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及“要在保护企业正常经营和依法追责之间找到平衡”。
“这家企业,毕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处置过程中,我们既要查清问题,也要考虑避免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企业大规模失业的次生灾害。”曹云天语气沉重,一副为国为民、顾全大局的模样。
林万骁冷静地听着。曹云天这番话,站在道德和政策制高点上,看似公允,实则是在为那家可能与赵晋岳存在利益输送的企业设置“防火墙”和“缓冲带”,试图将问题的性质从可能的“违法犯罪”向“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引导,从而减轻追责力度。
轮到中宣部(舆情局)发言时,林万骁没有直接反驳曹云天,而是将重点拉回到了舆论层面。
“各位领导,目前‘东海星城’项目的舆情焦点,高度集中在‘公平正义’和‘反腐决心’上。”林万骁语气平稳,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最后在曹云天脸上短暂停留,“公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调查过程拖沓,或者结果不能令人信服,甚至出现‘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情况,那么不仅无法平息现有的舆论风波,还可能引发新一轮、更猛烈的信任危机,届时波及的将不仅仅是某一个项目、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政府的公信力。”
他这番话,绵里藏针,既点明了舆情的严峻性,也间接回应了曹云天试图“软化”处理的倾向,强调了彻查和公正处理的必要性。
曹云天脸上的笑容不变,只是端起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他看向林万骁的眼神,多了几分深邃。
会议在看似达成“要加快调查、依法处置、及时回应”的共识中结束。散会后,众人起身离开。曹云天再次走向林万骁,脸上依旧是那副无懈可击的笑容。
“林局长看问题很深刻啊,舆论监督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他语气平和,仿佛刚才会议上那无声的交锋从未发生,“希望我们以后,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能多沟通,共同把工作做好。”
“当然,都是为了工作。”林万骁淡淡回应。
曹云天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林万骁一眼,随即转身,在几位随从的簇拥下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林万骁的眼神慢慢冷了下来。这次意外的“重遇”,绝不仅仅是巧合。曹云天的出现,意味着赵晋岳的触角已经感知到了他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并且开始做出反应。这看似礼貌的寒暄与会议上的专业讨论,实则是一场无声的警告和试探。
“林局……”专职联络员奚远山有些担忧地低声道。
林万骁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走吧。”他平静地说,率先向门外走去。
回去的路上,林万骁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心中波澜渐起。他知道,与赵晋岳的较量,从未因他离开北江而停止,只是转入了更隐蔽、也更危险的层面。部委这座舞台,同样遍布着对方的眼线和代理人。曹云天,就是摆在明面上的一个。
这次会议,提醒他征途远未结束,对手依旧强大且无所不在。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敏锐,在这看似平静的部委深水中,辨识暗流,避开漩涡,同时,也要找准时机,给予对手有力的回击。
林万骁带着奚远山和一名熟悉政策的处长提前到场。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已经摆好的席卡,目光在其中一个名字上骤然停驻,曹云天,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曹云天!曹云川的亲弟!天然必然站在赵晋岳一边。
这个名字,林万骁并不陌生,前世记忆的碎片和今生有意的情报收集都告诉他,此人先前在北江银行获得快速提拔,然后华丽转身进入政府部门,晋升速度之快,连林万骁这重生人士都自叹不如。
这人和赵晋岳关系密切,利益深度绑定。赵晋岳的许多需要部委层面配合或行方便之处的操作,背后往往都有这位曹副局长的影子。
真是冤家路窄。林万骁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警铃大作。他知道,这次会议,恐怕不会仅仅局限于讨论“东海星城”本身了。
与会人员陆续入场。曹云天是在会议开始前最后一分钟进来的。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身材保持得不错,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体制内高级官员常见的、温和而略显疏离的笑容。
他的目光与林万骁在空中相遇。刹那间,林万骁捕捉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随即那惊讶便被更深的、带着审视和某种了然的平静所取代。显然,曹云天也认出了他,并且对他的出现并不感到完全意外。
“林局长,你好。”曹云天主动走上前,伸出手,笑容恰到好处,仿佛只是偶遇一位并不太熟的旧相识。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经过精心打磨的圆滑。
林万骁站起身,与他伸手一握,力道不轻不重,时间不长不短。“曹局长,幸会。”他的回应同样简洁,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两人的手一触即分,礼貌周全,却感受不到丝毫温度。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林局长。”曹云天语气轻松,像是随意寒暄,“听说林局长高升到了中宣部,真是年轻有为。舆情工作,现在可是重中之重啊。”
这话听起来是恭维,但林万骁却听出了弦外之音:你不在北江好好待着,跑到部委来,还插手到具体项目协调里来了?
“曹局长过奖,只是岗位调整,为人民服务罢了。”林万骁滴水不漏地回应,“倒是曹局长在国资委,管着这么多‘共和国长子’,责任更大。”
两人面带微笑,言语往来,看似平常的官场寒暄,却让旁边稍微敏感些的人,都能隐约感觉到那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会议开始后,议题主要集中在“东海星城”项目涉及的国资背景企业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以及相关银行贷款的风险评估上。曹云天在发言时,表现得非常专业和客观,多次强调要“依法依规”、“厘清责任”、“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言辞无可挑剔。
但在谈及具体涉事企业,一家具有北江省国资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时,曹云天的措辞变得微妙起来。他并未直接为其开脱,而是不断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地方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以及“要在保护企业正常经营和依法追责之间找到平衡”。
“这家企业,毕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处置过程中,我们既要查清问题,也要考虑避免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企业大规模失业的次生灾害。”曹云天语气沉重,一副为国为民、顾全大局的模样。
林万骁冷静地听着。曹云天这番话,站在道德和政策制高点上,看似公允,实则是在为那家可能与赵晋岳存在利益输送的企业设置“防火墙”和“缓冲带”,试图将问题的性质从可能的“违法犯罪”向“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引导,从而减轻追责力度。
轮到中宣部(舆情局)发言时,林万骁没有直接反驳曹云天,而是将重点拉回到了舆论层面。
“各位领导,目前‘东海星城’项目的舆情焦点,高度集中在‘公平正义’和‘反腐决心’上。”林万骁语气平稳,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最后在曹云天脸上短暂停留,“公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调查过程拖沓,或者结果不能令人信服,甚至出现‘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情况,那么不仅无法平息现有的舆论风波,还可能引发新一轮、更猛烈的信任危机,届时波及的将不仅仅是某一个项目、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政府的公信力。”
他这番话,绵里藏针,既点明了舆情的严峻性,也间接回应了曹云天试图“软化”处理的倾向,强调了彻查和公正处理的必要性。
曹云天脸上的笑容不变,只是端起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他看向林万骁的眼神,多了几分深邃。
会议在看似达成“要加快调查、依法处置、及时回应”的共识中结束。散会后,众人起身离开。曹云天再次走向林万骁,脸上依旧是那副无懈可击的笑容。
“林局长看问题很深刻啊,舆论监督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他语气平和,仿佛刚才会议上那无声的交锋从未发生,“希望我们以后,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能多沟通,共同把工作做好。”
“当然,都是为了工作。”林万骁淡淡回应。
曹云天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林万骁一眼,随即转身,在几位随从的簇拥下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林万骁的眼神慢慢冷了下来。这次意外的“重遇”,绝不仅仅是巧合。曹云天的出现,意味着赵晋岳的触角已经感知到了他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并且开始做出反应。这看似礼貌的寒暄与会议上的专业讨论,实则是一场无声的警告和试探。
“林局……”专职联络员奚远山有些担忧地低声道。
林万骁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走吧。”他平静地说,率先向门外走去。
回去的路上,林万骁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心中波澜渐起。他知道,与赵晋岳的较量,从未因他离开北江而停止,只是转入了更隐蔽、也更危险的层面。部委这座舞台,同样遍布着对方的眼线和代理人。曹云天,就是摆在明面上的一个。
这次会议,提醒他征途远未结束,对手依旧强大且无所不在。他必须更加谨慎,更加敏锐,在这看似平静的部委深水中,辨识暗流,避开漩涡,同时,也要找准时机,给予对手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