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碰杯畅饮。待放下酒盏,苏烨忽而正色道:“说起战马——二位来得正是时候!眼下我正在扩军,急需大批战马。”他伸出两根手指,“至少还需一万匹才勉强够用,不知能否相助?”
按一人双骑的配置,新编的三千铉钾军与三千骁骑营便需一万两千匹。加上八百亲卫营的用度,眼下这份贺礼虽解了燃眉之急,缺口仍在一万开外。
吕布与张辽闻言皆面露讶色。
"不得不如此!"苏烨轻笑着摊手道:"陛下赐我两万兵权,总得把队伍拉起来吧?"
"确实。"吕布颔首道:"一万精骑非短期能成,至少需一两年分批筹措。好在如今匈奴、鲜卑趁势进犯,反倒给了我搜罗良驹的机会。"
次等战马苏烨看不上眼,劣马更是连吕布都觉得寒碜。
张辽接话道:"我这边也需时日。或与边军交易,或同胡商周旋,慢慢积累吧。不过我会让家父尽量多筹措些卖给伯渊。"
话锋一转,张辽突然起身肃然行礼:"其实今日前来,除道贺外,更想投入伯渊帐下谋个前程,不知可够格?"
苏烨与吕布俱是一怔。
随即苏烨欣喜上前扶起张辽, ** 笑道:"求之不得!张文远何等人物?初见时我就存了招揽之心,只是当初白身未敢开口。如今你愿来助,我岂有推辞之理?"
"暂屈就军司马一职可好?"这意外之喜让苏烨喜出望外。他本就打算招揽张辽,未料对方主动来投,当真天作之合!
这份默契,恰似命定缘分。
苏烨声望日盛,已有人主动投靠。
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张辽感激地行礼道:"多谢主公栽培!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军司马一职,即使是暂代,也远比从前强得多。这充分体现了苏烨对他的器重。张辽有信心用战功转正。
一旁的吕布神色复杂。他多年征战才当上军司马,而张辽初来乍到就与他平级,实在令人难以释怀。
他迫切想向苏烨请教未来发展方向,但此刻不便多言,只能另寻时机。
吕布压下杂念,笑着祝贺二人:"恭喜文远,贺喜伯渊!"
苏烨与张辽相视一笑。
张辽引荐身旁的高顺:"主公,这位是高顺,擅长统兵练兵。他专程前来投效。"
苏烨打量着这位气质沉稳的将领,暗自猜测:莫非这就是未来的陷阵营统帅?
(
惊喜连连?
得将又添兵?
不得不说,张辽此番带来的厚礼实在令人喜出望外。
"末将高顺拜见镇南将军,愿效犬马之劳。"
高顺神色肃穆,干脆利落地向苏烨行礼。他一向刚直坦荡,从不会拐弯抹角。此前张辽早已说服他,此刻自然毫无犹疑。
苏烨确实是个明主。
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这并不妨碍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家族后人谋福祉。
"妙极!"
苏烨朗笑着扶起高顺:"能得将军相助,实乃幸事。就暂时担任军中领军司马一职如何?"
这可是高顺啊!
尽管其武道修为仅暗劲中期,年近二十五,天赋 ** 。但他统兵练兵的本事却极为出众。有他在,组建陷阵营重步兵指日可待。
"不如先调往铉珷营历练..."
"若表现优异,提拔为副将也未尝不可..."
"甚至主将之位亦可考虑!"
苏烨暗自思忖。典韦目前尚需磨练,行事过于鲁莽。正好让高顺担任副将,互补长短。
"末将领命!"
高顺内心感激,面上仍保持沉稳:"谢主公器重!"
"此外,末将还带来五百私兵,皆是征战边疆的精锐骑兵,望主公一并收编。"张辽适时补充道。
"竟还有此等美事?"
苏烨闻言一笑,爽快挥手道:"行!既然是你引荐的人,就先划到你麾下吧!"
"待你积攒够战功,我再拨给你一支人马!"
"你还年轻,多向汉升、张合他们讨教用兵之道。我看好你,盼你将来能成为全能之才。"
张辽本就是栋梁之材,苏烨有心将他打磨得更加出色。
"诺!定不负主公厚望!"张辽感动抱拳。
他没想到苏烨如此器重自己。
叙旧过后,苏烨让典韦带张辽去寻黄忠等人。
惟有吕布留下,欲与苏烨私谈。
书房内,苏烨问道:"奉先兄有何要事?"
"仕途受阻,"吕布眉头紧锁,"一年前我已是军侯,如今战功累累却只升为军司马。"
"功劳被吞,晋升无门。"
"伯渊你平步青云,定有诀窍。"
"我吕布岂能久困边塞?"
他自认天生将才,当纵横天下。
"原来如此。"
苏烨闻言微微颔首,苦笑道:"奉先若早半载寻我,确能助你突破出身桎梏,扶摇直上。"
"历来戡乱乃晋升捷径,此番黄巾之乱擢升者众。"
"论武艺,谁堪与奉先比肩?"
"然彼等今已位在你上。"
"惜乎,你错失良机矣。"
吕布神色黯然,扼腕道:"岂无他法?"
此刻他追悔莫及,当初何故未赴黄巾之役,何故未寻苏烨。纵使苏烨初为白身,后拜骑郎将乃至骑都尉时,亦可投效。
"非也。"
苏烨摇头道:"今汉室倾颓,乱象将起,此即奉先之机。"
"欲破出身樊笼,当把握时势。"
"料想不出数载,机缘自至。"
"奉先可厉兵秣马,扩充并州狼骑;"
"勤修武艺,臻至天人神将之境;"
"待风云际会,必能鹏程万里。"
"彼时何人能阻?"
若吕布愿投麾下,他自当提携。二人交契甚笃,苏烨深知其性本纯良,惟因边塞之习,易受蛊惑而鲁莽行事。
吕布这性子,倒比那些阴险之辈好打交道。
倘若你能压他一头,他必会对你心服口服。
昔日史书载他手持方天画戟,专弑义父,
说到底,不过是性情偏执与际遇所迫罢了。
细想之下,哪回不是他心急中计,叫人耍得团团转?
若吕布能多三分谋略,当真无人能敌。
"哦?"
吕布眼中精光一闪:"要等多久?这世道当真会乱?"
苏烨笃定道:"至多四年,你必遇首场机缘;六年之内,另有天大机遇。"
"当然,前提是顺遂无碍。"
"至于天下大势,确有动荡之兆。你且记在心里,切莫声张——"
"免得叫人拿了话柄,反害了你。"
若不插手,吕布十有 ** 会遇上丁原。
于他而言,丁原确是小机缘。
但为避免重演"三姓家奴"的骂名,苏烨决意提醒他:投效无妨,莫要再认义父。
弑父之举,终究难逃骂名。
有时苏烨也想不通,吕布这般狂傲之人,为何偏喜认父。
这上赶着找爹的癖好,实在古怪。
莫非......他自幼缺失父爱?
咳,倒是想岔了。
"四六年光景?"
吕布抚掌大笑:"区区数年,我等得起!"
"你先前所言极是,我麾下并州狼骑仅千二百人,终究势弱。"
"这一年多研习你教的军阵,自觉驾驭之力精进不少。"
"即便统领千八百人的大阵,亦无
“除此之外,我也必须加倍苦修,争取早日踏入见神不坏的境界!”
那传说中的境界,他早已心驰神往!
当年师父曾赞他天资卓绝,极有可能达成此境。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辜负师父的期望。
况且,师父也曾提过,天人神将不仅实力暴涨,寿命与体魄也会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一旦他成就天人神将,巅峰状态便能延续更久。
这样的 ** ,他无法抗拒。
他可不愿过早衰老。
若能永驻巅峰,那该多好!
“加油!你一定能行!你可是吕奉先!”
苏烨笑着为他打气。
“呃……‘加油’是何意?为何要‘加油’?伯渊,你又说些古怪的话了!”
吕布一脸茫然,无奈道。
此前几次相处,苏烨也常如此。
“哈哈!”
苏烨闻言,轻笑摆手:“别在意这些细节!‘加油’便是勉励之意,我在鼓舞你呢!”
“哦!”
吕布顿时明了:“好!我会好好‘加油’的!这次,多谢了!”
他并未与苏烨客套太多。
以他们的交情,无需虚言。
这份情谊,他记在心里便是。
待到合适之时,再回报苏烨也不迟。
比如,苏烨不是缺战马吗?
接下来,他一边练兵习武,一边继续剿掠匈奴、鲜卑,为苏烨搜罗更多良驹。
随后,苏烨又分别接见了曹操、袁绍、袁术、孙坚等人。
这些人都携厚礼而来。
尤其是袁氏,所赠之物尤为丰厚——这是当初和解时约定的回礼。
此外,因荀爽之故,不少大儒名士亦到场。
诸如马日磾、袁逢、蔡邕等人,皆在其列。
荆州,因苏烨之故,蔡讽、庞德公等名士纷至沓来。江陵城内冠盖云集,更显繁华盛景。
"伯渊执掌江陵不过短短时日,竟有如此改观。"曹操与袁绍漫步街头,望着平坦道路两侧的楼阁与整洁市容,不禁连声赞叹,"这般投入与经营,假以时日,江陵繁华当凌驾南阳宛城之上。"
袁绍颔首道:"昔日只知伯渊善用兵,不想理政之才亦不遑多让。"言罢暗自懊悔,若当初袁氏能慧眼识才,在这等人物未显达时便收归门下,何至今日徒生遗憾。虽如今冰释前嫌,终究难再得其效命。
曹操闻言苦笑:"说起理政,我那济南国才真叫人头疼。豪强肆虐,盗匪横行,官绅勾结,士族跋扈,实在令人束手无策。早知如此,倒不如在洛阳做个清闲议郎。"
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加之他出身受人轻视,更令施政处处碰壁。每每念及此事,曹操便怒不可遏。眼见吏治如此败坏,方知大汉气数将尽,岂非理所当然。
那名魁梧汉子已然元气大伤。
"有趣!"
袁绍立在侧畔,听闻曹操诉苦非但毫无同情,反觉滑稽可笑:"曹阿瞒也有束手无策之时?"
"你素来自诩足智多谋,怎的今日也不灵了?"
他作为渤海太守时,境况却大不相同。
当地豪族显贵无不毕恭毕敬,诸多政务甚至无需他亲自过问便有下属殷勤办妥,使他在任期间的政绩格外亮眼。
"世事变幻,现实远比预想艰难。"
曹操叹息着晃动脑袋。
他深知袁绍与自己处境悬殊。
对方的家世背景、仪表风度无一不令他暗中歆羡,时常懊恼自己未能投个好胎。
"咦?这铺路物料倒是奇特。"
按一人双骑的配置,新编的三千铉钾军与三千骁骑营便需一万两千匹。加上八百亲卫营的用度,眼下这份贺礼虽解了燃眉之急,缺口仍在一万开外。
吕布与张辽闻言皆面露讶色。
"不得不如此!"苏烨轻笑着摊手道:"陛下赐我两万兵权,总得把队伍拉起来吧?"
"确实。"吕布颔首道:"一万精骑非短期能成,至少需一两年分批筹措。好在如今匈奴、鲜卑趁势进犯,反倒给了我搜罗良驹的机会。"
次等战马苏烨看不上眼,劣马更是连吕布都觉得寒碜。
张辽接话道:"我这边也需时日。或与边军交易,或同胡商周旋,慢慢积累吧。不过我会让家父尽量多筹措些卖给伯渊。"
话锋一转,张辽突然起身肃然行礼:"其实今日前来,除道贺外,更想投入伯渊帐下谋个前程,不知可够格?"
苏烨与吕布俱是一怔。
随即苏烨欣喜上前扶起张辽, ** 笑道:"求之不得!张文远何等人物?初见时我就存了招揽之心,只是当初白身未敢开口。如今你愿来助,我岂有推辞之理?"
"暂屈就军司马一职可好?"这意外之喜让苏烨喜出望外。他本就打算招揽张辽,未料对方主动来投,当真天作之合!
这份默契,恰似命定缘分。
苏烨声望日盛,已有人主动投靠。
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张辽感激地行礼道:"多谢主公栽培!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军司马一职,即使是暂代,也远比从前强得多。这充分体现了苏烨对他的器重。张辽有信心用战功转正。
一旁的吕布神色复杂。他多年征战才当上军司马,而张辽初来乍到就与他平级,实在令人难以释怀。
他迫切想向苏烨请教未来发展方向,但此刻不便多言,只能另寻时机。
吕布压下杂念,笑着祝贺二人:"恭喜文远,贺喜伯渊!"
苏烨与张辽相视一笑。
张辽引荐身旁的高顺:"主公,这位是高顺,擅长统兵练兵。他专程前来投效。"
苏烨打量着这位气质沉稳的将领,暗自猜测:莫非这就是未来的陷阵营统帅?
(
惊喜连连?
得将又添兵?
不得不说,张辽此番带来的厚礼实在令人喜出望外。
"末将高顺拜见镇南将军,愿效犬马之劳。"
高顺神色肃穆,干脆利落地向苏烨行礼。他一向刚直坦荡,从不会拐弯抹角。此前张辽早已说服他,此刻自然毫无犹疑。
苏烨确实是个明主。
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这并不妨碍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家族后人谋福祉。
"妙极!"
苏烨朗笑着扶起高顺:"能得将军相助,实乃幸事。就暂时担任军中领军司马一职如何?"
这可是高顺啊!
尽管其武道修为仅暗劲中期,年近二十五,天赋 ** 。但他统兵练兵的本事却极为出众。有他在,组建陷阵营重步兵指日可待。
"不如先调往铉珷营历练..."
"若表现优异,提拔为副将也未尝不可..."
"甚至主将之位亦可考虑!"
苏烨暗自思忖。典韦目前尚需磨练,行事过于鲁莽。正好让高顺担任副将,互补长短。
"末将领命!"
高顺内心感激,面上仍保持沉稳:"谢主公器重!"
"此外,末将还带来五百私兵,皆是征战边疆的精锐骑兵,望主公一并收编。"张辽适时补充道。
"竟还有此等美事?"
苏烨闻言一笑,爽快挥手道:"行!既然是你引荐的人,就先划到你麾下吧!"
"待你积攒够战功,我再拨给你一支人马!"
"你还年轻,多向汉升、张合他们讨教用兵之道。我看好你,盼你将来能成为全能之才。"
张辽本就是栋梁之材,苏烨有心将他打磨得更加出色。
"诺!定不负主公厚望!"张辽感动抱拳。
他没想到苏烨如此器重自己。
叙旧过后,苏烨让典韦带张辽去寻黄忠等人。
惟有吕布留下,欲与苏烨私谈。
书房内,苏烨问道:"奉先兄有何要事?"
"仕途受阻,"吕布眉头紧锁,"一年前我已是军侯,如今战功累累却只升为军司马。"
"功劳被吞,晋升无门。"
"伯渊你平步青云,定有诀窍。"
"我吕布岂能久困边塞?"
他自认天生将才,当纵横天下。
"原来如此。"
苏烨闻言微微颔首,苦笑道:"奉先若早半载寻我,确能助你突破出身桎梏,扶摇直上。"
"历来戡乱乃晋升捷径,此番黄巾之乱擢升者众。"
"论武艺,谁堪与奉先比肩?"
"然彼等今已位在你上。"
"惜乎,你错失良机矣。"
吕布神色黯然,扼腕道:"岂无他法?"
此刻他追悔莫及,当初何故未赴黄巾之役,何故未寻苏烨。纵使苏烨初为白身,后拜骑郎将乃至骑都尉时,亦可投效。
"非也。"
苏烨摇头道:"今汉室倾颓,乱象将起,此即奉先之机。"
"欲破出身樊笼,当把握时势。"
"料想不出数载,机缘自至。"
"奉先可厉兵秣马,扩充并州狼骑;"
"勤修武艺,臻至天人神将之境;"
"待风云际会,必能鹏程万里。"
"彼时何人能阻?"
若吕布愿投麾下,他自当提携。二人交契甚笃,苏烨深知其性本纯良,惟因边塞之习,易受蛊惑而鲁莽行事。
吕布这性子,倒比那些阴险之辈好打交道。
倘若你能压他一头,他必会对你心服口服。
昔日史书载他手持方天画戟,专弑义父,
说到底,不过是性情偏执与际遇所迫罢了。
细想之下,哪回不是他心急中计,叫人耍得团团转?
若吕布能多三分谋略,当真无人能敌。
"哦?"
吕布眼中精光一闪:"要等多久?这世道当真会乱?"
苏烨笃定道:"至多四年,你必遇首场机缘;六年之内,另有天大机遇。"
"当然,前提是顺遂无碍。"
"至于天下大势,确有动荡之兆。你且记在心里,切莫声张——"
"免得叫人拿了话柄,反害了你。"
若不插手,吕布十有 ** 会遇上丁原。
于他而言,丁原确是小机缘。
但为避免重演"三姓家奴"的骂名,苏烨决意提醒他:投效无妨,莫要再认义父。
弑父之举,终究难逃骂名。
有时苏烨也想不通,吕布这般狂傲之人,为何偏喜认父。
这上赶着找爹的癖好,实在古怪。
莫非......他自幼缺失父爱?
咳,倒是想岔了。
"四六年光景?"
吕布抚掌大笑:"区区数年,我等得起!"
"你先前所言极是,我麾下并州狼骑仅千二百人,终究势弱。"
"这一年多研习你教的军阵,自觉驾驭之力精进不少。"
"即便统领千八百人的大阵,亦无
“除此之外,我也必须加倍苦修,争取早日踏入见神不坏的境界!”
那传说中的境界,他早已心驰神往!
当年师父曾赞他天资卓绝,极有可能达成此境。
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辜负师父的期望。
况且,师父也曾提过,天人神将不仅实力暴涨,寿命与体魄也会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一旦他成就天人神将,巅峰状态便能延续更久。
这样的 ** ,他无法抗拒。
他可不愿过早衰老。
若能永驻巅峰,那该多好!
“加油!你一定能行!你可是吕奉先!”
苏烨笑着为他打气。
“呃……‘加油’是何意?为何要‘加油’?伯渊,你又说些古怪的话了!”
吕布一脸茫然,无奈道。
此前几次相处,苏烨也常如此。
“哈哈!”
苏烨闻言,轻笑摆手:“别在意这些细节!‘加油’便是勉励之意,我在鼓舞你呢!”
“哦!”
吕布顿时明了:“好!我会好好‘加油’的!这次,多谢了!”
他并未与苏烨客套太多。
以他们的交情,无需虚言。
这份情谊,他记在心里便是。
待到合适之时,再回报苏烨也不迟。
比如,苏烨不是缺战马吗?
接下来,他一边练兵习武,一边继续剿掠匈奴、鲜卑,为苏烨搜罗更多良驹。
随后,苏烨又分别接见了曹操、袁绍、袁术、孙坚等人。
这些人都携厚礼而来。
尤其是袁氏,所赠之物尤为丰厚——这是当初和解时约定的回礼。
此外,因荀爽之故,不少大儒名士亦到场。
诸如马日磾、袁逢、蔡邕等人,皆在其列。
荆州,因苏烨之故,蔡讽、庞德公等名士纷至沓来。江陵城内冠盖云集,更显繁华盛景。
"伯渊执掌江陵不过短短时日,竟有如此改观。"曹操与袁绍漫步街头,望着平坦道路两侧的楼阁与整洁市容,不禁连声赞叹,"这般投入与经营,假以时日,江陵繁华当凌驾南阳宛城之上。"
袁绍颔首道:"昔日只知伯渊善用兵,不想理政之才亦不遑多让。"言罢暗自懊悔,若当初袁氏能慧眼识才,在这等人物未显达时便收归门下,何至今日徒生遗憾。虽如今冰释前嫌,终究难再得其效命。
曹操闻言苦笑:"说起理政,我那济南国才真叫人头疼。豪强肆虐,盗匪横行,官绅勾结,士族跋扈,实在令人束手无策。早知如此,倒不如在洛阳做个清闲议郎。"
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加之他出身受人轻视,更令施政处处碰壁。每每念及此事,曹操便怒不可遏。眼见吏治如此败坏,方知大汉气数将尽,岂非理所当然。
那名魁梧汉子已然元气大伤。
"有趣!"
袁绍立在侧畔,听闻曹操诉苦非但毫无同情,反觉滑稽可笑:"曹阿瞒也有束手无策之时?"
"你素来自诩足智多谋,怎的今日也不灵了?"
他作为渤海太守时,境况却大不相同。
当地豪族显贵无不毕恭毕敬,诸多政务甚至无需他亲自过问便有下属殷勤办妥,使他在任期间的政绩格外亮眼。
"世事变幻,现实远比预想艰难。"
曹操叹息着晃动脑袋。
他深知袁绍与自己处境悬殊。
对方的家世背景、仪表风度无一不令他暗中歆羡,时常懊恼自己未能投个好胎。
"咦?这铺路物料倒是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