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烨收到金雕急报,得知高顺已克高阳,正进兵江夏,不禁抚掌赞道:"伯平用兵神速!"
当即召典韦下令:"命周仓领两千铉珷营守新野,尔速率余部四千驰援高阳。留五百将士协防后,即刻南下与高顺合兵,共平江夏乱军。"
典韦抱拳应下。
"且慢!"
苏烨又唤住他,朝太史慈招手道:"子义,你与典韦同去。"
"遵命!"
太史慈朗声应诺。
拿下江夏可是大功一桩。
这波不亏!
不多时,典韦便整军出发。
黄忠上前请示:"主公,这些降卒如何处置?"
除却阵亡与逃散的降卒,此战俘获三万余众,新野城内尚有二千余人。
若处置不当,恐生祸端。
苏烨不假思索道:"统统押往南郡,编入工役营。修路垦荒、开矿屯田正缺人手;"
"眼下四处兴土木,每月雇工耗费甚巨,这些免费劳力来得正好。"
"不过——"
他略作停顿,补充道:"用工须得节制,每日管饱三顿。终归是同族,不可竭泽而渔。"
"若是胡虏便不必顾忌。"
"再设奖惩章程:表现优异者,可加餐食荤腥;"
"按日计功,积满分数者,赦免罪责还其自由......"
"具体细则需好生斟酌。"
旋即对程昱道:"仲德,此事交由你督办!"
"让周襄协理!"
"高阳县尚有降卒与二十万石粮草,你一并清点运回南郡。"
"动作要快,莫要声张,以免走漏风声横生枝节。"
这批钱粮俱是赵慈劫掠所得。
暗度陈仓方为上策。若让外人知晓这批物资的具体数目,难保不会有人前来索回。
虽说苏烨大可拒绝归还,毕竟此乃战场所得。但若此事传入天子耳中,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当今天子为修缮南宫,这两年来几乎耗尽国库,到处搜刮钱财只进不出。若让他得知此事,不交出大半恐怕难以善了。
故而行事须得谨慎。当然,最终还是要献上部分财物,既能安抚天子,又可打点天子近臣张让,为日后 ** 行赏铺路。
此番平定赵慈叛乱,收复南阳、江夏二郡,实乃不世之功。
"属下明白!"程昱闻言心领神会,含笑领命。这般差事正合他心意。
残阳西沉,苏烨决定暂缓进军宛城。赵慈既已伏诛,其主力尽丧,宛城残部不足为虑。况且有暗卫在彼处监视,随时可用信鸽传递消息。
遂命黄忠、张合等将领押解数万战俘进驻新野,交由周仓及铉珷营看管。休整一夜后,翌日清晨,苏烨亲率四千铉钾军、三千骁骑营及八百亲卫营精锐直扑宛城。
为防新 ** 俘生变,特意留下两千铉钾军协助程昱、周仓押送战俘及辎重前往南郡。
新野距宛城不足百里,铁骑疾驰不过一个时辰便兵临城下。在城中暗卫策应下,黄忠、赵云、苏烨、张辽等将领率亲卫营分批潜入,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东城门。
略施手段,宛城便一举攻陷,城中叛军尽数覆没。
苏烨入城后,命人以长枪挑起赵慈首级招降,叛军士气瞬间崩溃,纷纷弃械归顺。
仅千余顽抗之人被诛,多为赵慈亲信及死忠。
余下近万降卒悉数收押,待日后遣送至南郡,编入劳役营、屯田队或矿山,充作无偿苦力。
这些青壮劳力,倒算是赵慈"送"的一份大礼。
只需管饭,无需工钱,何等划算?
不过,苏烨并非全然压榨百姓。
对待寻常流民,他开设工程队、织坊、矿场等,既供粮饷,又按月支付微薄酬劳。
正因如此,南郡一年间吸纳流民逾十万,人口大增。
钱财与粮食,他从不短缺——苏氏商会日进斗金,甄氏商会亦能低价购粮。
而这些劳力开荒修路、挖矿屯田,皆为南郡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清点缴获时发现,赵慈搜刮的财物竟价值上亿!
苏烨取出一成珍宝字画,预备进献天子。其余,自然收入囊中。
对他而言,这些物件毫无意义,想变现还得费心打理。
嫌费事!
余下的物品,他命人秘密运出宛城,直送南郡。
拿下宛城三日后,
江夏传来高顺、典韦的捷报。
二人已肃清赵慈残部,收复江夏全境。
苏烨当即书写奏表,派快马送往洛阳。
此等重要文书,自然不能动用信鸽金雕——
新式传信渠道需绝对保密。
宛城距洛阳不过一日路程,奏表很快呈至刘宏案前。
同日,甲一携二百万钱与八件琉璃珍品,再访张让府邸。
呈上"土仪",道明来意。
"啧啧!苏镇南果然名不虚传。"
"赵慈这等跳梁小丑,还未成气候就被碾碎了。"
张让把玩着琉璃盏保证道:"放心!贵主这般诚意,咱家自会在陛下跟前美言。"
"说说,这次可另有诉求?"
甲一拱手:"主公惟愿留任南郡,其余封赏全凭中常侍斡旋。"
"懂了!"
张让会意笑道:"南郡太守之位本就不会变动——按苏将军的功勋,若调动文职,就只能升迁入洛阳了。"
"各方势力都不愿见此局面。"
"所幸苏将军亦不愿来这是非之地,反倒两全其美。"
经数年往来,张让早已看透:这位镇南将军既有鲲鹏之志,又深谙韬光养晦之道。
宁在地方经营根基,也不愿卷入洛阳漩涡。
当真是难得的明白人。
张让未能洞察时局,不知大汉即将迎来剧变,乱世序幕已拉开,否则他绝不会这般思量。
“有劳君侯!若无他事,在下先行告退!”
甲一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哈哈哈!”
洛阳宫中,刘宏阅罢苏烨呈上的捷报及战利清单,不禁抚掌大笑:“妙极!甚好!果然唯有朕的镇南将军办事最合朕意,痛快!”
“那赵慈气势汹汹,声势浩大,竟被镇南将军数日剿灭,南阳、江夏尽数收复,实乃大幸!”
刘宏甚至暗想:若天下将领皆如苏烨这般雷厉风行,令他高枕无忧,该有多好?
如此,他便不必为各地平叛不力而焦头烂额了。
“让父,朕此番该如何封赏镇南将军?调其入洛阳任职如何?”
张让闻言心头一紧:陛下怎会突生此念?
他迅速稳住心神,暗道:且看我如何应对……
当即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封赏之事自当由乾纲独断,老奴岂敢妄言?”
以退为进,一贯伎俩。
刘宏果然受用,虚点着张让笑骂:“老滑头!朕准你直言,恕你无罪。”
“老奴遵命。”
张让略作思忖,肃然道:“老臣以为,镇南将军留守南郡更为妥当。封赏可擢升其军职爵位,未必非调京师不可。”
“哦?”刘宏挑眉,“此言何解?”
“禀陛下——”
张让躬身解释:“南阳乃要害之地,有镇南将军坐镇南郡,可保南阳安稳无虞。”
【朝堂议策】
**殿内众臣正议南疆之事,侍中进言道:**
"此番镇南将军苏烨应对赵慈之乱,可谓雷厉风行——未待贼势蔓延便已察觉异动,即刻上奏请示;待到陛下旨意下达,又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未留半分祸患。"
**他捋须续道:**
"南阳至江夏一线皆得其守护,民生未受扰动。如此周全处置,实乃为君分忧的典范。"
**龙案后的刘宏闻言颔首:** "善!"
**宦官张让窥得圣意,适时进谏:**
"苏将军坐镇南郡实乃上策。若调其入京,非但会令荆州失去屏障,更会削弱朝廷对南阳的掌控。再者,如今何进大将军与袁氏世家势大,苏将军在地方尚可倚仗兵权周旋,若入洛阳..."
**他压低嗓音道:**
"以将军这般年少有为,必成众矢之的。届时非但不能为陛下所用,反可能折损这柄利剑。不若令其继续镇守南疆,既可为陛下制衡何进,又能震慑地方豪强。"
**刘宏若有所思地轻叩御案:**
"让父此言甚合朕意。既如此,便晋苏烨为征南将军,封江陵县侯,加食邑八千户,仍留驻南郡。"
**决议既定,朱笔在诏书上勾勒出新的权力格局。**
这份封赏已属不轻。
“陛下英明!”
张让当即行礼,顺势奉上一记吹捧。
刘宏被逗得大笑不止。
次日早朝,刘宏直接命张让当众宣读镇南将军苏烨平定赵慈叛乱、收复南阳与江夏的功绩。
随后宣布道:“镇南将军平叛有功,深合朕意。传旨,擢升苏烨为征南将军,封江陵侯,食邑八千户。”
“嘶——”
殿内百官闻言,不少人倒吸凉气。
不仅升为征南将军,更封县侯,食邑竟达八千户。
这般待遇,唯有削爵前的皇甫嵩略胜一筹。
可如今皇甫嵩已降为都乡侯,食邑仅余三千户,远不及苏烨。
果然,苏烨圣眷正隆!
袁逢等人听罢,并未出言反对。
这封赏并无逾矩,亦未触及袁氏利益。
唯独何进面色阴沉。
因这意味着苏烨在军中威望更甚。
他感受到强烈威胁,却因苏烨远在地方,无从压制,只得暗自窝火。
刘宏再度开口:“前南阳太守秦颉无能,死于赵慈之手。如今南阳太守空缺,众卿以为何人可继任?”
他本欲直接指定,但料定袁逢等人必会反对,故仅作询问。
果然,群臣立刻议论纷纷,目光多投向袁逢。
袁逢当仁不让出列举荐:“举贤不避亲。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任内政绩斐然,臣推举其出任南阳太守。”
(ps:新书上架,求首订、自订,恳请支持!)
【
刘宏面色骤然阴冷,毫不客气地喝断:"休想!袁绍乳臭未干,有何资格执掌南阳?"
"此乃帝都门户,非德才兼备之重臣不可镇守!若再派个秦颉、褚贡般的废物,朕的龙椅怕是要被黄巾贼掀了!"
殿中空气霎时凝固。
(想把手伸进朕的后院?做梦!)
袁逢垂眸掩去眼底寒意。他早知此事难成,不过投石问路罢了。
正盘算着新的人选,忽闻杨彪出列:"臣荐庐江太守羊续。此人清正刚毅,曾 ** 庐江黄巾,今年四十有四..."
"嗯?"袁逢猛然抬头,指节在袖中捏得发白。(弘农杨氏也敢截胡?)
那阴鸷的目光似要将杨彪后背剜出个窟窿。
(好个不知死活的后生...)
御座上的刘宏却勾起唇角——这场狗咬狗的戏码,看得他浑身舒泰。
当即召典韦下令:"命周仓领两千铉珷营守新野,尔速率余部四千驰援高阳。留五百将士协防后,即刻南下与高顺合兵,共平江夏乱军。"
典韦抱拳应下。
"且慢!"
苏烨又唤住他,朝太史慈招手道:"子义,你与典韦同去。"
"遵命!"
太史慈朗声应诺。
拿下江夏可是大功一桩。
这波不亏!
不多时,典韦便整军出发。
黄忠上前请示:"主公,这些降卒如何处置?"
除却阵亡与逃散的降卒,此战俘获三万余众,新野城内尚有二千余人。
若处置不当,恐生祸端。
苏烨不假思索道:"统统押往南郡,编入工役营。修路垦荒、开矿屯田正缺人手;"
"眼下四处兴土木,每月雇工耗费甚巨,这些免费劳力来得正好。"
"不过——"
他略作停顿,补充道:"用工须得节制,每日管饱三顿。终归是同族,不可竭泽而渔。"
"若是胡虏便不必顾忌。"
"再设奖惩章程:表现优异者,可加餐食荤腥;"
"按日计功,积满分数者,赦免罪责还其自由......"
"具体细则需好生斟酌。"
旋即对程昱道:"仲德,此事交由你督办!"
"让周襄协理!"
"高阳县尚有降卒与二十万石粮草,你一并清点运回南郡。"
"动作要快,莫要声张,以免走漏风声横生枝节。"
这批钱粮俱是赵慈劫掠所得。
暗度陈仓方为上策。若让外人知晓这批物资的具体数目,难保不会有人前来索回。
虽说苏烨大可拒绝归还,毕竟此乃战场所得。但若此事传入天子耳中,结果就难以预料了。
当今天子为修缮南宫,这两年来几乎耗尽国库,到处搜刮钱财只进不出。若让他得知此事,不交出大半恐怕难以善了。
故而行事须得谨慎。当然,最终还是要献上部分财物,既能安抚天子,又可打点天子近臣张让,为日后 ** 行赏铺路。
此番平定赵慈叛乱,收复南阳、江夏二郡,实乃不世之功。
"属下明白!"程昱闻言心领神会,含笑领命。这般差事正合他心意。
残阳西沉,苏烨决定暂缓进军宛城。赵慈既已伏诛,其主力尽丧,宛城残部不足为虑。况且有暗卫在彼处监视,随时可用信鸽传递消息。
遂命黄忠、张合等将领押解数万战俘进驻新野,交由周仓及铉珷营看管。休整一夜后,翌日清晨,苏烨亲率四千铉钾军、三千骁骑营及八百亲卫营精锐直扑宛城。
为防新 ** 俘生变,特意留下两千铉钾军协助程昱、周仓押送战俘及辎重前往南郡。
新野距宛城不足百里,铁骑疾驰不过一个时辰便兵临城下。在城中暗卫策应下,黄忠、赵云、苏烨、张辽等将领率亲卫营分批潜入,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东城门。
略施手段,宛城便一举攻陷,城中叛军尽数覆没。
苏烨入城后,命人以长枪挑起赵慈首级招降,叛军士气瞬间崩溃,纷纷弃械归顺。
仅千余顽抗之人被诛,多为赵慈亲信及死忠。
余下近万降卒悉数收押,待日后遣送至南郡,编入劳役营、屯田队或矿山,充作无偿苦力。
这些青壮劳力,倒算是赵慈"送"的一份大礼。
只需管饭,无需工钱,何等划算?
不过,苏烨并非全然压榨百姓。
对待寻常流民,他开设工程队、织坊、矿场等,既供粮饷,又按月支付微薄酬劳。
正因如此,南郡一年间吸纳流民逾十万,人口大增。
钱财与粮食,他从不短缺——苏氏商会日进斗金,甄氏商会亦能低价购粮。
而这些劳力开荒修路、挖矿屯田,皆为南郡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清点缴获时发现,赵慈搜刮的财物竟价值上亿!
苏烨取出一成珍宝字画,预备进献天子。其余,自然收入囊中。
对他而言,这些物件毫无意义,想变现还得费心打理。
嫌费事!
余下的物品,他命人秘密运出宛城,直送南郡。
拿下宛城三日后,
江夏传来高顺、典韦的捷报。
二人已肃清赵慈残部,收复江夏全境。
苏烨当即书写奏表,派快马送往洛阳。
此等重要文书,自然不能动用信鸽金雕——
新式传信渠道需绝对保密。
宛城距洛阳不过一日路程,奏表很快呈至刘宏案前。
同日,甲一携二百万钱与八件琉璃珍品,再访张让府邸。
呈上"土仪",道明来意。
"啧啧!苏镇南果然名不虚传。"
"赵慈这等跳梁小丑,还未成气候就被碾碎了。"
张让把玩着琉璃盏保证道:"放心!贵主这般诚意,咱家自会在陛下跟前美言。"
"说说,这次可另有诉求?"
甲一拱手:"主公惟愿留任南郡,其余封赏全凭中常侍斡旋。"
"懂了!"
张让会意笑道:"南郡太守之位本就不会变动——按苏将军的功勋,若调动文职,就只能升迁入洛阳了。"
"各方势力都不愿见此局面。"
"所幸苏将军亦不愿来这是非之地,反倒两全其美。"
经数年往来,张让早已看透:这位镇南将军既有鲲鹏之志,又深谙韬光养晦之道。
宁在地方经营根基,也不愿卷入洛阳漩涡。
当真是难得的明白人。
张让未能洞察时局,不知大汉即将迎来剧变,乱世序幕已拉开,否则他绝不会这般思量。
“有劳君侯!若无他事,在下先行告退!”
甲一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哈哈哈!”
洛阳宫中,刘宏阅罢苏烨呈上的捷报及战利清单,不禁抚掌大笑:“妙极!甚好!果然唯有朕的镇南将军办事最合朕意,痛快!”
“那赵慈气势汹汹,声势浩大,竟被镇南将军数日剿灭,南阳、江夏尽数收复,实乃大幸!”
刘宏甚至暗想:若天下将领皆如苏烨这般雷厉风行,令他高枕无忧,该有多好?
如此,他便不必为各地平叛不力而焦头烂额了。
“让父,朕此番该如何封赏镇南将军?调其入洛阳任职如何?”
张让闻言心头一紧:陛下怎会突生此念?
他迅速稳住心神,暗道:且看我如何应对……
当即躬身答道:“陛下圣明,封赏之事自当由乾纲独断,老奴岂敢妄言?”
以退为进,一贯伎俩。
刘宏果然受用,虚点着张让笑骂:“老滑头!朕准你直言,恕你无罪。”
“老奴遵命。”
张让略作思忖,肃然道:“老臣以为,镇南将军留守南郡更为妥当。封赏可擢升其军职爵位,未必非调京师不可。”
“哦?”刘宏挑眉,“此言何解?”
“禀陛下——”
张让躬身解释:“南阳乃要害之地,有镇南将军坐镇南郡,可保南阳安稳无虞。”
【朝堂议策】
**殿内众臣正议南疆之事,侍中进言道:**
"此番镇南将军苏烨应对赵慈之乱,可谓雷厉风行——未待贼势蔓延便已察觉异动,即刻上奏请示;待到陛下旨意下达,又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未留半分祸患。"
**他捋须续道:**
"南阳至江夏一线皆得其守护,民生未受扰动。如此周全处置,实乃为君分忧的典范。"
**龙案后的刘宏闻言颔首:** "善!"
**宦官张让窥得圣意,适时进谏:**
"苏将军坐镇南郡实乃上策。若调其入京,非但会令荆州失去屏障,更会削弱朝廷对南阳的掌控。再者,如今何进大将军与袁氏世家势大,苏将军在地方尚可倚仗兵权周旋,若入洛阳..."
**他压低嗓音道:**
"以将军这般年少有为,必成众矢之的。届时非但不能为陛下所用,反可能折损这柄利剑。不若令其继续镇守南疆,既可为陛下制衡何进,又能震慑地方豪强。"
**刘宏若有所思地轻叩御案:**
"让父此言甚合朕意。既如此,便晋苏烨为征南将军,封江陵县侯,加食邑八千户,仍留驻南郡。"
**决议既定,朱笔在诏书上勾勒出新的权力格局。**
这份封赏已属不轻。
“陛下英明!”
张让当即行礼,顺势奉上一记吹捧。
刘宏被逗得大笑不止。
次日早朝,刘宏直接命张让当众宣读镇南将军苏烨平定赵慈叛乱、收复南阳与江夏的功绩。
随后宣布道:“镇南将军平叛有功,深合朕意。传旨,擢升苏烨为征南将军,封江陵侯,食邑八千户。”
“嘶——”
殿内百官闻言,不少人倒吸凉气。
不仅升为征南将军,更封县侯,食邑竟达八千户。
这般待遇,唯有削爵前的皇甫嵩略胜一筹。
可如今皇甫嵩已降为都乡侯,食邑仅余三千户,远不及苏烨。
果然,苏烨圣眷正隆!
袁逢等人听罢,并未出言反对。
这封赏并无逾矩,亦未触及袁氏利益。
唯独何进面色阴沉。
因这意味着苏烨在军中威望更甚。
他感受到强烈威胁,却因苏烨远在地方,无从压制,只得暗自窝火。
刘宏再度开口:“前南阳太守秦颉无能,死于赵慈之手。如今南阳太守空缺,众卿以为何人可继任?”
他本欲直接指定,但料定袁逢等人必会反对,故仅作询问。
果然,群臣立刻议论纷纷,目光多投向袁逢。
袁逢当仁不让出列举荐:“举贤不避亲。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任内政绩斐然,臣推举其出任南阳太守。”
(ps:新书上架,求首订、自订,恳请支持!)
【
刘宏面色骤然阴冷,毫不客气地喝断:"休想!袁绍乳臭未干,有何资格执掌南阳?"
"此乃帝都门户,非德才兼备之重臣不可镇守!若再派个秦颉、褚贡般的废物,朕的龙椅怕是要被黄巾贼掀了!"
殿中空气霎时凝固。
(想把手伸进朕的后院?做梦!)
袁逢垂眸掩去眼底寒意。他早知此事难成,不过投石问路罢了。
正盘算着新的人选,忽闻杨彪出列:"臣荐庐江太守羊续。此人清正刚毅,曾 ** 庐江黄巾,今年四十有四..."
"嗯?"袁逢猛然抬头,指节在袖中捏得发白。(弘农杨氏也敢截胡?)
那阴鸷的目光似要将杨彪后背剜出个窟窿。
(好个不知死活的后生...)
御座上的刘宏却勾起唇角——这场狗咬狗的戏码,看得他浑身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