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明军的丢人时刻-《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倭寇对华夏东南沿海的侵扰,由来已久。

  据《元史·兵二》记载,早在元末时期,就有倭寇侵扰东南沿海。

  明洪武二年(1369),‘倭寇出没海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

  同年,‘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时有倭寇出没海上,骚扰沿海各地,

  北起辽东、山东,南至闽、浙、粤东,

  无不受到倭寇的侵扰。

  彼时大明王朝刚刚建国,倭寇的袭扰严重扰乱了大明的稳定,和沿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于是,老朱一纸令下,厉行海禁。

  不仅施行海禁,

  老朱还先后派靖海侯吴祯、信国公汤和等人巡视海防。

  洪武十七年(1384),汤和采纳了方明谦的建议:‘倭从海上来,当从海上御之。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兵,水具战舰,错守其间,俾不得入,入亦不得敷岸。’

  在沿海地区广设卫所,筑城以防倭寇的侵扰。”

  “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达到了最为猖獗的时期.

  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

  1、倭国正处于纷乱的战国时期,倭寇武装集团势力发展迅速;

  2、大明海盗与倭寇的勾结,促使倭寇队伍前所未有的壮大;

  3、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不能有效抵御倭寇的进犯;

  4、海防废弛、卫所空虚,明军缺乏战斗力。

  倭寇规模越来越大,

  反观大明明廷,几个在抗倭战场上有所作为的官员,由于政治腐败,反而被害。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

  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

  朱纨到任后,‘欲为国家杜乱源’。

  并针对浙、闽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整饬海防、消除倭患的措施。

  期间他还指挥卢镗等将领取得了双屿、诏安二役的胜利。

  朱纨在对倭作战的同时,还在严厉打击通倭的势家大族,

  这也招致了那些豪奸的不满和攻击。

  这些豪奸在朝中自然也是有人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政治代言人,不断的构陷与弹劾,‘举措乖方,专杀启衅’。

  最终,朱纨先被撤职,后遭逮捕,抱恨吞药自杀。”

  看到此处,【转世重生】后的张居正,脸色依旧平静。

  反倒是万历帝朱翊钧,有些尴尬的扭了扭身子。

  上一期视频播放完后,张居正还是认了朱翊钧为主。

  在【择主而事】的贤明效果下,朱翊钧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但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改变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是比较难的,张居正任重而道远。

  苏治继续讲解道,

  “前面大致讲了明朝这个时期的倭寇之患和朝廷大环境后,咱们继续来讲戚继光。

  当时,戚继光不仅在任上做官,同时也在求学。

  可那时他满心都在想着上阵杀敌,

  根本没有心思读书,

  于是在读了一年多后,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了。”

  “既然文道不通,戚继光便干脆转向了他更热衷的武道。

  二十二岁那年,

  戚继光一举考中武举人,并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成为武进士。

  仅仅过了一年,他就被提拔为山东都指挥佥事,并真正开始与抗倭事业紧密相连。

  夜晚降临,

  戚继光激动地拔出刀来,

  五年的等待与煎熬,终于迎来了曙光,

  他终于可以真正站在战场上杀倭寇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戚继光受到张居正推荐,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

  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到任以后,

  戚继便开始整顿卫所,训练士兵,严肃军纪,

  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在倭患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戚继光因在山东备倭有功而调任浙江都司佥书,

  自此开启了他东南沿海抗倭的战斗史。

  戚继光起初随总督胡宗宪参加抗倭,

  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胡宗宪及其幕僚徐渭的赏识。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

  经胡宗宪提议,年仅二十九岁的戚继光,担任宁绍台参将。”

  “胡宗宪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多权术,喜功名’,但在抗倭这件事上,他还是非常给力的。

  胡宗宪对倭患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倭患炽烈,汉奸(海盗头子)王直、徐海、麻叶、陈东等人与倭寇相勾结进行劫掠活动,是造成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胡宗宪制定了对汉奸头目实行剿抚结合、分化瓦解,

  并用离间计让他们之间相互攻杀,进而予以消灭的策略。

  戚继光上任伊始,

  徐海便在胡宗宪的剿抚下溺水而亡,这无疑是对胡宗宪策略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同年八月,徐海余党,一支由八百余名倭寇组成的队伍进犯龙山所。

  参将卢镗、副使许东望等共率一万四千余名明军,前往抵御。

  两军相遇于高家楼。

  倭寇分三路冲过来,明军竟然一触即溃。

  人数众多的明军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

  看到这儿,许多观众傻眼儿了,

  “卧槽,我眼睛和耳朵没出问题吧?”

  “官军一万四千多人,对战倭寇八百?”

  “还被人家击溃,撵着屁股跑???”

  “这才过了多久,明朝军队就变成这逼模样了?”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人面露震惊之色,

  而老朱此刻脸色阴沉的,都快滴下水来了。

  “在此关键时刻,

  戚继光登上高石,连发三箭,射杀三路领头的倭酋。

  倭酋一死,倭寇群龙无首,

  明军这才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伺候,明军跑了倭寇,还擒获了倭酋辛五郎(日本大隅岛主之弟)等数人。

  九月,又有一股倭寇登陆慈溪,是之前逃跑的倭寇,纠集了千余人再度来犯。

  浙江巡抚阮鄂亲督总兵俞大猷等官兵两万余人迎击,

  明军倚仗兵力上的优势,击败了这批倭寇。

  倭寇见明军势大,且战且走,

  明军乘胜追击,又取得缙云、桐岭二战胜利。

  但败逃中的倭寇,却于雁门岭设下埋伏。

  明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脚踏入了倭寇的埋伏圈。

  明军军纪涣散,一见中了敌人的埋伏,遭到前后夹击,马上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许多士兵根本不听号令,

  不敢与冲上来的倭寇伏兵交战,

  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四散逃命。

  幸亏戚继光和台州知府谭纶各率所部拼命抵抗,这才避免了明军惨败的命运。

  最终这股倭寇得以轻松经由乐清出海,扬帆而去。”

  徐达、汤和、冯国胜等人此刻都是目瞪口呆。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大明的军队到底经历了什么,

  竟然从一支纵横天下,扫平四海的无敌之师,

  变成了视频里‘两万被一千打埋伏’‘一万四被八百追着打’的酒囊饭袋?

  “哈哈哈哈!!”看到这儿,宋高宗赵构忍不住大笑起来,

  “你明朝不是牛皮的很吗?怎么也有这般丢人现眼的时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