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资本的再次关注-《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

  四月的一个午后,苏晚晴正在审核新一季产品设计,前台通知有访客。推开会议室门,她看见三位西装革履的投资人正在翻阅\"山海\"的品牌手册。

  \"苏总,久仰。\"为首的中年男子起身递来名片,\"我是青云资本的张哲。\"

  苏晚晴记得这个名字。半年前她主动联系过青云,当时对方以\"模式不够性感\"婉拒了会面。

  \"张总您好。\"她不动声色地接过名片。

  张哲开门见山:\"我们观察'山海'半年了。特别欣赏你们在资本寒冬中实现盈利的能力。\"

  他推过来一份term Sheet:

  · 投资金额:1000万人民币

  · 占股比例:15%

  · 投后估值:6666万

  这个数字让陪同的韩梅梅倒吸一口气。半年时间,估值翻了十倍。

  但苏晚晴只是平静地翻阅条款:\"张总,我们现在并不急需资金。\"

  \"我理解。\"张哲微笑,\"但接下来要打全国市场,需要更多弹药。美团、京东都在布局校园,单打独斗会很辛苦。\"

  \"我们有我们的节奏。\"

  \"看看这条条款。\"张哲指向某个条目,\"我们不要对赌,不要业绩承诺,只要一个董事观察员席位。\"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但苏晚晴注意到一个细节:清算优先权条款写着\"2倍参与清算权\"。

  \"意思是如果公司清算,你们要先拿回2000万,剩余部分再按股权分配?\"

  张哲略显尴尬:\"这是标准条款。\"

  \"但对其他股东不公平。\"苏晚晴合上文件,\"'山海'不是为清算而生的。\"

  会谈结束后,韩梅梅急切地问:\"为什么不答应?条件很好啊!\"

  苏晚晴打开电脑:\"你看这个。\"

  她调出一组数据:

  · 当前月营收:580万

  · 月增长:15%

  · 现金储备:800万

  · 零负债

  \"我们不需要为生存融资,只需要为发展融资。但必须是合适的资本。\"

  接下来的两周,又来了五家投资机构。条件一家比一家优厚,但苏晚晴始终保持着冷静。

  她建立了一个评估体系:

  战略协同

  是否理解\"山海\"的价值观?能否带来产业资源?

  条款友好度

  是否尊重创始团队?是否着眼长期价值?

  投后支持

  是否有专业的投后团队?是否过度干预经营?

  令人失望的是,大多数投资人更关心快速复制模式、抢占全国市场。只有一个例外——初心资本的林薇。

  林薇是位年轻的女投资人,之前成功投资过几个消费品牌。她在尽调时问了一个独特的问题:

  \"苏总,你希望五年后的'山海'是什么样子?\"

  \"成为学生信赖的成长伙伴。\"苏晚晴回答,\"而不只是卖货的平台。\"

  \"这正是我想听的。\"林薇微笑,\"资本应该助力梦想,而不是扭曲梦想。\"

  她给出的方案确实与众不同:

  · 800万,占10%

  · 一票否决权仅限于重大风险事项

  · 清算优先权仅为1倍

  · 提供专业的品牌建设支持

  更重要的是,她承诺:\"我们只做参谋,不做舵手。\"

  苏晚晴心动了。但她还是说:\"我需要考虑。\"

  当晚,她召集核心团队投票。结果出人意料:多数人建议暂缓融资。

  \"我们现在势头很好,\"产品总监说,\"引入资本会不会打乱节奏?\"

  \"而且估值还在上升期,\"财务总监补充,\"明年可能会更高。\"

  只有韩梅梅支持:\"美团正在组建校园事业部,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深夜,苏晚晴独自在办公室权衡。墙上挂着\"山海\"的发展路线图,下一步确实是全国扩张。但要用谁的节奏?用谁的方式?

  她想起顾淮之说过的话:\"融资不是终点,而是选择同行者。\"

  这个选择,将决定\"山海\"未来的模样。

  最终,她给林薇发了条消息:\"我们可以继续谈,但有几个前提......\"

  按下发送键时,她清楚地知道:这一次,她不再是被资本选择的创业者,而是选择资本的企业家。

  这种转变,比任何估值数字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