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学以致用-《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

  收到初心资本term Sheet的第二天,苏晚晴没有立即回复。她带着文件来到法学院,找到了林倩学姐的法律咨询室。

  \"学姐,麻烦你帮我看看这份tS。\"

  林倩仔细翻阅后,露出赞赏的表情:\"晚晴,你进步很大。这份tS比校园优选那时规范多了。\"

  但她还是指出了几个隐患:

  第一,董事会构成

  \"虽然他们只要一个观察员席位,但条款里写着'重大决策需董事会通过'。这个'重大决策'的定义很模糊。\"

  第二,股权成熟期

  \"你的股权要四年成熟,但投资人的股权没有限制。如果他们中途退出,可能带来问题。\"

  第三,反稀释条款

  \"完全棘轮条款对你很不利。如果下一轮融资估值更低,你的股权会被大幅稀释。\"

  苏晚晴认真记下每个要点。离开法学院后,她直接来到商学院,敲开了张教授办公室的门。

  \"教授,我想请教企业估值的问题。\"

  张教授听说她拿到投资意向,很是欣慰:\"来,我们具体分析。\"

  他在白板上列出几种估值方法:

  市销率法(p\/S)

  \"按你们现在的营收规模,3-5倍市销率是合理的。但考虑到你们的盈利能力,可以要求溢价。\"

  可比公司法

  \"我研究过类似企业。按这个标准,你们的估值应该在8000万到1亿之间。\"

  贴现现金流法

  \"如果按你们的增长预测,估值应该更高。但投资人会要求折扣,因为预测存在不确定性。\"

  带着这些专业意见,苏晚晴开始了与初心资本的谈判。

  第一次正式谈判,林薇带着律师到场。苏晚晴这边只有她和林倩学姐。

  \"苏总,我们的条款已经很优惠了。\"林薇的律师说。

  林倩立即回应:\"但在董事会权限和反稀释条款上,我们希望能调整。\"

  谈判持续了三小时。苏晚晴运用在商学院学到的知识,据理力争:

  \"按dcF模型,我们的合理估值应该在9000万左右。考虑到合作诚意,我们接受8000万的投前估值。\"

  \"完全棘轮条款不符合行业惯例。我们建议改为加权平均。\"

  \"董事会决策范围需要明确界定,避免影响日常经营。\"

  林薇惊讶于她的专业程度:\"苏总,你做过很多功课。\"

  \"我必须对公司和团队负责。\"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

  · 估值:8500万(投前)

  · 反稀释条款:加权平均法

  · 董事会权限:明确列举重大决策事项

  · 股权成熟:双方同步

  签完意向书后,林薇忍不住问:\"你的谈判技巧很专业,是请了顾问吗?\"

  苏晚晴指指桌上的课本:\"都是老师教的。\"

  回公司的路上,林倩感慨:\"晚晴,你现在完全是个成熟的企业家了。\"

  \"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苏晚晴说,\"创业不仅要靠激情,更要靠专业。\"

  她立即召开全员会议,分享这次谈判的经验:

  \"我们要把每个专业领域都当成必修课。财务、法律、管理,这些知识迟早都会用上。\"

  她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

  · 高管团队参加财务培训

  · 核心员工学习合同法基础

  · 全员参与商业思维 workshop

  更实际的是,她请林倩担任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定期为团队普法。

  一个月后,当正式投资协议摆上桌面时,团队已经能看懂大部分条款。产品总监甚至发现了一个描述歧义,及时避免了潜在纠纷。

  签约仪式上,林薇真诚地说:\"苏总,投资你们让我很放心。专业的企业家,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苏晚晴微笑着在协议上签下名字。这一刻,她深深感激那个在图书馆苦读的自己,感激每个传授知识的老师,感激所有给予指导的贵人。

  学以致用,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的分量。

  资本寒冬中,很多明星企业倒下,而\"山海\"却能逆势融资。这不是运气,是专业积累的必然结果。

  夜深了,苏晚晴在办公室里整理这次融资的所有文件。她要把它做成案例,分享给更多创业者。

  知识改变命运,这不是一句空话。在她这里,知识改变了企业的命运。

  而这条路,她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