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芝龙来到海州的那一刻起,其属下都被监视,作为海上一霸,情报科的人自然不会放过,所有信息都呈现在了顾临渊面前。
刚看完郑芝龙最新的情报,警卫员就派人通报说郑芝龙携其长子前来拜访。
顾临渊让警卫员把情报收好,让人把两人请到会客厅。
顾临渊到达会客厅的时候,警卫员正在给人上茶,见到顾临渊后,两人起身行礼,顾临渊也是回礼。
之后双方不停的打量着对方,郑芝龙十分惊讶顾临渊的年轻,哪怕是看着情报再结合其真人,郑芝龙还是感慨其年轻,现在年仅二十二,就是镇安侯。
手下还有着十几万的精兵强将,管理的城市繁华无比,他可是知道海州之前是什么情况的,倭寇侵袭,县城破败不堪,仅仅不到七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森(此时还没有改名叫郑成功)也是抬头看向这传奇侯爷,在福建的时候,郑森就听说了这侯爷先是歼灭了阿济格率领的鞑靼军队,仅余千人逃跑,并让其失去了左手。
近期更是全歼了以阿巴泰、图尔格率领的十万鞑靼士兵,这战绩,在看到战报第一眼的时候,郑森就对顾临渊充满了崇拜,今日看到这仅仅大自己三岁的偶像,十分激动。
顾临渊则是看向两人,郑芝龙常年因和大海打交道,皮肤略显黝黑,却因常年位居高位,身上有着一丝威慑,但是这些对于顾临渊来说都是小意思。
至于郑森,看着年轻,有朝气,看自己的眼光顾临渊总感觉有那种看偶像的感觉,这让顾临渊有些摸不着头脑。
“侯爷,今日携犬子郑森冒昧前来打扰,请侯爷莫怪。”郑芝龙率先开口道。
“郑同知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如有招待不周,还请海涵,两位请坐”顾临渊最初思考如何称呼郑芝龙,既然郑芝龙采用官职称呼,顾临渊也顺水推舟用其现在的官职称呼对方。
“侯爷客气了。”
双方落座后,顾临渊看向郑芝龙,并未开口,而是等待对方说明来意。
“侯爷,此次前来除了想认识一下侯爷,顺便想问一下侯爷是否知道东印度公司?”郑芝龙没有啰嗦,而是直接道明了来意。
“东印度公司?你是说荷兰人整合后的公司?据我所知,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前身是十四家公司合并后成立的,目前垄断了远海一带的贸易。”
顾临渊把自己知道的总结一下然后说了出来。
郑芝龙在听到顾临渊的话后,震惊于其恐怖的信息渠道,这些红毛鬼的信息可是他近些年才审问整理出来的最新的消息,没想到顾临渊竟然知晓的这么多。
“是,侯爷,现在荷兰的红毛鬼隐隐有些不甘眼前的利益,而且您的海州生产的物资已经开始在异族之间流传,所有的红毛鬼都想要过来,但是这东印度公司阻断了。
不单单如此,根据我得到的信息,这些人打算吞掉您的海上贸易,并且已经开始组织军队的迹象。”郑芝龙说道。
顾临渊听后也是眉头微皱,现在的东印度公司还不算强大,发展并没有到达巅峰,哪怕是东番,荷兰人都无法彻底站住脚跟,有郑芝龙在,这群在东番的荷兰人也不敢放肆。
但是听到郑芝龙这么一说,欧洲那边的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建造船只想要到东方分一杯羹,这让其大规模造船的原因还是因为海州的货物。
如果都是过来贸易的,顾临渊欢迎,但是最初的海上船只都是架着火炮的,海上贸易风险不仅仅是天气,还有人,现在的荷兰人还在海上占据着主要角色。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这时候英国应该已经开始和荷兰人准备大战了,现在的荷兰人应该无暇他顾才是,那么这时候郑芝龙来找自己的目的可想而知了。
“郑同知的目的是为了航线?”顾临渊直接点明了郑芝龙的主要目的。
郑芝龙不可思议的看向顾临渊,他是如何知晓自己想要航线的问题?仅仅因为上面的一些话?但是这不可能,英国的消息也是郑芝龙无意间听到荷兰人讨论才知道的。
“侯爷,您是如何知晓的?”郑芝龙问道。
“郑同知,如果你信我,现在还不是时间,现在的荷兰人还没到巅峰的时候,而且英荷两国之间的战斗需要时间,现在都没有触及到双方的底线,争斗目前也只是小规模的。
航线问题,他们捂得死死得,而且他们对于大明有一种天然的敌视,更加不会把航线给你的,而且荷兰只是一个小国,郑同知暂时不必担心,后续我会处理。”
顾临渊并不在乎荷兰,这个小国虽然说现在还是辉煌时期,但是最慢五年,第一艘蒸汽战舰出来之后,海洋的专属权益将都会是顾临渊的。
而且海州的岸防炮可是有太多了,也不怕他们过来侵袭。
至于航线,顾临渊也早就有了,斯科在入了海州户籍的时候,就把他的海上航线给了顾临渊,所以对于郑芝龙的提议顾临渊兴趣不大。
而且以后的商船,顾临渊打算都用蒸汽轮船,钢铁打造,现在的风帆战舰,顾临渊没有多大的兴趣。
倒是对郑森,顾临渊倒是希望能好好培养,到时候海军就有了统帅了。
听到顾临渊的话后,郑芝龙就知道无法劝说顾临渊一同参与,来此目的也只是为了试探一番,顾临渊的技术加上他郑芝龙的海上影响,称霸海上贸易易如反掌。
现在顾临渊不愿,郑芝龙也不做强求,而是适时的转移了话题。
“侯爷,海州在您的带领下,发展真是不一样,如果不是我曾经来过海州,我都以为到了另一个世界。”郑芝龙衷心的夸赞道。
“这都是百姓们信任我,我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完不成这些。”
“侯爷,您看我这长子如何?我想让其留在您的身边跟随您学习如何?我知道有些冒昧,但是仍然希望您能提携一番。”郑芝龙开口道。
刚看完郑芝龙最新的情报,警卫员就派人通报说郑芝龙携其长子前来拜访。
顾临渊让警卫员把情报收好,让人把两人请到会客厅。
顾临渊到达会客厅的时候,警卫员正在给人上茶,见到顾临渊后,两人起身行礼,顾临渊也是回礼。
之后双方不停的打量着对方,郑芝龙十分惊讶顾临渊的年轻,哪怕是看着情报再结合其真人,郑芝龙还是感慨其年轻,现在年仅二十二,就是镇安侯。
手下还有着十几万的精兵强将,管理的城市繁华无比,他可是知道海州之前是什么情况的,倭寇侵袭,县城破败不堪,仅仅不到七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森(此时还没有改名叫郑成功)也是抬头看向这传奇侯爷,在福建的时候,郑森就听说了这侯爷先是歼灭了阿济格率领的鞑靼军队,仅余千人逃跑,并让其失去了左手。
近期更是全歼了以阿巴泰、图尔格率领的十万鞑靼士兵,这战绩,在看到战报第一眼的时候,郑森就对顾临渊充满了崇拜,今日看到这仅仅大自己三岁的偶像,十分激动。
顾临渊则是看向两人,郑芝龙常年因和大海打交道,皮肤略显黝黑,却因常年位居高位,身上有着一丝威慑,但是这些对于顾临渊来说都是小意思。
至于郑森,看着年轻,有朝气,看自己的眼光顾临渊总感觉有那种看偶像的感觉,这让顾临渊有些摸不着头脑。
“侯爷,今日携犬子郑森冒昧前来打扰,请侯爷莫怪。”郑芝龙率先开口道。
“郑同知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如有招待不周,还请海涵,两位请坐”顾临渊最初思考如何称呼郑芝龙,既然郑芝龙采用官职称呼,顾临渊也顺水推舟用其现在的官职称呼对方。
“侯爷客气了。”
双方落座后,顾临渊看向郑芝龙,并未开口,而是等待对方说明来意。
“侯爷,此次前来除了想认识一下侯爷,顺便想问一下侯爷是否知道东印度公司?”郑芝龙没有啰嗦,而是直接道明了来意。
“东印度公司?你是说荷兰人整合后的公司?据我所知,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前身是十四家公司合并后成立的,目前垄断了远海一带的贸易。”
顾临渊把自己知道的总结一下然后说了出来。
郑芝龙在听到顾临渊的话后,震惊于其恐怖的信息渠道,这些红毛鬼的信息可是他近些年才审问整理出来的最新的消息,没想到顾临渊竟然知晓的这么多。
“是,侯爷,现在荷兰的红毛鬼隐隐有些不甘眼前的利益,而且您的海州生产的物资已经开始在异族之间流传,所有的红毛鬼都想要过来,但是这东印度公司阻断了。
不单单如此,根据我得到的信息,这些人打算吞掉您的海上贸易,并且已经开始组织军队的迹象。”郑芝龙说道。
顾临渊听后也是眉头微皱,现在的东印度公司还不算强大,发展并没有到达巅峰,哪怕是东番,荷兰人都无法彻底站住脚跟,有郑芝龙在,这群在东番的荷兰人也不敢放肆。
但是听到郑芝龙这么一说,欧洲那边的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建造船只想要到东方分一杯羹,这让其大规模造船的原因还是因为海州的货物。
如果都是过来贸易的,顾临渊欢迎,但是最初的海上船只都是架着火炮的,海上贸易风险不仅仅是天气,还有人,现在的荷兰人还在海上占据着主要角色。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这时候英国应该已经开始和荷兰人准备大战了,现在的荷兰人应该无暇他顾才是,那么这时候郑芝龙来找自己的目的可想而知了。
“郑同知的目的是为了航线?”顾临渊直接点明了郑芝龙的主要目的。
郑芝龙不可思议的看向顾临渊,他是如何知晓自己想要航线的问题?仅仅因为上面的一些话?但是这不可能,英国的消息也是郑芝龙无意间听到荷兰人讨论才知道的。
“侯爷,您是如何知晓的?”郑芝龙问道。
“郑同知,如果你信我,现在还不是时间,现在的荷兰人还没到巅峰的时候,而且英荷两国之间的战斗需要时间,现在都没有触及到双方的底线,争斗目前也只是小规模的。
航线问题,他们捂得死死得,而且他们对于大明有一种天然的敌视,更加不会把航线给你的,而且荷兰只是一个小国,郑同知暂时不必担心,后续我会处理。”
顾临渊并不在乎荷兰,这个小国虽然说现在还是辉煌时期,但是最慢五年,第一艘蒸汽战舰出来之后,海洋的专属权益将都会是顾临渊的。
而且海州的岸防炮可是有太多了,也不怕他们过来侵袭。
至于航线,顾临渊也早就有了,斯科在入了海州户籍的时候,就把他的海上航线给了顾临渊,所以对于郑芝龙的提议顾临渊兴趣不大。
而且以后的商船,顾临渊打算都用蒸汽轮船,钢铁打造,现在的风帆战舰,顾临渊没有多大的兴趣。
倒是对郑森,顾临渊倒是希望能好好培养,到时候海军就有了统帅了。
听到顾临渊的话后,郑芝龙就知道无法劝说顾临渊一同参与,来此目的也只是为了试探一番,顾临渊的技术加上他郑芝龙的海上影响,称霸海上贸易易如反掌。
现在顾临渊不愿,郑芝龙也不做强求,而是适时的转移了话题。
“侯爷,海州在您的带领下,发展真是不一样,如果不是我曾经来过海州,我都以为到了另一个世界。”郑芝龙衷心的夸赞道。
“这都是百姓们信任我,我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完不成这些。”
“侯爷,您看我这长子如何?我想让其留在您的身边跟随您学习如何?我知道有些冒昧,但是仍然希望您能提携一番。”郑芝龙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