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伯,谢谢你能过来送朕最后一程,朕此生无憾了”崇祯最后说道。
崇祯站起身后,重新整理了一下衣衫。
顾临渊最终开始再问了一遍:“陛下,您真的不和我回去吗?”
“不用了,朕是大明天子,国破当以身殉国!”
崇祯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任何表情,他要保留大明皇帝最后的尊严。
顾临渊也起身,警卫员们都看向了崇祯,王承恩站在崇祯附近,轻轻的扶着大明最后的皇帝。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毅然的用白绫挂在脖颈。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王承恩的凄凉的声音传出。
顾临渊对崇祯行了军礼,三分钟后,崇祯停止了挣扎,王承恩也默默的走到了白绫边,对着顾临渊说道:
“多谢侯爷能送皇爷,侯爷祝您前程似锦,咱家要去陪着皇爷了。”
说完,王承恩也自缢在老槐树下。
顾临渊同样对王承恩行了一个军礼,这是对其忠贞的赞扬。
至此,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身边仅有太监王承恩跟随。
顾临渊并没有收敛两人的尸身,那血衣上的字迹还需要李自成亲自处理,大明最后的尊严也要传出去。
随着朱由检的身亡,大明中央政权宣告灭亡。
京师陷落后,范景文,内阁大学士,入宫未成,投入双塔寺旁边的古井而死,倪元璐,户部尚书,自缢而死。
李邦华、王家彦、孟兆祥、孟章明、施邦曜、凌义渠、吴麟征、周凤翔、马世奇、刘理顺、汪伟、吴甘来、王章、陈良谟、申佳允、许直、成德、金铉皆殉国。
-----------------
“所有人,撤出京师!”顾临渊说道。
“是。”
在顾临渊撤出京城不久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己酉,二十一日,农民军大规模入城,但是并没有找到崇祯,于是悬赏黄金万两,发动全城军民四处寻找崇祯。
二十一日午刻,贼卒李才报上崩驾于万寿山之巾帽局,书血诏于前襟云:‘自朕失守社稷,无颜冠服终于正寝’。又云:‘各官俱赴东宫辅之’。
百姓们看到崇祯自缢的尸体还有其留下的遗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纷纷落泪。
百姓们想要好好安葬崇祯皇帝,但是李自成却不允许,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摆放在东华门示众。
李自成派人用两块门板把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遗体抬到东华门边:“给钱二十串,市柳木棺殓之。枕土块,覆以蓬厂,而周后亦从东华门出,置龙文凳上,藉以锦缛,覆以锦被。”
崇祯皇帝去世已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了,前来给崇祯送葬的也只有宦官和百姓,明朝诸位大臣没有一个敢来给崇祯送行的。
李自成可能也发现这样做不妥当,不利于安抚城中百姓的情绪,于是又命人将崇祯皇帝夫妇的遗体安葬进了田贵妃的墓中。
在李自成打算羞辱崇祯遗体的时候,顾临渊就想派人暗中崩了他,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李自成这么做有些失格了。
但是顾临渊最终放弃了干预,好在李自成发现了问题,顾临渊也就放弃了动手的打算,京师的七千多万的银两,不能放弃。
哪怕这些白银包含了土地珠宝等资产自行折算成白银,也是一笔海量的财富,顾临渊还要李自成的拷饷继续执行下去。
入城初期,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一度稳定了京城秩序。
李自成接管了明朝中央机构,并要求明朝旧臣前往报到,大部分明朝官员选择了投降,希望在新朝获得官职。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将明朝的官制、官名迅速改为大顺制度,如六政府、弘文馆等。
他让礼政府(原礼部)筹备登基大典,试图通过正式称帝来获得天命所归的合法性,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致命的“追赃助饷”让之前的制度瞬间崩溃,设立“比饷镇抚司”,由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人主持。
对明朝皇亲、勋贵、官员、富商进行系统的拷掠和追赃,根据官职大小规定不同的缴纳额度,过程极其残酷,“夹棍”等酷刑被广泛使用,无数官员被拷打至死。
虽然获得了巨量的财富,但是也彻底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人心,原本投降的官员从希望变为绝望和仇恨,为大顺政权的统治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这也是顾临渊所希望看到的,待到京师稳定后,顾临渊派人暗中打探李自成的拷问的饷银。
另外就是派人通知,开始攻城掠地,攻占徐州,骑兵开始拿下青州府和兖州府,另外通知奚怀之做好政务人员的任职。
徐州是必须拿下的,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其他地方进入海州的重要城镇,并且徐州还有着海量的存粮,顾临渊记得徐州有着淮安府最大的粮仓。
德州第一时间,骑兵第一旅就派兵入驻,顾临渊又吩咐铁路铺设重新规划,一切以铺设到京师为主,让海州的交通局负责铁路规划。
至于鞑靼的俘虏,这次更加狠辣的用工,只要没有累死,那就一直上工。
顾临渊的命令下发后,海州开始大量整备起来,军队开始开拔,所有部门都为此行动起来,兵工厂夜晚的灯光没有停下,人歇机器不停。
海上的矿石也在加速从码头运往钢铁厂,通讯的电话线路也在建设。
京师陷落、崇祯殉国的消息传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后,举朝震惊,但由于崇祯的三个儿子均下落不明,皇位继承出现真空。
整个南方官僚又陷入了权力的争夺。
大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控制着陪都、江南和淮扬地区,二月,他曾受崇祯帝命,以督师名义出兵“勤王”。
四月十一日,史可法传令江南各镇兵入援,誓师勤王,二十二日听到京师已被农民军攻破,北向痛哭,发丧,誓师浦口,欲长驱入京,与农民军决一死战。
南京的群僚诸将因兵力不足,不敢与农民军对抗,纷纷请史可法择新君以定南都,于是,史可法只得回到了南京。
崇祯站起身后,重新整理了一下衣衫。
顾临渊最终开始再问了一遍:“陛下,您真的不和我回去吗?”
“不用了,朕是大明天子,国破当以身殉国!”
崇祯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任何表情,他要保留大明皇帝最后的尊严。
顾临渊也起身,警卫员们都看向了崇祯,王承恩站在崇祯附近,轻轻的扶着大明最后的皇帝。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毅然的用白绫挂在脖颈。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王承恩的凄凉的声音传出。
顾临渊对崇祯行了军礼,三分钟后,崇祯停止了挣扎,王承恩也默默的走到了白绫边,对着顾临渊说道:
“多谢侯爷能送皇爷,侯爷祝您前程似锦,咱家要去陪着皇爷了。”
说完,王承恩也自缢在老槐树下。
顾临渊同样对王承恩行了一个军礼,这是对其忠贞的赞扬。
至此,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身边仅有太监王承恩跟随。
顾临渊并没有收敛两人的尸身,那血衣上的字迹还需要李自成亲自处理,大明最后的尊严也要传出去。
随着朱由检的身亡,大明中央政权宣告灭亡。
京师陷落后,范景文,内阁大学士,入宫未成,投入双塔寺旁边的古井而死,倪元璐,户部尚书,自缢而死。
李邦华、王家彦、孟兆祥、孟章明、施邦曜、凌义渠、吴麟征、周凤翔、马世奇、刘理顺、汪伟、吴甘来、王章、陈良谟、申佳允、许直、成德、金铉皆殉国。
-----------------
“所有人,撤出京师!”顾临渊说道。
“是。”
在顾临渊撤出京城不久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己酉,二十一日,农民军大规模入城,但是并没有找到崇祯,于是悬赏黄金万两,发动全城军民四处寻找崇祯。
二十一日午刻,贼卒李才报上崩驾于万寿山之巾帽局,书血诏于前襟云:‘自朕失守社稷,无颜冠服终于正寝’。又云:‘各官俱赴东宫辅之’。
百姓们看到崇祯自缢的尸体还有其留下的遗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纷纷落泪。
百姓们想要好好安葬崇祯皇帝,但是李自成却不允许,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摆放在东华门示众。
李自成派人用两块门板把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遗体抬到东华门边:“给钱二十串,市柳木棺殓之。枕土块,覆以蓬厂,而周后亦从东华门出,置龙文凳上,藉以锦缛,覆以锦被。”
崇祯皇帝去世已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了,前来给崇祯送葬的也只有宦官和百姓,明朝诸位大臣没有一个敢来给崇祯送行的。
李自成可能也发现这样做不妥当,不利于安抚城中百姓的情绪,于是又命人将崇祯皇帝夫妇的遗体安葬进了田贵妃的墓中。
在李自成打算羞辱崇祯遗体的时候,顾临渊就想派人暗中崩了他,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李自成这么做有些失格了。
但是顾临渊最终放弃了干预,好在李自成发现了问题,顾临渊也就放弃了动手的打算,京师的七千多万的银两,不能放弃。
哪怕这些白银包含了土地珠宝等资产自行折算成白银,也是一笔海量的财富,顾临渊还要李自成的拷饷继续执行下去。
入城初期,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一度稳定了京城秩序。
李自成接管了明朝中央机构,并要求明朝旧臣前往报到,大部分明朝官员选择了投降,希望在新朝获得官职。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将明朝的官制、官名迅速改为大顺制度,如六政府、弘文馆等。
他让礼政府(原礼部)筹备登基大典,试图通过正式称帝来获得天命所归的合法性,这是他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致命的“追赃助饷”让之前的制度瞬间崩溃,设立“比饷镇抚司”,由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人主持。
对明朝皇亲、勋贵、官员、富商进行系统的拷掠和追赃,根据官职大小规定不同的缴纳额度,过程极其残酷,“夹棍”等酷刑被广泛使用,无数官员被拷打至死。
虽然获得了巨量的财富,但是也彻底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人心,原本投降的官员从希望变为绝望和仇恨,为大顺政权的统治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这也是顾临渊所希望看到的,待到京师稳定后,顾临渊派人暗中打探李自成的拷问的饷银。
另外就是派人通知,开始攻城掠地,攻占徐州,骑兵开始拿下青州府和兖州府,另外通知奚怀之做好政务人员的任职。
徐州是必须拿下的,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其他地方进入海州的重要城镇,并且徐州还有着海量的存粮,顾临渊记得徐州有着淮安府最大的粮仓。
德州第一时间,骑兵第一旅就派兵入驻,顾临渊又吩咐铁路铺设重新规划,一切以铺设到京师为主,让海州的交通局负责铁路规划。
至于鞑靼的俘虏,这次更加狠辣的用工,只要没有累死,那就一直上工。
顾临渊的命令下发后,海州开始大量整备起来,军队开始开拔,所有部门都为此行动起来,兵工厂夜晚的灯光没有停下,人歇机器不停。
海上的矿石也在加速从码头运往钢铁厂,通讯的电话线路也在建设。
京师陷落、崇祯殉国的消息传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后,举朝震惊,但由于崇祯的三个儿子均下落不明,皇位继承出现真空。
整个南方官僚又陷入了权力的争夺。
大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控制着陪都、江南和淮扬地区,二月,他曾受崇祯帝命,以督师名义出兵“勤王”。
四月十一日,史可法传令江南各镇兵入援,誓师勤王,二十二日听到京师已被农民军攻破,北向痛哭,发丧,誓师浦口,欲长驱入京,与农民军决一死战。
南京的群僚诸将因兵力不足,不敢与农民军对抗,纷纷请史可法择新君以定南都,于是,史可法只得回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