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临渊在驻守德州,骑兵旅已经占据德州,现在德州以南的势力开始逐渐被顾临渊掌控。
为何没有回到海州,顾临渊是为了阻止鞑靼入驻京师。
顾临渊也不知道现在的鞑靼是否还会进驻京师,但是顾临渊不得不防,顾临渊不会让鞑靼有入主京师的机会,德州就是最好的位置。
如果进入廊坊,必然会引起李自成的担忧,与其放入内耗之中,不如后退一步,先拿下山东境内,稳固地盘。
京师从李自成发布的新的政令开始,刚刚有些稳固的城市隐隐有些混乱起来,这还是因为拷饷的扩大。
行动逐渐失控,从针对官僚富户蔓延到普通的商人、士绅乃至平民,抢劫、强奸等恶性事件开始频发。
李自成占领京师后,虽然大明灭亡了,但是距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还驻扎明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率领的精锐兵力,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安全。
因此,李自成准备的招抚吴三桂后登基为帝,然后派大军南下以完成一统大业。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握重兵,是决定局势的关键人物,派人送去银两和敕书,同时扣押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作为人质。
吴三桂并没有同意李自成的招揽,一再拒绝安抚,转为公开对抗,李自成决定东征,以铲除吴三桂的势力。
此时的李自成还不知道,清军已经出师中原。
四月初七日清廷以多尔衮将出师中原,祭告太祖、太宗,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率大军,出师中原。
出师之前祭告上天,经过去年八月和今年二月的两次战斗,山海关外地区尽为清廷所有,完成了太祖努尔哈赤的夙志,现特命多尔衮率军伐明。
初八日,顺治亲自召见多尔衮,特授给奉命大将军印,掌管军中一切赏罚大事,并要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听从指挥,同心协力,以图进取。
初九日,多尔衮同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等,以及八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至堂子奏乐行礼,又陈列八纛向天行礼。
然后,统领满洲、蒙古兵及汉军兵总计约十四万人,鸣炮起行,讨伐明朝。
这是清朝最后的家底,如果此次失败,清军再无翻盘的可能,除了留守盛京的鞑靼士兵之外,清军可以说是压入了清朝的国运,毕竟之前十几万的大军可是全部被顾临渊歼灭了。
顾临渊在接到关外清军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抽调两个步兵旅赶赴德州,按照时间推算,士兵可以在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的时候到达,就是战备物资需要一段时间。
为了防止后勤供应不上,毕竟弹药需要从海州运输,顾临渊抽调骑兵第三旅运输物资,确保后勤补给及时送到。
骑兵第三旅是缴获鞑靼三万多匹战马后新成立的旅级单位,陈奇原骑兵旅的副旅长兼骑兵团二团的团长,现任职第三骑兵旅旅长(150章提起过)。
把作战部队当作后勤部队来用,顾临渊也是没有办法,后勤人员总计才五千多,其余皆是战兵,而且这么庞大的物资运输,靠人力是运输不了多少。
子弹还有炮弹这些杀伤性的武器弹药也不能让百姓运输,只能用骑兵旅当作临时运输队来用。
徐州城占据的十分迅速,当一零一旅包围徐州后,守城将士没有做什么抵抗。
徐州可以说是收益最大的城市,因为离海州最近,他们知道海州的情况,消息的传递也是最先得知。
海州部队集结的消息自然瞒不住,而且徐州的百姓也希望纳入侯府管辖,双方一拍即合,一零一旅顺利入驻徐州城。
有人赞同自然有人反对,但是城门被主动打开后,一切后悔的希望都没有了。
大军入驻后第一件事就是掌管县衙,徐州是直隶州,最高官员不是县令而是知州,面对顾临渊的大军,徐州的知州也只能放下手中的权力。
奚怀之则是立即派遣政务人员入驻接管徐州的政务问题,一零一步兵旅留下一个团配合政务人员整顿徐州,就立即北上,顾临渊的通知就是占据山东全境。
淮安府在桃源县以南有河流阻挡,顾临渊并没有下令占据整个淮安府,先拿下京畿之地,防守好北方的威胁,然后再逐一拿下内地,不能让外族占了内耗的便宜。
奚怀之的婚礼都因此而延迟。
事情发展没有顾临渊想象的顺利,在军队入驻北方城镇的时候,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地主士绅集结了当地的百姓,阻止顾临渊的入驻,尤其是越往北方阻力越大。
士绅豪门在本地作威作福惯了,他们不可能把家族的利益拱手让出,刚开始在兖州和青州府两地还是十分顺利,过了曲埠后,阻碍在变大。
这里距离海州的辖区已经有了六百里的路程,顾临渊的政策大部分被士绅阻断,所以百姓们也是最容易被哄骗。
东昌府和济南府尤为顽固,莱州府面对顾临渊军队也有少部分抵抗。
顾临渊接到军队的报告后,让部队缓慢推进,不急于一时,山东早晚都会落尽口袋,现在先打通海州到德州的路线。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由京师出发,二十一日到达山海关,这样缓慢的行军速度贻误了战机。
四月二十一、二日,农民军和吴军展开了激战。
其实在正月的时候,多尔衮就曾以清帝名义致书大顺军,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李自成未予理会。
在李自成的眼中,清军已经被顾临渊团灭了十几万人,现在想要和大顺军争夺神州,李自成断然不可能同意。
而且拿下了吴三桂,大明关内,自己占据京师,成立新的王朝,到时候天下就是他李自成的,鞑靼人这时候过来分一杯羹,如何都不会同意。
为何没有回到海州,顾临渊是为了阻止鞑靼入驻京师。
顾临渊也不知道现在的鞑靼是否还会进驻京师,但是顾临渊不得不防,顾临渊不会让鞑靼有入主京师的机会,德州就是最好的位置。
如果进入廊坊,必然会引起李自成的担忧,与其放入内耗之中,不如后退一步,先拿下山东境内,稳固地盘。
京师从李自成发布的新的政令开始,刚刚有些稳固的城市隐隐有些混乱起来,这还是因为拷饷的扩大。
行动逐渐失控,从针对官僚富户蔓延到普通的商人、士绅乃至平民,抢劫、强奸等恶性事件开始频发。
李自成占领京师后,虽然大明灭亡了,但是距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还驻扎明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率领的精锐兵力,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安全。
因此,李自成准备的招抚吴三桂后登基为帝,然后派大军南下以完成一统大业。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握重兵,是决定局势的关键人物,派人送去银两和敕书,同时扣押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作为人质。
吴三桂并没有同意李自成的招揽,一再拒绝安抚,转为公开对抗,李自成决定东征,以铲除吴三桂的势力。
此时的李自成还不知道,清军已经出师中原。
四月初七日清廷以多尔衮将出师中原,祭告太祖、太宗,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率大军,出师中原。
出师之前祭告上天,经过去年八月和今年二月的两次战斗,山海关外地区尽为清廷所有,完成了太祖努尔哈赤的夙志,现特命多尔衮率军伐明。
初八日,顺治亲自召见多尔衮,特授给奉命大将军印,掌管军中一切赏罚大事,并要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听从指挥,同心协力,以图进取。
初九日,多尔衮同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等,以及八旗固山额真、梅勒章京至堂子奏乐行礼,又陈列八纛向天行礼。
然后,统领满洲、蒙古兵及汉军兵总计约十四万人,鸣炮起行,讨伐明朝。
这是清朝最后的家底,如果此次失败,清军再无翻盘的可能,除了留守盛京的鞑靼士兵之外,清军可以说是压入了清朝的国运,毕竟之前十几万的大军可是全部被顾临渊歼灭了。
顾临渊在接到关外清军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抽调两个步兵旅赶赴德州,按照时间推算,士兵可以在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的时候到达,就是战备物资需要一段时间。
为了防止后勤供应不上,毕竟弹药需要从海州运输,顾临渊抽调骑兵第三旅运输物资,确保后勤补给及时送到。
骑兵第三旅是缴获鞑靼三万多匹战马后新成立的旅级单位,陈奇原骑兵旅的副旅长兼骑兵团二团的团长,现任职第三骑兵旅旅长(150章提起过)。
把作战部队当作后勤部队来用,顾临渊也是没有办法,后勤人员总计才五千多,其余皆是战兵,而且这么庞大的物资运输,靠人力是运输不了多少。
子弹还有炮弹这些杀伤性的武器弹药也不能让百姓运输,只能用骑兵旅当作临时运输队来用。
徐州城占据的十分迅速,当一零一旅包围徐州后,守城将士没有做什么抵抗。
徐州可以说是收益最大的城市,因为离海州最近,他们知道海州的情况,消息的传递也是最先得知。
海州部队集结的消息自然瞒不住,而且徐州的百姓也希望纳入侯府管辖,双方一拍即合,一零一旅顺利入驻徐州城。
有人赞同自然有人反对,但是城门被主动打开后,一切后悔的希望都没有了。
大军入驻后第一件事就是掌管县衙,徐州是直隶州,最高官员不是县令而是知州,面对顾临渊的大军,徐州的知州也只能放下手中的权力。
奚怀之则是立即派遣政务人员入驻接管徐州的政务问题,一零一步兵旅留下一个团配合政务人员整顿徐州,就立即北上,顾临渊的通知就是占据山东全境。
淮安府在桃源县以南有河流阻挡,顾临渊并没有下令占据整个淮安府,先拿下京畿之地,防守好北方的威胁,然后再逐一拿下内地,不能让外族占了内耗的便宜。
奚怀之的婚礼都因此而延迟。
事情发展没有顾临渊想象的顺利,在军队入驻北方城镇的时候,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地主士绅集结了当地的百姓,阻止顾临渊的入驻,尤其是越往北方阻力越大。
士绅豪门在本地作威作福惯了,他们不可能把家族的利益拱手让出,刚开始在兖州和青州府两地还是十分顺利,过了曲埠后,阻碍在变大。
这里距离海州的辖区已经有了六百里的路程,顾临渊的政策大部分被士绅阻断,所以百姓们也是最容易被哄骗。
东昌府和济南府尤为顽固,莱州府面对顾临渊军队也有少部分抵抗。
顾临渊接到军队的报告后,让部队缓慢推进,不急于一时,山东早晚都会落尽口袋,现在先打通海州到德州的路线。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由京师出发,二十一日到达山海关,这样缓慢的行军速度贻误了战机。
四月二十一、二日,农民军和吴军展开了激战。
其实在正月的时候,多尔衮就曾以清帝名义致书大顺军,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李自成未予理会。
在李自成的眼中,清军已经被顾临渊团灭了十几万人,现在想要和大顺军争夺神州,李自成断然不可能同意。
而且拿下了吴三桂,大明关内,自己占据京师,成立新的王朝,到时候天下就是他李自成的,鞑靼人这时候过来分一杯羹,如何都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