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志向-《穿越摆脱苦情剧情》

  危险终究还是来了。这日,殖民政府突然派人来\"查税\",带队的是新调来的税务官布朗。

  \"秦夫人,\"布朗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贵商行最近进出口业务很频繁啊。\"

  依萍从容应对:\"都是些医疗器械和药材。济民堂您知道的,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

  布朗突然话锋一转:\"可我听说,有些'医疗器械'到了澳门就不知所踪了...\"

  就在这时,秦凌陪着总督夫人突然到访。总督夫人热情地拉着依萍的手:\"亲爱的,下周的慈善晚宴你一定要来!上次你送的药茶,我的偏头痛好多了!\"

  布朗见状,只好悻悻离去。

  事后秦凌才告诉依萍,总督夫人是他特意请来的:\"以后这类事交给我来处理。\"

  秦昭8岁生日这天,依萍送给他一套特别礼物——微型机床模型和一本《机械原理》。

  \"妈妈,\"秦昭兴奋地组装着零件,\"这个好像科技馆里的那个!\"

  \"昭儿知道吗?\"依萍轻声说,\"真正的机床可以帮助祖国造汽车、造飞机,让国家变得强大。\"

  秦凌在一旁看着,忽然明白依萍的良苦用心。她不仅在为祖国输送物资,更在培养下一代的爱国之心。

  晚上,秦昭睡着后,秦凌郑重地对依萍说:\"以后运送物资的事,让我来负责渠道安全。\"

  他展开一张海运图:\"我在葡萄牙和澳门都找到了可靠的人脉,可以建立更安全的运输线。\"

  依萍望着丈夫坚定的眼神,终于点头:\"好,我们一起。\"

  1955年的秋天,方瑜寄来厚厚一沓照片。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抗生素车间流水线、农业试验田丰收...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最让人惊喜的是随信寄来的一盒糖果——是用国内第一批自产白糖制作的,糖纸上印着\"国庆\"二字。

  \"妈妈好甜!\"秦昭吃着糖,眼睛亮晶晶的,\"方瑜阿姨那边的糖比咱们这儿的好吃!\"

  依萍笑着擦去儿子嘴角的糖屑:\"因为这是祖国自己生产的糖啊。\"

  当晚,秦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家宴。餐桌上都是国内特产:东北的木耳、云南的火腿、江南的莲藕...每道菜都承载着浓浓的乡情。

  秦老大夫举杯感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国自强,死而无憾矣!\"

  夜深人静,秦凌和依萍相拥在阳台上看星星。南洋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如练。

  \"知道吗?\"依萍轻声道,\"今天收到消息,我们送去的机床已经能生产精密零件了。\"

  秦凌握紧她的手:\"这些年,你辛苦了。\"

  \"不辛苦,\"依萍靠在他肩上,\"比起方瑜他们在国内的艰难,我做的这些算不了什么。\"

  她望着北方的星空,仿佛能看到祖国大地上的万家灯火:\"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安居乐业。\"

  秦凌轻声接道:\"而且那一天不会太远。\"

  星光下,夫妻俩的手紧紧交握,一如当年在上海外滩许下誓言时那般坚定。

  翌日清晨,依萍收到方瑜的加密电报:\"新项目启动,急需精密仪器。另,昭儿可好?甚念。\"

  秦凌主动请缨:\"这次我去安排运输渠道。\"

  他展开新的海运图,上面标注着数条新开发的安全线路。经过这些年的经营,秦家已经建立起一张覆盖东南亚的运输网络。

  \"爸爸好厉害!\"秦昭崇拜地看着海图,\"我长大了也要帮爸爸和妈妈!\"

  依萍与秦凌相视一笑。她知道,这份事业已经有了新的传承。

  窗外,南洋的阳光正好,照耀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也照耀着远方正在崛起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