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建宁的转型:经费申请大师-《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方怡与建宁的江西之行,虽然过程略有波折,但结果圆满,不仅追回了关键部件,还顺带敲打了一下地方上的反对势力,证明了“特别行动组”的价值。然而,这次行动也消耗了不少额外的人力物力,加之技术总局几个大项目同时推进,韦小葆手头由康熙特批、内务府拨付的“特别研究经费”开始捉襟见肘。向户部或内务府申请追加拨款,流程冗长,且必然会面临守旧官员的层层审核与诘难,效率低下,远水难救近火。

  这一日,韦小葆正在书房与苏荃核算几个项目的预算缺口,眉头紧锁。双儿递上的月度开支汇总也显示,府内用于支持各位夫人“岗位”运作的开销,以及建宁那个“家庭实验室”的物料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水泥棱堡的优化项目,需要实地建造不同比例的模型进行抗爆测试,石材、人工耗费巨大;新式舰船稳性研究,下一步需要制作精细的等比模型进行水槽试验,这水槽建造本身就需要一笔钱;还有福建矿山那边,追回阀门后,气泵系统的全面铺设更是吞金兽……”韦小葆揉着额角,“内务府那边,索额图大人倒是好说话,但他下面那些郎中、主事,个个精打细算,拿着祖制规矩卡人,批个三五千两银子恨不得让我们写十份陈情说明。”

  苏荃放下算盘,轻叹一声:“开源节流,节流空间已不大,关键在于开源。要么设法让项目自身产生收益,要么……就得找到更高效的‘开源’渠道。”她目光微动,看向了窗外。

  窗外庭院里,建宁正兴高采烈地向沐剑屏和曾柔展示她最新“研发”的一种彩色烟雾弹,虽然效果看起来更像是呛人的烟花,但她那份投入和热情(以及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她这实验室的耗材,大部分走的也是公账。

  韦小葆顺着苏荃的目光看去,看着建宁那副天不怕地不怕、混不吝的模样,脑海中忽然划过一道闪电!那些内务府的官员,之所以难缠,是因为他们熟悉并恪守官场的规则,用程序和规章作为盾牌。而建宁……她恰恰是最不守规则,也最擅长打破规则的人!她的公主身份,她的胡搅蛮缠,她的不讲道理,对于习惯了官场太极拳的官员来说,无异于一种“降维打击”!

  “或许……我们有个现成的‘经费申请大师’一直被埋没了。”韦小葆嘴角勾起一丝古怪的笑意。

  苏荃先是一愣,随即恍然,也忍不住莞尔:“相公是说……建宁公主?这……倒真可能是一步妙棋。只是,需得引导得当,莫要真的闹出不可收拾的风波。”

  “放心,我有分寸。”韦小葆胸有成竹。他深知建宁的性子,你不能指望她按常理出牌,但你可以为她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利用她特有的方式去达成。

  翌日,韦小葆将建宁叫到书房,没有像往常一样限制她的实验经费,反而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建宁啊,有个难题,恐怕只有你能解决了。”韦小葆唉声叹气。

  建宁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拍着胸脯:“什么难题?是不是又有人不开眼惹到我们了?本宫去收拾他!”

  “那倒不是。”韦小葆摇头,“是咱们没钱了。你那个彩色烟雾弹,还有苏荃姐姐算船的大水槽,还有福建挖矿的大气泵,眼看都要停工了。”

  “没钱了?”建宁瞪大眼睛,“去找皇兄要啊!他是皇帝,天下都是他的,还能缺了我们这点银子?”

  “唉,皇上虽富有四海,但银子也不是随便花的。内务府那帮官儿,死脑筋得很,这也不合规矩,那也不符祖制,卡着我们的经费不肯批。”韦小葆开始“煽风点火”,“我跟他们讲道理,摆数据,他们听不懂,也不愿意听。真是憋气!”

  建宁的眉毛立刻竖了起来,杏眼圆睁:“反了他们了!皇兄明明最支持你搞这些新玩意儿!他们敢阳奉阴违?看本宫不去掀了他们的桌子!”

  “掀桌子倒不必,”韦小葆赶紧拉住作势要往外冲的建宁,循循善诱,“不过,确实需要你去给他们施加点‘压力’。你不是最擅长跟内务府打交道吗?以前你要个什么新奇玩意儿,他们谁敢不给?”

  建宁一想,确实是这个理。她以前在宫里,内务府哪个管事见了她不是点头哈腰,生怕伺候不周?虽然出嫁后收敛了些,但余威犹在。

  “对呀!”建宁恍然大悟,“跟那帮老油子讲什么道理!就得来硬的!韦小葆,你把要钱的那个……那个叫什么来着?”

  “预算申请文书。”双儿在一旁轻声提醒,同时将一份整理好的、条目清晰的经费申请清单递给建宁,上面列明了项目名称、所需金额、简要用途,格式工整,数据确凿。

  “对,就这个!”建宁一把抓过清单,扫了一眼,“行了,这事包在本宫身上!我倒要看看,哪个不开眼的敢卡我的……我们的银子!”

  看着建宁风风火火冲出去的背影,韦小葆和双儿、苏荃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一丝期待与些许的不确定。

  建宁径直闯入内务府衙门,她也不找具体经办的郎官主事,直接冲到掌印总管太监的值房。那总管太监一见这位混世魔王驾到,心里就先咯噔一下,连忙堆起笑脸迎上来:“哎呦,公主殿下千岁,什么风把您吹到这小地方来了?”

  建宁也不废话,直接将那份清单拍在桌子上,下巴微扬:“王总管,喏,这是韦爵爷和技术总局急需的经费,皇兄都是点过头的。你赶紧给批了,等着急用!”

  王总管拿起清单一看,数额不小,涉及项目也颇为新奇,他惯性地想打个官腔:“公主殿下,这个……数额巨大,且这些项目……奴婢还需核对一下章程,看看是否符合……”

  “符合什么?”建宁根本不让他把话说完,眼睛一瞪,“皇兄金口玉言支持技术总局,支持韦爵爷,就是最大的章程!你在这儿跟本宫扯什么条条框框?是不是觉得本宫出嫁了,说话就不管用了?信不信本宫现在就去宫里,找太后娘娘评评理,就说你们内务府故意刁难,阻碍皇兄富国强兵的大计!”

  她一边说,一边做出要往外走的架势,声音极大,引得外面不少官员侧目。

  王总管冷汗都下来了。建宁公主的蛮横他是深有体会的,更重要的是,她确实能直达天听,而且皇上和太后对她多有纵容。这“阻碍富国强兵”的大帽子扣下来,他可担待不起。再仔细一看清单,项目虽然新奇,但毕竟是韦爵爷牵头,皇上似乎也确实关照过……

  “哎呦喂,我的公主殿下,您息怒,息怒!”王总管连忙拦住建宁,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奴婢不是那个意思!韦爵爷的事,那就是皇上的事,那就是头等大事!这经费……批!奴婢这就批!马上让人安排!”

  他生怕建宁再闹下去,赶紧拿起笔,在申请文书上签字用印,动作快得几乎出了残影。

  建宁拿起批好的文书,得意地哼了一声:“这还差不多!早这样不就好了?浪费本宫时间!”说罢,昂首挺胸,如同得胜归来的将军,在内务府一众官员敬畏(或者说惊惧)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当建宁将批好的经费文书拍在韦小葆书桌上时,韦小葆看着上面鲜红的印章和远超预期的拨款速度,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愕然。他之前为了这笔款子,派人和内务府扯皮了半个月毫无进展,建宁出马,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怎么样?本宫出马,一个顶俩!”建宁得意洋洋,脸上写满了“快夸我”。

  双儿和苏荃也闻讯赶来,看着那文书,皆是掩口轻笑。苏荃叹道:“果然是一物降一物。相公与之讲理,如对牛弹琴;公主与之耍横,则迎刃而解。”

  韦小葆看着建宁,心中感慨万千。他原本只是尝试,没想到效果如此显着。建宁这种不讲规则、直指核心(或者说,她的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的作风,在对付官僚体系时,竟成了最锋利的矛。

  “建宁,”韦小葆郑重地对她说,“以后这‘经费申请’的重任,就正式交给你了!你就是我们技术总局和这个家的‘经费申请大师’!”

  建宁一听,更加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比鼓捣危险实验更有成就感、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情。“没问题!以后谁敢卡我们的银子,本宫就去骂他个狗血淋头!”

  自此,韦小葆团队中最令人意想不到,却也最高效的“经费申请大师”正式上线。内务府乃至户部的官员们,听闻建宁公主之名,无不头疼又敬畏,但凡她出面申请的款项,只要不是离谱到天际,大多都能以惊人的速度获批。建宁也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发挥她“特长”,又能切实帮助到韦小葆事业的“正经岗位”,其热情与干劲,甚至一度超过了她的“科学研究”。韦小葆的“家庭实验室”资金链,因此而变得空前稳固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