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皇后疯了但我还没收网-《李言李语》

  夜雨如注,宫墙在闪电的映照下忽明忽暗,仿佛整座大靖皇宫都沉浮于一场无边的噩梦之中。

  观星台上的风几乎要将人掀翻。

  苏识立于高台中央,黑袍被狂风撕扯得猎猎作响,她却纹丝不动。

  手中那本《女诫注疏》已被雨水打湿一角,但她依旧紧紧贴在胸前——那是她的伪装,也是她的武器。

  书页间夹着一张极薄的密报,记录着凤仪宫近三日所有进出人员的动向,连一盏茶的去向都未遗漏。

  “密道最后一段已通。”白砚的声音压得极低,跪伏在地,雨水顺着他冷硬的面颊滑落,“周嬷嬷亲率四名心腹掘进,用的是皇陵修缮时遗下的地道图。她们避开了巡防司的夜巡路线,动作极稳,显然是演练过多次。”

  苏识指尖轻点书脊,一声轻响,在风雨中几不可闻。

  她没有下令围捕。

  反而缓缓抬眸,望向乾清宫方向。

  那里灯火微弱,皇帝尚未就寝。

  萧玦今晚批阅奏折至深夜,据说还召见了礼部尚书,商议选秀延期一事。

  “传令下去,”她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暂停拦截,只增派暗卫换上巡夜太监服色,在暖阁外五十步内轮值。若有异动,不必出手,只需封锁出口,活捉人证。”

  白砚抬眼,眼中闪过一丝不解:“若此刻收网,证据确凿,岂不更利?”

  “现在抓她,她仍是受害者。”苏识冷笑,唇角勾起一抹近乎残酷的弧度,“一个为爱发疯的皇后,一个被权臣逼迫、走投无路的妻子……陛下心软,朝臣同情,太后悲悯,满宫都会为她求情。最多贬为庶人,幽禁冷宫罢了。”

  她顿了顿,眼神渐冷。

  “可我要的不是幽禁,是诛心。”

  雨势更大,天地间只剩哗哗水声。

  她转身走入檐下,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已拟好的奏折草稿,递给匆匆赶来的柳绿:“把这个交给九……不,交给陛下身边的陈公公,务必在他临睡前呈上。记住,一字不可改。”

  柳绿低头接过,只见上面写着《关于暂缓选秀、推行贤才举荐制之议》,条理清晰,言辞恳切。

  末尾一句尤为刺眼:“妇人干政久矣,非社稷之福。”

  她心头一震,抬头看向苏识:“这……这是在激她?”

  “聪明。”苏识淡淡道,“皇后表面吃斋念佛,实则极度自负。她自认是陛下唯一的光,容不得任何女人靠近龙座半步。如今选秀暂停,改为举贤,看似与后宫无关,实则动摇了她‘母仪天下’的根基。而这一句‘妇人干政’,更是直指她这些年借祈福之名干预朝务的事实。”

  她眸光微闪,如同寒星划破夜幕。

  “她会以为,这是我对权力的最后一次挣扎,也是我失宠的开始。当她觉得猎物即将坠入深渊时,才会露出最致命的獠牙。”

  柳绿默然退下。

  苏识独自伫立廊下,听着远处钟楼传来子时的更鼓声。

  来了。

  就在那一刻,凤仪宫深处,一声脆响撕裂雨幕——是玉玺跌落石阶的声音。

  紧接着,宫人惊呼,脚步纷乱,却又迅速被压制下去。

  但苏识知道,那一摔,不是怒,而是决绝。

  皇后终于动手了。

  半个时辰后,密道入口悄然开启。

  一个披散长发的身影缓步而出,素白衣裙沾满泥泞,手中紧握一柄短匕,刃口泛着幽蓝光泽——鹤顶红淬毒,见血封喉。

  正是皇后。

  她身后跟着周嬷嬷,双目呆滞,步伐踉跄,显然已被灌下迷魂药,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帮凶。

  皇后一步步向前,口中低声呢喃,像是祷告,又像是呓语:“阿玦……只要你活着,天下人都可以死。我会替你杀了所有威胁你的人,包括那些妄想爬上你床榻的女人……苏识,你也一样。”

  她的声音温柔至极,却令人毛骨悚然。

  暖阁地砖下便是龙床所在。

  只要撬开一块,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刺入寝宫。

  届时,谁会怀疑一位日夜诵经、为君祈福的皇后?

  就在她蹲下身,指尖触到地砖缝隙的刹那——

  四周火把骤然亮起。

  数十名“巡夜太监”从暗处现身,手持铁尺,团团围住。

  灯笼映照下,他们腰间的佩刀却非太监所用,而是暗卫制式兵刃。

  白砚踏步上前,雨水顺着刀鞘滴落。

  “皇后娘娘,请止步。”

  皇后缓缓抬头,脸上竟无惧意,反而绽开一朵凄美的笑。

  “你们不懂……”她轻声道,“我才是最爱他的人。”

  她举起短匕,指向乾清宫方向,眼神炽热如火:“我只是想保护他,让他永远只属于我。这有错吗?”

  没有人回答。

  只有雨声,和她颤抖的呼吸。

  而在不远处的宫墙上,一道纤细身影静静伫立,黑伞遮面,看不清神情。

  苏识望着这一切,缓缓闭了闭眼。

  成局了。

  她从怀中取出一只密封的锦囊,轻轻握了握。

  里面,是周嬷嬷昨夜招供的笔录,还有两样东西——一枚染毒的银针,一张画着密道全图的绢帛。

  三份证据,足以定生死。

  她没有立刻现身。

  因为真正的审判,还未开始。

  而她要等的那个人,正披着玄色大氅,踏着风雨,一步步走来。

  暴雨渐歇,天边翻出鱼肚白,湿冷的雾气在宫道上盘旋缠绕,仿佛整座皇宫仍陷在昨夜未醒的梦魇之中。

  乾清宫前的青砖已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映着残灯与晨曦交错的光。

  萧玦踏过水洼而来,玄色大氅上沾满雨渍,步伐沉稳却透着迟疑。

  他站在暖阁外,目光落在跪于地上的皇后身上——她依旧握着那柄毒匕,指尖发白,唇角却挂着笑,像是痴了,又像是解脱了。

  “阿玦……”她抬眼望他,声音轻得像风,“我为你扫清障碍,为何要拦我?”

  萧玦没有答话。

  他的眼神复杂至极,有痛、有怒、有怜,更有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曾以为她是这宫中最干净的一缕光,是乱局中唯一不争权、只守心的女子。

  可如今,那些深夜祷告的经文,竟都是杀人的序曲;那些为他祈福的香火,早已混入了鸩毒的气息。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身影从宫墙暗处缓步而出。

  黑伞微倾,露出一张素净而冷静的脸——苏识来了。

  她走到萧玦身侧,距离半步之遥,不多不少,恰好是臣子之礼的极限。

  她取出一只锦囊,轻轻摊开掌心,三份证据依次呈上:

  “其一,周嬷嬷昨夜招供画押,亲口承认近三年来七次奉命下毒,目标皆为可能威胁皇后地位的妃嫔与皇子近侍,所用毒药皆由凤仪宫私库调取。”

  她顿了顿,指尖轻点第二件物证:“其二,三位受害人家属手中保留的铜牌与解毒丸外包纸,经太医院比对,确系出自宫中禁药‘凝息散’。此药本应仅存于御药房,唯有皇后有权限调用。”

  最后,她展开一卷泛黄绢帛:“其三,昭和宫大火那一日,织造局老匠人曾秘密入宫面见皇后。此人精通摹仿笔迹,三年前已失踪。我们在其旧居搜出一幅未烧尽的字帖——正是当年污蔑贤妃勾结外臣的‘密信’原稿。”

  雨滴从伞沿滑落,砸在纸上,墨迹微微晕开,如同真相缓缓渗入人心。

  “她不是疯。”苏识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如刀,“她是爱得太偏执。而偏执者,最怕的不是惩罚,是被众人看穿她的‘爱’不过是一场以占有为名的屠杀。”

  萧玦垂眸,盯着那幅摹写字帖良久,终是闭上了眼。

  片刻后,他启唇,声音沙哑而决绝:“软禁皇后于凤仪宫,焚毁私库,彻查所有经手宫人。无诏不得见客,无令不得出宫门一步。”

  无人敢言废后。毕竟她尚未行刺成功,毕竟帝王心中尚存一丝旧情。

  待众人退下,萧玦却未走。

  他忽然转身,目光如刃般刺向苏识:“你说她不是疯……那你告诉我,什么才算清醒?”

  风掠过廊下,吹动她的衣袖。

  苏识望着天际渐明的朝霞,轻声道:“能控制疯狂的人,才算清醒。”

  萧玦怔住。

  她没有再多言,只将锦囊收回袖中,转身欲离。

  远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在乾清宫匾额之上。

  而阴影里,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苏识的背影——那是陈公公,萧玦贴身心腹,此刻手中紧攥着一封密函,指节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