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如刀,割裂寂静。
静虚观废墟深处,断壁残垣间浮起一缕青烟,细若游丝,却带着某种诡异的甜香。
那黑影跪在坍塌的祭坛前,双手颤抖地解开靴底——星轨状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幽微铜光,与《心枢典录》所载“引星履”分毫不差。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印,瞳孔骤缩,仿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竟真是被“选中”的人。
可下一瞬,他猛然抬头,喉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不对!
这感觉太熟悉了。
那种颅骨被撕裂般的精神震颤,那种眼前闪现血色符文的幻视……不是通灵,是药!
但已经晚了。
三千里外,尚仪局密室,苏识指尖轻点沙盘,唇角微扬:“梦引已入地宫七窍,催发时辰到了。”
她早知道,“司命监”的所谓“神启”,不过是百年来精心编织的心理牢笼。
他们用特制香料熏染祭司经年,再以特定音律、光影反复刺激神经,久而久之,人心便成了盛装幻象的容器。
只要打破这个循环——让他们看见的不再是神谕,而是恐惧本身,信仰就会反噬其主。
柳绿此刻正伏在地宫通风口下方,灰布裹身,发髻散乱,活脱一个流落山野的道姑。
她手中香炉静静燃烧,灰白烟雾顺着石缝悄然弥漫。
那香无焰而炽,初闻似檀,再嗅却透出一丝铁锈般的腥气——正是“梦引”的真味:它不迷神智,只勾心魔。
地下溪流在岩壁间迂回穿行,发出空灵回响。
苏识命人于风口绷紧薄绢,其上以荧粉绘就流动星河,随风起伏时,宛如天穹倒悬。
更巧妙的是,她让人将一段古埙曲调录于竹膜之上,借水流推动机关,循环播放。
那声音渺远凄清,似有神明低语。
地宫之内,异变陡生。
一名年轻祭司突然抱头惨叫:“娘……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十年前就被献祭了吗!”他疯狂后退,撞翻烛台,火光摇曳中,他眼中分明映出母亲枯槁的脸庞,正从地底爬出,指尖滴血。
另一人则跪地痛哭:“陛下饶命!我不是有意泄露玉牒的……”他死死抓挠地面,仿佛身后有刀斧加颈。
混乱如瘟疫蔓延。
平日高高在上的“近神之人”,此刻像蝼蚁般蜷缩颤抖。
他们毕生信奉的“天命”,竟在一夜之间化作索命厉鬼。
而最深处的主殿,柳绿已悄然潜入。
她避开守卫——那些所谓的“护法”,早在吸入第三缕梦引香后就开始自相残杀。
她立于中央石台,面前是一具镶嵌星辰图腾的骨匣,据传乃初代“先知”遗骸。
她冷笑一声,取出一支漆黑短香,轻轻插入香炉。
断命香。
此香燃时不显光,唯余一缕墨色烟气直冲天际,形如垂死之蛇。
传说中,唯有宣告神罚降临,才会点燃此香。
她俯身,低声念诵伪造的“天谕”:“伪者居庙堂,血祭欺万民,今降罚于静虚,火烬不留根。”
话音未落,一道惊雷劈开夜空!
雨水顺着地宫顶部裂缝灌入,滴落在燃烧的香炉上,蒸腾起大片白雾。
那雾气与荧绢投下的星河交叠,竟似天河倒灌,星斗逆行!
火光在水汽中扭曲跳动,恍若地狱之门开启。
“星辰倒转了——!”有人大喊。
“主祭背叛了天命!我们都被骗了!”有人崩溃嘶吼。
刹那间,信仰崩塌的声音比雷霆更响。
而在地宫最底层,一道隐秘石门之后,黑暗如墨汁般凝固。
十二块玉牒整齐排列于玄铁架上,每一块皆刻有姓名与血脉印记,玉质温润却泛着冷光。
最后一块尚为空白,只雕有一个小小的“九”字纹样,像是等待填入命运之人。
风从不知何处吹来,拂过玉面,发出细微嗡鸣,仿佛时间本身在此刻屏住了呼吸。
远处,马蹄声破雨而来,沉稳、克制,却带着不可阻挡之势。
但此刻无人知晓,那即将踏碎黑夜的脚步,会揭开怎样一场颠覆王朝的真相。
夜色如墨,暴雨未歇。
地宫深处,火光与水雾交织成一片迷离幻境。
萧玦踏着湿滑的石阶而下,玄色披风沾满泥泞,腰间长剑未曾出鞘,却已令空气凝滞。
他身后是白砚率领的禁军精锐,人人屏息,刀锋压肩——他们不是来清剿余孽的,他们是来掘根的。
石室中央,十二块玉牒静卧于玄铁架上,宛如十二道宿命枷锁。
萧玦目光一寸寸扫过那些名字,最终停在第七块——“萧明漪”,那是他母亲的名字。
指尖轻轻抚过冰冷玉面,那句“未完成献祭”如针刺骨,扎进心底最深的裂痕。
他早知道母妃之死有异,却从未想过,竟是被当作一场仪式的残局封存在此。
“他们想用她的血脉开启什么?”他的声音低得几不可闻,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冷意。
苏识缓步上前,手中灯盏映出玉牒边缘细密符文。
“不是开启,是中断。”她语调平静,却字字如刃,“你母亲发现了‘司命监’操控皇嗣心智的秘密,试图毁去初代心枢典录……所以他们将她困于长生殿,以‘静养’为名,行献祭之实。但她临终前吐出半枚丹药,被宫人误作遗物焚化——那才是真正的解药。”
萧玦眸光骤沉。
原来母亲不是病死,是被活活熬尽心神,只为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
就在这时,墙角铁笼传来一声微弱咳嗽。
一名枯瘦老者蜷缩其中,发如乱草,双眼浑浊却仍存清明。
他望着苏识手中的灯,忽然颤声开口:“你是……‘识心者’?三十年前钦天监秘卷里写过的……能看破星轨之人……”
苏识脚步一顿。
老者挣扎起身,从破袍夹层中掏出一本泛黄手札,页页血渍斑驳。
“我叫沈知衡,原是钦天监正卿。那年他们要我伪造‘紫微偏移’,说帝星晦暗需借‘灵觉丹’重定命格……我不从,便被拖入这地下二十年。”他苦笑,“可笑的是,历代皇帝登基后皆服此丹,性情渐变孤戾,实则是药中含‘梦引’粉末,日积月累,神志不自知……太后也是因此才疯癫失仪,你以为她是护你,其实她是在逃——逃她脑海里日夜回响的‘天谕’!”
话音落下,整个石室陷入死寂。
白砚猛地攥紧刀柄,额头青筋暴起;萧玦站在原地,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那些童年记忆翻涌而来——母亲抱着他低声哭泣,嘴里念着“不要喝那茶”;父皇晚年暴怒无常,一夜之间诛杀三名忠臣;还有他自己五岁时莫名高烧七日,醒来后所有人都说“九皇子开了灵窍”……
全是骗局。
他们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被写进了别人编好的剧本。
苏识合上手札,转身走向主殿香炉。
火焰尚未熄灭,断命香余烬犹存。
她取出一支火折,指尖轻捻。
“你要做什么?”白砚低声问。
“烧了它。”她说得极轻,却无比坚定,“信仰一旦崩塌,就必须有人亲手埋葬它的尸体。否则,它会变成怨灵,缠住未来。”
火光腾起刹那,整座地宫轰然震颤。
古老钟鸣自岩壁深处响起,空灵、诡谲,仿佛某种沉睡百年的诅咒被惊醒。
烟气盘旋上升,在穹顶绘出扭曲人脸,又迅速消散。
萧玦一把拉住她手腕,将她拽至身后,剑锋微扬:“他们会反击吗?”
她望着冲天烈焰,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信仰死了,剩下的只是怕死的人。”
雨更大了。
远处山道尽头,雷声滚滚,却不似天象——那是马蹄踏破泥泞的轰鸣,整齐、迅疾、杀意凛然。
一队黑甲骑兵破雨而来,铠甲残破却透着旧日森严,旗帜猎猎,虽已被撕去大半,依稀可见“靖南”二字。
苏识瞳孔微缩。
靖南王……十年前被诬谋反,满门抄斩,连尸首都悬城三日不得收敛。
史书记载,其部尽数伏诛,无一幸免。
可眼前这支军队,步伐沉稳如铁流,分明是训练有素的边军旧制。
她缓缓抬手,示意禁军戒备,目光锁定远方。
马队在地宫十里之外骤然止步。
风雨中,一名骑士策马独行而出,缓缓靠近。
他身形高大,披着重甲,面具覆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冷、厉、藏着半世恨火。
他在距离十丈处勒马,抬手,摘下面具。
雨水顺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滑落,左颊一道旧疤贯穿眉尾,像一道斩断天命的裂痕。
静虚观废墟深处,断壁残垣间浮起一缕青烟,细若游丝,却带着某种诡异的甜香。
那黑影跪在坍塌的祭坛前,双手颤抖地解开靴底——星轨状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幽微铜光,与《心枢典录》所载“引星履”分毫不差。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印,瞳孔骤缩,仿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竟真是被“选中”的人。
可下一瞬,他猛然抬头,喉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不对!
这感觉太熟悉了。
那种颅骨被撕裂般的精神震颤,那种眼前闪现血色符文的幻视……不是通灵,是药!
但已经晚了。
三千里外,尚仪局密室,苏识指尖轻点沙盘,唇角微扬:“梦引已入地宫七窍,催发时辰到了。”
她早知道,“司命监”的所谓“神启”,不过是百年来精心编织的心理牢笼。
他们用特制香料熏染祭司经年,再以特定音律、光影反复刺激神经,久而久之,人心便成了盛装幻象的容器。
只要打破这个循环——让他们看见的不再是神谕,而是恐惧本身,信仰就会反噬其主。
柳绿此刻正伏在地宫通风口下方,灰布裹身,发髻散乱,活脱一个流落山野的道姑。
她手中香炉静静燃烧,灰白烟雾顺着石缝悄然弥漫。
那香无焰而炽,初闻似檀,再嗅却透出一丝铁锈般的腥气——正是“梦引”的真味:它不迷神智,只勾心魔。
地下溪流在岩壁间迂回穿行,发出空灵回响。
苏识命人于风口绷紧薄绢,其上以荧粉绘就流动星河,随风起伏时,宛如天穹倒悬。
更巧妙的是,她让人将一段古埙曲调录于竹膜之上,借水流推动机关,循环播放。
那声音渺远凄清,似有神明低语。
地宫之内,异变陡生。
一名年轻祭司突然抱头惨叫:“娘……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十年前就被献祭了吗!”他疯狂后退,撞翻烛台,火光摇曳中,他眼中分明映出母亲枯槁的脸庞,正从地底爬出,指尖滴血。
另一人则跪地痛哭:“陛下饶命!我不是有意泄露玉牒的……”他死死抓挠地面,仿佛身后有刀斧加颈。
混乱如瘟疫蔓延。
平日高高在上的“近神之人”,此刻像蝼蚁般蜷缩颤抖。
他们毕生信奉的“天命”,竟在一夜之间化作索命厉鬼。
而最深处的主殿,柳绿已悄然潜入。
她避开守卫——那些所谓的“护法”,早在吸入第三缕梦引香后就开始自相残杀。
她立于中央石台,面前是一具镶嵌星辰图腾的骨匣,据传乃初代“先知”遗骸。
她冷笑一声,取出一支漆黑短香,轻轻插入香炉。
断命香。
此香燃时不显光,唯余一缕墨色烟气直冲天际,形如垂死之蛇。
传说中,唯有宣告神罚降临,才会点燃此香。
她俯身,低声念诵伪造的“天谕”:“伪者居庙堂,血祭欺万民,今降罚于静虚,火烬不留根。”
话音未落,一道惊雷劈开夜空!
雨水顺着地宫顶部裂缝灌入,滴落在燃烧的香炉上,蒸腾起大片白雾。
那雾气与荧绢投下的星河交叠,竟似天河倒灌,星斗逆行!
火光在水汽中扭曲跳动,恍若地狱之门开启。
“星辰倒转了——!”有人大喊。
“主祭背叛了天命!我们都被骗了!”有人崩溃嘶吼。
刹那间,信仰崩塌的声音比雷霆更响。
而在地宫最底层,一道隐秘石门之后,黑暗如墨汁般凝固。
十二块玉牒整齐排列于玄铁架上,每一块皆刻有姓名与血脉印记,玉质温润却泛着冷光。
最后一块尚为空白,只雕有一个小小的“九”字纹样,像是等待填入命运之人。
风从不知何处吹来,拂过玉面,发出细微嗡鸣,仿佛时间本身在此刻屏住了呼吸。
远处,马蹄声破雨而来,沉稳、克制,却带着不可阻挡之势。
但此刻无人知晓,那即将踏碎黑夜的脚步,会揭开怎样一场颠覆王朝的真相。
夜色如墨,暴雨未歇。
地宫深处,火光与水雾交织成一片迷离幻境。
萧玦踏着湿滑的石阶而下,玄色披风沾满泥泞,腰间长剑未曾出鞘,却已令空气凝滞。
他身后是白砚率领的禁军精锐,人人屏息,刀锋压肩——他们不是来清剿余孽的,他们是来掘根的。
石室中央,十二块玉牒静卧于玄铁架上,宛如十二道宿命枷锁。
萧玦目光一寸寸扫过那些名字,最终停在第七块——“萧明漪”,那是他母亲的名字。
指尖轻轻抚过冰冷玉面,那句“未完成献祭”如针刺骨,扎进心底最深的裂痕。
他早知道母妃之死有异,却从未想过,竟是被当作一场仪式的残局封存在此。
“他们想用她的血脉开启什么?”他的声音低得几不可闻,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冷意。
苏识缓步上前,手中灯盏映出玉牒边缘细密符文。
“不是开启,是中断。”她语调平静,却字字如刃,“你母亲发现了‘司命监’操控皇嗣心智的秘密,试图毁去初代心枢典录……所以他们将她困于长生殿,以‘静养’为名,行献祭之实。但她临终前吐出半枚丹药,被宫人误作遗物焚化——那才是真正的解药。”
萧玦眸光骤沉。
原来母亲不是病死,是被活活熬尽心神,只为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
就在这时,墙角铁笼传来一声微弱咳嗽。
一名枯瘦老者蜷缩其中,发如乱草,双眼浑浊却仍存清明。
他望着苏识手中的灯,忽然颤声开口:“你是……‘识心者’?三十年前钦天监秘卷里写过的……能看破星轨之人……”
苏识脚步一顿。
老者挣扎起身,从破袍夹层中掏出一本泛黄手札,页页血渍斑驳。
“我叫沈知衡,原是钦天监正卿。那年他们要我伪造‘紫微偏移’,说帝星晦暗需借‘灵觉丹’重定命格……我不从,便被拖入这地下二十年。”他苦笑,“可笑的是,历代皇帝登基后皆服此丹,性情渐变孤戾,实则是药中含‘梦引’粉末,日积月累,神志不自知……太后也是因此才疯癫失仪,你以为她是护你,其实她是在逃——逃她脑海里日夜回响的‘天谕’!”
话音落下,整个石室陷入死寂。
白砚猛地攥紧刀柄,额头青筋暴起;萧玦站在原地,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那些童年记忆翻涌而来——母亲抱着他低声哭泣,嘴里念着“不要喝那茶”;父皇晚年暴怒无常,一夜之间诛杀三名忠臣;还有他自己五岁时莫名高烧七日,醒来后所有人都说“九皇子开了灵窍”……
全是骗局。
他们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被写进了别人编好的剧本。
苏识合上手札,转身走向主殿香炉。
火焰尚未熄灭,断命香余烬犹存。
她取出一支火折,指尖轻捻。
“你要做什么?”白砚低声问。
“烧了它。”她说得极轻,却无比坚定,“信仰一旦崩塌,就必须有人亲手埋葬它的尸体。否则,它会变成怨灵,缠住未来。”
火光腾起刹那,整座地宫轰然震颤。
古老钟鸣自岩壁深处响起,空灵、诡谲,仿佛某种沉睡百年的诅咒被惊醒。
烟气盘旋上升,在穹顶绘出扭曲人脸,又迅速消散。
萧玦一把拉住她手腕,将她拽至身后,剑锋微扬:“他们会反击吗?”
她望着冲天烈焰,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信仰死了,剩下的只是怕死的人。”
雨更大了。
远处山道尽头,雷声滚滚,却不似天象——那是马蹄踏破泥泞的轰鸣,整齐、迅疾、杀意凛然。
一队黑甲骑兵破雨而来,铠甲残破却透着旧日森严,旗帜猎猎,虽已被撕去大半,依稀可见“靖南”二字。
苏识瞳孔微缩。
靖南王……十年前被诬谋反,满门抄斩,连尸首都悬城三日不得收敛。
史书记载,其部尽数伏诛,无一幸免。
可眼前这支军队,步伐沉稳如铁流,分明是训练有素的边军旧制。
她缓缓抬手,示意禁军戒备,目光锁定远方。
马队在地宫十里之外骤然止步。
风雨中,一名骑士策马独行而出,缓缓靠近。
他身形高大,披着重甲,面具覆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冷、厉、藏着半世恨火。
他在距离十丈处勒马,抬手,摘下面具。
雨水顺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滑落,左颊一道旧疤贯穿眉尾,像一道斩断天命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