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试飞成功的狂热在山谷中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徐彭岳深知,这短暂离地的百丈飞行,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验证,更是一份需要谨慎呈递给最高权力者的、足以改变帝国未来轨迹的答卷。
核心团队迅速撤离现场,所有数据、记录,乃至“雏凤”本体都被秘密运回格物院深处,严加封锁。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次成功,转化为推动整个星际计划继续前行的政治资本和资源。
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徐彭岳亲自执笔,起草呈送给始皇的密奏。他字斟句酌,既要充分展现“飞天”的可行性,又不能过于惊世骇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更强烈的抵触。
“臣徐彭岳谨奏:赖陛下洪福,格物总院星辉司,依陛下高瞻远瞩之指引,于新型材料‘浮金’及星辉动力应用之上,略有所得。日前制成验证之器,名曰‘雏凤’,其重……其材……其动力……于骊山幽谷之中,借力驰骋,竟得以短暂离地,滑翔百丈而还……”
他详细描述了“浮金”的特性,“雏凤”的结构与动力原理,以及试飞的具体数据和现象,力求客观、严谨。但在奏章的结尾,他笔锋一转,并未直接要求立即上马大型星槎项目,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稳妥的“三步走”策略:
“然,此仅为验证可行之第一步,距真正翱翔星宇,路途尚遥。臣愚见,当务之急,乃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一曰深化材料与动力研究,造更大、更稳、持续更久之验器;二曰精研导航与操控之法,明晰苍穹路径;三曰探索虚空生存之道,保障人员无虞。此三者齐备,方能为陛下铸就真正通达星海之‘舟楫’。伏乞陛下圣裁。”
他将奏章的核心,从“我们飞起来了”的震撼宣告,巧妙转变为“我们找到了方向,并已迈出坚实第一步,请求支持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的务实提案。
奏章草成,徐彭岳仍觉不够稳妥,他命人秘密请来了嬴雪华。
嬴雪华于夜深人静时悄然抵达,仔细阅读了奏章草稿。她沉吟片刻,提笔在几处做了细微的修改。
“徐侯此处,‘短暂离地,滑翔百丈’,略显平淡,可改为‘借力腾空,凌虚百丈’,既不失真,更具气势,更合父皇心意。”
“此处关于‘三步走’之论,甚好。然可再强调,此非空耗国库,实乃为‘巩固社稷,开拓永昌之基’。”
“最后,”她指着结尾,“可加上一句‘此非臣等之能,实乃陛下圣德感召,天赐祥瑞,假臣等之手以显化’,将此成果与陛下天命相连。”
徐彭岳看着她润色后的奏章,文辞更显堂皇,立意更高,且牢牢抓住了始皇的心理,不禁叹服:“殿下真乃彭岳之张良也!”
嬴雪华淡然一笑:“徐侯过誉。此等关乎国运之大事,言辞不可不慎。明日面圣,徐侯当如何陈述,亦需心中有数。”
两人又细细推敲了面圣时可能遇到的诘问与质疑,预演了应对之策。徐福也被拉来,徐彭岳严肃告诫他,面圣时只可陈述观测数据与材料特性,绝不可妄言什么“御风灵纹”、“周天星斗大阵”,若被问及,便说是“鼓舞士气、启发思路之譬喻”。
徐福虽有些不情愿,但也知事关重大,嘟囔着答应:“知晓了,贫道明日便做个锯嘴葫芦,只谈金石,不论玄虚。”
次日,咸阳宫偏殿。气氛比往日更为凝重。除了始皇、李斯、蒙恬等核心重臣外,公子贞等几位宗室元老亦在列,显然,这次非正式的召见,牵动着各方神经。
徐彭岳深吸一口气,呈上密奏。内侍接过,恭敬地呈给始皇。
始皇展开奏章,默默阅看,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帝国的最高裁决。
良久,始皇放下奏章,深邃的目光落在徐彭岳身上:“徐卿,‘凌虚百丈’……此言属实?”
“回陛下,千真万确!数据、记录、乃至验器本身,皆可查证!”徐彭岳躬身,语气坚定。
“浮金……星辉动力……三步走……”始皇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每念一个词,都让殿内众人的心随之跳动。
李斯眉头微蹙,出言道:“陛下,此事过于玄奇,虽徐侯言之凿凿,然毕竟仅是一次短距验证。是否投入巨万于此后继,还需慎重。不若令其先完善此‘三步’之第一步,做出更大成效,再议后续?”
公子贞也忍不住道:“陛下,李相所言极是。飞天之事,闻所未闻,恐非正道。且所需资源巨大,若投入于此,其他国计民生……”
“父皇,”嬴雪华适时开口,声音清越,“儿臣曾观‘雏凤’之器,其材之奇,其动之妙,确非虚言。徐侯所提‘三步走’,稳扎稳打,并非妄求一步登天。昔日陛下扫灭六国,亦非一蹴而就,乃是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今日之星海征途,亦是如此。‘雏凤’初啼,虽声微,然已证明其路可通。若能依徐侯之策,稳步推进,假以时日,我大秦未必不能真正拥有巡天瞰地之能,届时,江山永固,万邦来朝,皆赖于此先见之明。”
她将星际探索与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相类比,强调其战略价值和长期性,巧妙地化解了“急于求成”的指责。
蒙恬沉吟片刻,也抱拳道:“陛下,臣虽不解其中精妙,然若真有凌空之物,于侦察敌情、传递讯息、乃至投送精锐,皆有无法估量之价值!臣以为,可予支持,但需严格控制规模,定期查验成果。”
各方意见纷呈,始皇沉默着,目光再次扫过那份奏章,最终定格在徐彭岳身上。
“徐卿。”
“臣在。”
“朕给你三年。”始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三年之内,朕要看到你的‘第二步’确有进展,导航之基初具雏形,生存之道亦有头绪。资源,朕会酌情拨付。但若三年无所成……”
后面的话始皇没有说,但殿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无形的压力。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徐彭岳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领命。他知道,这已是最好的结果。帝国最高权力者,正式为这星辰大海的梦想,划下了一道明确的时间线,也给予了有限的、但至关重要的支持。
帝国的星槎蓝图,终于在君前定策,从隐秘的论证,迈入了由国家力量支持的、实质性的研发阶段。前路依旧挑战重重,但目标已然清晰,时间已经开始倒数。
核心团队迅速撤离现场,所有数据、记录,乃至“雏凤”本体都被秘密运回格物院深处,严加封锁。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次成功,转化为推动整个星际计划继续前行的政治资本和资源。
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徐彭岳亲自执笔,起草呈送给始皇的密奏。他字斟句酌,既要充分展现“飞天”的可行性,又不能过于惊世骇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更强烈的抵触。
“臣徐彭岳谨奏:赖陛下洪福,格物总院星辉司,依陛下高瞻远瞩之指引,于新型材料‘浮金’及星辉动力应用之上,略有所得。日前制成验证之器,名曰‘雏凤’,其重……其材……其动力……于骊山幽谷之中,借力驰骋,竟得以短暂离地,滑翔百丈而还……”
他详细描述了“浮金”的特性,“雏凤”的结构与动力原理,以及试飞的具体数据和现象,力求客观、严谨。但在奏章的结尾,他笔锋一转,并未直接要求立即上马大型星槎项目,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稳妥的“三步走”策略:
“然,此仅为验证可行之第一步,距真正翱翔星宇,路途尚遥。臣愚见,当务之急,乃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一曰深化材料与动力研究,造更大、更稳、持续更久之验器;二曰精研导航与操控之法,明晰苍穹路径;三曰探索虚空生存之道,保障人员无虞。此三者齐备,方能为陛下铸就真正通达星海之‘舟楫’。伏乞陛下圣裁。”
他将奏章的核心,从“我们飞起来了”的震撼宣告,巧妙转变为“我们找到了方向,并已迈出坚实第一步,请求支持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的务实提案。
奏章草成,徐彭岳仍觉不够稳妥,他命人秘密请来了嬴雪华。
嬴雪华于夜深人静时悄然抵达,仔细阅读了奏章草稿。她沉吟片刻,提笔在几处做了细微的修改。
“徐侯此处,‘短暂离地,滑翔百丈’,略显平淡,可改为‘借力腾空,凌虚百丈’,既不失真,更具气势,更合父皇心意。”
“此处关于‘三步走’之论,甚好。然可再强调,此非空耗国库,实乃为‘巩固社稷,开拓永昌之基’。”
“最后,”她指着结尾,“可加上一句‘此非臣等之能,实乃陛下圣德感召,天赐祥瑞,假臣等之手以显化’,将此成果与陛下天命相连。”
徐彭岳看着她润色后的奏章,文辞更显堂皇,立意更高,且牢牢抓住了始皇的心理,不禁叹服:“殿下真乃彭岳之张良也!”
嬴雪华淡然一笑:“徐侯过誉。此等关乎国运之大事,言辞不可不慎。明日面圣,徐侯当如何陈述,亦需心中有数。”
两人又细细推敲了面圣时可能遇到的诘问与质疑,预演了应对之策。徐福也被拉来,徐彭岳严肃告诫他,面圣时只可陈述观测数据与材料特性,绝不可妄言什么“御风灵纹”、“周天星斗大阵”,若被问及,便说是“鼓舞士气、启发思路之譬喻”。
徐福虽有些不情愿,但也知事关重大,嘟囔着答应:“知晓了,贫道明日便做个锯嘴葫芦,只谈金石,不论玄虚。”
次日,咸阳宫偏殿。气氛比往日更为凝重。除了始皇、李斯、蒙恬等核心重臣外,公子贞等几位宗室元老亦在列,显然,这次非正式的召见,牵动着各方神经。
徐彭岳深吸一口气,呈上密奏。内侍接过,恭敬地呈给始皇。
始皇展开奏章,默默阅看,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帝国的最高裁决。
良久,始皇放下奏章,深邃的目光落在徐彭岳身上:“徐卿,‘凌虚百丈’……此言属实?”
“回陛下,千真万确!数据、记录、乃至验器本身,皆可查证!”徐彭岳躬身,语气坚定。
“浮金……星辉动力……三步走……”始皇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每念一个词,都让殿内众人的心随之跳动。
李斯眉头微蹙,出言道:“陛下,此事过于玄奇,虽徐侯言之凿凿,然毕竟仅是一次短距验证。是否投入巨万于此后继,还需慎重。不若令其先完善此‘三步’之第一步,做出更大成效,再议后续?”
公子贞也忍不住道:“陛下,李相所言极是。飞天之事,闻所未闻,恐非正道。且所需资源巨大,若投入于此,其他国计民生……”
“父皇,”嬴雪华适时开口,声音清越,“儿臣曾观‘雏凤’之器,其材之奇,其动之妙,确非虚言。徐侯所提‘三步走’,稳扎稳打,并非妄求一步登天。昔日陛下扫灭六国,亦非一蹴而就,乃是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今日之星海征途,亦是如此。‘雏凤’初啼,虽声微,然已证明其路可通。若能依徐侯之策,稳步推进,假以时日,我大秦未必不能真正拥有巡天瞰地之能,届时,江山永固,万邦来朝,皆赖于此先见之明。”
她将星际探索与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相类比,强调其战略价值和长期性,巧妙地化解了“急于求成”的指责。
蒙恬沉吟片刻,也抱拳道:“陛下,臣虽不解其中精妙,然若真有凌空之物,于侦察敌情、传递讯息、乃至投送精锐,皆有无法估量之价值!臣以为,可予支持,但需严格控制规模,定期查验成果。”
各方意见纷呈,始皇沉默着,目光再次扫过那份奏章,最终定格在徐彭岳身上。
“徐卿。”
“臣在。”
“朕给你三年。”始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三年之内,朕要看到你的‘第二步’确有进展,导航之基初具雏形,生存之道亦有头绪。资源,朕会酌情拨付。但若三年无所成……”
后面的话始皇没有说,但殿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无形的压力。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徐彭岳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领命。他知道,这已是最好的结果。帝国最高权力者,正式为这星辰大海的梦想,划下了一道明确的时间线,也给予了有限的、但至关重要的支持。
帝国的星槎蓝图,终于在君前定策,从隐秘的论证,迈入了由国家力量支持的、实质性的研发阶段。前路依旧挑战重重,但目标已然清晰,时间已经开始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