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高门背后的酸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盛家大小姐华兰,出嫁之初,曾是无数京中贵女羡慕的对象。她嫁的是忠勤伯府的嫡次子袁文绍。伯府门第显赫,虽不及侯府公爵那般顶级尊贵,却也是实打实的勋贵之家,世代簪缨。袁文绍本人,当年亦是翩翩少年郎,相貌端正,性情温和,乍一看去,确是一桩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美满姻缘。

  然而,这高门大院里的日子,究竟是何滋味,却只有身处其中的华兰自己知晓。

  忠勤伯府人口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伯爷(袁文绍的父亲)虽袭着爵位,却是个没什么大本事的庸碌之人,家中大权实际掌握在伯夫人手中。这位袁夫人,出身亦是高门,性子却极为强势刻板,控制欲极强,将儿子、儿媳乃至府中上下都管束得极严。她信奉的是老一辈的规矩,认为儿媳入门,便是来伺候公婆、绵延子嗣、管理家务的,需得磨去在娘家时的娇气,恪守妇道,事事以夫家为重。

  华兰刚嫁入袁家时,也曾想过做个贤惠孝顺的好媳妇。她晨昏定省,侍奉婆母饮食起居,从无懈怠。管理中馈,处理家务,亦是尽心尽力,试图将袁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性子虽不如明兰那般玲珑剔透,却也是盛家精心教养出来的嫡长女,行事大方得体,并非无能之辈。

  然而,她的种种努力,在袁夫人眼中,却似乎总能挑出错处来。

  今日是晨省晚了半刻(实则是袁夫人故意晚起),便被斥责懒散,不敬长辈;明日是安排的菜色不合口味(实则众口难调),便被说成是不用心,苛待婆母;后日是她给袁文绍新做的衣裳料子太过鲜亮(实则只是寻常缎子),便被训诫奢靡,不懂持家之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更让华兰感到无力的是丈夫袁文绍的态度。袁文绍性子温吞,甚至可说是懦弱。他自幼在母亲强势的管教下长大,早已习惯了顺从,缺乏主见和担当。每当华兰受了委屈,向他诉苦,希望他能从中转圜或是为自己说句话时,他要么是支支吾吾,劝华兰“母亲年纪大了,脾气难免差些,你多忍忍”,要么就是干脆躲出去,避开这婆媳之间的纷争。

  他并非不知华兰的委屈,也并非完全不心疼妻子,但他更惧怕母亲的威严,更不愿打破家中那看似平静的秩序。在他看来,只要表面和睦,自己便能安稳度日,至于华兰受些委屈,似乎是作为儿媳理应承受的。这种息事宁人、实则懦弱的态度,无疑让华兰更加寒心。

  华兰也曾试图用娘家的势力来稍稍震慑婆母。但袁夫人自恃身份,又拿捏准了华兰性子要强、不愿总是回娘家诉苦的弱点,反而时常阴阳怪气地说些“盛家虽是清流,但我们袁家也是勋贵门户,规矩自是不同”之类的话,堵得华兰心口发闷。

  几年下来,华兰在袁家的日子过得愈发压抑。她原本明媚爽利的性子,被磨得逐渐沉默寡言,眉宇间常常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轻愁。她为袁家生下了嫡长孙,原以为能母凭子贵,处境稍好些,谁知袁夫人又将孙子抱到自已跟前抚养,美其名曰“亲自教导”,实则更是将华兰与孩子隔开,削弱她在府中的影响力。

  这些苦楚,华兰大多默默咽下,只在偶尔回盛家探望父母时,才会在亲生母亲王氏面前忍不住落泪。王氏虽心疼女儿,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劝她忍耐,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总不能因为婆媳不和就和离归家,那盛家和华兰的名声可就全毁了。

  消息断断续续也会传到宥阳明兰的耳中。明兰与华兰这个大姐,早年在家时情分算不得十分深厚,但终究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听闻华兰在袁家的处境,明兰亦是唏嘘不已。她深知高门内宅的倾轧有多么熬人,更深知一个懦弱无能的丈夫对女子而言是何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