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追思如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盛老太太的葬礼过后,盛府似乎渐渐恢复了日常的秩序,但那无处不在的素白装饰,仆役们依旧身着孝服,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残留的香烛气息,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座府邸刚刚失去了一位至关重要的长辈。明兰回到了宁远侯府,生活似乎也回到了原有的轨道,打理家务,过问女学,相夫教子。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某处仿佛空了一块,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与寂寥,如影随形。

  忙碌时或许尚可麻痹,一旦闲静下来,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或是独自处理事务的间隙,祖母的身影、音容笑貌,便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在眼前,清晰得令人心头发酸,眼眶发热。那些被封存在记忆深处、关于祖母的点点滴滴,如同被打开了闸门的洪水,汹涌而至。

  她常常会想起刚被接到祖母寿安堂时的情景。那时她刚失去生母卫小娘不久,在那个捧高踩低、关系复杂的盛家后宅,她如同惊弓之鸟,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半步。是祖母,用那双虽布满皱纹却温暖有力的手,将她揽到了身边,给了她一个安定的栖身之所。她记得祖母教她认字时,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极其耐心,若她写得好,祖母便会捻一块甜甜的蜜饯给她;若写得不好,祖母也不会严厉斥责,只是让她再写几遍,直到工整为止。

  她想起祖母教导她看账本、理家事的情景。祖母从不讲空洞的大道理,总是结合具体事例,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看账,不能只看数字,要看出数字背后的门道。这一项支出为何突然增多?是必要的,还是有人中饱私囊?这一笔收入为何减少?是天灾影响,还是人情往来?”祖母会指着账册上的条目,细细分析,教她如何查问,如何核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不动声色地掌控全局。那些看似枯燥的账目,在祖母的讲解下,竟变得如同排兵布阵般,充满了智慧与机变。

  她更想起祖母在她为人处世上的提点。当她因墨兰的挑衅而心生愤懑时,祖母会淡淡地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不足为勇也。真正的能耐,是心里再恼,面上也要笑得出来,找准时机,一击即中,还要让人抓不住把柄。”当她因一些小事与如兰争执时,祖母又会告诫:“姐妹之间,小打小闹无妨,但切记分寸,不可伤了和气,让人看了笑话。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倒海阔天空。”当她初次在社交场合受人瞩目,有些不知所措时,祖母会提前教导她各种礼仪规范,叮嘱她:“无论何时,脊梁要直,姿态要稳,不卑不亢,方是大家风范。”

  这些记忆的碎片,包罗万象,从读书识字到持家理财,从明辨是非到人情练达,一点点渗透,一滴滴积累,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明兰的性情、能力与世界观。祖母于她,早已超越了寻常的祖孙之情,是庇护者,是启蒙师,更是人生航程中那座最明亮的灯塔。如今灯塔熄灭了,她仿佛在茫茫大海上失去了最重要的参照,那份深植于心底的依赖与安全感,也随之被掏空了一大块。

  她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到府中那处仿照盛家寿安堂小书房布置的“绍德斋”,这里存放着许多她从盛家带回的、带有祖母印记的旧物。一方祖母用过的旧端砚,几本祖母批注过的书籍,甚至是一把祖母惯用的、磨得光滑的黄杨木戒尺……她抚摸着这些冰冷的物件,指尖仿佛能感受到祖母留下的温度,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祖母那带着些许严厉、却又充满关爱的声音。泪水常常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滑落,无声地滴落在书页或桌案上。

  顾廷烨将她的悲伤看在眼里,心中亦是疼惜。他知她与祖母感情深厚,非寻常可比,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显得苍白。他只是在她独自垂泪时,默默地为她披上一件外衣,或是递上一杯热茶,无声地陪在她身边,给予她最坚实的依靠。孩子们也似乎察觉到母亲的哀伤,变得格外乖巧懂事,不敢过分嬉闹。

  然而,明兰并非一味沉溺于悲伤之人。她深知,祖母最不愿看到的,便是她因自己的离世而长久地消沉颓唐。祖母一生刚强,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都从未向命运低头。她教导明兰的,是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纷繁中立足,如何将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