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午后的阳光已不如炎夏时分那般酷烈。
东宫属官宣旨的唱名声穿透太学内庭,引得诸多学子引颈观望。
“奉太子殿下钧旨:林云舟、王彦、陈亮,才德兼备,擢太子宾客,授东宫赞善大夫。”
旨意不长,分量却重得很。
太学生不经科考直接被官署录用,属于例外中的例外。
太子宾客是东宫幕僚里顶尊贵的身份。
赞善大夫,职在规谏讽喻,非太子极信重者不能得。
林云舟、王彦、陈亮三人垂首接旨,恭送那传旨的东宫官离去,周遭立刻嗡地一声喧腾起来。
艳羡的目光几乎要灼穿他们的后背。
“啧啧啧,一步登天啊!”
“尤其是那个林云舟,上个月才爬进了上舍的尾巴,这摇身一变,竟真成了太子近臣?”
话里话外都酸得能拧出水来。
孙九思站在人群不远处,脸上看不出太大波澜。
只是当那些议论钻进耳朵,特别是提到林云舟时,他负在身后的手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
他素以端方君子自诩,也清楚林云舟这际遇凭的是那份与太子相合的抗金主张。
可心里终究像塞了团棉花,闷得有些透不过气。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转身默默向自己的值室府邸走去。
那背影依旧周正,却比平日多了一丝落落寡欢的孤直。
一片喧嚣中,顾文轩的脸扭曲了一瞬,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他死死盯着林云舟,一股邪火在胸腔里乱窜,灼烧得五脏六腑都疼。
他们是结义兄弟!只是中间隔了一个郡主。
在晋王府,赵清璃回娘家待了十余天,王妃就劝了多少天。
她躲到外祖母的院子里去,王妃便追到那里去。
王妃的劝言像柳絮,在赵清璃耳畔飘来荡去。
“夫妻哪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你总在娘家住着,算怎么回事?”
她语重心长,“九思是稳重人,一时别扭罢了,你做娘子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赵清璃沉默地给外祖母捶着腿。
她不是不晓事理,这些话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
孙九思的确不是那等轻浮浪荡之辈,可她与他之间岂止是“别扭”二字?
她心头盘踞的那个人,影子深得刻在骨头上。
这桩婚姻从始至终,都是一潭死水,她沉也沉不了,浮也浮不起。
王妃胡氏发现劝说无用,便怏怏的走了。
院里的蝉鸣已带了秋后的衰弱,“知了、知了”地拖着长调,有气无力。
外祖母这两日受凉害了头疾,听不得撕心裂肺的蝉叫。
舅母王氏举着粘竿在树杈间费力地找寻,汗湿了鬓角。
“放着我来吧,舅母。”
赵清璃起身接过竹竿。
她动作利落许多,循着声息,目光在枝叶间逡巡。
一只褐色的蝉牢牢趴在一根细枝上,鸣声聒噪。
赵清璃屏息,手腕微动,粘竿精准地罩了过去。
蝉声戛然而止。
她握着竹竿的手忽然顿住,一阵恍惚毫无征兆地涌上来,几乎要将她淹没。
临安。去年盛夏。
她嫌那蝉声惹得午觉难安,在廊下拧着眉抱怨:“这不知死活的秋蝉,聒噪!”
彼时少年正倚着廊柱翻书,闻声抬头,清朗的眉目在阳光下晃了晃。
为了请她当账房先生的老师,他答应了捕蝉捉蛙的
他二话不说,拉了一帮人就往树上爬,那身手远比如今的自己更麻利些。
待他笑嘻嘻捏着那只倒霉的蝉跳下来,鬓角沾着树叶,额上沁着亮晶晶的汗珠子,只把蝉笼在掌心凑到她眼前。
“瞧瞧,替郡主捉拿烦人精来了。”
那双眼睛里盛满了光,只映着她一个人的影子。
那时节他总爱这般笨拙又努力地讨好她,想尽办法靠近。
那些细碎的光阴像碎金子,沉甸甸地搁在心底最深处的角落,平日里不去碰也就罢了,今日却因一只蝉,骤然翻腾起来,撞得心口都微微发疼。
舅母王氏见她握着竿子发愣,额上一层细汗,唤了一声:“清璃?”
赵清璃猛地回神,仓促应了声:“……就好。”
她定了定神,将那被竿头粘住的蝉小心取下,指尖触到那薄薄的、犹自挣扎的蝉翼,凉凉的,却烫着手。
她垂眼,将它轻轻放到一旁的竹篓子里去了。
过几日,东宫的邀帖送到了孙府。
是太子妃朱琏给清璃郡主的请柬。
孙九思亲自拿着东宫的邀帖,到晋王府拜谒丈人、岳母。
并把邀帖给了赵清璃。
清璃揶揄他,不用拆开检查检查?
东宫值事送来的,岂是儿戏?
淡青色的笺纸上写着娟秀小楷,邀请宗室女眷品尝夏末时鲜果子。
见郡主仍然记着仇,孙九思着人放下礼品,便离开了。
赵清璃坐在妆镜前,任由侍女梳理那一头如墨云瀑的青丝。
太子妃的面子不能不给,这趟是非去不可了。
只是心底总横亘着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她合上妆奁,镜中容颜清冷,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自己亦难察觉的挣扎。
能想象吗?
玩世不恭的茶商公子,有一天被东宫贵人作为人才延请入府,吃上了皇粮。
于是林云舟每月旬末都会照例从太学请假到东宫值事。
此时,林云舟在东宫前殿正襟危坐,心头却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
他虽初入东宫议事,但已隐隐感到了这储君心腹圈子里的暗流汹涌。
屏风后,年轻的太子赵恒面色沉肃,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拧出水来。
“……燕京之战,数度大败,折损精锐数万,辎重粮草被掠无数!”
户部一位员外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悲愤。
“国库的银两每天如流水,枢密院诸公……究竟是如何谋划的?童太师误国!”
一位年轻幕僚重重顿首。
“殿下!此皆因枢密、三司、兵部各自为政!军令不行于外,粮饷运转不灵!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拿着破败兵刃,如何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金人?”
议论声嗡嗡而起,矛头都指向朝廷兵制混乱、权责不明的积弊。
这话题敏感又沉重,一时间人人激愤,又人人小心地斟酌着措辞。
角落里,林云舟没有急着开口。
他留意着太子眉宇间那丝疲惫却又凌厉的忧色,脑中反复思量着自己上次在太学提议的“三司使”之策。
集权一人,独立于中书门下之外,直通天听——这法子能解眼前之困吗?会不会触动更大的利益?
争论渐歇,众人目光不由得投向一直未曾说话的太子。
赵恒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所有余音。
“败则思变。然变,需根基稳固,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首要,是厘清前方溃败实情,重整军心,确保不能再败!”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在座诸人,在那沉稳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势。
“此役,关乎国本。孤,须臾不敢轻忽。”
殿内一时沉默。
林云舟心头一凛,太子这番姿态,既未否定兵制之弊,又未允诺立刻大变,却清晰摆明了“再败不起”的决心,其隐忍与压力,可想而知。
恰在此时,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内侍,在东宫总管耳边低语了几句。
总管微微颔首,脚步轻巧地走到林云舟身侧,俯首低语:“林赞善,太子妃娘娘那边请您到后花园去一趟。”
林云舟微微一怔,心下有些奇怪。
他按捺住面上神色,向太子告了罪,脚步已有些急切地随着那内侍向后庭转去。
东宫的后花园占地颇广,引汴梁城内活水构筑假山池沼,布置得既显皇家气派,又兼文人雅趣。
时值秋初,丹桂未盛,只零星几株早早吐了些微蕊,空气里弥漫着若有似无的甜香。
林云舟绕过一簇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目光急急在园中逡巡。
假山水榭旁,一个纤弱的身影临水而立。
那身影……
并非他朝思暮想的人。
他脚步顿住。
明慧公主转过身来,她今日刻意打扮过,一身娇俏的水粉色宫装,鬓边簪了一对精致的珍珠步摇,脸上带着浅浅的、少女特有的红晕,眼神怯怯又勇敢地望过来。
“林云舟……”
她声音细细软软,“哦,不,该唤林赞善大人了。”
她抿了抿唇,努力做出落落大方的样子。
“前些时日听闻你受东宫拔擢,实在可喜可贺。今日正好也在东宫,便想着……恭贺一声。”
她指了指旁边石案上的白瓷茶盏。
“园子里的桂花开了零星一朵,我……我煮了桂蕊莲心茶,特意为赞善贺喜。莲心虽苦,却也……却也清心。”
石案上果然摆着一盏白瓷盖碗,热气袅袅。
林云舟瞥了眼那茶,眼神冷淡,声音也带着惯常的疏离。
“多谢公主殿下好意。只是在下素来……不喜莲心之苦。”
连敷衍的客气都懒得维持了。
明慧脸上的血色褪去少许,咬着下唇,努力维持着笑容。
“不妨尝尝……说不定,别有一番滋味?”
“公主厚爱,微臣惶恐。”
林云舟干脆利落地行了个礼,退开一步。
“臣尚有要事,先行告退。”说罢转身欲走。
“等等!”
明慧急了,声音拔高了些,“你还是忘不了清璃姐姐吗?她已是人妻……”
她的话没经过深思,只是凭着心里的执念脱口而出。
这话踩到了林云舟最深的忌讳。
他猛地转身,目光骤然冷冽如冰,带着迫人的压力:“公主慎言!”
明慧被他眼中瞬间爆发的锋芒吓得向后一缩,步摇晃得厉害。
她从未见过这样锋锐冷硬的林云舟,平日里那点骄纵与痴念在这等威势面前不堪一击。
就在此时,一阵环佩叮当的轻响,夹杂着妇人们得体的笑语,自花园另一头传来。
太子妃朱琏一身大红洒金宫装,雍容端庄地走在前面,身后跟着几位盛装的皇室女眷。
她们显然是刚在别处宴饮结束,沿着花径散步至此。
其中便有赵清璃的身影。
她一身天青色的襦裙,站在衣着华丽的诸人中,清清冷冷,不施粉黛也足以夺目。
此刻,她的目光越过人群,正不偏不倚地落在此处——
落在眼含薄泪、满脸委屈的明慧公主脸上,也落在了面沉似水、姿态强硬得近乎无情的林云舟身上。
两人之间那份古怪又尴尬的气氛,简直是一幅活脱脱的“负心薄幸”与“痴情错付”的图景。
太子妃朱琏目光闪动,笑意加深了几分,似乎颇觉有趣。
“咦?这不是我们新晋的林赞善和明慧郡主么?怎么在这儿叙话?可是有什么趣事?”
她声音带着上位者的温和,却把“明慧郡主”几个字咬得格外清晰。
其他女眷也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目光。
赵清璃的脸色瞬间冷了下去,眼底如同凝结了一层初冬的薄霜。
方才还存着些许纷乱思绪的心湖,骤然结了冰。
她觉着自己止不住的醋意。
她的目光轻飘飘地掠过林云舟,仿佛他只是园中一块顽石,再未多看一眼。
那眼神里的冰凉刺得林云舟心口狠狠一抽。
“太子妃!”他拔高声音恭敬回礼,几步就跨了过来。
明慧回到女眷的行列中,清清淡淡的解释了两句,不妨碍大家都认为她和这位新聘的东宫赞善有所故事。
林云舟躬身向诸位高门女眷行礼,告退。
正身时,眼光在白月光的女神身上瞟了一眼。
待得女眷们都在院子花园中坐定,听着太子妃跟大家说最近看闲书的心得。
赵清璃起身退到假山后去松口气。
手腕被人抓住,拽到丛林的一角。
这动作猝不及防,极其大胆!
林云舟!
“你放手!”
林云舟非但不放,反而用力一带,不由分说就拉着她快步走向花园偏角处一座不起眼的偏殿。
那偏殿似乎是平日少有人至。
他动作快如闪电,拉着踉踉跄跄的赵清璃钻了进去,“哐当”一声合上了门!
门内。
赵清璃被他重重地带进这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后背撞上粗粝冰冷的墙壁,震得她脊骨发麻。
她又惊又怒,扬手就要甩他一巴掌!
手腕却在半空被牢牢攥住。
“你疯了不成!”
赵清璃胸口剧烈起伏,声音里全是怒意和羞辱。
“这里是东宫!”
林云舟被她低吼得一时语塞,那墙头隔空递来的相思,是他情难自禁。
“还没恭喜你成了太子门下的宾客!”
“我不稀罕”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但太子答应要为我促成你与孙祭酒和离!”
赵清璃浑身一震,停止了挣扎,霍然抬眼看他,瞳孔里满是难以置信。
她忘了呼吸,忘了挣扎,甚至连心跳都似乎在这一刻被那双眼睛冻结。
那未曾出口的半句话,如同无声的雷霆,轰然炸响在两人之间狭小的空隙里。
她狠狠瞪了他一眼,只是那双被水汽浸润过的眸子含嗔带怒,毫无威力反而更添媚态。
“疯子!”她低斥,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劫后余生般的颤音。
林云舟看着她这模样,心头的巨石轰然落地。
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柔低哑。
“为了你,早就疯了。”
殿外不远处隐隐传来宫女恭敬的声音:“娘娘,清璃郡主不在院子里……”
赵清璃下意识地想推开他,却发现手脚仍是软的。
“……还、还不快松开!”
林云舟非但没松,反而收紧了手臂,下巴轻轻抵在她柔软的发顶。
这难得的温存让他满足得喟叹一声:“再待一会儿。”
他贪婪地汲取着她发间清幽的冷香,这味道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再次开口,声音已经沉静下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别再回孙府了。”
他的话语低沉却异常坚决:“等我。”
赵清璃在他怀中安静地伏了片刻,终于抬起头。
她没有应声,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
她轻轻推开了他的手臂,这一次他没有再用力挽留。
“……知道了。”
两个字,像承诺,又像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说罢,她再未看他一眼,伸手轻轻拉开了偏殿那扇沉重的木门。
明亮的光线瞬间涌了进来,刺得她微微眯了下眼。
那身影终于消失在花园月洞门的转角处。
林云舟才缓缓步出偏殿,重新踏入那一片秋光之中。
脸上所有激荡的情绪都已被重新收敛,只剩下眉宇间一片凛冽沉凝。
他抬手,仔细拂了拂官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目光投向太子议事的正殿方向。
却不知道,明慧郡主站在他的身后,瞪着他。
东宫属官宣旨的唱名声穿透太学内庭,引得诸多学子引颈观望。
“奉太子殿下钧旨:林云舟、王彦、陈亮,才德兼备,擢太子宾客,授东宫赞善大夫。”
旨意不长,分量却重得很。
太学生不经科考直接被官署录用,属于例外中的例外。
太子宾客是东宫幕僚里顶尊贵的身份。
赞善大夫,职在规谏讽喻,非太子极信重者不能得。
林云舟、王彦、陈亮三人垂首接旨,恭送那传旨的东宫官离去,周遭立刻嗡地一声喧腾起来。
艳羡的目光几乎要灼穿他们的后背。
“啧啧啧,一步登天啊!”
“尤其是那个林云舟,上个月才爬进了上舍的尾巴,这摇身一变,竟真成了太子近臣?”
话里话外都酸得能拧出水来。
孙九思站在人群不远处,脸上看不出太大波澜。
只是当那些议论钻进耳朵,特别是提到林云舟时,他负在身后的手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
他素以端方君子自诩,也清楚林云舟这际遇凭的是那份与太子相合的抗金主张。
可心里终究像塞了团棉花,闷得有些透不过气。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转身默默向自己的值室府邸走去。
那背影依旧周正,却比平日多了一丝落落寡欢的孤直。
一片喧嚣中,顾文轩的脸扭曲了一瞬,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他死死盯着林云舟,一股邪火在胸腔里乱窜,灼烧得五脏六腑都疼。
他们是结义兄弟!只是中间隔了一个郡主。
在晋王府,赵清璃回娘家待了十余天,王妃就劝了多少天。
她躲到外祖母的院子里去,王妃便追到那里去。
王妃的劝言像柳絮,在赵清璃耳畔飘来荡去。
“夫妻哪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你总在娘家住着,算怎么回事?”
她语重心长,“九思是稳重人,一时别扭罢了,你做娘子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赵清璃沉默地给外祖母捶着腿。
她不是不晓事理,这些话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
孙九思的确不是那等轻浮浪荡之辈,可她与他之间岂止是“别扭”二字?
她心头盘踞的那个人,影子深得刻在骨头上。
这桩婚姻从始至终,都是一潭死水,她沉也沉不了,浮也浮不起。
王妃胡氏发现劝说无用,便怏怏的走了。
院里的蝉鸣已带了秋后的衰弱,“知了、知了”地拖着长调,有气无力。
外祖母这两日受凉害了头疾,听不得撕心裂肺的蝉叫。
舅母王氏举着粘竿在树杈间费力地找寻,汗湿了鬓角。
“放着我来吧,舅母。”
赵清璃起身接过竹竿。
她动作利落许多,循着声息,目光在枝叶间逡巡。
一只褐色的蝉牢牢趴在一根细枝上,鸣声聒噪。
赵清璃屏息,手腕微动,粘竿精准地罩了过去。
蝉声戛然而止。
她握着竹竿的手忽然顿住,一阵恍惚毫无征兆地涌上来,几乎要将她淹没。
临安。去年盛夏。
她嫌那蝉声惹得午觉难安,在廊下拧着眉抱怨:“这不知死活的秋蝉,聒噪!”
彼时少年正倚着廊柱翻书,闻声抬头,清朗的眉目在阳光下晃了晃。
为了请她当账房先生的老师,他答应了捕蝉捉蛙的
他二话不说,拉了一帮人就往树上爬,那身手远比如今的自己更麻利些。
待他笑嘻嘻捏着那只倒霉的蝉跳下来,鬓角沾着树叶,额上沁着亮晶晶的汗珠子,只把蝉笼在掌心凑到她眼前。
“瞧瞧,替郡主捉拿烦人精来了。”
那双眼睛里盛满了光,只映着她一个人的影子。
那时节他总爱这般笨拙又努力地讨好她,想尽办法靠近。
那些细碎的光阴像碎金子,沉甸甸地搁在心底最深处的角落,平日里不去碰也就罢了,今日却因一只蝉,骤然翻腾起来,撞得心口都微微发疼。
舅母王氏见她握着竿子发愣,额上一层细汗,唤了一声:“清璃?”
赵清璃猛地回神,仓促应了声:“……就好。”
她定了定神,将那被竿头粘住的蝉小心取下,指尖触到那薄薄的、犹自挣扎的蝉翼,凉凉的,却烫着手。
她垂眼,将它轻轻放到一旁的竹篓子里去了。
过几日,东宫的邀帖送到了孙府。
是太子妃朱琏给清璃郡主的请柬。
孙九思亲自拿着东宫的邀帖,到晋王府拜谒丈人、岳母。
并把邀帖给了赵清璃。
清璃揶揄他,不用拆开检查检查?
东宫值事送来的,岂是儿戏?
淡青色的笺纸上写着娟秀小楷,邀请宗室女眷品尝夏末时鲜果子。
见郡主仍然记着仇,孙九思着人放下礼品,便离开了。
赵清璃坐在妆镜前,任由侍女梳理那一头如墨云瀑的青丝。
太子妃的面子不能不给,这趟是非去不可了。
只是心底总横亘着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
她合上妆奁,镜中容颜清冷,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自己亦难察觉的挣扎。
能想象吗?
玩世不恭的茶商公子,有一天被东宫贵人作为人才延请入府,吃上了皇粮。
于是林云舟每月旬末都会照例从太学请假到东宫值事。
此时,林云舟在东宫前殿正襟危坐,心头却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
他虽初入东宫议事,但已隐隐感到了这储君心腹圈子里的暗流汹涌。
屏风后,年轻的太子赵恒面色沉肃,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拧出水来。
“……燕京之战,数度大败,折损精锐数万,辎重粮草被掠无数!”
户部一位员外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悲愤。
“国库的银两每天如流水,枢密院诸公……究竟是如何谋划的?童太师误国!”
一位年轻幕僚重重顿首。
“殿下!此皆因枢密、三司、兵部各自为政!军令不行于外,粮饷运转不灵!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拿着破败兵刃,如何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金人?”
议论声嗡嗡而起,矛头都指向朝廷兵制混乱、权责不明的积弊。
这话题敏感又沉重,一时间人人激愤,又人人小心地斟酌着措辞。
角落里,林云舟没有急着开口。
他留意着太子眉宇间那丝疲惫却又凌厉的忧色,脑中反复思量着自己上次在太学提议的“三司使”之策。
集权一人,独立于中书门下之外,直通天听——这法子能解眼前之困吗?会不会触动更大的利益?
争论渐歇,众人目光不由得投向一直未曾说话的太子。
赵恒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所有余音。
“败则思变。然变,需根基稳固,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首要,是厘清前方溃败实情,重整军心,确保不能再败!”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在座诸人,在那沉稳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势。
“此役,关乎国本。孤,须臾不敢轻忽。”
殿内一时沉默。
林云舟心头一凛,太子这番姿态,既未否定兵制之弊,又未允诺立刻大变,却清晰摆明了“再败不起”的决心,其隐忍与压力,可想而知。
恰在此时,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内侍,在东宫总管耳边低语了几句。
总管微微颔首,脚步轻巧地走到林云舟身侧,俯首低语:“林赞善,太子妃娘娘那边请您到后花园去一趟。”
林云舟微微一怔,心下有些奇怪。
他按捺住面上神色,向太子告了罪,脚步已有些急切地随着那内侍向后庭转去。
东宫的后花园占地颇广,引汴梁城内活水构筑假山池沼,布置得既显皇家气派,又兼文人雅趣。
时值秋初,丹桂未盛,只零星几株早早吐了些微蕊,空气里弥漫着若有似无的甜香。
林云舟绕过一簇开得正盛的西府海棠,目光急急在园中逡巡。
假山水榭旁,一个纤弱的身影临水而立。
那身影……
并非他朝思暮想的人。
他脚步顿住。
明慧公主转过身来,她今日刻意打扮过,一身娇俏的水粉色宫装,鬓边簪了一对精致的珍珠步摇,脸上带着浅浅的、少女特有的红晕,眼神怯怯又勇敢地望过来。
“林云舟……”
她声音细细软软,“哦,不,该唤林赞善大人了。”
她抿了抿唇,努力做出落落大方的样子。
“前些时日听闻你受东宫拔擢,实在可喜可贺。今日正好也在东宫,便想着……恭贺一声。”
她指了指旁边石案上的白瓷茶盏。
“园子里的桂花开了零星一朵,我……我煮了桂蕊莲心茶,特意为赞善贺喜。莲心虽苦,却也……却也清心。”
石案上果然摆着一盏白瓷盖碗,热气袅袅。
林云舟瞥了眼那茶,眼神冷淡,声音也带着惯常的疏离。
“多谢公主殿下好意。只是在下素来……不喜莲心之苦。”
连敷衍的客气都懒得维持了。
明慧脸上的血色褪去少许,咬着下唇,努力维持着笑容。
“不妨尝尝……说不定,别有一番滋味?”
“公主厚爱,微臣惶恐。”
林云舟干脆利落地行了个礼,退开一步。
“臣尚有要事,先行告退。”说罢转身欲走。
“等等!”
明慧急了,声音拔高了些,“你还是忘不了清璃姐姐吗?她已是人妻……”
她的话没经过深思,只是凭着心里的执念脱口而出。
这话踩到了林云舟最深的忌讳。
他猛地转身,目光骤然冷冽如冰,带着迫人的压力:“公主慎言!”
明慧被他眼中瞬间爆发的锋芒吓得向后一缩,步摇晃得厉害。
她从未见过这样锋锐冷硬的林云舟,平日里那点骄纵与痴念在这等威势面前不堪一击。
就在此时,一阵环佩叮当的轻响,夹杂着妇人们得体的笑语,自花园另一头传来。
太子妃朱琏一身大红洒金宫装,雍容端庄地走在前面,身后跟着几位盛装的皇室女眷。
她们显然是刚在别处宴饮结束,沿着花径散步至此。
其中便有赵清璃的身影。
她一身天青色的襦裙,站在衣着华丽的诸人中,清清冷冷,不施粉黛也足以夺目。
此刻,她的目光越过人群,正不偏不倚地落在此处——
落在眼含薄泪、满脸委屈的明慧公主脸上,也落在了面沉似水、姿态强硬得近乎无情的林云舟身上。
两人之间那份古怪又尴尬的气氛,简直是一幅活脱脱的“负心薄幸”与“痴情错付”的图景。
太子妃朱琏目光闪动,笑意加深了几分,似乎颇觉有趣。
“咦?这不是我们新晋的林赞善和明慧郡主么?怎么在这儿叙话?可是有什么趣事?”
她声音带着上位者的温和,却把“明慧郡主”几个字咬得格外清晰。
其他女眷也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目光。
赵清璃的脸色瞬间冷了下去,眼底如同凝结了一层初冬的薄霜。
方才还存着些许纷乱思绪的心湖,骤然结了冰。
她觉着自己止不住的醋意。
她的目光轻飘飘地掠过林云舟,仿佛他只是园中一块顽石,再未多看一眼。
那眼神里的冰凉刺得林云舟心口狠狠一抽。
“太子妃!”他拔高声音恭敬回礼,几步就跨了过来。
明慧回到女眷的行列中,清清淡淡的解释了两句,不妨碍大家都认为她和这位新聘的东宫赞善有所故事。
林云舟躬身向诸位高门女眷行礼,告退。
正身时,眼光在白月光的女神身上瞟了一眼。
待得女眷们都在院子花园中坐定,听着太子妃跟大家说最近看闲书的心得。
赵清璃起身退到假山后去松口气。
手腕被人抓住,拽到丛林的一角。
这动作猝不及防,极其大胆!
林云舟!
“你放手!”
林云舟非但不放,反而用力一带,不由分说就拉着她快步走向花园偏角处一座不起眼的偏殿。
那偏殿似乎是平日少有人至。
他动作快如闪电,拉着踉踉跄跄的赵清璃钻了进去,“哐当”一声合上了门!
门内。
赵清璃被他重重地带进这狭小昏暗的空间里,后背撞上粗粝冰冷的墙壁,震得她脊骨发麻。
她又惊又怒,扬手就要甩他一巴掌!
手腕却在半空被牢牢攥住。
“你疯了不成!”
赵清璃胸口剧烈起伏,声音里全是怒意和羞辱。
“这里是东宫!”
林云舟被她低吼得一时语塞,那墙头隔空递来的相思,是他情难自禁。
“还没恭喜你成了太子门下的宾客!”
“我不稀罕”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但太子答应要为我促成你与孙祭酒和离!”
赵清璃浑身一震,停止了挣扎,霍然抬眼看他,瞳孔里满是难以置信。
她忘了呼吸,忘了挣扎,甚至连心跳都似乎在这一刻被那双眼睛冻结。
那未曾出口的半句话,如同无声的雷霆,轰然炸响在两人之间狭小的空隙里。
她狠狠瞪了他一眼,只是那双被水汽浸润过的眸子含嗔带怒,毫无威力反而更添媚态。
“疯子!”她低斥,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劫后余生般的颤音。
林云舟看着她这模样,心头的巨石轰然落地。
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柔低哑。
“为了你,早就疯了。”
殿外不远处隐隐传来宫女恭敬的声音:“娘娘,清璃郡主不在院子里……”
赵清璃下意识地想推开他,却发现手脚仍是软的。
“……还、还不快松开!”
林云舟非但没松,反而收紧了手臂,下巴轻轻抵在她柔软的发顶。
这难得的温存让他满足得喟叹一声:“再待一会儿。”
他贪婪地汲取着她发间清幽的冷香,这味道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再次开口,声音已经沉静下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别再回孙府了。”
他的话语低沉却异常坚决:“等我。”
赵清璃在他怀中安静地伏了片刻,终于抬起头。
她没有应声,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
她轻轻推开了他的手臂,这一次他没有再用力挽留。
“……知道了。”
两个字,像承诺,又像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说罢,她再未看他一眼,伸手轻轻拉开了偏殿那扇沉重的木门。
明亮的光线瞬间涌了进来,刺得她微微眯了下眼。
那身影终于消失在花园月洞门的转角处。
林云舟才缓缓步出偏殿,重新踏入那一片秋光之中。
脸上所有激荡的情绪都已被重新收敛,只剩下眉宇间一片凛冽沉凝。
他抬手,仔细拂了拂官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目光投向太子议事的正殿方向。
却不知道,明慧郡主站在他的身后,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