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资赠-《江南小户金满院》

  许青峰和许铃铛两人到家中,沾上枕头就睡着了,一直半睡半醒两日才精神过来。

  许老太太一边煮粥,一边看着许铃铛溜去找她哥哥青峰“怪不得都说精神一晚上得补上俩白天,这要是再睡下去,周公都嫌麻烦了。”

  但是铃铛在这院子里是找不见许青峰了,刚才许老爷子挪开挡屏,去东宅喂驴加查看进度,想发也跟去了,他现在比谁都关注屋子装潢进度,上学回来就被薅壮丁刷鸭子不说,好容易睡个安心觉屋子还成妹妹的了,不成,他得去监工。

  “老姐姐,开开门——”

  许老太太听音儿,擦手去开院门,门外正是清早她才和老头子念叨过的张家娘子。

  忙完儿子亲事的张家娘子总算是有能来许家拜访。

  “老姐姐,这几日劳烦了你,这只猪蹄子你收下。”张家娘子进屋子就急燎燎的把篮子递过去。

  “妹子,怎么个事儿?”许老太太被篮子顶个满怀,下意识伸手接过,但是对里面的东西不太理解。

  “妹子,你这不应该给那二位媒人送去么?”这张家妹子若是给她送只鸡或者鸭来,都不奇怪,不过这猪脚丫是送媒人的呀,干她何事?

  “老姐姐,你听我说,我这回头细想吧,我家宝生这缘分来的巧妙啊!”张家娘子使劲儿一拍手。

  “这若不是被姐姐你叫去买桃子,咱俩说话也不会被我那亲家听了去,我儿这亲事也就不会有下文,如今宝生顺利成婚,我得了个如意的儿媳妇,这归根结底,在老姐姐你啊!”

  张家娘子拉住许老太太的手,老姐姐人真是对她太好了。

  “要我说,你家儿子儿媳,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不能把功劳算在我身上。”许老太太摆手。

  “不可,不可,事无绝对巧,老姐姐你助了我家宝生的婚事,这媒人礼得收。”张家娘子不容许老太太再说,把那篮子往前推了推。

  媒人礼推不得,只是总叫张家妹子破费属实不好,算日子,明日便是余家娘子的回门日,等下叫梦拾给报些点心作为回礼。

  许老太太心里合计好了,也就将篮子里的东西取出来“那妹子,既然如是说,这猪蹄我就收下了,这好给金枝炖来下奶。”

  “这就对啦!”张家娘子抚掌。

  “而且啊,许姐姐你可别觉得不该收这媒人礼,我这送的合乎情理着呢,我那亲家公,给结长之前所买的那批桃子的桃树都多系了红布。”

  “啊这,余家也是讲究啊。”

  “我来啊,还有一事。”张家娘子熟门熟路的在许家屋里找个板凳坐下。

  “我今儿上集可听说了,咱家江宁征兵的事情有了结果,儿郎们明日便要出发了。”

  “明日?这么急?”许老太太一惊,药膳一事议定后就全然托付给洛老大夫了,也不知道来没来得及。

  “是啊,许是怕再拖天寒了,水路难行吧。”

  “我次来是想问问许姐姐,按官道行路,明日儿郎们应走卫江口,我欲明日去江口相送,姐姐与我结伴儿否?”忙完了家中事,张家娘子也想随性而为,慷慨一举。

  “好啊,同去,同去!”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她呢,许老太太决定下午就把两位婆子叫过来做点心,来为明日之事腾出功夫。

  张家娘子走后,许老太太进屋子找老头子。

  “老婆子,你明日要去送义勇?”

  “是啊,老头子你一起去不?”

  “去,咱把青峰和铃铛也带去吧,俩孩子在家中安养的久,咱江宁安稳富庶,少见兵戈之气。”

  “我早年闯荡时,曾听一位路过码头的京中大官同手下人说,这兵戈之气,最锻厉人心,七八年岁,正是壮志的时候,带俩孩子去见见。”

  “行到是行,就是不怕吓着孩子们么?”

  “吓吓啊?布衣换甲罢了,江宁的儿郎,怕不是还来咱家喝过茶饮,买过点心呢!”

  “那行,就这么定了!”

  ……

  许家前头铺子,郑梦拾犹豫一二,取了自己的私房钱十两银。

  “有良啊,我也刚知道,这江宁八百兵勇,明日便要启程,之前听你说过,你们有两个小兄弟此次也要去。”

  “少年壮志,背井离乡,按理说该有亲长给添置盘缠,你们特殊些,兄我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另行准备,这是十两银,算是我资赠予他二人,做个路上盘缠。”

  郑梦拾说着,将那十两银递给刘有良。

  “这……掌柜的!”刘有良先生一愣,眼睛直勾勾盯住那十两银,又直勾勾盯上郑梦拾的脸。

  “诶诶诶,这是做什么,赶快起来!”郑梦拾刚才说的多慷慨,现在就有多手忙脚乱。

  一时没拦住,刘有良竟然向前一扑,给跪下了。

  “掌柜的,小六小七幼至善堂,是我和刘子等人带出来的,年长为兄,弟将从兵,兄当备行囊以助,掌柜大恩,有良代我二位弟弟谢过。”

  “快起,快起,何至于此,有良你的为人,我郑梦拾是清楚的,你的弟兄,也都是纯善朴实之人,这银两多了为兄拿不出,这些还是能的,你今日可早些归家,为家中两个弟弟收拾行囊去。”

  “好了,好了,这要是客来了,还以为这是有什么事情了呢,我可不想明日这梦仙河又给传出许记苛待伙计的谣言。”

  “不会,不会。”刘有良慌忙站起来,摸了把脸。

  “掌柜的,那我就先行归家了!”刘有良又给郑梦拾鞠一躬,走了。

  “去吧,去吧。”

  铺中独留郑梦拾,阶上无客,端杯茶临窗而看静波。

  “有良回去了?”

  “回了。”

  “给了多少?”

  “十两银子。”

  “手笔可以啊!”

  “不亏。”郑梦拾转身,看着岳丈岳丈许老爷子。

  许老爷子也给自己倒杯茶,翁婿二人都看着窗外河景。

  “他那两个小兄弟从军,算是建功立业去了,此去哪怕有丁点儿出息,都是我许家的善缘,就算没有,资我江宁义勇儿郎,这银子也值得。”

  “况且,刘有良品性不差,兄如此,兄弟应当也如此,他们大杂院兄弟众多,咱家生意铺开了,三教九流难免有用的上的地方。”

  “十两银子,换一个伙计衷心感恩,换一份未定的善缘,换一份好名声,梦拾啊,做的不错。”许老爷子喝口茶。

  “应该的,反正都是好事,婿所行,坦然直理,无愧于心。”

  “心中有数便好,明日我和你娘带两个孩子去江口看看,要不要同往?”

  “爹,你和娘去吧,看好两个孩子,叫他们莫要乱跑,我在家中陪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