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不眠八百户,许时慷慨近时忧。
凉风里,篝火起。
“来,咱们小六小七,明日从军行,哥哥们读不了几个书,不会做那送行诗,以汤代酒,此去,当杀尽倭寇,平安归来!”
“来,小六,小七,等你来安稳回来了,兄弟们攒银子给你俩先娶媳妇儿!”
“六儿,七儿,这有二十六两银子,你们兄弟俩拿着,我们……也不知道军中什么样子,水师什么样子,你们照顾好自己,也别弱了咱江宁儿郎的风骨,等以后哥哥们也能说出去,有英雄是从我们大杂院儿出去的。”
“这银子,有十两是我东家,郑梦拾郑掌柜给的,郑掌柜非你们亲故,赠予银两,这是恩,兄长为你们接了,你们要记着,日后要认。剩下的十六两,这满院子弟兄凑了十一两,堂里的嬷嬷送来了五两,这些情,你们也得记着,莫要负了。”
“兄长,我们记得了!”
“七哥,这是我攒的豆干,都给你,你别给六哥吃,他吃多了放屁贼臭!”
“你放屁!”
“我没有放屁,分明是六哥你放屁臭!”
“好了,好了,煞风景,还要不要喝汤了?!”
沉稳点儿的刘子和刘有良他们简直要憋气了,好好的煽情,正讲到真情实意的时候,这帮小子是不是脑子不好,整段拉垮了!简直是祸害!
“那个……弟兄们啊,下回不用叫我们六儿,七儿了,上回报名的时候,府衙师爷说这名没气势,给我们当场起了,名册上登的也是新名字,随二位哥哥姓,姓刘,我是有用,他是有义。”
瞅着动静平稳下来的空隙,六和七两个小伙子终于能插上话。
“行,明白了,刘六儿,刘七儿,回屋子吧,别伤风了。”新名字有了,但是没人叫,两人觉得兄弟们一定是故意的,明明是给我俩饯行啊,倒是给点好的待遇啊。
云水如布日如刀,一江横亘裂光澜。
卯时,按照常日,这是个清静的时辰,这个时节,若是江宁城活络起来,应再过一两个时辰,可今日,江宁城似乎醒的早些。
卫江口码头,已经是人头攒动,许老爷子跟着自家老婆子还有张家妹子后头,手里领着外孙子许青峰,至于铃铛,则被许和张两位老太太牵着手。
“老头子,把青峰领紧些,莫要散了。”
几人找个石墩,让两个孩子站上去待着,然后扶好,这样方便矮个子看得见,周围人见是两个孩子,也都善意的笑笑,给许家让开些范围。
来接人的官船已经靠进码头里了,江口百姓等着,就听见,感受到,有脚步和微震,人群开两道,有八百兵勇披甲而来。
卫江口,官员,兵勇,百姓,三者齐之。
官在前,百姓在后,面对将要登船的八百兵士。
知府曲清则持酒一杯,立身当前,扬声高喝“今日,我八百江宁儿郎此去平杀倭寇,卫我国土,本官率江宁同僚,携江宁父老,送诸位勇士,望诸君,平安归!”
“望诸君,平安归!”知府身后跟着的官员和百姓也振臂跟着喊,许青峰站石墩上把脖子都喊红了。
“击鼓——”
饮下壮行酒,岸上鼓起,船上鼓应,八百儿郎在父母官和父老乡亲的注视下登船。
江宁知府曲清则接过鼓槌,击鼓高喝
“吴钩雪照海门秋,虎啸云从将士讴。此去不须铭鼎鼐,但留肝胆镇东流!”
《江宁府志·义勇篇》
“永钦二十一年冬,倭寇犯东宾边陲,掠扰海疆。时东南道江宁府闻警,官府檄召义勇,八百壮士慨然应募。此辈皆通识水性,怀忠愤之志,欲离家从戎,以身报国。遂编入东南水师,厉兵东向,誓扫狂寇,以彰天威。
江宁之民,素秉淳厚,闻子弟赴战,争以布粟相馈,父老妻孥,殷殷嘱托,虽寒而不吝其储。及行之日,知府曲公清则率僚属躬至江浒,设醴以饯。岸口百姓云集,歌啸壮行,目送征帆远逝,旌旗猎猎,没于烟波之际。
是役也,男儿奋袂而前,民庶输诚于后,足见江左风气之刚烈,家国之念深矣。”
……许家铺子,刘有良早早的来许家上工。
“有良,今日怎么不去送送兄弟?”
“梦拾哥,昨晚已经送过了,男子汉大丈夫,送一次得了,送两次腻歪。”刘有良答着话手下活计不停。
此事江宁百姓口耳相传,江宁民心得壮,男儿血气将发,连本是水乡柔情,以婉约诗词当道的江宁文道都多了几分肃杀气。
江宁知府当时那首诗,被众多学子效仿,一时间,自江宁,乃至江南流传出的诗词赋,其托志言情,都刚烈了不少,这些诗文被江南道的官员搬上朝堂,力证江南道学子并非酸腐闭造之辈,亦有持笔代剑之心。
“路兄,数日前吾与吾妹……”
“王兄……”
“李兄……文李兄家中有长辈可造霹雳丸……”
许青峰上回见着那场面,内心激动极了,这几日哗哗的写信分享自己澎湃的心情。
“刘子哥,这许家小郎君是不是知道咱们给他打大折了,这怎么这么多信。”黄子觉得自己最近腿细了。
“送吧,送吧,要不了几日他就回学堂了。”刘子无奈,许家,大好人,应该的,应该的。
凉风里,篝火起。
“来,咱们小六小七,明日从军行,哥哥们读不了几个书,不会做那送行诗,以汤代酒,此去,当杀尽倭寇,平安归来!”
“来,小六,小七,等你来安稳回来了,兄弟们攒银子给你俩先娶媳妇儿!”
“六儿,七儿,这有二十六两银子,你们兄弟俩拿着,我们……也不知道军中什么样子,水师什么样子,你们照顾好自己,也别弱了咱江宁儿郎的风骨,等以后哥哥们也能说出去,有英雄是从我们大杂院儿出去的。”
“这银子,有十两是我东家,郑梦拾郑掌柜给的,郑掌柜非你们亲故,赠予银两,这是恩,兄长为你们接了,你们要记着,日后要认。剩下的十六两,这满院子弟兄凑了十一两,堂里的嬷嬷送来了五两,这些情,你们也得记着,莫要负了。”
“兄长,我们记得了!”
“七哥,这是我攒的豆干,都给你,你别给六哥吃,他吃多了放屁贼臭!”
“你放屁!”
“我没有放屁,分明是六哥你放屁臭!”
“好了,好了,煞风景,还要不要喝汤了?!”
沉稳点儿的刘子和刘有良他们简直要憋气了,好好的煽情,正讲到真情实意的时候,这帮小子是不是脑子不好,整段拉垮了!简直是祸害!
“那个……弟兄们啊,下回不用叫我们六儿,七儿了,上回报名的时候,府衙师爷说这名没气势,给我们当场起了,名册上登的也是新名字,随二位哥哥姓,姓刘,我是有用,他是有义。”
瞅着动静平稳下来的空隙,六和七两个小伙子终于能插上话。
“行,明白了,刘六儿,刘七儿,回屋子吧,别伤风了。”新名字有了,但是没人叫,两人觉得兄弟们一定是故意的,明明是给我俩饯行啊,倒是给点好的待遇啊。
云水如布日如刀,一江横亘裂光澜。
卯时,按照常日,这是个清静的时辰,这个时节,若是江宁城活络起来,应再过一两个时辰,可今日,江宁城似乎醒的早些。
卫江口码头,已经是人头攒动,许老爷子跟着自家老婆子还有张家妹子后头,手里领着外孙子许青峰,至于铃铛,则被许和张两位老太太牵着手。
“老头子,把青峰领紧些,莫要散了。”
几人找个石墩,让两个孩子站上去待着,然后扶好,这样方便矮个子看得见,周围人见是两个孩子,也都善意的笑笑,给许家让开些范围。
来接人的官船已经靠进码头里了,江口百姓等着,就听见,感受到,有脚步和微震,人群开两道,有八百兵勇披甲而来。
卫江口,官员,兵勇,百姓,三者齐之。
官在前,百姓在后,面对将要登船的八百兵士。
知府曲清则持酒一杯,立身当前,扬声高喝“今日,我八百江宁儿郎此去平杀倭寇,卫我国土,本官率江宁同僚,携江宁父老,送诸位勇士,望诸君,平安归!”
“望诸君,平安归!”知府身后跟着的官员和百姓也振臂跟着喊,许青峰站石墩上把脖子都喊红了。
“击鼓——”
饮下壮行酒,岸上鼓起,船上鼓应,八百儿郎在父母官和父老乡亲的注视下登船。
江宁知府曲清则接过鼓槌,击鼓高喝
“吴钩雪照海门秋,虎啸云从将士讴。此去不须铭鼎鼐,但留肝胆镇东流!”
《江宁府志·义勇篇》
“永钦二十一年冬,倭寇犯东宾边陲,掠扰海疆。时东南道江宁府闻警,官府檄召义勇,八百壮士慨然应募。此辈皆通识水性,怀忠愤之志,欲离家从戎,以身报国。遂编入东南水师,厉兵东向,誓扫狂寇,以彰天威。
江宁之民,素秉淳厚,闻子弟赴战,争以布粟相馈,父老妻孥,殷殷嘱托,虽寒而不吝其储。及行之日,知府曲公清则率僚属躬至江浒,设醴以饯。岸口百姓云集,歌啸壮行,目送征帆远逝,旌旗猎猎,没于烟波之际。
是役也,男儿奋袂而前,民庶输诚于后,足见江左风气之刚烈,家国之念深矣。”
……许家铺子,刘有良早早的来许家上工。
“有良,今日怎么不去送送兄弟?”
“梦拾哥,昨晚已经送过了,男子汉大丈夫,送一次得了,送两次腻歪。”刘有良答着话手下活计不停。
此事江宁百姓口耳相传,江宁民心得壮,男儿血气将发,连本是水乡柔情,以婉约诗词当道的江宁文道都多了几分肃杀气。
江宁知府当时那首诗,被众多学子效仿,一时间,自江宁,乃至江南流传出的诗词赋,其托志言情,都刚烈了不少,这些诗文被江南道的官员搬上朝堂,力证江南道学子并非酸腐闭造之辈,亦有持笔代剑之心。
“路兄,数日前吾与吾妹……”
“王兄……”
“李兄……文李兄家中有长辈可造霹雳丸……”
许青峰上回见着那场面,内心激动极了,这几日哗哗的写信分享自己澎湃的心情。
“刘子哥,这许家小郎君是不是知道咱们给他打大折了,这怎么这么多信。”黄子觉得自己最近腿细了。
“送吧,送吧,要不了几日他就回学堂了。”刘子无奈,许家,大好人,应该的,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