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守岁-《江南小户金满院》

  腊月二九夜不眠,家家户户把岁守,今晚是除夕夜守岁的日子。

  吃过晚饭,就在家里的堂屋,许老爷子把炉火烧的暖暖旺旺的,又把窗户留了逢儿透气。

  “金枝,去把小被子拿来两条,给孩子们裹着。”许老太太嘱咐着女儿,手下不停的给屋里四处点上蜡烛,照的堂屋越来越亮堂,点完屋子里,又去到院子里,把平日里不点的明宅蜡点上。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除夕夜,讲究“照虚耗”,点亮家中的烛火,以求驱散邪祟、照亮来年光明,更能驱逐传说中那凶残的年兽。

  “来来来,都坐好。”许老太太招呼大家坐在围着炉子摆好的椅子上,至于青峰和铃铛,守岁的孩子已经够困了,就不理他俩,让他俩小被子一裹,窝在老头子的摇摇椅上。

  岁是家里每个人都要守的,除了小小的许多安,他不用遵守这些规矩,肆无忌惮的在床上呼呼。

  许老太太端来早就准备好的盘子,里头有点心,有坚果,有果脯,都是用来消磨长夜的零嘴儿。

  “相公,你这是?”许金枝看着郑梦拾伸手拿出来娘煮饭的大勺儿,一脸的不明所以。

  “不知道了吧?”郑梦拾不往下说,抓了把米撒进去,往炉子上烤,热火烧着米粮,发出“嘎巴”的脆响,微微爆裂,成了一朵朵的小米花。

  “小心烫啊。”第一勺,郑梦拾全都倒给许金枝了,剩下的才给儿女们烤。

  “我俩不吃这馋嘴儿啊。”许老太太和许老爷子自成一派,口中嚼着果干,对女婿递过来的米粒摆摆手。

  “今吃粮,岁吃粮,朝朝岁岁吃饱粮。”炉火映着的铃铛和青峰脸上红红的,细细的嚼着有一丝甜味的米花,许老太太手掐子午诀,嘴里祈祷。

  许是全家聚在一起守岁,今夜的打更声格外的入耳,打更人或许是今晚唯一在外行走的人了,长夜如漏,在街巷间守好今岁的最后一份平安。

  “应是过了子时了。”三更的锣响过了有一会儿,许老爷子站起身,许老太太跟着起来,二老互相挽着手,去给偏屋的祖宗牌位上香拜祭。

  “爹爹,娘亲,老祖宗会来一起守岁吗?”许铃铛咬一口果干。

  “会的,老祖宗保佑每一位善良的后辈。”

  “那么多老祖宗,能分的清吗?”

  “放心吧,好的老祖宗是我们共同的老祖宗……”

  许老太太回来时,手里捏着几张红封“发压岁银啦!”

  “谢谢外公,谢谢外婆!”青峰和铃铛排队,双手接过自己的零花……不对,是压岁银。

  打呼的小多安也有份儿,许老太太凑近了看看,这娃睡着,就给你压小被子底下吧。

  分完三个孩子,许老太太手里还有,给女儿女婿也各递一个红封。

  “谢谢爹,谢谢娘。”许金枝不好意思的把两个一起接了,她这孩子都有三个了,娘还当她和相公是小时候呢,红封还留给他们,怪不好意思的。

  发完压岁银,许家二老又相携出了屋子,去了厨房,再回来时,一人端盆,一人拿坛。

  分出两个小碗,许老爷子邀女婿一起喝分岁酒,“喝了分岁酒,来年亦团圆,梦拾啊,干!”

  两人喝的兴头高,许老太太也跟着豪迈的干了一杯。

  盆子里放着的,是许老太太晚上煮好的圆子,豆沙和芝麻两种馅,糯米皮是包容的,不管馅如何,它只管在汤水中白白的沉浮。

  “晚上别多吃,可以明天再吃”许老太太不多分,一人大人三个,小孩子两个,甜嘴又充饥。

  又吃又喝又拿银子,这守岁也就熬到了半夜里,正困的时候——

  “噼里啪啦”许老爷子一激灵站起来,打盹的许铃铛也睁大了眼,许家人不约而同的又都精神了。

  “这是谁家的爆竹,放的这么早,这不得吓着一条巷子的狗!”许老爷子冷静下来,嘴里念叨。

  果不其然,继而,许家人就听见了不止一道狗吠声传来,果然是惊到狗了。

  雄鸡一唱天下白,正当许铃铛欲要和周公合伙开铺子做生意的时候,张阿婆家的大公鸡喔喔起来,晨风吹起新贴的过门笺,天亮了……

  春节的正日子,来了!

  许老太太站起身,伸个懒腰,抖一抖身上的干果碎屑,看看两个半合着眼的孩子“青峰,铃铛,外婆先去煮圆子,熟了你们吃一些,然后回屋子休息。”

  “娘,我去,您和爹屋里歇歇,好了我叫您。”郑梦拾先一步抢到了厨房的门,并且把岳母关在门外头了。

  许老爷子拿着自家买来的炮仗,在院子里拿火折子点着了,等着一串“噼啪”作响。差不多同时,周边街巷也响起爆竹声响。

  困,但不可错过精彩,许青峰和许铃铛半眯着眼睛靠在一起,也要看着外公把炮仗放完了,然后很给情绪价值的及时拍手。

  听完了炮仗,似乎是醒了,许铃铛拉着她哥许青峰,去给家里寡言的驴说吉语,去给窝囊的羊说,给秃了的刺猬说,给隐形的老龟说……

  要不是许金枝发现得及时,他们要去给每一只命运多舛的兔子说。

  发觉闺女困癫了,许金枝赶紧把两个孩子叫过来,哄好了“先睡吧,一会儿吃圆子再叫你俩。”

  等青峰和铃铛都睡迷瞪了,许金枝拿着自己的口脂,一人脑门上给点了个红点点,连小多安也有“岁岁平安呀!”年轻的母亲这样许愿。

  第一锅圆子熟了时,本该在天亮后归家的打更人并没有回家,而是在晨曦中继续敲锣“今朝贺岁,嘉年继往——”

  这是他的另一份活计,报春人。

  许老太太盛上一碗圆子,还没走到院门就有人抢先了“老丈,岁夜辛劳,吃碗圆子吧。”

  此当为,元日即景 :爆竹声喧夜不眠,桃符新换映春联。 千门彩胜笼喜气,万户灯笼照瑞年。 围炉笑语亲邻聚,守岁温馨子嗣绵。 但愿人间长此景,升平歌舞共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