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都写遗书上朝了还要怎样啊-《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的眼底闪过一丝的狠辣,随即又自个释然了。

  人都让他撵到宗人府了,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是他能管到的了。

  腌臜的阴暗事儿,锦衣卫会帮他处理好的。

  老四啊,爹以后指望你了啊。

  北宋初年

  赵匡胤一时愕然,大宋的文官很猖獗吗?

  俺不就收了个兵权吗?

  天下向来就是武士卫国,文官治国,权力通归皇帝的道理,

  又没有以文压武,怎么会有一派人马十分嚣张呢?

  赵大心中有些委屈,大宋的制度其实是很完善的,文官权力可以极大,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官,但是文官之间也有权责和职责的互相制衡。

  多方关系之下,大宋的文官体系很难出现说一不二的权臣,就算真出现了,也是、只能是皇帝扶持的。

  “这是大明朝自己的事儿吧?还能怪到俺大宋头上?”

  绍圣年间

  宋哲宗赵煦看得直摇头,他心底很清楚大宋历经太宗、真宗两朝的对制度进行优化完整,大宋的文官压制武官是国策。

  但文官作为治国根本,越是品阶高的相公手里的权力越小。

  大宋的实权只有差遣。

  三品以上的,入不了公阁。

  奸臣把持朝政的局面基本不会出现,因为大宋的制度将最终的决策权都指向了皇帝。

  你就算团结了公阁、内阁、中书三部所有官员,也不过皇帝一句话便能撤掉你的差遣。

  再说了,你一个三品官员,哪来的本事团结三省?

  所以说,寇准很勇,也很莽,大宋官员谁提起他的名字,不得心底竖个大拇指。

  赵煦想到这里,不由得轻笑一声,“明朝厉害的皇帝是有的,就连汉唐那样的盛世王朝也是有败家子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虎父犬子的例子向来是有的。

  “自己的本事不济,玩不过手下人,就要怪我大宋头上了?”

  【“明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让封建制度不再适应华夏的社会体系了,清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了。

  只是明朝用内阁制度来辅佐皇帝处理朝政,后期内阁更是成为了各集团的利益代表,乡党扎堆。

  清朝时期,各种政策和制度压迫下,也只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书房、军机处、总理府等各种制度进行优化。

  秦朝之所以赢了六国,便是最早进行彻底改革,完成了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明朝中后期,封建制度已经落后了,江南地方已经和欧洲一样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作坊。

  改稻为桑,家家户户不事农事,就是最早的资产阶级工业苗头。”】

  明朝

  “农民不种地了,这国家不亡了吗?”朱标蹙眉,有些不解。

  秦朝能够战胜六国,不是因为大秦六代贤君的缘故吗?自古以来,儒教礼法制度下,便强调了君贤则臣贤则天下海晏河清的道理。

  “真是一个个有本事的,咱一个糟老头子,管不住那么多事儿啊。”

  朱元璋心底强压着一股怒火,完全不似面上的风淡云轻。

  他给了臣子们的吃的穿的,也让他们享受了权力的滋味,为什么就不能替咱大明朝老老实实治国呢!

  老朱想着,君君臣臣就应该按照自己的阶层等级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事儿便好,其他产生的一切僭越之举都是大不逆。

  那这时候老铁就问了,哥们哥们,我能当上官难道不是靠自己寒窗苦读博来的功名吗?

  家族供我读书,还家族一个朗朗青空,这也很合理啊。

  “上位!”勋贵文官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主动请罪:“都怪臣等不力,上不能为君父解忧,下不能治国定邦。”

  奉天殿上的文官们眼皮子直跳,一个个都跪了下来请罪。

  天老爷啊,还要不要人活了。

  本来上朝都要写遗书了,现在又整这些幺蛾子。

  后世文官做的好事,上位怪罪到我们头上怎么办。

  朱元璋看着乱糟糟的一群人心烦,挥挥手道:“都起来,咱还不至于因为后世的一些话就失了精明。”

  在他看来,后世的大明文官与皇帝争权夺利肯定是会有的,但敢把手伸向不敢伸的地方,以这群人的尿性,恐怕还做不到。

  就连他自己,现在身上不也是一堆的民间野史。

  “父皇,天幕上的言论颇有斑杂,我们也要筛选出有用的,才能对我大明有帮助。”

  朱标作为太子爷,也适时的递上了话,给大臣们解围,也给老朱一个台阶。

  君臣信任关系一旦崩塌,才是最致命的。

  朱元璋咧嘴笑道:“还是咱标儿说的有理啊,这天幕上后人,之前都敢蛐蛐唐太宗,尽是一些促狭话语。”

  “编造一些野史打趣咱大明,肯定也不会手软的。”

  朱棣疑惑的抬起头,“爹,他们害的好像是我的子孙后代吧?”

  “老四,你皮痒了?”

  清朝

  道光皇帝眼神晦明不定,或许其它朝代的皇帝看着天幕一知半解的,可他心中却看得透彻。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一成不变的才是最好的。

  国内的情况,道光是知道。

  “哎!”

  道光神情漠然,淡淡了瞥了眼天幕,道:“天幕妖言惑众,我大清自有国情存在。”

  “天朝上国,岂能是西方那群小国能比的?”

  道光皇帝又看向金銮殿上的群臣,笑道:

  “不能以一概全,信了天幕和妖道的鬼话。”

  「“建文,被黄子澄、齐泰那群坏人煽动要削藩!”

  “把周王全家流放到了岭南,废了代王、软禁了齐王,一群的宗室被他从封地带回应天圈禁。”

  “杀了湘王,派兵包围了顺天,派了几个小官看着我。”」

  天幕上,画面一转,金銮殿前,文武百官低头跪在青砖上,听着朱棣的话。

  朱棣讲到自己也忍不住笑道:“他看我是不是要造反,哈哈哈哈!”

  “我在猪圈里吃了几年的猪食,装疯卖傻才把这天下拿下来。”

  天幕切换画面,刚才还一身月白长衣的朱棣,衣衫破烂不修边幅,披散着凌乱的头发,在大街上装疯卖傻的走着。

  他的嘴里嘟囔着行人听不懂的话,累了就往猪圈里一躺,饿了就趴在地上跟猪狗抢饭。

  在不远处,一直监视着的他的官员,默默记下:燕王疯了,陛下心腹大患已除。

  (奉天靖难这一部分写到后面,很不满意,写不出来想要的效果,最后这几章改了几次,也不理想。

  暂时没有修改思路。)

  (这一部分准备收尾结束了,后面再看看能不能修改。)

  (书友们有好的素材视频和建议,都可以评论交流。)

  (引用:杨明卓.关于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之我见[J].重庆与世界,2018,(08):100-101.

  刘美婷.浅析明朝中后期社会开放的原因[J].青春岁月,2012,(04):224.

  刘孝诚.关于明朝税收历史价值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4,(20):68-76 81.

  启良·中国文明史

  尚钺·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

  苗润桐.尚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7.

  主要用来佐证明朝中后期,不少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事实,以及社会知识分子、统治阶级对制度和思想的思考、变革的存在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