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纸通报下的暗流,市长的招商棋局-《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夜风穿过半开的窗户,带着一丝凉意,吹在林望的脸上。

  他依然站在一楼大厅的布告栏前,周围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头顶的白炽灯,将那份红头文件的每一个字都照得无比清晰。

  两个并排的、鲜红的印章,像两只对峙的眼睛,在白纸上烙下了无声的战场。

  市委办公室的章,理所应当。

  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章,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大大方方地坐在了主位上,还顺便分走了一半的菜。

  林望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他并不熟悉,却如雷贯耳的名字上——李明华。

  市长。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抢功,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宣告。

  宣告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处置中,政府系统并未缺席。宣告在云州这片土地上,除了书记的意志,还有市长的声音。

  林望仿佛能看到,云州市这张无形的棋盘上,赵安邦书记刚刚落下的一颗棋子,还未站稳,李明华市长便毫不犹豫地在对面落下了针锋相对的一子。

  而自己,这颗刚刚被书记亲手点亮、放在聚光灯下的棋子,此刻正不偏不倚地,处在两位巨头目光交锋的最中心。

  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让他从鏖战胜利的余温中彻底清醒过来。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面对的,将不再是某个具体的敌人,而是整个云州市最顶层的权力博弈。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双方角力的支点。

  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林望没有开灯,只是疲惫地把自己扔进椅子里,任由黑暗将自己包裹。

  他打开了【关系链】功能,将赵安邦书记和李明华市长的头像连接起来。

  一条红黑相间的线条,在两人之间剧烈地闪烁着,上面标注着两个词:[制衡]与[竞争]。

  这是一条代表着权力顶层微妙平衡的线。既有合作,更有斗争。

  而当他将自己的头像,放在这条线的正下方时,从赵安邦那里延伸过来的是一条金色的[器重]线,但从李明华那边,却延伸出了一条带着审视意味的灰色线条——[观察]。

  市长,在观察他。

  第二天一早,林望踏入市委大楼时,明显感觉到空气中的气氛和昨天截然不同。

  走廊里,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看到他走过来,又会心照不宣地散开,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

  “林科长,早啊!”

  “林科长,了不起!”

  各种问候声此起彼伏,人们头顶的标签也五花八门,有真诚的[敬佩],有客套的[祝贺],当然也少不了隐藏在笑脸之下的[嫉妒]和[酸楚]。

  林望一一点头回应,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心中却一片清明。

  他知道,那份通报表扬,已经让他从一个“能干事”的代理科长,变成了一个“书记很看重”的政治符号。

  刚在办公室坐下,孙宇就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八卦。

  “科长,你听说了吗?市长那边要有大动作了。”

  林望给他倒了杯水,示意他坐下说。

  “什么大动作?”

  “就那个‘云东新区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孙宇指了指东边,“听说市长亲自挂帅,昨天连夜开了推进会,要求各部门一路绿灯,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所有前期审批工作。那架势,比咱们昨天搞应急预案还急。”

  孙宇头顶上,[八卦]和[好奇]的标签闪闪发光。

  林望心中一动。

  这个项目他有所耳闻,是李明华市长上任以来力推的头号工程,号称总投资上百亿,是云州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引擎。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市府办的一位科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林科长,这是我们那边草拟的‘云东新区’项目协调函,需要市委办这边几个相关处室传阅一下,李市长催得紧。”

  那人将文件递给林望,脸上带着几分优越感,头顶的[急于求成]标签很是显眼。

  林望接了过来,文件很厚,封面上“云东新区高科技产业园项目规划(草案)”几个大字,似乎都透着一股迫不及??待的热气。

  他翻开看了几页,里面全是宏伟的蓝图和诱人的数据:预计年产值多少、创造多少就业岗位、拉动Gdp几个百分点……每一页都洋溢着大干快上的豪情壮志。

  下午,市委召开了一个关于近期重点工作的碰头会。

  林望作为代理科长,第一次坐在了这种级别的会议室里。

  市长李明华亲自出席了会议,他看起来五十岁出头,身材微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不疾不徐,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势。

  “同志们,‘云东新区’项目,是我们云州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是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李明华的目光扫过全场,“时间紧,任务重,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要有大局意识,特事特办,不能因为一些流程上的细枝末节,拖了全市发展的后腿!”

  林望的【情绪图谱】系统,清晰地捕捉到李明华头顶上那两枚异常明亮的标签——[政绩]与[渴望成功]。

  那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仿佛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云州发展的功劳簿上。

  会议结束后,林望回到办公室,桌上那份项目规划草案,仿佛也变得沉甸甸的。

  他总觉得,这份看似完美的规划,缺了点什么。

  夜深人静,同事们都已下班,林望再次独自一人留在了办公室。他将那份规划草案重新拿了出来,一页一页地仔细翻看。

  看着看着,他眉头越皱越紧。

  规划中提到了选址地块的拆迁和土地平整,提到了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唯独对其中一家需要搬迁的、规模不小的化工厂的后续处理,写得语焉不详,只用了“将进行妥善安置”一笔带过。

  蓝天化工厂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林望对“化工厂”这三个字,有着天然的警惕。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将精神集中在这份规划草案上,在脑海中,启动了【因果线】功能。

  这是他第一次,将这个足以窥探未来的能力,用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上。

  眼前的景象瞬间变幻,无数条光线从规划草案上延伸出来,交织成一片复杂的未来网络。

  起初,大部分线条都是金色的,代表着项目初期的顺利推进。

  [项目启动]→[快速审批]→[破土动工]→[媒体赞誉]→[领导肯定]。

  这条路,看起来无比顺畅。

  但林望没有停下,他将意识继续向未来延伸。

  大约在两年后的时间节点上,一条不起眼的灰色线条,开始分岔、变粗,并逐渐染上了不祥的暗红色。

  [环保投入不足]→[化工厂污染物泄露]→[土壤水源污染]。

  看到这里,林望的心猛地一沉。

  他继续推演下去,那条暗红色的线条,像一根被点燃的导火索,迅速引爆了更可怕的后果。

  [周边村民健康受损]→[群众不满]→[网络舆情发酵]→[群体性事件爆发]!

  林望仿佛看到了无数张愤怒的脸,看到了被堵死的政府大门,看到了那些刺眼的横幅和激动的哭喊。

  最终,所有的因果线,都汇集到了一个冰冷的、漆黑的终点。

  [项目被迫停工]→[投资方撤资]→[追究责任]→[项目彻底失败]。

  林望猛地从【因果线】的状态中退了出来,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后背瞬间被冷汗湿透。

  他撑着桌子,大口地喘着气。

  如果【因果线】的预判是真的,那么这个被李明华市长寄予厚望、被整个云州市视为未来希望的百亿项目,根本不是什么“政绩工程”,而是一个潜藏着巨大风险、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他该怎么办?

  林望的脑子里一片混乱。

  直接去向李明华汇报?

  他几乎可以想象到李明华的反应。一个刚刚靠着书记的赏识才上位的代理科长,竟然敢质疑他力推的头号工程?这在李明华看来,恐怕不是什么善意的提醒,而是来自书记阵营的、赤裸裸的政治挑衅。

  到时候,自己只会被当成马前卒,被碾得粉身碎骨。

  可如果坐视不理……

  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因果线】里那些愤怒而无助的村民的面孔。他头顶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标签,像两团火焰一样灼烧着他的良心。

  他做不到。

  林望拿起桌上的杯子,将剩下的冷茶一饮而尽。

  冰冷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却浇不灭他内心的焦灼。

  他死死地盯着桌上那份规划草案,知道自己又一次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这一次,他不仅要面对一个手握重权的市长,更要在一个看不见的、更大的棋局里,找到一条既能拆除炸弹,又不会让自己粉身碎骨的生路。

  夜色,愈发深沉。

  林望的办公室里,灯光彻夜未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