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措辞很小心,避免直接批评,但点出了现状。“苏先生和江局长说的新平台和升级计划,听起来……野心很大。”
她用了“野心”这个词,带着中性偏褒义的意味,“它想解决的,正是我看到的问题——如何让更多人安全、舒适地感受这份自然奇迹,同时不让这份奇迹因为人们的到来而受伤。”
老族长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眼神专注。
莎玛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经过思考:“我想,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平台是不是够惊险,或者投资是不是足够巨大。”
她的手指,轻轻指向瀑布两侧那些在岩石缝隙中倔强生长的、姿态奇崛的古树,以及岩壁上被水流常年冲刷形成的、光滑而充满力量的纹理。
“而是新的东西……能不能真正地尊重和保护这些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千百年、真正独一无二的东西。
能不能让游客感觉到,他们来到的,是一个活的、有灵魂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嗯……被包装得很漂亮的主题公园(the park)。”
她用了“主题公园”这个词,带着一丝微妙的批判,让江珊珊的眉头微微挑动了一下,陷入思考。
“如果。”莎玛继续说着,目光清澈而直接,看向了老族长和寨老们,“这个升级计划,能像苏先生承诺的那样,不仅仅造一个漂亮的平台,而是建立一个更聪明、更负责任的管理方式。
能让寨子里的大家真正成为这里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或者临时工,那么,它就有可能把‘亏’掉的……嗯,不仅仅是钱,还有信任和……独特性,赢回来。”
她努力寻找着准确的词汇,脸上因为专注而微微泛红,“因为只有当地人真心爱护这里,游客才能感受到最真实、最动人的体验,这才是最长久的吸引力。”
她顿了顿,最后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总结,又像是提醒:“最珍贵的客人,往往是那些为了‘真实’(Authentic)而来的人。如果这里变得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漂亮地方都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呢?”
岩架上一片寂静,只有瀑布永恒不变的轰鸣。老族长和几位寨老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一些。
这个外国女娃的话,没有空泛的赞美,也没有不着边际的设想,她点出了“信任”、“独特性”、“真实”这些他们心里有感觉却说不出的东西。
尤其是“让寨子里的人成为主人”这句话,直接说到了他们心坎里。去年那种看着外人忙活、自己却插不上太多手、也分不到多少实惠的感觉,确实让人心里不踏实。
江珊珊猛地一拍手,声音响亮,打破了沉默:“精辟!莎玛小姐,你这话可算点醒我了!咱们不能光盯着硬件升级,软件——
就是管理和服务,还有这份‘原真性’的保持,才是能不能成为5A标杆的关键!不然就是换汤不换药!”
她转头看向苏景明,眼神灼灼,“苏总,听见没?咱们这升级,得是‘里外兼修’,得让老族长他们真正当家做主参与进来!不然,咱们这标杆立不起来!”
苏景明没有立刻回应江珊珊,他的目光始终落在莎玛身上。他看着她因为努力表达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看着她那双洗尽铅华后、倒映着青山绿水与人间烟火的眼眸里,流露出的那抹不仅关乎自然审美、更触及社区发展与文化核心的洞察力。
他心中那片原本因她意外出现而笼罩的迷雾,似乎被这山间清冽的风和她的澄澈视角吹散了大半。他原本的种种猜测,在此刻似乎都显得狭隘了。
她的到来,或许并非纠缠或逃避,而是一次……真正的探寻,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莎玛小姐的视角,非常宝贵。”苏景明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
“你提醒了我们,标杆的意义,不仅在于设施的先进,更在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和人文关怀的深度。
守护好这份‘真实’,让当地社区成为发展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这正是我们这次升级,区别于以往、也必须成功的核心。”
他这话既是对莎玛见解的肯定,也是对老族长和寨老们的再次、更深刻的承诺。
老族长缓缓地点了点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个舒展的、近乎欣慰的笑容,他对着莎玛,用土话说了句什么,这次的语气比之前更加柔和。
莎玛没听懂,疑惑地看向苏景明。
苏景明翻译道:“老族长说,‘这女娃,心里明白,是真心为咱们这山水好’。”
是真心为咱们这山水好。
这句评价,比之前的“像山里人”更进了一步,带着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和认同。一种奇异的、带着暖流般的触动,席卷过莎玛的心田。
她看着老族长那淳朴而真诚的笑容,看着周围寨老们眼中不再有隔阂的目光,再看向苏景明时,发现他看向自己的眼神里,那抹复杂而柔和的东西,似乎变得更加清晰,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
“走吧!”苏景明移开目光,望向瀑布上游更深远、连接着九洞天景区的方向,那里同样面临着升级与重塑的挑战,“接下来的路,要穿过一片林子,去年修的步道有些地方被冲毁了。莎玛,你跟紧我。”
这一次,他说出“跟紧我”这三个字时,少了几分最初的客套与责任,多了一丝基于认同的、自然而然的关切与引领。
山风依旧,水声轰鸣。考察的队伍再次启程,向着大山更深处、也向着更复杂的规划现实进发。
莎玛踩在略显泥泞、亟待修整的旧步道上,看着前方苏景明沉稳的背影,感受着周围既原始又带着开发痕迹的环境。
心中那份自金陵之夜便盘踞不去的迷茫与沉重,似乎被这黔西北的山风和她自己刚刚那番发自本心的言语,冲刷得愈发淡薄,一种新的、名为“参与感”和“价值感”的幼苗,正在悄然萌发。
她用了“野心”这个词,带着中性偏褒义的意味,“它想解决的,正是我看到的问题——如何让更多人安全、舒适地感受这份自然奇迹,同时不让这份奇迹因为人们的到来而受伤。”
老族长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眼神专注。
莎玛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经过思考:“我想,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平台是不是够惊险,或者投资是不是足够巨大。”
她的手指,轻轻指向瀑布两侧那些在岩石缝隙中倔强生长的、姿态奇崛的古树,以及岩壁上被水流常年冲刷形成的、光滑而充满力量的纹理。
“而是新的东西……能不能真正地尊重和保护这些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千百年、真正独一无二的东西。
能不能让游客感觉到,他们来到的,是一个活的、有灵魂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嗯……被包装得很漂亮的主题公园(the park)。”
她用了“主题公园”这个词,带着一丝微妙的批判,让江珊珊的眉头微微挑动了一下,陷入思考。
“如果。”莎玛继续说着,目光清澈而直接,看向了老族长和寨老们,“这个升级计划,能像苏先生承诺的那样,不仅仅造一个漂亮的平台,而是建立一个更聪明、更负责任的管理方式。
能让寨子里的大家真正成为这里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或者临时工,那么,它就有可能把‘亏’掉的……嗯,不仅仅是钱,还有信任和……独特性,赢回来。”
她努力寻找着准确的词汇,脸上因为专注而微微泛红,“因为只有当地人真心爱护这里,游客才能感受到最真实、最动人的体验,这才是最长久的吸引力。”
她顿了顿,最后轻声补充了一句,像是总结,又像是提醒:“最珍贵的客人,往往是那些为了‘真实’(Authentic)而来的人。如果这里变得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漂亮地方都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呢?”
岩架上一片寂静,只有瀑布永恒不变的轰鸣。老族长和几位寨老互相交换着眼神,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一些。
这个外国女娃的话,没有空泛的赞美,也没有不着边际的设想,她点出了“信任”、“独特性”、“真实”这些他们心里有感觉却说不出的东西。
尤其是“让寨子里的人成为主人”这句话,直接说到了他们心坎里。去年那种看着外人忙活、自己却插不上太多手、也分不到多少实惠的感觉,确实让人心里不踏实。
江珊珊猛地一拍手,声音响亮,打破了沉默:“精辟!莎玛小姐,你这话可算点醒我了!咱们不能光盯着硬件升级,软件——
就是管理和服务,还有这份‘原真性’的保持,才是能不能成为5A标杆的关键!不然就是换汤不换药!”
她转头看向苏景明,眼神灼灼,“苏总,听见没?咱们这升级,得是‘里外兼修’,得让老族长他们真正当家做主参与进来!不然,咱们这标杆立不起来!”
苏景明没有立刻回应江珊珊,他的目光始终落在莎玛身上。他看着她因为努力表达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看着她那双洗尽铅华后、倒映着青山绿水与人间烟火的眼眸里,流露出的那抹不仅关乎自然审美、更触及社区发展与文化核心的洞察力。
他心中那片原本因她意外出现而笼罩的迷雾,似乎被这山间清冽的风和她的澄澈视角吹散了大半。他原本的种种猜测,在此刻似乎都显得狭隘了。
她的到来,或许并非纠缠或逃避,而是一次……真正的探寻,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莎玛小姐的视角,非常宝贵。”苏景明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
“你提醒了我们,标杆的意义,不仅在于设施的先进,更在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和人文关怀的深度。
守护好这份‘真实’,让当地社区成为发展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这正是我们这次升级,区别于以往、也必须成功的核心。”
他这话既是对莎玛见解的肯定,也是对老族长和寨老们的再次、更深刻的承诺。
老族长缓缓地点了点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个舒展的、近乎欣慰的笑容,他对着莎玛,用土话说了句什么,这次的语气比之前更加柔和。
莎玛没听懂,疑惑地看向苏景明。
苏景明翻译道:“老族长说,‘这女娃,心里明白,是真心为咱们这山水好’。”
是真心为咱们这山水好。
这句评价,比之前的“像山里人”更进了一步,带着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和认同。一种奇异的、带着暖流般的触动,席卷过莎玛的心田。
她看着老族长那淳朴而真诚的笑容,看着周围寨老们眼中不再有隔阂的目光,再看向苏景明时,发现他看向自己的眼神里,那抹复杂而柔和的东西,似乎变得更加清晰,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
“走吧!”苏景明移开目光,望向瀑布上游更深远、连接着九洞天景区的方向,那里同样面临着升级与重塑的挑战,“接下来的路,要穿过一片林子,去年修的步道有些地方被冲毁了。莎玛,你跟紧我。”
这一次,他说出“跟紧我”这三个字时,少了几分最初的客套与责任,多了一丝基于认同的、自然而然的关切与引领。
山风依旧,水声轰鸣。考察的队伍再次启程,向着大山更深处、也向着更复杂的规划现实进发。
莎玛踩在略显泥泞、亟待修整的旧步道上,看着前方苏景明沉稳的背影,感受着周围既原始又带着开发痕迹的环境。
心中那份自金陵之夜便盘踞不去的迷茫与沉重,似乎被这黔西北的山风和她自己刚刚那番发自本心的言语,冲刷得愈发淡薄,一种新的、名为“参与感”和“价值感”的幼苗,正在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