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湿地的事情后,北大荒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杨浩宇和知青们每天依旧忙着开垦荒地、照料庄稼,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
这天,杨浩宇正在田地里劳作,远远地就看见一辆吉普车扬起一路尘土,向着知青点驶来。他心里纳闷,这地方平时很少有车来,会是谁呢?
吉普车在知青点门口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戴着副黑框眼镜,神色严肃。他手里拿着个公文包,下车后先是四处打量了一番,然后径直走向知青点的办公室。
杨浩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跟在后面进了院子。办公室里,场部的领导已经和那中年人坐在了一起,桌上放着一叠文件。
“小杨,过来坐。”场部领导看见杨浩宇,招了招手,“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里来的陈干事,专门负责文化方面的工作。”
杨浩宇礼貌地笑了笑,伸手和陈干事握了握:“陈干事,您好。”
陈干事点了点头,推了推眼镜:“杨同志,今天来呢,是有件事情想和你了解一下。我们最近在整理地方文化资料,听说你们这儿的湿地附近有一些和民国时期皮影戏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些实物被发现,是吗?”
杨浩宇心里明白,肯定是说的上次在湿地望鱼台发现的那些皮影和纸条的事情。他便把那天的经过,从遇到水祟到发现棺材,再到在望鱼台找到皮影和纸条的整个过程,详细地给陈干事说了一遍。
陈干事听得很认真,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等杨浩宇说完,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些东西很有文化价值啊。那个唱皮影戏的姑娘和她的故事,说不定能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些空白。你们发现的皮影和纸条现在还在吗?”
“在的,我把它们放在我的宿舍里,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处理。”杨浩宇回答道。
“嗯,那麻烦你去拿一下,我想看看。”陈干事说道。
杨浩宇回到宿舍,把装着皮影和纸条的木盒拿了过来。陈干事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拿起那些泛黄的皮影,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精致的雕刻,又看了看那张纸条,眼中露出惊喜的神色。
“这些皮影的工艺很精湛啊,看得出当年的艺人手艺很厉害。还有这张纸条,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一段深情。”陈干事感慨道,“杨同志,我想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交给相关的文化部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你看可以吗?”
杨浩宇有些犹豫,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文物,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那个唱皮影戏姑娘的执念。但他也知道,交给专业的文化部门或许是更好的归宿。
“陈干事,我没意见,不过能不能给我们留个记录或者说明什么的,让我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的去向和研究结果?”杨浩宇说道。
“当然可以,我们会出具相关的手续和文件,等研究有了结果,也会及时通知你们的。”陈干事说道。
事情谈妥后,陈干事又和场部领导聊了一些关于北大荒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便准备离开了。
杨浩宇送陈干事到吉普车旁,陈干事上车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杨同志,你做得很好。在艰苦的劳动之余,还能关注到这些文化遗产,不容易啊。希望你们在北大荒继续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和文化传承都做出贡献。”
吉普车渐渐远去,杨浩宇望着车消失的方向,心里有些空落落的。那些皮影和纸条虽然被带走了,但那个唱皮影戏姑娘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
回到宿舍,赵刚正坐在床上补袜子,见他回来,问道:“浩宇,那车是干啥的?”
杨浩宇把陈干事来的事情说了一遍,赵刚挠了挠头:“没想到咱们发现的那点东西还挺重要的。”
“是啊,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价值,都值得被记住。”杨浩宇说道。
晚上,知青点的灯光昏黄而温暖。杨浩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又想起了在望鱼台时的情景,那个穿着蓝布褂子的姑娘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她的皮影在月光下舞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像是风吹过芦苇的声音。杨浩宇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月光洒在地上,一片银白,什么也没有。但他却感觉,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在周围弥漫,仿佛那个姑娘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省城,陈干事带着皮影和纸条回到了文化部门。当专家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引起了一阵轰动。他们从皮影的雕刻风格和纸条的字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更惊人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似乎和北大荒这片土地上隐藏的更大的历史谜团有关。
与此同时,在湿地的边缘,有一个黑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它静静地望着知青点的方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时机。而北大荒的夜,依旧那么深沉,那么神秘,仿佛有无数的故事被掩埋在这片土地之下,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们的面纱。
杨浩宇重新躺回床上,闭上眼睛,他知道,北大荒的生活还在继续,而他和知青们,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经历更多的故事,遇到更多的挑战。只是,他没想到,下一个挑战会来得那么快,而且,和那个神秘的皮影姑娘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知青点。杨浩宇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田里干活。他走出宿舍,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望着远处的田野和湿地,心中充满了对新一天的期待。但他不知道,一场新的风波,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这天,杨浩宇正在田地里劳作,远远地就看见一辆吉普车扬起一路尘土,向着知青点驶来。他心里纳闷,这地方平时很少有车来,会是谁呢?
吉普车在知青点门口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戴着副黑框眼镜,神色严肃。他手里拿着个公文包,下车后先是四处打量了一番,然后径直走向知青点的办公室。
杨浩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跟在后面进了院子。办公室里,场部的领导已经和那中年人坐在了一起,桌上放着一叠文件。
“小杨,过来坐。”场部领导看见杨浩宇,招了招手,“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里来的陈干事,专门负责文化方面的工作。”
杨浩宇礼貌地笑了笑,伸手和陈干事握了握:“陈干事,您好。”
陈干事点了点头,推了推眼镜:“杨同志,今天来呢,是有件事情想和你了解一下。我们最近在整理地方文化资料,听说你们这儿的湿地附近有一些和民国时期皮影戏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些实物被发现,是吗?”
杨浩宇心里明白,肯定是说的上次在湿地望鱼台发现的那些皮影和纸条的事情。他便把那天的经过,从遇到水祟到发现棺材,再到在望鱼台找到皮影和纸条的整个过程,详细地给陈干事说了一遍。
陈干事听得很认真,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等杨浩宇说完,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些东西很有文化价值啊。那个唱皮影戏的姑娘和她的故事,说不定能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些空白。你们发现的皮影和纸条现在还在吗?”
“在的,我把它们放在我的宿舍里,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处理。”杨浩宇回答道。
“嗯,那麻烦你去拿一下,我想看看。”陈干事说道。
杨浩宇回到宿舍,把装着皮影和纸条的木盒拿了过来。陈干事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拿起那些泛黄的皮影,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精致的雕刻,又看了看那张纸条,眼中露出惊喜的神色。
“这些皮影的工艺很精湛啊,看得出当年的艺人手艺很厉害。还有这张纸条,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一段深情。”陈干事感慨道,“杨同志,我想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交给相关的文化部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你看可以吗?”
杨浩宇有些犹豫,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文物,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那个唱皮影戏姑娘的执念。但他也知道,交给专业的文化部门或许是更好的归宿。
“陈干事,我没意见,不过能不能给我们留个记录或者说明什么的,让我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的去向和研究结果?”杨浩宇说道。
“当然可以,我们会出具相关的手续和文件,等研究有了结果,也会及时通知你们的。”陈干事说道。
事情谈妥后,陈干事又和场部领导聊了一些关于北大荒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便准备离开了。
杨浩宇送陈干事到吉普车旁,陈干事上车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杨同志,你做得很好。在艰苦的劳动之余,还能关注到这些文化遗产,不容易啊。希望你们在北大荒继续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和文化传承都做出贡献。”
吉普车渐渐远去,杨浩宇望着车消失的方向,心里有些空落落的。那些皮影和纸条虽然被带走了,但那个唱皮影戏姑娘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
回到宿舍,赵刚正坐在床上补袜子,见他回来,问道:“浩宇,那车是干啥的?”
杨浩宇把陈干事来的事情说了一遍,赵刚挠了挠头:“没想到咱们发现的那点东西还挺重要的。”
“是啊,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价值,都值得被记住。”杨浩宇说道。
晚上,知青点的灯光昏黄而温暖。杨浩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又想起了在望鱼台时的情景,那个穿着蓝布褂子的姑娘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她的皮影在月光下舞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像是风吹过芦苇的声音。杨浩宇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月光洒在地上,一片银白,什么也没有。但他却感觉,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在周围弥漫,仿佛那个姑娘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省城,陈干事带着皮影和纸条回到了文化部门。当专家们看到这些东西时,引起了一阵轰动。他们从皮影的雕刻风格和纸条的字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更惊人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似乎和北大荒这片土地上隐藏的更大的历史谜团有关。
与此同时,在湿地的边缘,有一个黑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它静静地望着知青点的方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时机。而北大荒的夜,依旧那么深沉,那么神秘,仿佛有无数的故事被掩埋在这片土地之下,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们的面纱。
杨浩宇重新躺回床上,闭上眼睛,他知道,北大荒的生活还在继续,而他和知青们,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经历更多的故事,遇到更多的挑战。只是,他没想到,下一个挑战会来得那么快,而且,和那个神秘的皮影姑娘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知青点。杨浩宇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田里干活。他走出宿舍,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望着远处的田野和湿地,心中充满了对新一天的期待。但他不知道,一场新的风波,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