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石眼余韵,阁中密卷-《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镇岳石的金光渐渐收敛,却在石眼周围留下一圈流动的光晕,像镶嵌了层碎金。陈默将陨骨从石眼中抽出,骨片上还沾着望岳草的汁液,与蓝光交织成淡淡的紫雾,很快又被骨片吸收,只留下温润的触感。

  “这石头……好像在喘气。”疯和尚蹲在镇岳石旁,耳朵贴在石面上,“咚、咚的,跟心跳似的。”

  阿木伸手触摸光晕,指尖传来细微的震颤:“是地脉在自我修复。玄山公说过,镇岳石是南岭地脉的‘心窍’,望岳草汁加上陨骨的灵气,刚好能疏通它淤塞的脉络。”

  灰棱趴在石眼边,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陈默看着它放松的模样,知道这场危机算是真正过去了。他抬头望向向阳崖,云雾已经彻底散去,崖壁上那株新冒头的望岳草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像个小小的惊叹号。

  “该回去看看望岳阁了。”陈默站起身,“守阁老人说等了我们十年,阁里说不定还藏着别的东西。”

  重回望岳阁时,铜铃还在轻响,只是声音里没了之前的急促,多了几分悠然。阁楼里的灰尘被山风卷走大半,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供桌上,照出空气中浮动的光点。

  疯和尚正用斧头撬开桌下的地砖,“哐当”一声,一块方形石板被撬开,露出个黑黢黢的暗格。“有东西!”他伸手掏出个木盒,样式与昆仑溶洞里的盒子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刻的纹样换成了望岳阁的飞檐。

  打开木盒,里面没有地图,只有一卷泛黄的竹简,用红绳捆着,绳结已经有些松散。陈默解开红绳,竹简展开,上面的字迹是玄山公的手笔,力透竹背:

  “地脉如网,连通四海,守陵人者,非守一域,乃守万脉。然人心易变,邪祟易生,故设九阁,藏九钥,待陨骨集齐,可开‘归墟’,重塑地脉本源……”

  “归墟?”阿木倒吸一口凉气,“传说中地脉的源头,玄山公竟真的找到过?”

  竹简上还画着九座阁楼的位置,除了望岳阁,还有昆仑的“冰晶阁”、雪域的“听雪楼”、沼泽的“沉水榭”……每座阁楼旁都标注着一把钥匙的样式,望岳阁对应的钥匙,正是守阁老人那根竹杖的形状。

  “魏长老日记里说的‘控地脉之术’,恐怕就是指这个。”陈默的手指划过“归墟”二字,竹简突然微微发烫,与陨骨产生了共鸣,“他以为掌控一座阁楼就能号令地脉,却不知道这只是九分之一的拼图。”

  疯和尚挠了挠头:“那咱接下来是不是要找齐九把钥匙?听着跟寻宝似的。”

  陈默将竹简小心卷好,放回木盒:“不急。玄山公说‘待陨骨集齐’,现在我们手里的陨骨还不完整。”他摸出怀里的小陨骨,骨片上的纹路只亮了三分之一,“每稳定一处地脉,陨骨就会觉醒一部分,等九处地脉都稳固了,或许它才会真正完整。”

  灰棱突然对着阁楼外低吼,只见远处的山道上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白长老,身后跟着苏清月和几个守陵人,阿瑶也混在里面,正兴奋地挥手。

  “白长老怎么来了?”阿木迎上去。

  白长老捋着胡须,目光落在镇岳石的方向:“总坛感应到南岭地脉异动,怕你们应付不来,就带着人赶来了。”他看到陈默手里的木盒,眼神一亮,“是玄山公的密卷?”

  陈默点头,将竹简递给白长老。老人看完后,长叹一声:“原来老祖宗早就留下了后手。看来守陵人的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啊。”

  苏清月走到陈默身边,递过一个药包:“阿瑶听说你们在南岭,非要跟着来,说要给灰棱送伤药。”她顿了顿,补充道,“总坛那边一切安好,魏长老在地脉泉边静修,戾气已经淡了许多。”

  阿瑶抱着灰棱的脖子,把一块蜜饯塞到它嘴里:“清月姐姐说灰棱立了大功,这是奖励!”

  夕阳西下,金光洒满望岳阁的飞檐。陈默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手里的陨骨微微发烫,九座阁楼的位置在脑海中渐渐清晰。他知道,找到归墟、重塑地脉本源的路还很长,但此刻,看着身边的伙伴,看着远处赶来支援的族人,心里却充满了力量。

  守陵人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就像地脉的网络,将所有人、所有守护的信念紧紧连在一起。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信念,继续走下去,直到九钥集齐,直到归墟之门真正开启的那一天。

  望岳阁的铜铃在晚风中轻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也像是在为新的征程,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