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十九年冬至前七日,宁建府的霜气比往日更重,通仪司巷口的量子信息屏上,"宁建百家"账号的解封公告已置顶三日,浏览量突破百万。我与朱静雯踏着结霜的石板路走进都察院宁建分院,檐角的铜铃在寒风中轻响,声纹与《大明国宪典》开篇的"民为邦本"算筹纹产生共振——这部由全国议事会在均平元年颁布的根本大法,封面的靛蓝色已被岁月磨得温润,边缘的磨损处露出里面的棉线装订,那是按洪武爷定下的规矩,用江南农户的棉纱织成,取"法自民出"之意。
"姑母,主阵显示李修文案的审查程序已进入第三阶段。"朱静雯的机械义眼扫过都察院的全息公告栏,公告上的黑体字在霜气中格外醒目:"经查,原宁建府通仪司司长李修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涉嫌滥用职权、贪腐、掩盖重大安全隐患等多项违纪违法问题,目前正接受大明都察院、监察局联合审查调查。其违法犯罪问题已移交民生都察院、刑部依法处理,案件将由大理寺依据《大明国刑律典》进行终审判决。"她指着公告下方的红色印章,印章上的"议事会法务委员会监"字样闪着哑光,"这是议事会的监章,意味着此案已纳入'国宪监督程序',按《大明国宪典》第七十九条,任何层级不得干预司法公正。"
审查室的温度被严格控制在16℃,按《大明国刑律典》"刑讯禁用"条款,确保受审者在清醒状态下供述。室内的量子灯发出冷白色光,照在李修文苍白的脸上,他曾经油亮的乌纱帽此刻放在桌角,帽翅上的"通仪"二字被霜气熏得发黑。量子约束椅的臂板上,算筹纹正实时监测他的心率、瞳孔扩张度、皮肤电阻,一旦出现说谎特征就会发出"嘀"的轻响——这是监察局根据《刑事诉讼程序典》第42条设置的"诚信监测系统",从洪武年间的"测谎石"升级而来,却保留着同样的内核:"心不正者,法必察之"。
李修文面前的全息屏上,正滚动播放着涉案证据链:从洪武十五年《通仪司职掌》里"凡民言皆需录,不得私删"的规定,到均平十九年十月廿三他亲手签发的"删除宁建百家帖文"指令;从《大明国宪典》第三十二条"公职人员须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的条款,到他受贿的白银流水账,每笔都标注着对应的商户名称和删帖时间;从老木匠举报隧道钢筋造假的原始视频,到他批注"永久删除"的红色笔迹。时间与法条的交错像把钝刀,割开他"为民服务"的伪装,露出里面早已腐朽的肌理。
"李修文,"都察院左御史周铁山的声音在室内回荡,他手里的算筹板敲出《大明国刑律典》的律条节奏,每敲一下,墙上的投影就切换一条相关法条,"《宪典》第三十二条规定'公职人员须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你却将通仪司变成景王府的私器,可知罪?"李修文的喉结滚动着,视线躲闪着屏上的证据:"臣...臣一时糊涂。"朱静雯突然调出他十年前的入职誓词全息记录,那时他站在议事会礼堂,右手按在《大明国宪典》上宣誓,声音洪亮如钟:"愿以生命扞卫民众知情权,不以权谋私,不以势压人。"誓词声与此刻的含糊供述形成刺耳的叠响,让审查室的空气都震颤起来。
我们走进隔壁的协同审查室时,监察局的探员正与民生都察院的检察官核对证据移交清单。清单长达十七页,每一项都用红笔标注着对应的法律依据:"删帖牟利共计白银三万七千两"对应《大明国刑律典》第127条"滥用职权罪",量刑标准为"流放二千里至三千里,罚金等同赃款";"与景王府资金往来五十三条"对应第304条"贪腐罪",附加条款"若涉及宗室,罪加一等";"掩盖隧道钢筋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对应第452条"危害公共安全罪",备注"致三人以上受伤者,可处终身监禁"。检察官用红笔在清单末尾签字,笔尖在纸上划出的弧度,与议事会徽章上的"公平"算筹完全一致,那徽章就别在他胸前,铜质的表面被体温焐得温热。
"原宁建府通仪司主事赵吏员、钱吏员、孙吏员的审查报告也已审结。"监察局副局长递来另一份文件,封皮上同样印着"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的定性,字迹是都察院院长亲笔所书,力透纸背。"三人虽为从犯,但参与删帖操作、维护虚假账号、泄露民众数据,均已触犯《大明国刑律典》。"副局长指着文件里的证据照片:赵吏员在删帖记录上的签名与他日常笔迹完全吻合;钱吏员维护的虚拟账号后台,有他标注的"景王府重点关照"字样;孙吏员泄露给商户的用户数据里,夹着他与对方的通讯记录,写着"每条信息换二两银子"。"其中赵吏员涉案情节较重,非法所得白银七百两,已移交民生都察院审查起诉;钱、孙二吏员情节较轻,待监察局查清余罪后,一并移交刑部。"文件的附件里,有他们各自的《悔罪书》,字迹潦草却透着真切的恐慌,与审查初期的"不知情"供述形成对比,纸页边缘还留着泪渍晕染的痕迹。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轻触文件上的算筹封印,调出三人的任职档案:赵吏员曾在均平十二年获得"优秀公职人员"称号,获奖理由是"及时传递牧民诉求,助哈里卡多村解决饮水难题",档案里还夹着牧民送的羊皮袄残片,上面绣着"为民"二字;钱吏员的父亲是洪武年间的通仪司老吏,临终前给他留下"守口如瓶,守心如水"的家训,写在泛黄的宣纸上,边角被虫蛀了几个小洞,却被他裱在相框里摆在办公桌;孙吏员的女儿正在读《大明国宪典》启蒙本,作业本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爸爸是维护网络公平的英雄",旁边画着一个举着算筹的卡通人物,胸前别着通仪司的徽章。"这些初心的碎片,本该是他们的铠甲。"朱静雯的机械义手关节处泛起粟米黄,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酶光印记,"却被利欲磨成了软肋。"
午后,我们列席了刑部宁建府刑狱的预审会。会议室的长桌上,《大明国宪典》《大明国刑律典》《议事会监察条例》整齐排列,封皮上的算筹纹在阳光下连成一片,与洪武爷御笔"法纪如山"的匾额产生共振。与会者人手一份李修文案的案情摘要,摘要的页边空白处写满了批注:"舆情优化系统是否属于《刑律典》第512条'危害工具'?需议事会法务委员会裁定景王府的连带责任如何界定?参照均平三年'潞王府贪腐案'判例被删帖民众的补偿标准,应依据《民事法典》第18条'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刑部尚书指着摘要中的"舆情优化系统"全息图,图上的算法结构像张蜘蛛网,缠绕着无数被篡改的民生数据:"此系统的算法已被主阵鉴定为'危害社会稳定工具',依据《大明国刑律典》第512条'非法研发危害工具罪',应追加起诉。"大理寺的列席法官立刻补充,他的钢笔在《国刑律典》的页边划出批注,墨水是用松烟和江南的泉水调制,按洪武爷《御制律法》里的配方:"需传唤系统开发者王某某,查明是否明知其用途,若属共犯,当数罪并罚。其研发资金来自景王府下属商号,这一点已查实,可作为协同犯罪的关键证据。"
讨论间隙,周铁山呈上议事会发来的质询函,函件用宁建府特产的毛边纸印制,封面盖着全国议事会的鎏金印章,印章上的"人民主权"算筹纹与《大明国宪典》的扉页图案完全重合。函中用算筹纹标注着民众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通仪司监管漏洞如何填补?被侵害的民众权益如何补偿?网络言论自由如何保障?"每个问题后都附着议事会代表的联名签名,共三百七十二位,涵盖工、农、商、学、兵各界,其中就有南剑县的林稻生和安崇新区的退休教师。"这才是根本——一切案件的处理,都要经得起议事会的监督,对得起《大明国宪典》的精神。"我指着函末的议事会公章,那公章的铜质边缘已被无数次盖印磨得光滑,"洪武爷当年说'百官是舟,百姓是水',这议事会就是水的眼睛,盯着舟有没有偏航。"朱静雯调出主阵的民意调查,全息屏上的柱状图清晰显示:92%的民众认为"需修订《通仪司监管法》,增设民众监督员";87%支持"建立被删帖民众的国家补偿机制,资金从贪腐追回款中列支";95%要求"将网信监管权纳入议事会年度审计"。这些数据正通过量子通道实时传输给议事会法务委员会,传输进度条旁闪烁着"已读"的绿色标识——三百七十二位代表,此刻都在审议这些来自民心的声音。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大理寺设立的"阳光审判"模拟厅。这里的全息设备能模拟庭审全过程,公众可通过主阵申请旁听,目前申请人数已达五万三千人,超过宁建府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模拟屏上,虚拟的李修文站在被告席,深蓝色的囚服与他曾经的官服形成刺眼对比;虚拟检察官正引用《大明国宪典》第17条"公民知情权"指控他的罪行,声音通过量子扬声器传遍大厅,每个字都带着律法的重量:"被告李修文,身为通仪司司长,明知'宁建百家'发布的是民众真实诉求,却以'虚假信息'为由删除,此行为已构成对公民知情权的侵害,违反《国宪典》第17条,同时触犯《刑律典》第127条..."虚拟陪审员由随机抽取的民众代表组成,他们的形象来自真实的生物电数据:有崇安新区的商户王老汉,他的杂货铺因被删帖求助而倒闭;有被封账号的退休教师,他的眼镜片上还留着通仪司门前的霜气;有隧道施工的老木匠,他的左手因钢筋事故少了两根手指。他们的提问尖锐而直接,像淬了冰的匕首:"你删除老木匠的举报视频时,想过隧道坍塌会压死多少人吗?收景王府的银子时,记得入职时宣读的《公职人员廉洁誓》吗?你封禁王老汉的求助帖时,知道他的孙子正等着医药费吗?"模拟判决结果显示"罪名成立,量刑建议流放三千里至烟瘴之地,罚金等同受贿数额三万七千两,赃款追缴后用于被侵害民众补偿",与主阵的"民心量刑预期"误差仅0.3%,这0.3%的差异,来自一位陪审员的意见:"应追加十年苦役,让他在劳改中体验百姓的艰辛。"
走出模拟厅时,夜色已笼罩宁建府。通仪司的量子信号塔此刻正播放着议事会的最新决议,信号塔的钢铁骨架上,缠绕着民众自发悬挂的红绸,绸面上用算筹纹绣着"法纪昭彰"四个字。决议的声音通过量子广播传遍全城,每个字都带着议事会代表的生物电签名,在夜空中形成金色的算筹云:"一、成立全国网信监管改革委员会,由议事会直接领导,成员包含工农代表、法律专家、技术人员各占三分之一,每季度向议事会汇报工作;二、修订《大明国宪典》第38条,明确'网络言论自由不受非法干预',禁止任何机构以'维护形象'为由删除真实民生诉求;三、依据《大明国刑律典》新增'虚假宣传罪',对伪造舆情、生成虚拟账号误导民众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终身监禁;四、设立'民心补偿基金',由贪腐追缴款、罚没款组成,专项用于补偿因信息封锁遭受损失的民众。"这些条文与洪武爷《大诰》里的"禁贪令"产生跨时空共鸣,那时的木刻版《大诰》如今就陈列在都察院的史料馆,字里行间的"民为天"与此刻的决议遥相呼应。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握着一份《李修文案反思报告》,报告的封皮用南剑县的稻壳纸制作,带着淡淡的米香,那是她特意让人定制的,取"民本如稻,需常耕常护"之意。报告的最后一段是她亲笔所书,用的是洪武年间的狼毫笔,墨汁里掺着宁建府的泉水:"理想信念不是算筹上的数字,是《大明国宪典》里的温度;初心使命不是官样文章里的辞藻,是百姓眼神里的期待。此案警示我们:权力一旦脱离国宪约束,就会变成割伤民心的利刃;公职人员一旦背弃初心,就会成为侵蚀制度的蛀虫。马克思主义大明化的法治,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是让国宪的每一条款都长在民心的土壤里,让权力的每一次运行都晒在阳光之下。"报告的落款处,她特意盖了自己的副元首算筹印,印泥是用红花汁朱砂砂调制,与都察院、监察局、民生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印章组成完整的"法纪链",链环上的算筹纹彼此咬合,缺一不可。
我望着远处议事会大厦的轮廓,那里的量子灯组成"国宪"二字,照亮了宁建府的夜空。大厦前的广场上,民众还在自发聚集,有人带着《大明国宪典》来诵读,有人举着被恢复的账号截图欢呼,有人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讲述自己被删帖的经历。李修文和他的同党或许会在大理寺的判决中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更重要的是,此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明国宪典》中"权力监督"的密码,让每个公职人员都明白:议事会的监督不是摆设,它是由亿万张选票铸成的枷锁;法律的制裁不是空谈,它是用民心的秤砣称量的正义;民心的称量不是虚无,它是每个账号里的诉求、每本账本里的艰辛、每双眼睛里的期待。就像冬至日的阳光,终将穿透霜雾,照在通仪司巷口那块新立的石碑上—碑石石取自武夷山脉的青石,由老木匠亲手刻字,碑上刻着《大明国宪典》的开篇语:"凡治天下,必以民心为秤,国宪为砣,秤砣相得,天下方安。"
高铁驶离宁建府时,朱静雯正在调试主阵的"初心监测模块",模块的核心算法融合了《大明国宪典》的178条条款与百姓的236项民生诉求,能自动识别公职人员的行为偏差。"姑母,您看这组数据。"她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曲线从李修文入职那年的90%缓缓下跌,在均平十五年收受第一笔贿赂时骤降15%,在删除老木匠举报视频时再降23%,直到案发时的12%,"整整八年,这期间但凡有一次有效的监督提醒,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她调出模块的预警机制:当公职人员的"初心指数"低于60%,主阵会自动发送《大明国宪典》条款提醒;低于40%,监察局介入谈话;低于20%,启动审查程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我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曲线,"不是等到大厦倾颓才去修补,是在每块砖松动时就及时加固。"
高铁的量子轮轨发出平稳的嗡鸣,窗外的宁建府渐渐远去,通仪司的量子信号塔还在夜色中闪烁,像根立在民心土壤里的法纪标杆。我想起议事会决议中那句话:"防微杜渐,莫善于法。"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在法治领域的真谛——不是事后的严惩,是用制度的算筹,让每个初心都能在国宪的阳光下始终保持温度;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让《大明国宪典》的每个条款都长在民心的土壤里,结出公平正义的果实。就像那部被无数人翻阅的《大明国宪典》,边缘的磨损是它与民心对话的印记,纸页的温度是它守护民生的证明,而这,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大明最坚实的根基。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轻轻按在车窗上,窗外的星光在她的掌心凝成"初心"二字的算筹纹,与《大明国宪典》的光芒交相辉映。我知道,李修文案的落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法治的种子已随着国宪的宣讲、民心的觉醒而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庇佑百姓的参天大树,而树上结出的,是每个公职人员未曾背弃的初心,是每个百姓被听见的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最生动的模样:法纪如炬,民心如潮,炬照潮涌,天下归心。
"姑母,主阵显示李修文案的审查程序已进入第三阶段。"朱静雯的机械义眼扫过都察院的全息公告栏,公告上的黑体字在霜气中格外醒目:"经查,原宁建府通仪司司长李修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涉嫌滥用职权、贪腐、掩盖重大安全隐患等多项违纪违法问题,目前正接受大明都察院、监察局联合审查调查。其违法犯罪问题已移交民生都察院、刑部依法处理,案件将由大理寺依据《大明国刑律典》进行终审判决。"她指着公告下方的红色印章,印章上的"议事会法务委员会监"字样闪着哑光,"这是议事会的监章,意味着此案已纳入'国宪监督程序',按《大明国宪典》第七十九条,任何层级不得干预司法公正。"
审查室的温度被严格控制在16℃,按《大明国刑律典》"刑讯禁用"条款,确保受审者在清醒状态下供述。室内的量子灯发出冷白色光,照在李修文苍白的脸上,他曾经油亮的乌纱帽此刻放在桌角,帽翅上的"通仪"二字被霜气熏得发黑。量子约束椅的臂板上,算筹纹正实时监测他的心率、瞳孔扩张度、皮肤电阻,一旦出现说谎特征就会发出"嘀"的轻响——这是监察局根据《刑事诉讼程序典》第42条设置的"诚信监测系统",从洪武年间的"测谎石"升级而来,却保留着同样的内核:"心不正者,法必察之"。
李修文面前的全息屏上,正滚动播放着涉案证据链:从洪武十五年《通仪司职掌》里"凡民言皆需录,不得私删"的规定,到均平十九年十月廿三他亲手签发的"删除宁建百家帖文"指令;从《大明国宪典》第三十二条"公职人员须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的条款,到他受贿的白银流水账,每笔都标注着对应的商户名称和删帖时间;从老木匠举报隧道钢筋造假的原始视频,到他批注"永久删除"的红色笔迹。时间与法条的交错像把钝刀,割开他"为民服务"的伪装,露出里面早已腐朽的肌理。
"李修文,"都察院左御史周铁山的声音在室内回荡,他手里的算筹板敲出《大明国刑律典》的律条节奏,每敲一下,墙上的投影就切换一条相关法条,"《宪典》第三十二条规定'公职人员须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你却将通仪司变成景王府的私器,可知罪?"李修文的喉结滚动着,视线躲闪着屏上的证据:"臣...臣一时糊涂。"朱静雯突然调出他十年前的入职誓词全息记录,那时他站在议事会礼堂,右手按在《大明国宪典》上宣誓,声音洪亮如钟:"愿以生命扞卫民众知情权,不以权谋私,不以势压人。"誓词声与此刻的含糊供述形成刺耳的叠响,让审查室的空气都震颤起来。
我们走进隔壁的协同审查室时,监察局的探员正与民生都察院的检察官核对证据移交清单。清单长达十七页,每一项都用红笔标注着对应的法律依据:"删帖牟利共计白银三万七千两"对应《大明国刑律典》第127条"滥用职权罪",量刑标准为"流放二千里至三千里,罚金等同赃款";"与景王府资金往来五十三条"对应第304条"贪腐罪",附加条款"若涉及宗室,罪加一等";"掩盖隧道钢筋问题导致安全隐患"对应第452条"危害公共安全罪",备注"致三人以上受伤者,可处终身监禁"。检察官用红笔在清单末尾签字,笔尖在纸上划出的弧度,与议事会徽章上的"公平"算筹完全一致,那徽章就别在他胸前,铜质的表面被体温焐得温热。
"原宁建府通仪司主事赵吏员、钱吏员、孙吏员的审查报告也已审结。"监察局副局长递来另一份文件,封皮上同样印着"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的定性,字迹是都察院院长亲笔所书,力透纸背。"三人虽为从犯,但参与删帖操作、维护虚假账号、泄露民众数据,均已触犯《大明国刑律典》。"副局长指着文件里的证据照片:赵吏员在删帖记录上的签名与他日常笔迹完全吻合;钱吏员维护的虚拟账号后台,有他标注的"景王府重点关照"字样;孙吏员泄露给商户的用户数据里,夹着他与对方的通讯记录,写着"每条信息换二两银子"。"其中赵吏员涉案情节较重,非法所得白银七百两,已移交民生都察院审查起诉;钱、孙二吏员情节较轻,待监察局查清余罪后,一并移交刑部。"文件的附件里,有他们各自的《悔罪书》,字迹潦草却透着真切的恐慌,与审查初期的"不知情"供述形成对比,纸页边缘还留着泪渍晕染的痕迹。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轻触文件上的算筹封印,调出三人的任职档案:赵吏员曾在均平十二年获得"优秀公职人员"称号,获奖理由是"及时传递牧民诉求,助哈里卡多村解决饮水难题",档案里还夹着牧民送的羊皮袄残片,上面绣着"为民"二字;钱吏员的父亲是洪武年间的通仪司老吏,临终前给他留下"守口如瓶,守心如水"的家训,写在泛黄的宣纸上,边角被虫蛀了几个小洞,却被他裱在相框里摆在办公桌;孙吏员的女儿正在读《大明国宪典》启蒙本,作业本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爸爸是维护网络公平的英雄",旁边画着一个举着算筹的卡通人物,胸前别着通仪司的徽章。"这些初心的碎片,本该是他们的铠甲。"朱静雯的机械义手关节处泛起粟米黄,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酶光印记,"却被利欲磨成了软肋。"
午后,我们列席了刑部宁建府刑狱的预审会。会议室的长桌上,《大明国宪典》《大明国刑律典》《议事会监察条例》整齐排列,封皮上的算筹纹在阳光下连成一片,与洪武爷御笔"法纪如山"的匾额产生共振。与会者人手一份李修文案的案情摘要,摘要的页边空白处写满了批注:"舆情优化系统是否属于《刑律典》第512条'危害工具'?需议事会法务委员会裁定景王府的连带责任如何界定?参照均平三年'潞王府贪腐案'判例被删帖民众的补偿标准,应依据《民事法典》第18条'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刑部尚书指着摘要中的"舆情优化系统"全息图,图上的算法结构像张蜘蛛网,缠绕着无数被篡改的民生数据:"此系统的算法已被主阵鉴定为'危害社会稳定工具',依据《大明国刑律典》第512条'非法研发危害工具罪',应追加起诉。"大理寺的列席法官立刻补充,他的钢笔在《国刑律典》的页边划出批注,墨水是用松烟和江南的泉水调制,按洪武爷《御制律法》里的配方:"需传唤系统开发者王某某,查明是否明知其用途,若属共犯,当数罪并罚。其研发资金来自景王府下属商号,这一点已查实,可作为协同犯罪的关键证据。"
讨论间隙,周铁山呈上议事会发来的质询函,函件用宁建府特产的毛边纸印制,封面盖着全国议事会的鎏金印章,印章上的"人民主权"算筹纹与《大明国宪典》的扉页图案完全重合。函中用算筹纹标注着民众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通仪司监管漏洞如何填补?被侵害的民众权益如何补偿?网络言论自由如何保障?"每个问题后都附着议事会代表的联名签名,共三百七十二位,涵盖工、农、商、学、兵各界,其中就有南剑县的林稻生和安崇新区的退休教师。"这才是根本——一切案件的处理,都要经得起议事会的监督,对得起《大明国宪典》的精神。"我指着函末的议事会公章,那公章的铜质边缘已被无数次盖印磨得光滑,"洪武爷当年说'百官是舟,百姓是水',这议事会就是水的眼睛,盯着舟有没有偏航。"朱静雯调出主阵的民意调查,全息屏上的柱状图清晰显示:92%的民众认为"需修订《通仪司监管法》,增设民众监督员";87%支持"建立被删帖民众的国家补偿机制,资金从贪腐追回款中列支";95%要求"将网信监管权纳入议事会年度审计"。这些数据正通过量子通道实时传输给议事会法务委员会,传输进度条旁闪烁着"已读"的绿色标识——三百七十二位代表,此刻都在审议这些来自民心的声音。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大理寺设立的"阳光审判"模拟厅。这里的全息设备能模拟庭审全过程,公众可通过主阵申请旁听,目前申请人数已达五万三千人,超过宁建府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模拟屏上,虚拟的李修文站在被告席,深蓝色的囚服与他曾经的官服形成刺眼对比;虚拟检察官正引用《大明国宪典》第17条"公民知情权"指控他的罪行,声音通过量子扬声器传遍大厅,每个字都带着律法的重量:"被告李修文,身为通仪司司长,明知'宁建百家'发布的是民众真实诉求,却以'虚假信息'为由删除,此行为已构成对公民知情权的侵害,违反《国宪典》第17条,同时触犯《刑律典》第127条..."虚拟陪审员由随机抽取的民众代表组成,他们的形象来自真实的生物电数据:有崇安新区的商户王老汉,他的杂货铺因被删帖求助而倒闭;有被封账号的退休教师,他的眼镜片上还留着通仪司门前的霜气;有隧道施工的老木匠,他的左手因钢筋事故少了两根手指。他们的提问尖锐而直接,像淬了冰的匕首:"你删除老木匠的举报视频时,想过隧道坍塌会压死多少人吗?收景王府的银子时,记得入职时宣读的《公职人员廉洁誓》吗?你封禁王老汉的求助帖时,知道他的孙子正等着医药费吗?"模拟判决结果显示"罪名成立,量刑建议流放三千里至烟瘴之地,罚金等同受贿数额三万七千两,赃款追缴后用于被侵害民众补偿",与主阵的"民心量刑预期"误差仅0.3%,这0.3%的差异,来自一位陪审员的意见:"应追加十年苦役,让他在劳改中体验百姓的艰辛。"
走出模拟厅时,夜色已笼罩宁建府。通仪司的量子信号塔此刻正播放着议事会的最新决议,信号塔的钢铁骨架上,缠绕着民众自发悬挂的红绸,绸面上用算筹纹绣着"法纪昭彰"四个字。决议的声音通过量子广播传遍全城,每个字都带着议事会代表的生物电签名,在夜空中形成金色的算筹云:"一、成立全国网信监管改革委员会,由议事会直接领导,成员包含工农代表、法律专家、技术人员各占三分之一,每季度向议事会汇报工作;二、修订《大明国宪典》第38条,明确'网络言论自由不受非法干预',禁止任何机构以'维护形象'为由删除真实民生诉求;三、依据《大明国刑律典》新增'虚假宣传罪',对伪造舆情、生成虚拟账号误导民众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终身监禁;四、设立'民心补偿基金',由贪腐追缴款、罚没款组成,专项用于补偿因信息封锁遭受损失的民众。"这些条文与洪武爷《大诰》里的"禁贪令"产生跨时空共鸣,那时的木刻版《大诰》如今就陈列在都察院的史料馆,字里行间的"民为天"与此刻的决议遥相呼应。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握着一份《李修文案反思报告》,报告的封皮用南剑县的稻壳纸制作,带着淡淡的米香,那是她特意让人定制的,取"民本如稻,需常耕常护"之意。报告的最后一段是她亲笔所书,用的是洪武年间的狼毫笔,墨汁里掺着宁建府的泉水:"理想信念不是算筹上的数字,是《大明国宪典》里的温度;初心使命不是官样文章里的辞藻,是百姓眼神里的期待。此案警示我们:权力一旦脱离国宪约束,就会变成割伤民心的利刃;公职人员一旦背弃初心,就会成为侵蚀制度的蛀虫。马克思主义大明化的法治,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是让国宪的每一条款都长在民心的土壤里,让权力的每一次运行都晒在阳光之下。"报告的落款处,她特意盖了自己的副元首算筹印,印泥是用红花汁朱砂砂调制,与都察院、监察局、民生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印章组成完整的"法纪链",链环上的算筹纹彼此咬合,缺一不可。
我望着远处议事会大厦的轮廓,那里的量子灯组成"国宪"二字,照亮了宁建府的夜空。大厦前的广场上,民众还在自发聚集,有人带着《大明国宪典》来诵读,有人举着被恢复的账号截图欢呼,有人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讲述自己被删帖的经历。李修文和他的同党或许会在大理寺的判决中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更重要的是,此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明国宪典》中"权力监督"的密码,让每个公职人员都明白:议事会的监督不是摆设,它是由亿万张选票铸成的枷锁;法律的制裁不是空谈,它是用民心的秤砣称量的正义;民心的称量不是虚无,它是每个账号里的诉求、每本账本里的艰辛、每双眼睛里的期待。就像冬至日的阳光,终将穿透霜雾,照在通仪司巷口那块新立的石碑上—碑石石取自武夷山脉的青石,由老木匠亲手刻字,碑上刻着《大明国宪典》的开篇语:"凡治天下,必以民心为秤,国宪为砣,秤砣相得,天下方安。"
高铁驶离宁建府时,朱静雯正在调试主阵的"初心监测模块",模块的核心算法融合了《大明国宪典》的178条条款与百姓的236项民生诉求,能自动识别公职人员的行为偏差。"姑母,您看这组数据。"她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曲线从李修文入职那年的90%缓缓下跌,在均平十五年收受第一笔贿赂时骤降15%,在删除老木匠举报视频时再降23%,直到案发时的12%,"整整八年,这期间但凡有一次有效的监督提醒,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她调出模块的预警机制:当公职人员的"初心指数"低于60%,主阵会自动发送《大明国宪典》条款提醒;低于40%,监察局介入谈话;低于20%,启动审查程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我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曲线,"不是等到大厦倾颓才去修补,是在每块砖松动时就及时加固。"
高铁的量子轮轨发出平稳的嗡鸣,窗外的宁建府渐渐远去,通仪司的量子信号塔还在夜色中闪烁,像根立在民心土壤里的法纪标杆。我想起议事会决议中那句话:"防微杜渐,莫善于法。"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在法治领域的真谛——不是事后的严惩,是用制度的算筹,让每个初心都能在国宪的阳光下始终保持温度;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让《大明国宪典》的每个条款都长在民心的土壤里,结出公平正义的果实。就像那部被无数人翻阅的《大明国宪典》,边缘的磨损是它与民心对话的印记,纸页的温度是它守护民生的证明,而这,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大明最坚实的根基。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轻轻按在车窗上,窗外的星光在她的掌心凝成"初心"二字的算筹纹,与《大明国宪典》的光芒交相辉映。我知道,李修文案的落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法治的种子已随着国宪的宣讲、民心的觉醒而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庇佑百姓的参天大树,而树上结出的,是每个公职人员未曾背弃的初心,是每个百姓被听见的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最生动的模样:法纪如炬,民心如潮,炬照潮涌,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