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任贤记:算筹民主里的家国刻度-《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均平二十年春分后五日,议事会大厦的铜铃在晨光中轻响了二十七声——这是按《大明国宪典》规定的"议事时辰",每声铃响都与主阵的"民主链"产生共振,唤醒三百七十二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议事会代表。我坐在议事会主位上,身上的常服绣着浅淡的算筹纹,与代表们的着装别无二致。面前的全息屏展开着三份烫金名册,册页边缘的云纹里藏着微型传感器,确保任何修改都会实时上传主阵,接受全国民众的监督。

  今日的议程核心,是审议新一批官员任免预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三位副元首的选举结果及兼任任命。全息屏上首先亮起的,是副元首选举的最终结果:朱静雯(皇家代表)以92%的赞成票当选,赵麦圈(工农代表)以89%的赞成票当选,买买提·铁木尔(少数民族代表)以87%的赞成票当选。这组数据旁边,是全国十亿选民的投票分布热力图,红色的热点覆盖了从凤阳农村到北冰洋矿区的每个角落。

  "诸位代表,"议事会事务院吏部尚书周铁山起身,他的官服袖口磨出了毛边,那是常年翻阅账册留下的痕迹,"根据《大明国宪典》'副元首选举条例',三位同志经全国选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现将吏部拟定的'官员下乡任乡村'及'藩王世子子女下乡任'实施方案提交审议,其中三位副元首的兼任任命是重中之重。"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切换出三份任命书,每份都盖着吏部的朱红大印,印泥里掺着来自南剑县的稻壳灰,取"以农为本"之意。

  "朱静雯同志,拟任北河省庄家石府藁城县知府。"周铁山的声音刚落,来自北河省的代表立刻站起:"俺们藁城县去年遭遇蝗灾,水渠坏了三成,朱副元首在安崇新区整治过水利,她的《农田灌溉算筹模型》被主阵评为五星方案,俺们举双手赞成!"但也有代表提出疑虑:"朱副元首身兼皇家职务,会不会顾此失彼?"朱静雯这时起身,机械义手调出她的下乡计划书,上面详细标注着"每月至少二十日驻县,皇家事务通过量子通讯远程处理":"臣在竞选时就承诺,要让'官员下乡'不是空谈。藁城县的小麦亩产比邻县低两成,臣的目标是一年内追平差距,完不成任务,甘愿接受议事会弹劾。"她的机械义眼闪烁着坚定的光,与当年在瓯建县隧道口检测钢筋时的眼神如出一辙。

  "赵麦圈同志,拟任议事会事务院户部龙江省滨尔哈府分部主事。"这位来自南剑县的农民代表,袖口还沾着去年秋收的稻壳,他憨厚地笑了笑:"滨尔哈府的冻土改良,臣在农校学过三年,保证让那里的黑土地多打粮食。只是臣文化浅,怕写不好奏折——"话没说完,龙江省的代表就接话:"我们不要漂亮奏折,要实打实的粮仓!赵主事在南剑县搞的'稻鱼共生'模式,亩产提高了三成,这才是真本事!"赵麦圈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滨尔哈府的土壤样本:"臣已经让主阵分析过,缺的是磷和钾,开春就能补种绿肥。"

  "买买提·铁木尔同志,拟任议事会礼部派驻蒙古族自治省民族管理司主事。"这位维吾尔族代表起身时,身上的长袍扫过地面的算筹纹,他用流利的汉语说:"蒙古族自治省有七个苏木的草场纠纷,臣去年调解过三个,关键是要让牧民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调出随身携带的《草原生态算筹账》,上面用蒙汉双语记录着每片草场的载畜量和恢复周期:"臣的父亲是草原兽医,臣从小就懂,牧民爱草原胜过生命,只要讲清道理,没有解不开的结。"蒙古族代表乌兰娜立刻响应:"买买提主事去年帮我们改良的细毛羊,产毛量提高了两成,我们信得过他!"

  三位副元首的兼任任命讨论了整整两个时辰,代表们提出的三十七条疑问,都被逐一解答。最终投票时,全息屏上的支持率曲线一路攀升,朱静雯98%,赵麦圈97%,买买提·铁木尔96%。我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算筹纹,想起洪武爷在《皇明祖训》里写的"贤才不问出身",只是那时的贤才由皇帝钦点,如今却由万民共选,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在制度上的进步——不是少数人的慧眼识珠,是多数人的民心所向。

  接下来审议的,是皇家管理部(宗人府)提交的皇室成员拟任名单。这份名册的封皮上,我亲手用朱砂写了"拟任"二字,旁边批注着"皇家管理部无直接任命权,须经议事会投票通过",朱砂里掺着粟米酶,与主阵的"监察链"相连,任何篡改都会触发警报。

  "朱允熥拟任皇家管理部侍郎兼任宗人令。"这位洪武爷的嫡孙,去年在宗人府清查宗室田亩时,查出了秦王府隐瞒的三千亩水田。来自凤阳府的老工匠李代表敲了敲算筹板:"这后生敢查自家亲戚,有洪武爷的硬气!去年他把自家的俸田捐了两百亩给孤儿院,这样的宗人令,俺们放心!"但也有老臣担忧:"朱允熥与燕王素有嫌隙,会不会影响宗室团结?"朱允熥起身回应,声音清朗:"《大明国宪典》规定'宗室犯法与庶民同罪',臣若徇私,任凭议事会处置。"最终投票89%通过,反对票多来自担心"嫡庶之争"的勋贵代表,但在"法大于亲"的讨论声中,疑虑渐渐消散。

  "朱高炽拟任京北府知府。"这位燕王长子,因体胖常被人议论,但京北府的商户代表却力挺:"去年冬天大雪,高炽同志带着家丁扫了三天路,救了被困的二十辆粮车。他当知府,肯定不会让百姓挨饿!"有代表质疑他能否适应下乡:"京北府多山路,怕是——"朱高炽笑着拍了拍肚子:"臣已经开始练骑射,保证每月下乡二十天,官衙的伙食按农户标准,绝不吃特供。"他掏出京北府的民生账本,上面用算筹记着:"去年冻死耕牛十七头,今年要建暖棚,预算从臣的俸禄里扣。"投票结果78%通过,不少代表说:"心宽体胖没关系,只要心向着百姓就好。"

  "燕王朱棣拟任北冰洋省布政使。"这个任命立刻引发激烈讨论,来自闽省的监察代表郑吏员拍了桌子:"朱棣同志在龙江造船厂搞的蒸汽船改造,效率提高了五成,北冰洋省开发正需要这样的闯劲!"但也有少数民族代表担忧:"他是燕王,会不会搞藩镇那套?"我这时轻轻敲了敲桌案:"《大明国宪典》第52条规定'宗室任职须接受三重监察',北冰洋省的民生数据将实时接入主阵,每月向议事会汇报,朱棣同志若敢逾矩,朕第一个弹劾。"朱棣起身行礼,铠甲碰撞声清脆:"臣愿立军令状,三年不打通北冰洋航线,甘受流放之罚。"最终67%通过,赞成票多来自支持边疆开发的代表。

  "燕王妃徐妙妘拟任议事会事务院刑部民生司司长兼任恤民会长,北冰洋省分民生司司长。"这位将门之女,去年在安崇新区处理隧道工伤案时,为石匠争取到了双倍抚恤金。安崇县代表张婶抹着眼泪:"徐司长给俺男人换的假肢,比原来的还好用!她去北冰洋,那里的矿工就有盼头了。"徐妙妘调出她的《民生司工作手册》,其中"矿工安全条例"写得格外细致:"井下每五十步设通风口,违者矿长同罪。"投票95%通过,连最挑剔的监察代表都点头:"有她盯着,刑部的算筹秤准错不了。"

  "临安公主朱临玥拟任皇家管理部尚书。"这位长公主去年修订《宗室行为规范》时,第一个清退了自家超标佃户:"臣的陪嫁田退了三成,宗室子弟若有违反,臣先拿自己开刀。"她提交的《宗室民生联系簿》,记录着每位宗室结对帮扶的农户,"秦王府帮扶的陕北村,去年收成提高了两成。"投票89%通过,代表们说:"公主当尚书不可怕,怕的是搞特殊,临安公主这点做得好。"

  "宁国公主朱宁瑶拟任恤民会副会长。"她常年在灾区分发救济粮,手上的茧子比农妇还厚,灾民代表举着她送的棉衣:"去年旱灾,宁瑶公主把自己的首饰当了换粮,救了俺们村三十口人!"有代表说"公主当副会长太屈才",朱宁瑶却摇头:"恤民会要的是能扛粮袋的,不是会写文章的。臣在灾区学会了针灸,能给百姓瞧小病。"投票91%通过,不少代表看着她手上的伤疤,说:"这才是皇家公主该有的样子。"

  "安庆公主朱安瑾拟任议事会事务院礼部文旅司小吏。"这个任命让全场惊讶——公主当小吏?来自沙县的村议事会主席笑着说:"去年她在俺们小吃工坊学做扁肉,没摆半点架子,文旅司就缺这样能低头做事的。"朱安瑾红了脸:"臣啥也不会,就想从基础学起,先跟着师傅们查景区物价,去年瓯县的天价茶叶,就是臣暗访查出来的。"她掏出个小本子,记着各地文旅乱象:"武夷山的竹筏宰客,普陀山的香烛掺假,臣都要管。"投票76%通过,反对声多来自觉得"有失皇家体面"的老臣,但在"官无大小,为民则贵"的辩论中,最终得以通过。

  "汝宁公主朱汝宁拟任北河省村长。"这位公主在北河省插队三年,学会了耕地种麦,村民代表举着她种的麦穗:"俺们村的麦子,以前亩产一石二,汝宁公主来了,现在一石八!她当村长,俺们服!"有代表质疑她能否适应村里的简陋:"公主住惯了宫殿——"朱汝宁却指着自己的手:"臣的手磨出了茧子,能扶犁能扬场,跟村民没啥两样。"她提交的《北河省农田改良方案》,被主阵评为"最佳民生案例",全票通过时,代表们自发鼓掌,说:"这才是扎根基层的皇家儿女。"

  "怀庆公主朱怀瑛拟任法兰西加盟省布政使。"她精通法语,曾为大明商人争取过公平关税,商界代表纷纷支持:"去年法国的葡萄酒关税太高,怀瑛同志据理力争,让俺们的茶叶多赚了三成!"有代表担心她不熟悉加盟省事务,朱怀瑛调出《法兰西加盟省民生账》:"那里的纺织工人工资太低,臣打算建合作社,让他们也能穿上大明的棉布。"投票87%通过,不少代表说:"加盟省要的是懂规矩、讲公平的,怀庆公主合适。"

  "大名公主朱大琳拟任议事会监察局闽省宁建府分局主事。"去年她微服查通仪司删帖案时,被守卫推搡出三道伤痕,宁建府代表说:"有她在,监察局的算筹秤准能压得住邪气!"朱大琳展示着她的监察笔记,里面记着通仪司的23条违规操作:"臣查案只认证据,不认身份,景王府的人违规,臣照样弹劾。"投票93%通过,连曾被她弹劾过的官员代表都点头:"朱主事铁面无私,监察局就需要这样的人。"

  "福清公主朱福瑶拟任闽省福州府福清县洋河镇长袖村村长。"她提交的《袖村稻田改良方案》,让村里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村民代表带着新收的稻谷来参会:"这是福瑶公主种的红米,比白米还香!"朱福瑶笑着说:"臣打算今年种油菜花,既能肥田,又能搞文旅,让村民多份收入。"投票96%通过,代表们说:"这样的公主村长,多来几个才好。"

  "寿春公主朱寿妍拟任疆新自治省布政司哈理府木里县哈尔村村长。"她在疆新支教三年,学会了维吾尔语,少数民族代表说:"她给村里建的小学,娃娃们都叫'朱姐姐学堂',现在全村识字率从12%升到了65%!"朱寿妍掏出孩子们的作业本:"臣教他们算筹,也学他们的诗歌,民族团结不是空话,要在炕头上聊出来。"投票94%通过,不少代表看着作业本上的汉维双语,说:"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一家亲。"

  审议到最后,来自翰林院的老代表颤巍巍地站起来:"按《大明国宪典》,皇帝的任命也需议事会通过,敢问陛下的任期考核,该由谁来评定?"这话让厅内静了片刻,我坦然起身,声音在穹顶回荡:"朕的考核,在每份奏折的民生数据里——去年全国粮食增产15%,这是其一;在每个村庄的收成账本里——北河省的亩产提高了两成,这是其二;在诸位代表和亿万百姓的心里——刚才的投票,就是民心的刻度。"我顿了顿,望着窗外的朝阳:"待朕任期届满,会向议事会提交述职报告,接受全国代表的投票评议,合格则留,不合格则退,绝不搞特殊。"

  我的话音刚落,代表们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里没有对皇权的敬畏,只有对制度的认同。投票结果汇总时,全息屏上的算筹纹组成"民心"二字,三位副元首的兼任任命全票通过,皇室成员的拟任名单平均支持率88%,其中汝宁公主、福清公主因扎根基层多年,获全票赞成。议事会事务院总理起身宣布:"经全国议事会代表投票,一致同意吏部、皇家管理部提交的任免预案,现由事务院发布任免令,即日起生效。所有任职人员须在三十日内到岗,首个季度的民生改善值将作为试用期考核标准,由主阵实时监测,向全国公示。"

  散会后,我在偏厅召见了三位副元首。朱静雯的机械义手正调试北河省的水利模型,她抬头说:"臣明日就去藁城县,先修水渠,那里的算筹数据显示,去年因水渠失修,粮食减产两成。"赵麦圈掏出滨尔哈府的冻土改良图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暖棚设计:"臣带了农具,打算先跟农民一起翻地,才知道农贷该怎么发。"买买提·铁木尔的笔记本上,用蒙汉双语写着"草原纠纷调解台账":"臣要先走访十个苏木,把老底子摸清。"

  皇室成员们也在走廊里讨论着上任计划。朱高炽正和京北府的代表研究冬季供暖方案,朱棣拿着北冰洋省的冰情图向老渔民请教,徐妙妘在修改《矿工安全手册》,几位公主围着汝宁公主的耕地账本交流经验。安庆公主摸着礼部文旅司的小吏胸牌,笑着说:"这下能亲手给沙县小吃工坊发非遗证书了,去年查的天价茶叶案,还没结案呢。"

  夕阳透过议事会大厦的玻璃窗,在地上投下算筹纹的光影。我望着这群即将奔赴各地的官员,他们中有金枝玉叶,有田舍郎,有少数民族精英,却都带着同样的风尘仆仆——朱静雯的布衫打着补丁,赵麦圈的鞋上沾着泥土,买买提·铁木尔的长袍下摆还留着草原的草籽。这让我想起母亲马秀英的话:"衡量官帽的不是品级,是弯腰的次数;检验初心的不是誓言,是脚底的泥痕。"

  回到皇宫时,主阵发来新的民生数据:全国基层官员的主动下乡申请量,在任免令发布后激增300%,其中宗室子弟占了15%。朱静雯发来藁城县的第一份工作日志,开头写着:"今日查得灌溉渠裂缝三处,已联系工匠修补,预计三日完工,花费从县衙招待费里扣,不占民生预算。"字里行间没有皇家副元首的威仪,只有一个知府的本分。

  夜色渐深,我翻开《大明国宪典》,扉页的"均平"二字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部由议事会制定的根本大法,不仅约束着百官,也规范着皇室,连皇帝的权力都被关进了制度的算筹笼。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的真谛——不是哪个人的圣明,是亿万民心托举的制度清明;不是皇室的恩赐,是每个公民用选票和监督筑起的公平。

  议事会的钟声在午夜响起,那是新任命的官员们启程的信号。我站在城楼上,望着奔赴各地的马车灯光,像散落的星子,照亮了大明的阡陌。这些星子里,有皇家的血脉——朱静雯在藁城县丈量水渠时,算筹在泥地上划出丰收的刻度;有工农的汗水——赵麦圈在滨尔哈府的冻土上,用锄头翻开希望的土壤;有少数民族的智慧——买买提·铁木尔在草原上,用双语调解纠纷,让草场恢复了生机。

  朱静雯的机械义眼发来实时影像:藁城县的农民正和她一起抬石料修水渠,她的布衫被汗水浸透,却笑得比朝阳还亮。我知道,这才是大明真正的根基——不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田埂上的脚印里;不在冗长的奏折里,在百姓的笑脸上;不在皇室的血脉里,在每个官员弯腰的弧度里。

  晨光初现时,主阵的"民生改善值"开始跳动:藁城县的水渠修复进度37%,滨尔哈府的农贷审批效率提高42%,蒙古族自治省的草场纠纷调解率100%。这些数字里,没有"皇家"与"庶民"的区别,只有"公仆"与"民生"的交响。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最生动的模样——不是冰冷的阶级划分,是温暖的命运与共,是无论身份高低,都在同一片土地上,为同一个目标耕耘:让每个村庄都有好收成,让每个百姓都有好日子,让大明的算筹天平,永远向民心倾斜。

  我翻开新一天的奏折,第一本是朱静雯从藁城县发来的,里面夹着张水渠施工图,旁边用铅笔写着:"农民说,水渠修好了,今年能多打两石粮。"笔迹朴素,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这就是我们的大明,用算筹民主丈量家国,用民心刻度衡量得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出一条属于百姓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