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拉一个人出来对比一下-《始皇的小公主在后世稿天幕直播》

  唐朝

  当“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灯火和人潮汹涌的画面出现时,整个大殿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无法抑制的惊叹声!

  “天……天哪!这……这是后世人对我大唐的印象?!” 房玄龄失声惊呼,眼睛瞪得溜圆,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稳。

  虽说这大唐不夜城并非自己现如今的大唐,但是看这繁华,还不是说明的他大唐在后世人心中就是如此的繁华盛世。

  天幕的右半边——

  那些熟悉的征战画面、万国来朝的景象……尤其是那金光闪闪的“天可汗”、“千古一帝”七个大字如同雷霆般落入李世民的眼帘和心灵!

  李世民的身体猛地一僵,仿佛被无形的重锤击中!

  “天……天可汗……千……千古一帝?!” 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这七个字,重逾千斤!这是后世对他的盖棺定论?

  是超越了他所有野心的至高评价?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汹涌澎湃,有被认可的极致狂喜,有被推到如此高度的惶恐不安,有回顾峥嵘岁月的感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被历史注视的巨大压力!

  他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眶竟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

  他猛地回头,看向阶下同样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的群臣,又看向身边同样激动含泪的长孙皇后,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心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指着天幕上那“千古一帝”的字样,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卿!后世如此盛誉,非朕一人之功!此乃我大唐君臣同心,万民戮力之果!然……”

  他顿了顿,眼中燃烧起更炽烈的光芒,

  “后世以此为我等定论,我等在世之人,更当夙夜匪懈,励精图治,使我大唐之基业,配得上这‘千古’二字!方不负后世子孙如此……厚望!”

  群臣心潮澎湃,齐齐躬身,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陛下圣明!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刻,天幕带来的不仅是震撼,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凝聚力。

  李世民知道,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明朝 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小嬴政被那鲜红的酱料辣得小脸通红、哇哇大哭、涕泪横流的模样,浓眉反而紧紧锁起,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混账!”他猛地一拍桌案,声音洪亮,

  “身为子女,竟敢如此戏弄其父?!纵是幼年之身,那也是生身之父!父为子纲,天地伦常!这嬴子慕,简直无法无天!”

  他胸膛起伏,显然是真动了气。

  朱元璋对孝道和尊卑秩序看得比天还大。

  在他眼中,嬴子慕的行为已不仅仅是顽皮,而是对“父权”赤裸裸的挑衅和亵渎。

  哪怕对象是“小阿父”,那也是她血脉相连的父亲!这触及了他心中最根本的秩序底线。

  “看她那嬉皮笑脸的样子!把自家阿父弄成这般狼狈不堪,成何体统!”

  朱元璋指着天幕上嬴子慕手忙脚乱找人要牛奶的样子,怒意未消。

  马皇后见朱元璋动了真怒,并未上前安慰,继续看着天幕,如果是以前,她早就上前安慰了。

  可是如今,她并不想当以前那个贤良淑德的皇后了。

  熟知历史的朱元璋当然知道李世民的功绩,当看到后世称李世民为“千古一帝时,

  他冷哼一声,嘴上不服:“哼,咱洪武朝,也未必差了!”

  明朝 朱棣时期

  朱棣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锁在天幕右半边的画面之上。

  那金戈铁马的战场、那万国来朝的盛景、那“天可汗”的尊号……尤其是当“千古一帝”四个金光大字如同雷霆般轰然砸落时,朱棣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

  他猛地从御座上站起,胸膛剧烈起伏,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之情在血脉中奔涌。

  “唐太宗……李世民!” 朱棣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敬意与强烈的共鸣。

  他自幼熟读史书,对这位同样以雄才大略、同样以……非常手段登上帝位的“天策上将”,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崇拜与向往。

  李世民的赫赫武功、开明的治国、恢弘的气度,都是他心中帝王的标杆!

  玄武门之变后的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更是为他朱棣“靖难”之后的路,点亮了一盏明灯,证明非常之手段,亦可成就非常之功业!

  如今,亲眼看到后世将如此至高无上的评价,“千古一帝”加诸于偶像身上,朱棣的心中翻江倒海,是极致的认同与激动,

  “好!好一个‘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当之无愧!”

  激动与共鸣之后,是更加汹涌的斗志!

  朱棣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紧紧握拳,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

  “后世既以‘千古一帝’称誉唐宗,朕……”

  他环视阶下屏息凝神的姚广孝、郑和等心腹重臣,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与自,

  “朕远征漠北,犁庭扫穴,靖清边患,岂弱于太宗扫平群雄?!”

  “朕遣郑和下西洋,扬威异域,万邦来朝,岂逊于太宗‘天可汗’之尊?!”

  “朕修《永乐大典》,囊括古今,文教昌明。此等功业,岂在贞观之下?!”

  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唐太宗是千古一帝,朕,朱棣!”

  他猛地一挥手,指向殿外辽阔的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巍峨宫阙,豪气干云:

  “未来史笔如铁,后世评说,朕之功业,必不逊于太宗!朕,亦当为后世所称颂之——千古一帝!”

  这一刻,天幕上李世民的辉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光环,而是化作了朱棣心中最炽烈的燃料,点燃了他超越前人、成就自身“千古一帝”霸业的万丈雄心!

  他坚信,以自己的能力和正在创造的功业,他朱棣的名字,必将与李世民并列,甚至……超越!

  清朝

  乾隆帝弘历摇着折扇,看着“大唐不夜城”的流光溢彩,面带矜持的微笑,点评道:“后世仿唐,倒也得几分气象,只是过于喧嚣,失了古意雅韵。”

  言语间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当看到右半边李世民的“千古一帝”称号时,他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自诩“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古今罕有,看到后世将如此至高评价给予唐太宗,心中难免泛起酸意和不服。

  “哼,‘千古一帝’?” 乾隆轻哼一声,对着身边的和珅等人道,

  “朕观史册,唐太宗虽称英主,然其得位……,且晚年亦有疏失。我大清列祖列宗,深仁厚泽,开疆拓土,盛世绵长,朕承继大统,夙夜孜孜,十全武功,四海宾服,功业岂在唐宗之下?后世评说,未免有失偏颇。”

  他极力要证明自己才是那个最配得上“千古一帝”称号的君主。

  【第二日。

  “什么?今天去茂陵?”嬴子慕惊愕的看向嬴政。

  她阿父绝对知道了茂陵的情况的,这是昨天看了秦始皇陵心塞了,今天要拉一个人出来,对比一下,自己心里有个安慰?

  嬴政点头了。

  “可是我没提前订票啊,我也不知道现在订还有没有票。”嬴子慕摊手。

  “我昨天让你助理订了。”嬴政一边吃着饭不疾不徐的表示,他早有准备。

  昨天他啥心情,今天就让刘彻啥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