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的冰棱滴着水,滴答声敲碎了残冬的最后一丝冷意。哑女蹲在院角,手里捏着颗饱满的菜种,指尖轻轻拂过湿润的泥土——那是小虎今早从后山背回来的黑土,松软得像揉过的面团,还带着青草的气息。
“埋深点,不然发不了芽。”小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捆新砍的竹竿,额角还沾着泥土,“张叔说这菜种娇气,得用温水泡过才肯长。”
哑女抬头看他,阳光穿过他汗湿的发梢,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举起手里的小陶盆,里面的菜种已经埋好,土面被她拍得平平整整,像块精心熨过的布。这是她攒了半个月的碎银换的新种,听说结出的黄瓜又脆又甜,是小虎念叨了好几回的“城里品种”。
小虎放下竹竿,蹲在她身边,拿起另一颗种子:“我来试试。”他笨拙地用手指挖了个小坑,把种子放进去,埋土时却用力太猛,溅了哑女一脸泥点。
“你看你。”哑女笑着抹掉脸上的泥,指尖却在他手背上轻轻拍了一下,带着点嗔怪的暖意。
小虎挠挠头,也笑了。他的手背上还留着道浅浅的疤——上个月帮王大爷修屋顶时,被瓦片划的,是哑女用草药给他敷好的,至今还能闻到那股清凉的药香。
两人蹲在院角,你一颗我一颗地埋种子,像在种下整个春天的盼头。阳光越来越暖,把泥土晒得微烫,也把哑女的脸颊晒得通红。她忽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小虎也是这样蹲在她身边,帮她挑拣晾晒的草药,说“这个治咳嗽最管用”,那时的风里,也带着这样让人安心的味道。
“对了,”小虎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你的。”
布包里是支木簪,簪头刻着朵小小的桃花,刀法算不上精致,花瓣边缘还有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我跟着李木匠学的,他说桃花簪子戴了招好运。”小虎的耳朵有点红,“可能……没城里买的好看。”
哑女接过来,指尖抚过那些凹凸的刻痕,簪子的木头带着淡淡的松香气,是他后山砍的松树,自己打磨了半个月的。她把簪子插进发髻,对着院角的水缸照了照,水面映出的影子里,桃花簪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比任何金银首饰都让她心动。
“好看。”她用口型说,眼睛弯成了月牙。
小虎看得愣了神,直到院门外传来“哐当”一声响,才猛地回过神。
“小虎哥,哑女姐!”是村里的二丫,手里拎着个竹篮,跑得气喘吁吁,“我娘让我送点新蒸的槐花糕,说给你们尝尝!”
二丫把篮子递过来,眼睛好奇地盯着哑女头上的木簪,“哇”了一声:“这簪子真好看!是小虎哥刻的吧?比镇上首饰铺的还别致!”
小虎的脸更红了,接过篮子塞给哑女:“快尝尝,二丫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槐花糕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槐花的清芬,在院子里漫开来。哑女拿起一块递给小虎,自己也咬了一口,软糯的糕体在舌尖化开,甜得恰到好处。二丫蹲在旁边看他们种菜,忽然指着院墙边冒出的绿芽喊:“快看!去年种的那丛薄荷发芽了!”
三人凑过去看,墙根下果然钻出了点点新绿,细小的叶片卷着边,像群刚睡醒的小娃娃。那是去年夏天,哑女从镇上买回来的薄荷苗,说泡水喝能解暑,后来天冷了枯了,她还可惜了好几天,没想到开春竟自己冒了出来。
“植物都比你长情。”小虎笑着打趣,却悄悄把竹竿往薄荷丛边挪了挪,“搭个架子让它爬,夏天就能摘叶子泡水了。”
哑女看着那丛新苗,又看了看身边笑得爽朗的小虎,和蹦蹦跳跳说要去告诉小伙伴“小虎哥会刻簪子”的二丫,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去年此时,她还在担心冬天存的草药够不够用,小虎还在为修屋顶的工钱发愁;而现在,他们蹲在院角种新菜,手里捏着带着温度的木簪,嘴里含着清甜的槐花糕,连风里都飘着让人踏实的味道。
午后,阳光晒得人犯困。哑女靠在廊下的竹椅上打盹,头上的桃花簪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小虎坐在旁边的石阶上,手里削着一根竹条——他想给薄荷搭个小架子,竹条削得光滑,还特意刻了圈小小的花纹。
“小虎哥,你看哑女姐睡得多香。”二丫不知什么时候又跑了回来,手里拿着朵刚摘的迎春花,小心翼翼地插在哑女的发间,“这样更好看了!”
小虎抬头,看见阳光落在哑女的脸上,桃花簪和迎春花在她发间相映,像幅会呼吸的画。他忽然想起李木匠说的话:“好物件得有人疼才值钱,就像这木头,刻成簪子戴在心上人头上,才算没白瞎。”
他停下手里的活,轻轻为哑女盖上薄毯,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她的梦。檐下的水滴还在滴答,远处传来耕牛的哞叫,田埂上有人在吆喝着播种,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
哑女在梦里笑了,或许是梦到了刚种下的菜苗破土而出,或许是梦到了夏天摘下的第一根脆黄瓜,又或许,只是梦到了身边这个愿意为她刻簪子、搭架子的少年,正对着她笑得一脸憨直。
春天的风拂过院角,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也带着对未来的、沉甸甸的期待。那些埋在土里的种子,那些藏在心里的暖意,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长出嫩芽,然后在时光里,慢慢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景。而他们要做的,只是像现在这样,守着彼此,守着这小院,等着属于他们的,那个热热闹闹的夏天。
“埋深点,不然发不了芽。”小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捆新砍的竹竿,额角还沾着泥土,“张叔说这菜种娇气,得用温水泡过才肯长。”
哑女抬头看他,阳光穿过他汗湿的发梢,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举起手里的小陶盆,里面的菜种已经埋好,土面被她拍得平平整整,像块精心熨过的布。这是她攒了半个月的碎银换的新种,听说结出的黄瓜又脆又甜,是小虎念叨了好几回的“城里品种”。
小虎放下竹竿,蹲在她身边,拿起另一颗种子:“我来试试。”他笨拙地用手指挖了个小坑,把种子放进去,埋土时却用力太猛,溅了哑女一脸泥点。
“你看你。”哑女笑着抹掉脸上的泥,指尖却在他手背上轻轻拍了一下,带着点嗔怪的暖意。
小虎挠挠头,也笑了。他的手背上还留着道浅浅的疤——上个月帮王大爷修屋顶时,被瓦片划的,是哑女用草药给他敷好的,至今还能闻到那股清凉的药香。
两人蹲在院角,你一颗我一颗地埋种子,像在种下整个春天的盼头。阳光越来越暖,把泥土晒得微烫,也把哑女的脸颊晒得通红。她忽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小虎也是这样蹲在她身边,帮她挑拣晾晒的草药,说“这个治咳嗽最管用”,那时的风里,也带着这样让人安心的味道。
“对了,”小虎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给你的。”
布包里是支木簪,簪头刻着朵小小的桃花,刀法算不上精致,花瓣边缘还有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我跟着李木匠学的,他说桃花簪子戴了招好运。”小虎的耳朵有点红,“可能……没城里买的好看。”
哑女接过来,指尖抚过那些凹凸的刻痕,簪子的木头带着淡淡的松香气,是他后山砍的松树,自己打磨了半个月的。她把簪子插进发髻,对着院角的水缸照了照,水面映出的影子里,桃花簪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比任何金银首饰都让她心动。
“好看。”她用口型说,眼睛弯成了月牙。
小虎看得愣了神,直到院门外传来“哐当”一声响,才猛地回过神。
“小虎哥,哑女姐!”是村里的二丫,手里拎着个竹篮,跑得气喘吁吁,“我娘让我送点新蒸的槐花糕,说给你们尝尝!”
二丫把篮子递过来,眼睛好奇地盯着哑女头上的木簪,“哇”了一声:“这簪子真好看!是小虎哥刻的吧?比镇上首饰铺的还别致!”
小虎的脸更红了,接过篮子塞给哑女:“快尝尝,二丫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槐花糕还冒着热气,甜香混着槐花的清芬,在院子里漫开来。哑女拿起一块递给小虎,自己也咬了一口,软糯的糕体在舌尖化开,甜得恰到好处。二丫蹲在旁边看他们种菜,忽然指着院墙边冒出的绿芽喊:“快看!去年种的那丛薄荷发芽了!”
三人凑过去看,墙根下果然钻出了点点新绿,细小的叶片卷着边,像群刚睡醒的小娃娃。那是去年夏天,哑女从镇上买回来的薄荷苗,说泡水喝能解暑,后来天冷了枯了,她还可惜了好几天,没想到开春竟自己冒了出来。
“植物都比你长情。”小虎笑着打趣,却悄悄把竹竿往薄荷丛边挪了挪,“搭个架子让它爬,夏天就能摘叶子泡水了。”
哑女看着那丛新苗,又看了看身边笑得爽朗的小虎,和蹦蹦跳跳说要去告诉小伙伴“小虎哥会刻簪子”的二丫,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去年此时,她还在担心冬天存的草药够不够用,小虎还在为修屋顶的工钱发愁;而现在,他们蹲在院角种新菜,手里捏着带着温度的木簪,嘴里含着清甜的槐花糕,连风里都飘着让人踏实的味道。
午后,阳光晒得人犯困。哑女靠在廊下的竹椅上打盹,头上的桃花簪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小虎坐在旁边的石阶上,手里削着一根竹条——他想给薄荷搭个小架子,竹条削得光滑,还特意刻了圈小小的花纹。
“小虎哥,你看哑女姐睡得多香。”二丫不知什么时候又跑了回来,手里拿着朵刚摘的迎春花,小心翼翼地插在哑女的发间,“这样更好看了!”
小虎抬头,看见阳光落在哑女的脸上,桃花簪和迎春花在她发间相映,像幅会呼吸的画。他忽然想起李木匠说的话:“好物件得有人疼才值钱,就像这木头,刻成簪子戴在心上人头上,才算没白瞎。”
他停下手里的活,轻轻为哑女盖上薄毯,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她的梦。檐下的水滴还在滴答,远处传来耕牛的哞叫,田埂上有人在吆喝着播种,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
哑女在梦里笑了,或许是梦到了刚种下的菜苗破土而出,或许是梦到了夏天摘下的第一根脆黄瓜,又或许,只是梦到了身边这个愿意为她刻簪子、搭架子的少年,正对着她笑得一脸憨直。
春天的风拂过院角,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也带着对未来的、沉甸甸的期待。那些埋在土里的种子,那些藏在心里的暖意,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悄悄长出嫩芽,然后在时光里,慢慢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景。而他们要做的,只是像现在这样,守着彼此,守着这小院,等着属于他们的,那个热热闹闹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