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党郡-《三国:大汉第一毒》

  刘备率领的三万一千大军,及两万民夫,如同土黄色的洪流,终于在七月二十八日抵达了上党郡境内。

  一骑快马卷着烟尘,冲入中军。

  “报——!紧急军情!”

  斥候翻身下马,声音嘶哑,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恐与悲愤。

  “雁门郡……雁门郡被袁绍放弃抵抗!”

  “匈奴人……匈奴人在雁门郡烧杀抢掠!”

  刘备“霍”地站起身。

  “细说!”声音带着怒火。

  斥候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却一字一句清晰无比:“高干撤走了雁门关守军,匈奴人长驱直入,雁门郡……雁门郡城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到处都是火,到处都是哭喊……那些畜生……他们连孩子和老人都不放过……”

  斥侯说着,泣不成声。

  雁门郡的惨状,通过他断断续续的描述,如同地狱图景,展现在众人面前。

  无数家庭被毁,无数生命被残忍虐杀。

  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那些对生活充满期盼的百姓,如今都化作了匈奴人屠刀下的冤魂。

  沈潇站在一旁,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知道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有多惨烈,但当这种惨剧如此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那种冲击力,远非书本上的文字所能比拟。

  “袁绍……高干……”刘备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双拳紧握,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引狼入室,国贼!国贼啊!”

  张飞豹眼圆睁,怒吼道:“他娘的袁本初!俺老张誓要将他碎尸万段!”

  关羽丹凤眼眯起,抚着长髯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杀气凛然。

  程昱脸色铁青:“此乃国耻!士族之耻!”

  沈潇心中暗骂:“这些士族,为了权力,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百姓在他们眼中,连草芥都不如!”

  “主公,”沈潇开口,“匈奴人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太原,然后就是我们河东。”

  “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

  就在此时,又有探马来报。

  “禀主公!前方十里,发现一支兵马,约三千人,打着‘张’字旗号,看样子是上党太守张杨的部队!”

  刘备眉头一蹙。

  张杨?此人名义上依附袁绍,此刻出现在这里,意欲何为?

  “派人去问话!”刘备下令。

  片刻之后,回报传来,张杨军就在前方不远处扎营。

  沈潇眼珠一转,对刘备道:“主公,张杨此人,史载其人还算温和,并非大奸大恶之辈。袁绍引匈奴南下,而匈奴屠戮并州百姓,张杨未必不知。”

  “如今雁门惨剧在前,或许可以争取一下。”

  刘备沉吟道:“主簿言之有理。”

  “我军初到上党,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此地,于我军大有裨益。”

  “翼德、文长,你们随主簿同去。”

  张飞咧嘴一笑:“好嘞!”

  魏延抱拳:“末将领命!”

  两军阵前。

  沈潇骑在马上,左右是张飞和魏延,身后跟着一队亲兵。

  对面张杨军阵中,张杨立马阵前,面色凝重。他身边一将,面容刚毅,正是其心腹眭固。

  “来者是刘玄德帐下何人?”张杨扬声问道。

  沈潇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一些:“在下沈潇,乃我家主公刘玄德帐下主簿。奉我家主公之命,特来拜会张杨太守。”

  张杨道:“不知沈主簿有何见教?”

  沈潇开门见山:“张太守,明人不说暗话。袁绍引匈奴入境,纵容其屠戮并州百姓之事,太守想必已经听说了吧?”

  张杨脸色一变,眼神复杂。

  他身后的眭固更是怒形于色。

  沈潇继续道:“雁门郡,一夜之间,血流漂杵,尸骨如山!数千百姓惨死!这笔血债,袁绍难辞其咎!高干助纣为虐,更是死有余辜!”

  “张太守,你也是汉臣,眼睁睁看着匈奴人在我大汉疆土上烧杀抢掠,荼毒生灵,你于心何忍?”

  “袁绍此举,与禽兽何异?与国贼何异?”

  “你还要为这样的卖国贼效力吗?”

  沈潇的声音不高,但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在张杨和其麾下将士的心头。

  张杨沉默不语,脸上阴晴不定。

  他确实收到了雁门郡的消息,也为匈奴人的残暴和袁绍的冷血而心惊胆寒。

  眭固在一旁忍不住怒喝道:“袁本初安敢如此!视我并州百姓如草芥么!”

  就在此时,张杨身后一人排众而出,尖声叫道:“沈潇!休要在此妖言惑众!”

  众人看去,此人油头粉面,一脸谄媚相,正是张杨部将杨丑。

  杨丑指着沈潇骂道:“袁公乃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岂会与匈奴蛮夷为伍?定是尔等反贼,在此挑拨离间!”

  “我等乃袁公部属,自当为袁公尽忠!为士族老爷们效力!”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得意和鄙夷:“至于那些泥腿子百姓,死了便死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杨丑追随袁公,将来必定出人头地,封妻荫子!岂是你们这些反贼所能比拟?”

  “跟着袁公,给士族老爷们当狗,也比跟着你们这些没前途的强!”

  此言一出,莫说刘备军这边人人怒目。

  就连张杨军中,不少出身寒微的士兵,脸上也露出了愤怒和不齿的神色。

  眭固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杨丑骂道:“杨丑!你……你这无耻之徒!竟说出如此禽兽不如之言!”

  沈潇差点被杨丑这番“肺腑之言”给气笑了。

  “好一个当狗才能出人头地!”沈潇冷笑道,“杨将军这觉悟,真是高啊!”

  “看来,在杨将军眼里,百姓的命,还不如你摇尾乞怜换来的几根骨头重要!”

  眭固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转向杨丑,朗声道:“杨丑!你既然如此忠于袁绍,如此想当袁绍的狗,想必勇武过人吧?”

  “如今两军对垒,你何不先出阵,与刘备军的将军大战一场,也好在袁公面前挣一份功劳,让你这条狗当得更稳当些!”

  杨丑平日里仗着张杨的信任,骄横跋扈,此刻被眭固当众一激,又听沈潇讽刺,哪里还忍得住。

  “眭固!你敢小瞧我?”杨丑怒吼道,脸涨得通红,“好!我便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

  他一提手中长枪,催马出阵,遥指刘备军阵前:“刘备军中,谁敢与我杨丑一战!”

  张飞豹眼一瞪,就要出马。

  沈潇却拉住了他,对刘备使了个眼色。

  刘备会意,看向魏延:“文长,你去会会他。”

  魏延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冷笑,策马而出,动作干净利落。

  “无名鼠辈,也敢在此饶舌!”魏延声如洪钟。

  杨丑见魏延年轻,心中暗自轻视,大喝一声,挺枪便刺。

  魏延不闪不避,手中大刀后发先至,只听“铛”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

  杨丑只觉一股巨力从枪杆上传来,虎口剧痛,长枪几乎脱手。

  他心中大骇,暗道不好,这年轻人力气好大!

  不等他稳住身形,魏延大刀一转,刀光如匹练般闪过。

  “噗嗤!”

  一颗人头,带着惊愕和不甘的表情,冲天而起。

  杨丑的无头尸身,晃了两下,从马背上栽了下来,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尘土。

  前后不过两三个回合。

  快!

  太快了!

  张杨军的士兵们,眼睁睁看着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杨丑将军,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被斩于马下,一个个都惊呆了。

  一股寒意,从他们心底升起。

  魏延斩了杨丑,面不改色,拨马回阵。

  张杨的面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看着杨丑的尸体,又看了看阵前威风凛凛的魏延,再想想沈潇刚才所说的雁门郡的惨状,以及杨丑那番令人齿冷的言论。

  他麾下的三千士兵,此刻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

  不少士兵眼中露出了恐惧和茫然。

  为袁绍卖命?为杨丑那样的人陪葬?值得吗?

  沈潇见状,知道火候到了。

  他再次朗声道:“张太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袁绍倒行逆施,失尽人心,败亡只在旦夕!”

  “我家主公刘玄德,乃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以匡扶汉室、解救万民为己任!”

  “太守若能迷途知返,弃暗投明,我家主公定会扫榻相迎,共图大业!”

  “并州的百姓,也需要一位能保护他们的将军!”

  张杨嘴唇翕动了几下,长长叹了口气。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眭固,眭固也向他点了点头。

  张杨翻身下马,将手中兵器扔在地上,对刘备军方向躬身道:“张杨,愿降!”

  他身后的眭固也随之下马,高声道:“眭固,愿随张杨将军一同归降!”

  随着主将的投降,张杨军的三千士兵,也纷纷放下了武器。

  刘备大喜,亲自上前扶起张杨和眭固。

  “二位将军能明辨是非,弃暗投明,备不胜欢喜!”

  “今后,你我便是一家人,当同心协力,共讨国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收降了张杨部,刘备军实力又有所增强。

  沈潇在一旁也松了口气。

  他赶紧对刘备道:“主公,收编降卒,清点战利品的事情,得赶紧安排。”

  刘备点头:“此事便交由主簿与云长负责。”

  经过清点,此番张杨部投降,刘备军缴获如下:

  1. 武器装备类:

  战马:一百二十匹。

  骡马:三百五十匹。

  牛:八十头。

  各类兵器:长枪八百杆,佩刀一千二百柄,弓五百张,箭矢三万支,另有少量戟、盾牌等。

  2. 军事物资类:

  粮草:约可支应三千人一月之用。

  帐篷:五百余顶。

  衣物甲胄:破损居多,堪用者约一千套。

  3. 财富类:

  铜钱:约三千贯。

  金银珠宝:少量,多为张杨及杨丑等将校私产。

  4. 人员类:

  俘虏(降卒):士兵两千八百余人(杨丑战死,其亲信十数人逃散或被杀)。

  工匠:随军铁匠、木匠等二十余人。

  知识人才:无。

  青壮:降卒皆为青壮。

  老弱妇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