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口碑传播引热潮-《夫人和离后,四大丫鬟跪迎回归》

  沈微澜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节奏沉稳。 冬珞正低头整理刚传回来的订单数据,听见声音抬了抬头。

  “北欧那边又追加了两单。”她说,“斯德哥尔摩的监测站发来运行报告,说设备连续三十六小时零故障。”

  春棠站在财务终端前,眉头拧着:“产能已经拉到顶了,新厂还没完全上线,这单再接,交付期得往后拖。”

  沈微澜没说话,走到墙边的大屏前。上面是全球订单热力图,原本灰暗的北欧区域现在一片亮红。她盯着看了几秒,转身:“不推单。”

  “可客户等不了。”春棠翻出排期表,“原定四十五天交付,现在最快也得六十天。已经有三个地方发了延期警告。”

  “那就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赶。”沈微澜坐回主位,“你去通知所有已签约客户,我们每三天更新一次生产进度,附现场视频。做不到的事不说,做到的,立刻报。”

  冬珞点头记下:“要不要开通直连通道?他们可以查订单状态。”

  “开。”沈微澜说,“账号密码一对一发,谁要查,自己看生产线实况。”

  春棠咬了咬笔帽:“问题是……产线真不够用。原来那家代工厂不肯增线,说怕影响品控。我问过三家备用厂,只有一家答应临时接单,还得等环评批文。”

  “别等批文。”沈微澜翻开供应商名录,“你刚才说有三家?把资料调出来。”

  春棠迅速调出表格。沈微澜一条条看过,手指停在其中一家名字上:“这家去年拿过绿色创新奖,厂房是智能恒温的,设备也新。为什么不接?”

  “说是排期满了。”春棠皱眉,“但我查他们最近的出货记录,其实有空档。”

  沈微澜冷笑一声:“那就是不想接。你马上约他们负责人视频,我亲自谈。”

  十分钟后,会议接通。对方是个中年男人,穿着工装,背景是车间一角。他一开口就说:“沈总,不是我不愿意合作,实在是人力调度不过来。”

  “你们上周给另一家公司做了紧急加单。”沈微澜语气平静,“三十六小时连轴转,出了八百台空气净化模组。那种非标件都能做,我们的标准件反而不行?”

  男人愣了下,没说话。

  “我知道你在等什么。”沈微澜往前倾了点,“等我降价,或者让出技术分成。但我不这么做。我可以给你两个条件——分段结算,首付百分之三十,每交付一批付一批;另外,第一批货验收后,我把你们列入战略供应名单,公开致谢。”

  男人还在犹豫。

  “你也可以拒绝。”沈微澜淡淡道,“但我刚签了北欧六城采购协议,下个月还要进中东。你觉得,三个月后,你是后悔今天没接这单,还是庆幸接了?”

  视频那头沉默了几秒。

  “沈总。”男人终于开口,“我需要一天时间走内部流程。”

  “给你十二小时。”沈微澜看了眼时间,“明天上午十点前答复,否则我换下一家。”

  挂断后,春棠松了口气:“应该能成。”

  “不一定。”沈微澜摇头,“但他会动心。人做事,不怕贪,就怕看不到好处。只要看见路,总会走一步试试。”

  话音刚落,夏蝉从门外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滤材那边出问题了。”

  “怎么?”

  “供应商提价三成。”夏蝉把文件递过去,“说原材料紧张,市场抢手。”

  沈微澜翻开报告,一页页看下去。忽然,她停在一张资金往来图上。

  “这个公司,三个月前和赵维旗下的环保科技有过两笔回款。”她指着其中一个账户,“金额不大,但走的是同一家离岸代理。”

  “故意抬价?”春棠脸色变了。

  “想逼我们妥协。”沈微澜合上文件,“走一趟吧。我亲自去谈。”

  半小时后,她站在供应商办公室门口。负责人是个瘦高男人,戴眼镜,说话慢条斯理:“沈总,真不是针对您。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涨,我们也是成本压力大。”

  “那你解释下。”沈微澜把资金图推过去,“为什么贵司在涨价前三天,突然给竞争对手打了一笔预付款?”

  男人眼神闪了一下。

  “我不告你,是因为还想留个合作余地。”沈微澜声音不高,“我现在带着政府认证、公益采购协议、还有北欧那边的运行数据来谈。只要你平价供货,三个月内不断料,我就把你写进‘长期伙伴’名单,发布会当众致谢。但如果……你继续这么玩,下次招标,我会建议监管部门查你的环保记录。”

  男人没说话,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

  “你有十分钟考虑。”沈微澜站起来,“我在楼下咖啡厅等。”

  她走后,负责人盯着那张资金图看了很久。最终拿起电话:“把合同改了,按原价续签三个月。”

  下午三点,新厂确认接入生产线,首批原料也在傍晚运抵仓库。冬珞在系统里建好调度模型,大屏上的交付周期重新变成绿色。

  “两条新线下周一起跑。”春棠核对完预付款,“加上原来的,月产能翻了一倍。”

  “还不够。”沈微澜看着地图,“北欧只是开始。东欧、中亚都有消息过来,得提前铺仓。”

  “建中转仓?”冬珞问。

  “建。”沈微澜点头,“选三个节点城市,备足配件和替换模块。客户坏了,二十四小时内换新。”

  春棠苦笑:“这成本不小。”

  “信誉比成本重要。”沈微澜说,“我们现在拼的不是便宜,是稳。”

  晚上八点,指挥室灯还亮着。秋蘅送来一碗汤,放在桌上:“喝点,别熬太晚。”

  “谢谢。”沈微澜端起来喝了口。

  “北欧那边用户反馈我也看了。”秋蘅站着没走,“有个监测员写了段话,说以前他们用的设备噪音大,夜里像打仗。现在这个,安静得像没人开过。”

  沈微澜笑了下:“那就把这个故事放进案例集。”

  “已经整理好了。”冬珞插话,“还有斯德哥尔摩那个孩子的照片。”

  “哪个孩子?”

  “过敏的小男孩。”冬珞调出一张图,“他妈妈说,儿子三个月没发作过了,第一次能在院子里玩一整天。”

  屋里安静了几秒。

  春棠轻声说:“咱们做的东西,真的有用。”

  “所以不能断。”沈微澜放下碗,“也不能降质。”

  她站起身,走到大屏前,签下最后一道调度令。系统提示音响起,履约率曲线重回安全区。

  “把这次的数据做成案例集。”她对冬珞说,“发给所有合作伙伴。”

  窗外夜色深沉,楼里灯火通明。冬珞敲下发送键,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已同步至全球节点】。

  沈微澜指尖在桌沿划过,忽然问:“那个小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冬珞刚要回答,春棠手机响了。

  她看了一眼,脸色微变:“中东那边……要提前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