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沈府蘅芜水榭的窗棂上还挂着昨夜未干的露珠。沈微澜立于案前,手中轻握一封密函,纸张略显陈旧,边角微微泛黄。她目光沉静如水,眉宇间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看来柳若蘅还不肯罢休,杏林阁与何青崖仍在暗中搞鬼,妄图借流言污蔑于我……”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轻叩声。
“夫人。”冬珞推门而入,神情肃然,“属下已查明,那泼皮所持传单确系从杏林阁流出,且其中几人曾在城南见过柳氏身边的贴身侍女。”
沈微澜缓缓放下密函,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似是在思索什么。片刻后,她抬眸一笑,眼底却不见暖意:“她倒是急了。”
春棠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斟了一盏新茶:“小姐,如今流言虽被压制,但若不主动破局,反倒显得我们束手无策。不如……趁势而起?”
沈微澜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随即轻轻点头:“不错,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她起身走向窗边,望着院中池畔垂柳随风轻摆,思绪渐远。
“让秋蘅设义诊吧。”她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一则为百姓解疾苦,二则也可借此机会,让世人知晓沈家并非无人。”
四婢皆是一怔,旋即齐齐应声。
“是,小姐。”
……
次日清晨,沈府侧门前便搭起了临时医棚,木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药材与器具,药香淡淡弥漫开来,引得附近街坊纷纷驻足观望。
“听说是沈家嫡女要设义诊?”一名老妇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医棚前,脸上满是疑惑。
“可不是嘛,说是有个叫秋蘅的医婢,医术了得。”旁边卖豆腐的小贩插嘴道,“前些日子户部侍郎家的小姐病得厉害,遍请名医无效,后来就是这位秋姑娘给治好的。”
“哎哟,这可是大好事!”老妇人连连点头,“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看得起大夫啊,能有这等善举,真是积德行善。”
人群渐渐聚拢,不少带着孩子的妇人、年迈的老者都围了过来。秋蘅手持银针,正专注地为一位咳嗽不止的小童施针。
“莫怕,只是一点凉意入肺,调养几日便好。”她声音温柔,手法娴熟,针尖轻巧刺入穴位,动作干净利落。
那小童母亲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姑娘,我家孩子这几日咳得厉害,连药铺都不肯收了。”
秋蘅将一小包草药递过去:“回去用温水煎服,每日两次,三日后再来复诊。”
“谢谢您,谢谢您!”那妇人连连作揖,眼角泛红。
……
与此同时,户部侍郎府内,侍郎夫人亲自提着一只锦盒走入沈府侧门。
“烦请通禀一声,我特来拜谢贵府那位神医。”她对守门仆妇说道,语气恭敬。
仆妇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沈微澜便在厅中接见了她。
“夫人亲临,实在不敢当。”沈微澜起身相迎,神色温和。
侍郎夫人忙拱手行礼:“沈小姐言重了,实是我母女欠恩难报。小儿之病,太医院几位御医都束手无策,偏偏令婢秋蘅一眼便看出症结所在,施针用药不过半日,便退了热、止了咳,此等医术,堪称神技!”
沈微澜淡笑:“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秋蘅能尽己之力,亦是她的福分。”
侍郎夫人连连摇头:“不不不,沈小姐太过谦逊。我今日特备薄礼,还有一方匾额,以表谢意。”
说罢,她示意随行之人将匾额抬入厅中。只见匾上赫然写着四个鎏金大字——
妙手回春
沈微澜起身走近细看,心中微微一动。
“此匾,赠予贵府那位秋姑娘。”侍郎夫人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已吩咐人四处宣扬,贵府此举,必将传颂京城。”
沈微澜含笑接过匾额,目光掠过侍郎夫人面容,忽然轻声道:“夫人可还有旁的事?”
侍郎夫人犹豫了一下,终是开口:“家中尚有一位长辈,常年体弱,近日又添怪疾,不知能否请那位秋姑娘……上门一诊?”
沈微澜微微颔首:“自然可以,改日我便命她前往。”
侍郎夫人千恩万谢而去。
待她走后,春棠轻声道:“小姐,此事若传开,贵女圈定会争相效仿,届时秋蘅之名,必成京中佳话。”
沈微澜端起茶盏,目光深远:“她们想看热闹也好,想寻医问药也罢,只要不越界,我便陪她们演一场戏。”
窗外,阳光正好,春风拂面,带来一阵花香。
……
数日后,沈府侧门义诊之事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不少达官贵人纷纷遣人送来厚礼,甚至有人亲自登门求医。
“妙手回春”匾额高悬于医棚之上,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她在人群中穿梭忙碌,神情专注。手中银针翻飞,药箱里珍藏的《本草图谱》已被翻得卷边,每一页都记录着她多年来的点滴心得。
春棠在账房中核对药材清单,发现一种名为“九节兰”的稀有草药已近告罄,眉头微蹙:“这药极为罕见,市面上几乎买不到,若后续再有人需要……”
“我已经派人去深山采药。”冬珞坐在一旁,手中舆图摊开,上面标注着几处隐秘药源地,“据线报,那边确实生长着大片九节兰。”
春棠点头:“如此甚好。”
……
夜色渐浓,医棚前的人群终于散去。秋蘅收拾完最后一副药方,才缓缓回到水榭。
沈微澜正在灯下写字,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辛苦你了。”
秋蘅轻声道:“能助人,是奴婢的福分。”
沈微澜搁笔,抬眸望她:“你可知,为何我让你设义诊?”
秋蘅略一思索,答道:“一是为了破局,二是为了立威。”
沈微澜笑意加深:“正是如此。柳若蘅以流言攻我,我便以仁心破之。世人皆知医者仁心,我沈家既懂医理,又乐于济世,谁还敢妄议?”
秋蘅轻轻点头:“小姐高明。”
沈微澜站起身,推开窗棂,夜风拂面而来,吹动她鬓边碎发。
“这场棋局,才刚开始。”她低声道,“接下来,该轮到我们出手了。”
远处灯火阑珊,街巷深处,隐约可见几道身影穿梭其间,似乎正忙碌着什么。
“看来柳若蘅还不肯罢休,杏林阁与何青崖仍在暗中搞鬼,妄图借流言污蔑于我……”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轻叩声。
“夫人。”冬珞推门而入,神情肃然,“属下已查明,那泼皮所持传单确系从杏林阁流出,且其中几人曾在城南见过柳氏身边的贴身侍女。”
沈微澜缓缓放下密函,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似是在思索什么。片刻后,她抬眸一笑,眼底却不见暖意:“她倒是急了。”
春棠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斟了一盏新茶:“小姐,如今流言虽被压制,但若不主动破局,反倒显得我们束手无策。不如……趁势而起?”
沈微澜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随即轻轻点头:“不错,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她起身走向窗边,望着院中池畔垂柳随风轻摆,思绪渐远。
“让秋蘅设义诊吧。”她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一则为百姓解疾苦,二则也可借此机会,让世人知晓沈家并非无人。”
四婢皆是一怔,旋即齐齐应声。
“是,小姐。”
……
次日清晨,沈府侧门前便搭起了临时医棚,木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药材与器具,药香淡淡弥漫开来,引得附近街坊纷纷驻足观望。
“听说是沈家嫡女要设义诊?”一名老妇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医棚前,脸上满是疑惑。
“可不是嘛,说是有个叫秋蘅的医婢,医术了得。”旁边卖豆腐的小贩插嘴道,“前些日子户部侍郎家的小姐病得厉害,遍请名医无效,后来就是这位秋姑娘给治好的。”
“哎哟,这可是大好事!”老妇人连连点头,“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看得起大夫啊,能有这等善举,真是积德行善。”
人群渐渐聚拢,不少带着孩子的妇人、年迈的老者都围了过来。秋蘅手持银针,正专注地为一位咳嗽不止的小童施针。
“莫怕,只是一点凉意入肺,调养几日便好。”她声音温柔,手法娴熟,针尖轻巧刺入穴位,动作干净利落。
那小童母亲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姑娘,我家孩子这几日咳得厉害,连药铺都不肯收了。”
秋蘅将一小包草药递过去:“回去用温水煎服,每日两次,三日后再来复诊。”
“谢谢您,谢谢您!”那妇人连连作揖,眼角泛红。
……
与此同时,户部侍郎府内,侍郎夫人亲自提着一只锦盒走入沈府侧门。
“烦请通禀一声,我特来拜谢贵府那位神医。”她对守门仆妇说道,语气恭敬。
仆妇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沈微澜便在厅中接见了她。
“夫人亲临,实在不敢当。”沈微澜起身相迎,神色温和。
侍郎夫人忙拱手行礼:“沈小姐言重了,实是我母女欠恩难报。小儿之病,太医院几位御医都束手无策,偏偏令婢秋蘅一眼便看出症结所在,施针用药不过半日,便退了热、止了咳,此等医术,堪称神技!”
沈微澜淡笑:“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秋蘅能尽己之力,亦是她的福分。”
侍郎夫人连连摇头:“不不不,沈小姐太过谦逊。我今日特备薄礼,还有一方匾额,以表谢意。”
说罢,她示意随行之人将匾额抬入厅中。只见匾上赫然写着四个鎏金大字——
妙手回春
沈微澜起身走近细看,心中微微一动。
“此匾,赠予贵府那位秋姑娘。”侍郎夫人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已吩咐人四处宣扬,贵府此举,必将传颂京城。”
沈微澜含笑接过匾额,目光掠过侍郎夫人面容,忽然轻声道:“夫人可还有旁的事?”
侍郎夫人犹豫了一下,终是开口:“家中尚有一位长辈,常年体弱,近日又添怪疾,不知能否请那位秋姑娘……上门一诊?”
沈微澜微微颔首:“自然可以,改日我便命她前往。”
侍郎夫人千恩万谢而去。
待她走后,春棠轻声道:“小姐,此事若传开,贵女圈定会争相效仿,届时秋蘅之名,必成京中佳话。”
沈微澜端起茶盏,目光深远:“她们想看热闹也好,想寻医问药也罢,只要不越界,我便陪她们演一场戏。”
窗外,阳光正好,春风拂面,带来一阵花香。
……
数日后,沈府侧门义诊之事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不少达官贵人纷纷遣人送来厚礼,甚至有人亲自登门求医。
“妙手回春”匾额高悬于医棚之上,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她在人群中穿梭忙碌,神情专注。手中银针翻飞,药箱里珍藏的《本草图谱》已被翻得卷边,每一页都记录着她多年来的点滴心得。
春棠在账房中核对药材清单,发现一种名为“九节兰”的稀有草药已近告罄,眉头微蹙:“这药极为罕见,市面上几乎买不到,若后续再有人需要……”
“我已经派人去深山采药。”冬珞坐在一旁,手中舆图摊开,上面标注着几处隐秘药源地,“据线报,那边确实生长着大片九节兰。”
春棠点头:“如此甚好。”
……
夜色渐浓,医棚前的人群终于散去。秋蘅收拾完最后一副药方,才缓缓回到水榭。
沈微澜正在灯下写字,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辛苦你了。”
秋蘅轻声道:“能助人,是奴婢的福分。”
沈微澜搁笔,抬眸望她:“你可知,为何我让你设义诊?”
秋蘅略一思索,答道:“一是为了破局,二是为了立威。”
沈微澜笑意加深:“正是如此。柳若蘅以流言攻我,我便以仁心破之。世人皆知医者仁心,我沈家既懂医理,又乐于济世,谁还敢妄议?”
秋蘅轻轻点头:“小姐高明。”
沈微澜站起身,推开窗棂,夜风拂面而来,吹动她鬓边碎发。
“这场棋局,才刚开始。”她低声道,“接下来,该轮到我们出手了。”
远处灯火阑珊,街巷深处,隐约可见几道身影穿梭其间,似乎正忙碌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