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轻拂,沈府蘅芜水榭灯火微明。沈微澜立于窗前,手中一卷舆图尚未收起,目光却已越过院墙,投向远方那片幽深的夜色。
她低声自语,唇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秋蘅站在身后,神色平静:“秋蘅明白小姐深意,一切自有安排。”
沈微澜缓缓转身,眼底透出一丝锐利:“之前以仁心应对柳若蘅流言之事,让世人看到沈家懂医理、乐济世,谁还敢轻易妄议?”
秋蘅轻轻点头,正欲答话,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冬珞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神情凝重。
“小姐,宗族那边出了事。”
沈微澜眉峰微挑:“说。”
“三房婶母昨日在祠堂祭祖时,声称南海珍珠失窃,并怀疑是水榭侍女所为。今日清晨,宗族召集众人齐聚祠堂,要查个水落石出。”
沈微澜闻言,神色未变,只是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茶盏边缘,似在思索什么。
春棠站在一旁,皱眉道:“这珍珠不是由三房保管么?怎会反咬一口?”
“正是如此。”冬珞语气冷静,“但三房婶母口口声声说是亲眼见水榭侍女深夜出入祠堂,言语间颇有煽动之意,不少宗亲已被蛊惑。”
沈微澜垂眸一笑,眼中却无半分暖意:“她倒是急了。”
她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望着夜色下寂静的庭院:“看来,是时候让她们看看,我们并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
翌日清晨,沈府宗族祠堂内已聚集了不少人。
三房婶母一身素衣,面容哀戚,正对着一位年长长辈哭诉:“那南海珍珠乃先祖遗物,珍贵非常,如今竟不翼而飞,定是有人趁夜潜入祠堂偷盗……奴婢亲眼瞧见,昨夜有黑影从水榭方向而来!”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一震,纷纷侧目看向站在一旁的沈微澜。
沈微澜神色淡然,目光扫过三房婶母袖口,忽而停驻。
那袖口边缘,隐约沾着几粒细碎的白色粉末,在晨光下泛着微微光泽。
她不动声色地朝冬珞微微颔首。
冬珞上前一步,声音清冷:“三夫人可否容我细查一番?”
三房婶母一愣,随即强作镇定:“自然可以,老身也盼早日查明真相。”
冬珞不语,只静静环视四周,目光落在祠堂角落的一座香炉上。
那香炉通体漆黑,炉脚雕着盘龙纹,炉口处却有些异样——香灰堆积得过于整齐,仿佛刚刚被人翻动过。
她缓步走近,伸手轻轻拨开炉中残灰,指尖触及一处硬物。
众人屏息凝神。
只见她从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珍珠,珠光温润,正是失踪的南海珍珠之一。
全场哗然。
三房婶母脸色骤变,连连后退两步:“这、这不可能……我怎会……”
“三夫人袖口上的珍珠粉,”冬珞将珍珠举至空中,目光如冰,“与这颗珠子出自同一出处。且您方才说话时,手指不自觉地往香炉方向微颤三次,足见心中有鬼。”
她顿了顿,语气不疾不徐:“人心如冰,鉴之即明。三夫人此举,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
祠堂内一片死寂。
片刻后,几位年长宗亲互相对视一眼,终于有人开口:“原来如此……沈小姐身边果然有能人。”
沈微澜淡淡一笑,目光扫过众人:“诸位既然已知真相,不知还有何疑虑?”
众人纷纷低头避其锋芒,再无人敢质疑沈微澜。
三房婶母瘫坐在地,面色惨白,喃喃道:“完了……完了……”
沈微澜却不看她,只对身旁仆妇吩咐:“将珍珠送回原处,勿扰先祖安息。”
仆妇应声而去。
她转身迈步离开祠堂,冬珞紧随其后。
走出祠堂大门,阳光洒在脸上,温暖而明亮。
“小姐下一步,打算如何?”冬珞低声问道。
沈微澜停下脚步,抬眸望向远处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
“接下来,该轮到我们出手了。”
……
此事传开后,沈府上下对沈微澜的态度悄然转变。
曾经那些对她心存偏见的人,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昔日的镇国侯夫人,早已不再是那个只会隐忍的女子。
春棠在账房核对药材清单,听到外头议论纷纷,嘴角微扬:“小姐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
“不止。”夏蝉靠在门框上,手中把玩着蝉翼软剑,“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看清了,咱们不是好惹的。”
秋蘅则继续忙碌于医棚之中,每日为百姓施针问诊,名声渐起。
那‘妙手回春’的匾额在医棚上方熠熠生辉,已然成为京城街头一道独特的景致。
数日后,户部侍郎府送来谢礼,连带几位朝中大人的夫人也遣人登门求医。
沈微澜一一接待,谈笑自若,举止从容。
而在暗处,冬珞依旧默默整理舆图与情报,将一切蛛丝马迹尽收眼底。
“小姐,属下查到,三房与柳若蘅之间,似乎早有往来。”她在书房低声禀报。
沈微澜正在写一幅字,闻言笔锋一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朵小小的梅花。
“果然是她授意。”她放下笔,抬眸看向窗外,“她以为借刀杀人便可除我,殊不知,这一刀,反倒砍断了她的退路。”
冬珞点头:“她不会善罢甘休。”
“当然。”沈微澜轻笑,“我也没打算放过她。”
……
夜幕降临,沈府后园小径上,几道身影悄无声息地穿行其间。
一人低声询问:“东西都安排好了?”
“妥当。”另一人压低声音,“明日午时,三房的私库便会起火。”
“很好。”那人冷笑一声,“等他们焦头烂额之时,便是我们出手的机会。”
远处,沈微澜立于阁楼之上,遥遥望着那几道消失在黑暗中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你以为我在明处,其实你才是真正的靶子。”
她转身,对身后守候的夏蝉轻声道:“去吧,别让他们失望。”
她低声自语,唇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秋蘅站在身后,神色平静:“秋蘅明白小姐深意,一切自有安排。”
沈微澜缓缓转身,眼底透出一丝锐利:“之前以仁心应对柳若蘅流言之事,让世人看到沈家懂医理、乐济世,谁还敢轻易妄议?”
秋蘅轻轻点头,正欲答话,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冬珞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神情凝重。
“小姐,宗族那边出了事。”
沈微澜眉峰微挑:“说。”
“三房婶母昨日在祠堂祭祖时,声称南海珍珠失窃,并怀疑是水榭侍女所为。今日清晨,宗族召集众人齐聚祠堂,要查个水落石出。”
沈微澜闻言,神色未变,只是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茶盏边缘,似在思索什么。
春棠站在一旁,皱眉道:“这珍珠不是由三房保管么?怎会反咬一口?”
“正是如此。”冬珞语气冷静,“但三房婶母口口声声说是亲眼见水榭侍女深夜出入祠堂,言语间颇有煽动之意,不少宗亲已被蛊惑。”
沈微澜垂眸一笑,眼中却无半分暖意:“她倒是急了。”
她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望着夜色下寂静的庭院:“看来,是时候让她们看看,我们并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
翌日清晨,沈府宗族祠堂内已聚集了不少人。
三房婶母一身素衣,面容哀戚,正对着一位年长长辈哭诉:“那南海珍珠乃先祖遗物,珍贵非常,如今竟不翼而飞,定是有人趁夜潜入祠堂偷盗……奴婢亲眼瞧见,昨夜有黑影从水榭方向而来!”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一震,纷纷侧目看向站在一旁的沈微澜。
沈微澜神色淡然,目光扫过三房婶母袖口,忽而停驻。
那袖口边缘,隐约沾着几粒细碎的白色粉末,在晨光下泛着微微光泽。
她不动声色地朝冬珞微微颔首。
冬珞上前一步,声音清冷:“三夫人可否容我细查一番?”
三房婶母一愣,随即强作镇定:“自然可以,老身也盼早日查明真相。”
冬珞不语,只静静环视四周,目光落在祠堂角落的一座香炉上。
那香炉通体漆黑,炉脚雕着盘龙纹,炉口处却有些异样——香灰堆积得过于整齐,仿佛刚刚被人翻动过。
她缓步走近,伸手轻轻拨开炉中残灰,指尖触及一处硬物。
众人屏息凝神。
只见她从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珍珠,珠光温润,正是失踪的南海珍珠之一。
全场哗然。
三房婶母脸色骤变,连连后退两步:“这、这不可能……我怎会……”
“三夫人袖口上的珍珠粉,”冬珞将珍珠举至空中,目光如冰,“与这颗珠子出自同一出处。且您方才说话时,手指不自觉地往香炉方向微颤三次,足见心中有鬼。”
她顿了顿,语气不疾不徐:“人心如冰,鉴之即明。三夫人此举,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
祠堂内一片死寂。
片刻后,几位年长宗亲互相对视一眼,终于有人开口:“原来如此……沈小姐身边果然有能人。”
沈微澜淡淡一笑,目光扫过众人:“诸位既然已知真相,不知还有何疑虑?”
众人纷纷低头避其锋芒,再无人敢质疑沈微澜。
三房婶母瘫坐在地,面色惨白,喃喃道:“完了……完了……”
沈微澜却不看她,只对身旁仆妇吩咐:“将珍珠送回原处,勿扰先祖安息。”
仆妇应声而去。
她转身迈步离开祠堂,冬珞紧随其后。
走出祠堂大门,阳光洒在脸上,温暖而明亮。
“小姐下一步,打算如何?”冬珞低声问道。
沈微澜停下脚步,抬眸望向远处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
“接下来,该轮到我们出手了。”
……
此事传开后,沈府上下对沈微澜的态度悄然转变。
曾经那些对她心存偏见的人,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昔日的镇国侯夫人,早已不再是那个只会隐忍的女子。
春棠在账房核对药材清单,听到外头议论纷纷,嘴角微扬:“小姐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
“不止。”夏蝉靠在门框上,手中把玩着蝉翼软剑,“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看清了,咱们不是好惹的。”
秋蘅则继续忙碌于医棚之中,每日为百姓施针问诊,名声渐起。
那‘妙手回春’的匾额在医棚上方熠熠生辉,已然成为京城街头一道独特的景致。
数日后,户部侍郎府送来谢礼,连带几位朝中大人的夫人也遣人登门求医。
沈微澜一一接待,谈笑自若,举止从容。
而在暗处,冬珞依旧默默整理舆图与情报,将一切蛛丝马迹尽收眼底。
“小姐,属下查到,三房与柳若蘅之间,似乎早有往来。”她在书房低声禀报。
沈微澜正在写一幅字,闻言笔锋一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朵小小的梅花。
“果然是她授意。”她放下笔,抬眸看向窗外,“她以为借刀杀人便可除我,殊不知,这一刀,反倒砍断了她的退路。”
冬珞点头:“她不会善罢甘休。”
“当然。”沈微澜轻笑,“我也没打算放过她。”
……
夜幕降临,沈府后园小径上,几道身影悄无声息地穿行其间。
一人低声询问:“东西都安排好了?”
“妥当。”另一人压低声音,“明日午时,三房的私库便会起火。”
“很好。”那人冷笑一声,“等他们焦头烂额之时,便是我们出手的机会。”
远处,沈微澜立于阁楼之上,遥遥望着那几道消失在黑暗中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你以为我在明处,其实你才是真正的靶子。”
她转身,对身后守候的夏蝉轻声道:“去吧,别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