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朱红大门在身后沉重合拢,落栓声如断头台的铡刀般决绝。李歆站在庭院中央,环视这座他生活了二十二年的宫苑,此刻却觉得陌生如牢笼。
“殿下,请回内殿吧。”新任的东宫卫队统领王屹面无表情地说道。他是李暠的心腹将领,以铁面无私着称。
李歆冷笑一声:“怎么,王将军还怕我插翅飞了不成?”
王屹不为所动:“末将只是奉命行事。从今日起,东宫所有人等不得随意出入,一应饮食用度由专人送达。殿下若有需求,可告知末将代为转达。”
李歆拂袖转身,大步走向内殿。他能感觉到身后那些士兵的目光,同情、警惕、甚至幸灾乐祸,种种情绪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他困在这方天地之中。
内殿里,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宫女跪地相迎,个个面带忧色。
“都起来吧。”李歆疲惫地挥手,“该做什么做什么去,本王还没死呢。”
话虽如此,当他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满架经史子集,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父亲这一手来得太快太狠,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更让他心惊的是,父亲似乎早已料到他的行动,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自投罗网。
“殿下,崔少傅求见。”门外太监低声通传。
李歆精神一振:“快请!”
崔延之佝偻着身子进来,脸色比昨日更加憔悴。老人一见面就要下跪,被李歆急忙扶住。
“少傅何须如此!”
“老臣有负殿下所托啊!”崔延之老泪纵横,“未能劝阻殿下行险,致有今日之困...”
李歆扶老人坐下,亲自为他斟茶:“少傅不必自责,是本王太过冲动。只是我不明白,父王为何...”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注意到崔延之微微摇头,眼神瞥向殿外值守的士兵。
李歆会意,改口道:“...为何要如此对待自家骨肉。罢了,不说这些。少傅可知朝中近日有何动向?”
崔延之叹了口气,声音略高了些,显然是说给外面的人听:“陛下已决定明日正式接见北秦使臣,商讨...归附事宜。满朝文武,大多赞同陛下圣断。”
但在说话的同时,老人用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划了三个字:有内应。
李歆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连张尚书、杨将军他们也赞同吗?”
“大势所趋啊。”崔延之继续在案上划字:小心饮食。
这番无声的交流让李歆脊背发凉。父亲不仅软禁了他,还在东宫安插了眼线,甚至可能在他的饮食中做手脚?
送走崔延之后,李歆独自在书房踱步,心乱如麻。他想起三个月前与北凉世子沮渠兴国的秘密会面,当时对方信誓旦旦表示若西凉起兵,北凉必倾力相助。如今想来,那番慷慨陈词未免太过轻易。
“难道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李歆喃喃自语。
晚膳时分,果然有专人送来食盒。菜色一如既往地精致,但李歆盯着那碗参鸡汤,迟迟没有动筷。
“殿下为何不用膳?”侍立在旁的小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歆抬眼看了看这个名叫小顺子的太监,他已在东宫伺候三年,平日里沉默寡言,做事却很是稳妥。
“今日没什么胃口。”李歆推开盘盏,“撤下去吧。”
小顺子面露难色:“陛下特意吩咐御膳房为殿下准备了滋补汤品,若是原样送回,只怕...”
李歆心中一动,父亲果然特别关照过他的饮食。他重新端详那碗汤,汤色清亮,香气扑鼻,看不出任何异常。
“那就放着吧,本王待会儿再用。”
小顺子只得退到一旁。李歆拿起书卷,假装阅读,余光却注意着那个小太监。果然,不过一炷香时间,小顺子的目光已经多次飘向那碗未曾动过的汤。
夜深人静,李歆屏退左右,独留寝殿。他取出藏在枕下的银簪,小心探入傍晚留下的汤水中。片刻后取出,银簪依旧光亮如初。
“没有毒?”李歆皱眉,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
忽然,窗外传来极轻微的叩击声。李歆警觉地握紧银簪:“谁?”
“殿下,是我,张珩。”窗外人低声回应。
李歆又惊又喜,急忙开窗。只见张珩一身夜行衣,敏捷地翻窗而入。
“你怎么进来的?外面守卫森严...”
“臣家中世代在敦煌为官,对这王宫密道略知一二。”张珩顾不上行礼,急切道,“殿下,情况不妙。陛下已彻底倒向北秦,明日朝会就将签署归附协议。”
李歆咬牙:“我就知道!那些主战的大臣呢?”
“大多被控制起来了。”张珩压低声音,“更可怕的是,我们中间有内奸。殿下今日的行动,陛下似乎早就知晓。”
李歆想起日间崔延之的警告,心中一沉:“你可有怀疑之人?”
张珩犹豫片刻:“臣不敢妄言。但殿下可记得,那日北凉世子送来密信,力劝殿下起兵,声称北凉愿为后援?”
“自然记得。”
“臣近日暗中查访,发现那送信之人根本就不是北凉使者,而是假扮的!”张珩语出惊人,“那人进入敦煌后,最后出现的地方是...是崔少傅的府邸。”
李歆如遭雷击:“不可能!少傅追随我李家多年,怎会...”
“臣也不敢相信。但多方查证,确实如此。”张珩道,“恐怕崔少傅早已被收买,故意怂恿殿下行动,好让陛下有理由软禁您。”
李歆跌坐在榻上,脑中一片混乱。那个从小教导他忠君爱国之道的老人,那个在他被软禁后第一时间前来探望的师长,竟然是内奸?
“还有更糟的。”张珩继续道,“北秦使团中混入了慕容月的亲信,正在暗中接触朝中大臣,许以重利。据说...据说连禁军副统领都被收买了。”
李歆只觉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他终于明白,父亲之所以选择归附,不仅仅是因为北秦的强大武力,更是因为西凉内部早已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殿下,我们还有机会。”张珩眼中闪着倔强的光,“只要明日朝会之前,殿下能出现在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露北秦的阴谋...”
“如何揭露?我现在连东宫都出不去!”李歆苦笑。
张珩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纸:“这是臣这些日子收集的证据,包括那个假使者的画像、与北秦勾结的官员名单...只要殿下能现身朝堂,必能唤醒那些尚有血性的臣子!”
李歆接过羊皮纸,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失败,不仅是自己,连张珩和所有支持他的人都将万劫不复。
“那些密道...”他最终问道,“能通到大殿吗?”
张珩眼中燃起希望:“有一条少有人知的通道,可直达大殿偏室。但出口处可能有守卫...”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和王屹的声音:“殿下可曾安歇?”
李歆与张珩对视一眼,后者迅速躲入帷幔之后。李歆急忙吹灭蜡烛,和衣卧倒在榻上,假装已经入睡。
殿门被轻轻推开,王屹举着灯笼走进来,在寝殿内巡视一圈。李歆闭眼假寐,心跳如鼓。
王屹在殿内停留片刻,忽然道:“夜深露重,殿下若需添被,可唤值守太监。”
李歆不敢回应,继续装睡。王屹似乎没有发现异常,终于转身离去。
待脚步声远去,张珩才从帷幔后闪出,已是满头冷汗。
“太险了!王屹似乎起了疑心。”李歆坐起身,神色凝重,“你说的那条密道,入口在何处?”
“就在东宫后园的假山之中。”张珩道,“但如今东宫守卫增加了一倍,要避开耳目到达那里绝非易事。”
李沉思片刻,眼中闪过决绝:“那就需要有人制造混乱,引开守卫的注意力。”
“殿下的意思是...”
“你过来。”李歆附在张珩耳边低声吩咐起来。
半个时辰后,东宫西北角突然火光冲天,有人高喊“走水了!”守卫们一阵骚动,部分人被调往救火。
就在这混乱之中,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潜入后园,迅速隐入假山的阴影之中。
李歆按照张珩指示,移开一块看似固定的山石,露出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里面漆黑一片,只能摸索着前进。
密道狭窄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味。李歆屏息前行,心中五味杂陈——他就要公然反抗自己的父亲,这可能意味着父子之情的彻底决裂。
但想到西凉数百年的基业,想到那些被北秦蛊惑的大臣,他又坚定了决心。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人声。李歆心中一紧,放缓脚步,悄悄靠近。
透过石缝,他看见两个侍卫正守在密道出口处,低声交谈:
“...明日过后,敦煌就要改天换日喽。”
“谁说不是呢。听说北秦许了陛下一个敦煌公的爵位,还能继续管着太学。”
“那也比打仗强啊!你说太子殿下怎么就那么想不开呢?”
“年轻人,热血上头呗。不过陛下也是,软禁就软禁,何必在饮食里下那慢性的...”
李歆如遭雷击,几乎站立不稳。父亲果然在他的饮食中做了手脚!那碗汤...
就在这时,他怀中的羊皮纸不小心滑落,发出轻微的声响。
“谁在那里?”侍卫警觉地喝道。
李歆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另一个侍卫笑道:“疑神疑鬼什么?肯定是老鼠。这老密道里多的是。”
“还是查看一下为好。”
脚步声逐渐靠近。李歆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手紧紧握住藏在袖中的匕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突然传来钟声——那是朝会即将开始的信号。
“快换班了!走吧,别管什么老鼠了。”
脚步声渐远。李歆瘫坐在黑暗中,浑身已被冷汗湿透。
他捡起羊皮纸,挣扎着站起身。现在他更加确定,必须阻止这场交易。不仅为了西凉,也为了自己的性命。
推开密道的暗门,他发现自己正在大殿偏室的帘幕之后。透过缝隙,可以看见文武百官已经位列两旁,父亲端坐龙椅,北秦使臣站在殿中,手捧国书。
归附仪式,即将开始。
“殿下,请回内殿吧。”新任的东宫卫队统领王屹面无表情地说道。他是李暠的心腹将领,以铁面无私着称。
李歆冷笑一声:“怎么,王将军还怕我插翅飞了不成?”
王屹不为所动:“末将只是奉命行事。从今日起,东宫所有人等不得随意出入,一应饮食用度由专人送达。殿下若有需求,可告知末将代为转达。”
李歆拂袖转身,大步走向内殿。他能感觉到身后那些士兵的目光,同情、警惕、甚至幸灾乐祸,种种情绪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他困在这方天地之中。
内殿里,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宫女跪地相迎,个个面带忧色。
“都起来吧。”李歆疲惫地挥手,“该做什么做什么去,本王还没死呢。”
话虽如此,当他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满架经史子集,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父亲这一手来得太快太狠,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更让他心惊的是,父亲似乎早已料到他的行动,布下天罗地网只等他自投罗网。
“殿下,崔少傅求见。”门外太监低声通传。
李歆精神一振:“快请!”
崔延之佝偻着身子进来,脸色比昨日更加憔悴。老人一见面就要下跪,被李歆急忙扶住。
“少傅何须如此!”
“老臣有负殿下所托啊!”崔延之老泪纵横,“未能劝阻殿下行险,致有今日之困...”
李歆扶老人坐下,亲自为他斟茶:“少傅不必自责,是本王太过冲动。只是我不明白,父王为何...”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注意到崔延之微微摇头,眼神瞥向殿外值守的士兵。
李歆会意,改口道:“...为何要如此对待自家骨肉。罢了,不说这些。少傅可知朝中近日有何动向?”
崔延之叹了口气,声音略高了些,显然是说给外面的人听:“陛下已决定明日正式接见北秦使臣,商讨...归附事宜。满朝文武,大多赞同陛下圣断。”
但在说话的同时,老人用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划了三个字:有内应。
李歆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连张尚书、杨将军他们也赞同吗?”
“大势所趋啊。”崔延之继续在案上划字:小心饮食。
这番无声的交流让李歆脊背发凉。父亲不仅软禁了他,还在东宫安插了眼线,甚至可能在他的饮食中做手脚?
送走崔延之后,李歆独自在书房踱步,心乱如麻。他想起三个月前与北凉世子沮渠兴国的秘密会面,当时对方信誓旦旦表示若西凉起兵,北凉必倾力相助。如今想来,那番慷慨陈词未免太过轻易。
“难道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李歆喃喃自语。
晚膳时分,果然有专人送来食盒。菜色一如既往地精致,但李歆盯着那碗参鸡汤,迟迟没有动筷。
“殿下为何不用膳?”侍立在旁的小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歆抬眼看了看这个名叫小顺子的太监,他已在东宫伺候三年,平日里沉默寡言,做事却很是稳妥。
“今日没什么胃口。”李歆推开盘盏,“撤下去吧。”
小顺子面露难色:“陛下特意吩咐御膳房为殿下准备了滋补汤品,若是原样送回,只怕...”
李歆心中一动,父亲果然特别关照过他的饮食。他重新端详那碗汤,汤色清亮,香气扑鼻,看不出任何异常。
“那就放着吧,本王待会儿再用。”
小顺子只得退到一旁。李歆拿起书卷,假装阅读,余光却注意着那个小太监。果然,不过一炷香时间,小顺子的目光已经多次飘向那碗未曾动过的汤。
夜深人静,李歆屏退左右,独留寝殿。他取出藏在枕下的银簪,小心探入傍晚留下的汤水中。片刻后取出,银簪依旧光亮如初。
“没有毒?”李歆皱眉,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
忽然,窗外传来极轻微的叩击声。李歆警觉地握紧银簪:“谁?”
“殿下,是我,张珩。”窗外人低声回应。
李歆又惊又喜,急忙开窗。只见张珩一身夜行衣,敏捷地翻窗而入。
“你怎么进来的?外面守卫森严...”
“臣家中世代在敦煌为官,对这王宫密道略知一二。”张珩顾不上行礼,急切道,“殿下,情况不妙。陛下已彻底倒向北秦,明日朝会就将签署归附协议。”
李歆咬牙:“我就知道!那些主战的大臣呢?”
“大多被控制起来了。”张珩压低声音,“更可怕的是,我们中间有内奸。殿下今日的行动,陛下似乎早就知晓。”
李歆想起日间崔延之的警告,心中一沉:“你可有怀疑之人?”
张珩犹豫片刻:“臣不敢妄言。但殿下可记得,那日北凉世子送来密信,力劝殿下起兵,声称北凉愿为后援?”
“自然记得。”
“臣近日暗中查访,发现那送信之人根本就不是北凉使者,而是假扮的!”张珩语出惊人,“那人进入敦煌后,最后出现的地方是...是崔少傅的府邸。”
李歆如遭雷击:“不可能!少傅追随我李家多年,怎会...”
“臣也不敢相信。但多方查证,确实如此。”张珩道,“恐怕崔少傅早已被收买,故意怂恿殿下行动,好让陛下有理由软禁您。”
李歆跌坐在榻上,脑中一片混乱。那个从小教导他忠君爱国之道的老人,那个在他被软禁后第一时间前来探望的师长,竟然是内奸?
“还有更糟的。”张珩继续道,“北秦使团中混入了慕容月的亲信,正在暗中接触朝中大臣,许以重利。据说...据说连禁军副统领都被收买了。”
李歆只觉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他终于明白,父亲之所以选择归附,不仅仅是因为北秦的强大武力,更是因为西凉内部早已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殿下,我们还有机会。”张珩眼中闪着倔强的光,“只要明日朝会之前,殿下能出现在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露北秦的阴谋...”
“如何揭露?我现在连东宫都出不去!”李歆苦笑。
张珩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纸:“这是臣这些日子收集的证据,包括那个假使者的画像、与北秦勾结的官员名单...只要殿下能现身朝堂,必能唤醒那些尚有血性的臣子!”
李歆接过羊皮纸,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失败,不仅是自己,连张珩和所有支持他的人都将万劫不复。
“那些密道...”他最终问道,“能通到大殿吗?”
张珩眼中燃起希望:“有一条少有人知的通道,可直达大殿偏室。但出口处可能有守卫...”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和王屹的声音:“殿下可曾安歇?”
李歆与张珩对视一眼,后者迅速躲入帷幔之后。李歆急忙吹灭蜡烛,和衣卧倒在榻上,假装已经入睡。
殿门被轻轻推开,王屹举着灯笼走进来,在寝殿内巡视一圈。李歆闭眼假寐,心跳如鼓。
王屹在殿内停留片刻,忽然道:“夜深露重,殿下若需添被,可唤值守太监。”
李歆不敢回应,继续装睡。王屹似乎没有发现异常,终于转身离去。
待脚步声远去,张珩才从帷幔后闪出,已是满头冷汗。
“太险了!王屹似乎起了疑心。”李歆坐起身,神色凝重,“你说的那条密道,入口在何处?”
“就在东宫后园的假山之中。”张珩道,“但如今东宫守卫增加了一倍,要避开耳目到达那里绝非易事。”
李沉思片刻,眼中闪过决绝:“那就需要有人制造混乱,引开守卫的注意力。”
“殿下的意思是...”
“你过来。”李歆附在张珩耳边低声吩咐起来。
半个时辰后,东宫西北角突然火光冲天,有人高喊“走水了!”守卫们一阵骚动,部分人被调往救火。
就在这混乱之中,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潜入后园,迅速隐入假山的阴影之中。
李歆按照张珩指示,移开一块看似固定的山石,露出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里面漆黑一片,只能摸索着前进。
密道狭窄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霉味。李歆屏息前行,心中五味杂陈——他就要公然反抗自己的父亲,这可能意味着父子之情的彻底决裂。
但想到西凉数百年的基业,想到那些被北秦蛊惑的大臣,他又坚定了决心。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人声。李歆心中一紧,放缓脚步,悄悄靠近。
透过石缝,他看见两个侍卫正守在密道出口处,低声交谈:
“...明日过后,敦煌就要改天换日喽。”
“谁说不是呢。听说北秦许了陛下一个敦煌公的爵位,还能继续管着太学。”
“那也比打仗强啊!你说太子殿下怎么就那么想不开呢?”
“年轻人,热血上头呗。不过陛下也是,软禁就软禁,何必在饮食里下那慢性的...”
李歆如遭雷击,几乎站立不稳。父亲果然在他的饮食中做了手脚!那碗汤...
就在这时,他怀中的羊皮纸不小心滑落,发出轻微的声响。
“谁在那里?”侍卫警觉地喝道。
李歆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另一个侍卫笑道:“疑神疑鬼什么?肯定是老鼠。这老密道里多的是。”
“还是查看一下为好。”
脚步声逐渐靠近。李歆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手紧紧握住藏在袖中的匕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突然传来钟声——那是朝会即将开始的信号。
“快换班了!走吧,别管什么老鼠了。”
脚步声渐远。李歆瘫坐在黑暗中,浑身已被冷汗湿透。
他捡起羊皮纸,挣扎着站起身。现在他更加确定,必须阻止这场交易。不仅为了西凉,也为了自己的性命。
推开密道的暗门,他发现自己正在大殿偏室的帘幕之后。透过缝隙,可以看见文武百官已经位列两旁,父亲端坐龙椅,北秦使臣站在殿中,手捧国书。
归附仪式,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