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宫的大殿内,虽经粗略打扫,仍掩不住梁柱上的刀斧痕迹和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此刻,这里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关乎生死存亡的议政。
陈衍端坐于临时搬来的胡床之上,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下方分列两侧的文武重臣。王镇恶、独孤信、崔浩以及各部主要官员皆在,人人脸上带着疲惫,更带着大战之后亟待处理的千头万绪。
首要议题,便是那多达四万余人的北魏降卒。如何处置,关乎洛阳稳定,更关乎北秦未来的战略。
“陛下!”一员性情刚猛的武将率先出列,声如洪钟,“这些魏虏,顽固不化,伤我将士无数!如今沦为阶下囚,正当尽数坑杀,以祭我军英灵,亦可绝后患!”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几名将领的附和,殿内弥漫起一股肃杀之气。
“不可!”文官队列中,一位年迈的谋臣立刻反驳,须发皆颤,“杀降不祥,且易失天下人心!洛阳初定,四方瞩目,若行此酷烈之事,恐令北方未附之州郡军民拼死抵抗,于陛下仁德之名有损!不如尽数释放,显我天朝胸怀。”
“释放?”另一名务实派的官员摇头,“数万青壮,释放而去,不过是让他们重回北魏,他日又成我军阵前之敌!岂非纵虎归山?且如今洛阳粮草虽丰,亦无力白白养活数万张口!”
殿内争论顿起,杀、放、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陈衍静静听着,直至争论稍歇,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住了所有嘈杂:“坑杀,失仁失义,非王道所为。释放,资敌劳民,非智者所取。”
他目光锐利,看向负责军纪与情报的将领:“降卒之中,各级军官、拓跋宗室、死忠之士,可能甄别?”
“回陛下,正在加紧甄别,已有初步名录。”
“好。”陈衍下令,“所有军官、宗室、顽固者,另行严加看管,日后或可换俘,或另作他用。其余普通士卒,逐一登记造册,十人一联,互相担保。”
他略一沉吟,继续道:“将其分为三部。其一,择其精壮老实者,打散编制,充入辅兵营,负责运输、筑营等杂役,严加看管,以观后效。其二,剩余大部,即刻投入洛阳城防修复及各官署营房重建之役,以工代赈,每日供给口粮,表现优异者,日后可酌减役期或赐田安置。其三,老弱伤病者,医治后,待局势稳定,分批释放,让其归乡传播朕之仁政,亦可动摇北魏人心。”
此令一下,既展现了怀柔,又利用了人力,更隐含分化瓦解之策,可谓面面俱到。众臣闻言,稍加思索,便纷纷躬身:“陛下圣明!”
命令迅速被传达至城外的战俘营。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北魏降卒得知性命得保,且只需劳作便可换得食物,骚动的人心渐渐平复下来,在北秦军士的监督下,开始被编队,准备投入巨大的工程之中。
几乎同时,工械营大匠被召入殿内,呈上了详细的城防损毁图谱。
“陛下,”老匠师指着图谱,面色凝重,“此次攻城,尤其是东南角‘火药惊雷’之处,墙体崩塌十余丈,基座亦受震动,修复极难。其余各段城墙皆有不同程度损毁,垛口、箭楼、马面毁坏无数。四门瓮城均有损伤,千斤闸机括部分损坏。护城壕多处被填平……”
陈衍看着那标注详尽的图谱,沉声道:“城防乃洛阳安危所系,亦是震慑四方之根本。修复之事,刻不容缓!朕授你全权,可调用一切人力物力!降卒、城内民夫、乃至我军士卒,皆听你调度!所需砖石木料,就地取材,拆毁无用营垒、破损民居亦可!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城墙初步合拢,三月之内,城防恢复旧观,甚至更胜往昔!”
“臣,遵旨!”老匠师领命而去。
很快,洛阳城墙上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数以万计的降卒和民夫在北秦军士的监督下,清理废墟,搬运砖石,和泥砌墙。号子声、锤凿声、号令声取代了曾经的杀声,响彻城头。工械营的匠人们四处指导,测量规划。巨大的脚手架搭建起来,场面热火朝天。修复城墙,成为了消化降卒、安定人心、巩固战果最直观的体现。
与此同时,慕容月主导的对洛阳府库、官仓的接收清点工作也接近尾声。一份详细的清单呈送到了陈衍案头。
看着清单上罗列的数字,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陈衍,也不禁为之动容。
粮仓:粟米、麦子等各类存粮堆积如山,初步估算竟达百万石之巨,足以支撑洛阳全城军民数年之用,或供养大军长期征战。
武库:缴获的刀枪剑戟、弓弩箭矢、盔甲盾牌数以十万计,虽制式不一,但稍加修缮便可装备大军。
财帛:库府中金银铜钱、绢帛绸缎价值连城,堪称巨富。
此外,还有大量牛马牲畜、车辆、以及各类手工业工匠名册……
“洛阳之富,果甲天下。”崔浩抚须感叹,“得此根基,陛下大业可期矣!”
陈衍颔首,吩咐道:“妥善保管,登记造册。粮食优先保障军需与赈济,财帛用于抚恤与赏功,器械拨付工械营整修。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底气。”
最后,陈衍特意召见了工械营的几位大匠,询问的却是另一件事:“‘震天炮’损耗如何?魏军守城器械之中,可有新奇之处?其甲胄兵刃,与我军相比优劣如何?”
“回陛下,‘震天炮’连日猛轰,多有损毁,急需检修加固。魏军器械多为传统制式,然其大型床弩似有改进,射程稍远。其骑兵轻甲锻造亦有其长处,轻便灵活……”匠人们一一禀报。
“嗯,”陈衍仔细听着,“损毁的‘震天炮’要尽快修复改进,魏军器械之长处,着人仔细研究,取其精华,融入我军。尤其是骑兵甲具,着独孤信将军一同参详。”
处理完降卒、城防、缴获、技术这一系列紧迫而关键的事务,陈衍步出行宫,望向那忙碌的城墙工地和井然有序开始运转的城市街道。纳降与固防,一软一硬,既消化了巨大的战果,也筑牢了未来的根基。洛阳这座巨大的战争机器和宝库,正在他的意志下,缓缓转变为一统天下的坚实跳板。
陈衍端坐于临时搬来的胡床之上,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下方分列两侧的文武重臣。王镇恶、独孤信、崔浩以及各部主要官员皆在,人人脸上带着疲惫,更带着大战之后亟待处理的千头万绪。
首要议题,便是那多达四万余人的北魏降卒。如何处置,关乎洛阳稳定,更关乎北秦未来的战略。
“陛下!”一员性情刚猛的武将率先出列,声如洪钟,“这些魏虏,顽固不化,伤我将士无数!如今沦为阶下囚,正当尽数坑杀,以祭我军英灵,亦可绝后患!”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几名将领的附和,殿内弥漫起一股肃杀之气。
“不可!”文官队列中,一位年迈的谋臣立刻反驳,须发皆颤,“杀降不祥,且易失天下人心!洛阳初定,四方瞩目,若行此酷烈之事,恐令北方未附之州郡军民拼死抵抗,于陛下仁德之名有损!不如尽数释放,显我天朝胸怀。”
“释放?”另一名务实派的官员摇头,“数万青壮,释放而去,不过是让他们重回北魏,他日又成我军阵前之敌!岂非纵虎归山?且如今洛阳粮草虽丰,亦无力白白养活数万张口!”
殿内争论顿起,杀、放、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陈衍静静听着,直至争论稍歇,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住了所有嘈杂:“坑杀,失仁失义,非王道所为。释放,资敌劳民,非智者所取。”
他目光锐利,看向负责军纪与情报的将领:“降卒之中,各级军官、拓跋宗室、死忠之士,可能甄别?”
“回陛下,正在加紧甄别,已有初步名录。”
“好。”陈衍下令,“所有军官、宗室、顽固者,另行严加看管,日后或可换俘,或另作他用。其余普通士卒,逐一登记造册,十人一联,互相担保。”
他略一沉吟,继续道:“将其分为三部。其一,择其精壮老实者,打散编制,充入辅兵营,负责运输、筑营等杂役,严加看管,以观后效。其二,剩余大部,即刻投入洛阳城防修复及各官署营房重建之役,以工代赈,每日供给口粮,表现优异者,日后可酌减役期或赐田安置。其三,老弱伤病者,医治后,待局势稳定,分批释放,让其归乡传播朕之仁政,亦可动摇北魏人心。”
此令一下,既展现了怀柔,又利用了人力,更隐含分化瓦解之策,可谓面面俱到。众臣闻言,稍加思索,便纷纷躬身:“陛下圣明!”
命令迅速被传达至城外的战俘营。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北魏降卒得知性命得保,且只需劳作便可换得食物,骚动的人心渐渐平复下来,在北秦军士的监督下,开始被编队,准备投入巨大的工程之中。
几乎同时,工械营大匠被召入殿内,呈上了详细的城防损毁图谱。
“陛下,”老匠师指着图谱,面色凝重,“此次攻城,尤其是东南角‘火药惊雷’之处,墙体崩塌十余丈,基座亦受震动,修复极难。其余各段城墙皆有不同程度损毁,垛口、箭楼、马面毁坏无数。四门瓮城均有损伤,千斤闸机括部分损坏。护城壕多处被填平……”
陈衍看着那标注详尽的图谱,沉声道:“城防乃洛阳安危所系,亦是震慑四方之根本。修复之事,刻不容缓!朕授你全权,可调用一切人力物力!降卒、城内民夫、乃至我军士卒,皆听你调度!所需砖石木料,就地取材,拆毁无用营垒、破损民居亦可!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城墙初步合拢,三月之内,城防恢复旧观,甚至更胜往昔!”
“臣,遵旨!”老匠师领命而去。
很快,洛阳城墙上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数以万计的降卒和民夫在北秦军士的监督下,清理废墟,搬运砖石,和泥砌墙。号子声、锤凿声、号令声取代了曾经的杀声,响彻城头。工械营的匠人们四处指导,测量规划。巨大的脚手架搭建起来,场面热火朝天。修复城墙,成为了消化降卒、安定人心、巩固战果最直观的体现。
与此同时,慕容月主导的对洛阳府库、官仓的接收清点工作也接近尾声。一份详细的清单呈送到了陈衍案头。
看着清单上罗列的数字,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陈衍,也不禁为之动容。
粮仓:粟米、麦子等各类存粮堆积如山,初步估算竟达百万石之巨,足以支撑洛阳全城军民数年之用,或供养大军长期征战。
武库:缴获的刀枪剑戟、弓弩箭矢、盔甲盾牌数以十万计,虽制式不一,但稍加修缮便可装备大军。
财帛:库府中金银铜钱、绢帛绸缎价值连城,堪称巨富。
此外,还有大量牛马牲畜、车辆、以及各类手工业工匠名册……
“洛阳之富,果甲天下。”崔浩抚须感叹,“得此根基,陛下大业可期矣!”
陈衍颔首,吩咐道:“妥善保管,登记造册。粮食优先保障军需与赈济,财帛用于抚恤与赏功,器械拨付工械营整修。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底气。”
最后,陈衍特意召见了工械营的几位大匠,询问的却是另一件事:“‘震天炮’损耗如何?魏军守城器械之中,可有新奇之处?其甲胄兵刃,与我军相比优劣如何?”
“回陛下,‘震天炮’连日猛轰,多有损毁,急需检修加固。魏军器械多为传统制式,然其大型床弩似有改进,射程稍远。其骑兵轻甲锻造亦有其长处,轻便灵活……”匠人们一一禀报。
“嗯,”陈衍仔细听着,“损毁的‘震天炮’要尽快修复改进,魏军器械之长处,着人仔细研究,取其精华,融入我军。尤其是骑兵甲具,着独孤信将军一同参详。”
处理完降卒、城防、缴获、技术这一系列紧迫而关键的事务,陈衍步出行宫,望向那忙碌的城墙工地和井然有序开始运转的城市街道。纳降与固防,一软一硬,既消化了巨大的战果,也筑牢了未来的根基。洛阳这座巨大的战争机器和宝库,正在他的意志下,缓缓转变为一统天下的坚实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