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的夜,不再宁静。秦军白日雷霆万钧的攻势虽暂歇,但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比黑夜更沉重地笼罩着整座城市。风中传来的,不再是往日的驼铃或市井喧嚣,而是伤兵断续的哀嚎、远处民宅被强行“征用”的砸门哭喊,以及巡城队铁靴踏过瓦砾的刺耳声响。
皇城,已近乎鬼域。拓跋焘彻底缩回了深宫,周围只剩下来去无声的宦官和那几个眼神狂热的巫祝,整日里烟雾缭绕,念咒焚符,进行着荒诞而可怖的“禳星续命”之法。朝会早已停罢,政令不出宫门。
权力的真空和末日的恐慌,如同最肥沃的土壤,滋生出隐秘的藤蔓,在城市的阴影里疯狂蔓延。
城南,崔府。
这座昔日车水马龙的府邸,如今门户紧闭,高墙内却暗流涌动。密室深藏于假山之下,仅靠几盏长明灯照明,空气浑浊而压抑。七八个身影围坐在一张斑驳的檀木桌旁,皆是城中颇有份量的鲜卑贵族和汉人高官。主位上的,正是曾“献”平城于李渊的崔浩长子,崔恬。他此刻面色苍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一份染血的绢帛——那是其格设法射入城中的最后通牒。
“……李渊将军承诺,献城门者,保家族无恙,既往不咎,仍许富贵。”崔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密室中回荡,“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尽屠三族。”
一阵死寂。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和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承诺?哼,汉人的承诺何时可信过?”一个满脸虬髯的鲜卑万俟部首领冷哼一声,手按在刀柄上,“我等世受皇恩,岂能……”
“皇恩?”旁边一个瘦削的汉人文官打断他,语气带着冰冷的嘲讽,“万俟大人,您的儿子、侄子,还有三百部族勇士,是不是都‘世受皇恩’,死在昨日的东城楼了?被咱们陛下用来祭旗求雨的那个小皇子,他母亲可是出自你万俟部吧?”
万俟首领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最终颓然松开了刀柄。
“拓跋氏气数已尽。”另一个资格颇老的鲜卑元姓宗室幽幽开口,他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眼神浑浊却透着精明,“城外是虎狼之师,城内……陛下他……已然疯魔。我们总要为家族,为子孙,寻一条活路。”
“活路?怕是死得更快!”有人悲观地反驳,“就算开了城门,北秦就能容下我们这些‘前朝余孽’?只怕是缓兵之计,秋后算账!”
“所以,不能只是开城门。”崔恬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有一份‘投名状’。”
密室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什么投名状?”
崔恬的指尖重重地点在桌面上:“陛下的人头。”
倒吸冷气之声四起!弑君!这可是滔天大罪,即便在此时此地,也足以让这些习惯在规则内游戏的贵族们心惊肉跳。
“疯了!崔恬你……”万俟首领惊得又要起身。
“或者,”崔恬语速不变,冰冷的目光逼视着他,“用我们所有人,包括万俟部最后那点血脉,还有在座诸位的全族性命,去给疯魔的陛下和这座必死的城陪葬。”
选择被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不是忠与奸,而是生与死,是家族的存续与彻底的毁灭。
长时间的沉默。佛珠捻动的声音越来越快。终于,那元姓老宗室长叹一声,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如何行事?宫中守卫皆是拓跋虔留下的死士,还有那些巫祝……”
“宫中守卫,由元老负责联络。”崔恬显然早有谋划,“元老族中多有子弟在宫中当值。至于那些装神弄鬼的巫祝……”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独孤将军。”
一个一直沉默坐在阴影里的将领抬起头,他是留守城防的副将之一,独孤尼,独孤信的族弟,但早已对拓跋焘的暴政不满。
“你的人,控制住丹房,那些妖人,一个不留。”崔恬的语气轻描淡写,却带着血腥味。
独孤尼重重点头,手在颈间比划了一下。
“何时动手?”
“明日午时。”崔恬压低声音,“秦军会发动最猛烈的攻势,吸引所有注意力。那时,皇宫守卫最是空虚……”
计划在压抑的密议中一步步完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被反复推敲。一条弑君献城的毒计,在这暗无天日的密室里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议定,准备悄然离去时,密室唯一的入口处,突然传来了三长两短的叩门声——这是示警的信号!
所有人瞬间僵住,脸色煞白。崔恬猛地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灯,密室陷入更深的昏暗。他无声地移动到门边,侧耳倾听。
外面隐约传来呵斥声、奔跑声,还有刀剑出鞘的摩擦声!
“是‘察事听子’!”有人绝望地低语,“我们被发现了!”
拓跋焘即便疯魔,他留下的獠牙依然致命!
“从密道走!”崔恬当机立断,猛地推开墙壁上一处暗格,“快!各自回家,若无信号,计划取消,自求多福!”
贵族官员们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地钻入那狭窄漆黑的密道。崔恬是最后一个,他迅速将一些重要文书塞入怀中,正欲进入,却听“轰”的一声,密室厚重的石门被人从外面用巨力撞开!
火把的光芒猛地涌入,刺得人睁不开眼。十几名黑衣黑甲的“察事听子”手持利刃,堵住了门口,为首者面带狞笑,目光如毒蛇般扫过空荡荡的密室,最终定格在还没来得及完全关闭的密道入口和孤身站在那里的崔恬身上。
“崔公子,”特务头领阴恻恻地开口,“深更半夜,在此雅集,所为何事啊?”
崔恬的心沉到了谷底,但他脸上却挤出一丝镇定的、甚至带着点倨傲的笑容:“原来是张督公。怎么?陛下如今连臣子们私下研讨《左传》,也要过问了吗?”
他背在身后的手,却悄悄摸向了袖中那柄淬了毒的短匕。
平城的夜,更深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搜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泥潭,究竟会激起怎样的波澜,无人知晓。刚刚萌芽的叛乱火种,是被彻底掐灭,还是被逼入更极端、更疯狂的境地?
答案,藏在即将到来的黎明之后。而这座孤城的命运,也系于这内部崩裂的一线之间。
皇城,已近乎鬼域。拓跋焘彻底缩回了深宫,周围只剩下来去无声的宦官和那几个眼神狂热的巫祝,整日里烟雾缭绕,念咒焚符,进行着荒诞而可怖的“禳星续命”之法。朝会早已停罢,政令不出宫门。
权力的真空和末日的恐慌,如同最肥沃的土壤,滋生出隐秘的藤蔓,在城市的阴影里疯狂蔓延。
城南,崔府。
这座昔日车水马龙的府邸,如今门户紧闭,高墙内却暗流涌动。密室深藏于假山之下,仅靠几盏长明灯照明,空气浑浊而压抑。七八个身影围坐在一张斑驳的檀木桌旁,皆是城中颇有份量的鲜卑贵族和汉人高官。主位上的,正是曾“献”平城于李渊的崔浩长子,崔恬。他此刻面色苍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一份染血的绢帛——那是其格设法射入城中的最后通牒。
“……李渊将军承诺,献城门者,保家族无恙,既往不咎,仍许富贵。”崔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密室中回荡,“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尽屠三族。”
一阵死寂。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和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承诺?哼,汉人的承诺何时可信过?”一个满脸虬髯的鲜卑万俟部首领冷哼一声,手按在刀柄上,“我等世受皇恩,岂能……”
“皇恩?”旁边一个瘦削的汉人文官打断他,语气带着冰冷的嘲讽,“万俟大人,您的儿子、侄子,还有三百部族勇士,是不是都‘世受皇恩’,死在昨日的东城楼了?被咱们陛下用来祭旗求雨的那个小皇子,他母亲可是出自你万俟部吧?”
万俟首领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最终颓然松开了刀柄。
“拓跋氏气数已尽。”另一个资格颇老的鲜卑元姓宗室幽幽开口,他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眼神浑浊却透着精明,“城外是虎狼之师,城内……陛下他……已然疯魔。我们总要为家族,为子孙,寻一条活路。”
“活路?怕是死得更快!”有人悲观地反驳,“就算开了城门,北秦就能容下我们这些‘前朝余孽’?只怕是缓兵之计,秋后算账!”
“所以,不能只是开城门。”崔恬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有一份‘投名状’。”
密室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什么投名状?”
崔恬的指尖重重地点在桌面上:“陛下的人头。”
倒吸冷气之声四起!弑君!这可是滔天大罪,即便在此时此地,也足以让这些习惯在规则内游戏的贵族们心惊肉跳。
“疯了!崔恬你……”万俟首领惊得又要起身。
“或者,”崔恬语速不变,冰冷的目光逼视着他,“用我们所有人,包括万俟部最后那点血脉,还有在座诸位的全族性命,去给疯魔的陛下和这座必死的城陪葬。”
选择被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不是忠与奸,而是生与死,是家族的存续与彻底的毁灭。
长时间的沉默。佛珠捻动的声音越来越快。终于,那元姓老宗室长叹一声,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如何行事?宫中守卫皆是拓跋虔留下的死士,还有那些巫祝……”
“宫中守卫,由元老负责联络。”崔恬显然早有谋划,“元老族中多有子弟在宫中当值。至于那些装神弄鬼的巫祝……”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独孤将军。”
一个一直沉默坐在阴影里的将领抬起头,他是留守城防的副将之一,独孤尼,独孤信的族弟,但早已对拓跋焘的暴政不满。
“你的人,控制住丹房,那些妖人,一个不留。”崔恬的语气轻描淡写,却带着血腥味。
独孤尼重重点头,手在颈间比划了一下。
“何时动手?”
“明日午时。”崔恬压低声音,“秦军会发动最猛烈的攻势,吸引所有注意力。那时,皇宫守卫最是空虚……”
计划在压抑的密议中一步步完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被反复推敲。一条弑君献城的毒计,在这暗无天日的密室里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议定,准备悄然离去时,密室唯一的入口处,突然传来了三长两短的叩门声——这是示警的信号!
所有人瞬间僵住,脸色煞白。崔恬猛地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灯,密室陷入更深的昏暗。他无声地移动到门边,侧耳倾听。
外面隐约传来呵斥声、奔跑声,还有刀剑出鞘的摩擦声!
“是‘察事听子’!”有人绝望地低语,“我们被发现了!”
拓跋焘即便疯魔,他留下的獠牙依然致命!
“从密道走!”崔恬当机立断,猛地推开墙壁上一处暗格,“快!各自回家,若无信号,计划取消,自求多福!”
贵族官员们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地钻入那狭窄漆黑的密道。崔恬是最后一个,他迅速将一些重要文书塞入怀中,正欲进入,却听“轰”的一声,密室厚重的石门被人从外面用巨力撞开!
火把的光芒猛地涌入,刺得人睁不开眼。十几名黑衣黑甲的“察事听子”手持利刃,堵住了门口,为首者面带狞笑,目光如毒蛇般扫过空荡荡的密室,最终定格在还没来得及完全关闭的密道入口和孤身站在那里的崔恬身上。
“崔公子,”特务头领阴恻恻地开口,“深更半夜,在此雅集,所为何事啊?”
崔恬的心沉到了谷底,但他脸上却挤出一丝镇定的、甚至带着点倨傲的笑容:“原来是张督公。怎么?陛下如今连臣子们私下研讨《左传》,也要过问了吗?”
他背在身后的手,却悄悄摸向了袖中那柄淬了毒的短匕。
平城的夜,更深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搜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泥潭,究竟会激起怎样的波澜,无人知晓。刚刚萌芽的叛乱火种,是被彻底掐灭,还是被逼入更极端、更疯狂的境地?
答案,藏在即将到来的黎明之后。而这座孤城的命运,也系于这内部崩裂的一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