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清晨六点,潮城卫校的大门口,已经影影绰绰地聚集了七个人影——“飞扬团队” 的全体成员:詹晓阳、刘小惠、汪胖子、黄朝彬、王大华,以及林珊珊和林雅雯。
大家都裹着厚厚的外套,围着围巾, 一个个缩着脖子,跺着脚, 抵御着破晓前的寒冷。
三位女生——刘小惠、林珊珊、林雅雯, 明显的“起床气” 还没消散,眼睛都还半眯着, 时不时捂着嘴打哈欠, 脑袋一点一点地像小鸡啄米, 几乎要靠在身边人的身上。
林珊珊甚至小声嘟囔着:“困死我了……天都没亮呢……”
“再坚持一下,车马上就到!” 负责联络的汪胖子搓着手,呵着白气安慰大家, 他自己也冻得够呛。
詹晓阳虽然也困,但精神还算振奋, 他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 指针闪着微光,显示5:55。“快了。”
他低声对靠在他身边的刘小惠说。刘小惠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 把脸往他胳膊上埋得更深了些。
几乎没有让人多等, 几分钟后,两道明晃晃的车灯由远及近,一辆半新的白色面包车缓缓驶来,“嘎吱”一声在校门口停下。
司机是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摇下车窗探出头:“是去坝头的是不?”
“是是是!师傅!就是我们!”汪胖子赶紧应道,主动拉开副驾驶的车门, 对王大华说:“华哥,你家你熟,你坐前面指路!”
“好!”王大华也不推辞,利落地钻进副驾驶座。
其他人则 鱼贯钻进后排。 车厢里比外面暖和不少,但座椅冰凉。
大家也顾不上那么多, 互相挤着坐好。车子启动, 驶入依旧昏暗的街道。
剧烈的困意再次袭来, 加上车轮有节奏的颠簸和引擎的低沉轰鸣, 仿佛是最好的催眠曲。
不到十分钟, 车厢里就彻底安静下来, 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的鼾声。
就连之前还强打精神的詹晓阳,也抵挡不住凌晨起床的疲惫, 头靠着冰凉的窗玻璃, 沉沉睡去。刘小惠则靠在他肩膀上, 睡得格外香甜。
一路无话。 车子在晨曦微露的省道上平稳行驶,窗外是飞速后退的、笼罩在青灰色天光下的田野和村庄。
不知过了多久, 正当大家睡得昏天暗地时,“砰!砰!砰!” 几声响亮的拍打车窗声和王大华略带兴奋的喊声把他们惊醒:“起来啦!起来啦!到地方啦!下车下车!”
众人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茫然地看向窗外。天已大亮, 但太阳还被薄云遮着,光线柔和。
车子停在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屋前的空地上。
“到了?这么快?” 汪胖子揉着惺忪睡眼,打着哈欠问。
“快七点半啦!” 王大华笑道,率先跳下车。
大家也陆续跟着下车。 刚踏上地面,一股与潮城市区截然不同的、 强劲而湿润的、带着浓郁咸腥味的海风便扑面而来, 瞬间灌满了每个人的口鼻,也吹得他们齐齐打了个寒颤, 赶紧把敞开的外套拉链拉到顶,缩紧了脖子。
“哇!这风!好大的海味!” 林雅雯深吸一口气,既新奇又有点不适应地说。
王大华的家就在老屋附近,一栋自家盖的三层小楼, 外墙贴着白色的马赛克,看起来干净整洁。
时间还早,不到八点, 小镇的街道上行人稀少,显得安静而闲适。
王大华领着大家走进家门。 他的父母果然刚起床不久, 正在院子里洗漱。
看到儿子带着一大帮同学回来,既惊讶又热情。
“叔叔好!阿姨好!”六个年轻人立刻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 异口同声、声音响亮地问好, 显得格外有礼貌。
“哎!好好好!同学们好!欢迎欢迎!快请进屋里坐!外面冷!”王大华的母亲——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妇女连忙招呼,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王大华悄悄告诉大家,他母亲是镇上小学的校长。
詹晓阳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泛起一丝歉意和失礼的感觉。
他光顾着组织游玩,却忘了提醒大家,第一次到同学家,应该带点水果、点心之类的“手信礼”。
这在他们潮汕地区,是基本的礼节。他暗自懊恼, 但此刻也无法补救了,只能用更加恭敬的态度来弥补。
在王大华家稍坐片刻,喝了杯热水, 王大华便说:“走,我带你们去镇上吃早餐,我们这的粿汁和海鲜粥可是一绝!”
一行人 跟着他步行来到镇中心一个热闹的露天早餐摊。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锅灶擦得锃亮,大锅里翻滚着雪白的米粥, 旁边小锅里熬着浓稠的卤汁, 香气扑鼻。
大家围坐在简陋的小桌旁, 每人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汁(是一种用米浆蒸制的薄片,浇上卤汁)就着刚炸出来的油条, 吃得浑身暖洋洋的,彻底驱散了早起的疲惫和寒意。
吃完早餐, 时间尚早,还不到九点。王大华又带着大家在不大的镇子上随意逛了逛。 小镇依山傍海,街道不宽,但干净,两旁多是些自建楼房, 偶尔能看到一些卖渔网、船具的店铺, 充满了浓郁的渔港风情。
上午十点整, 阳光终于冲破云层,变得强烈起来, 温度也回升了不少。王大华大手一挥:“走!出发!去莱芜岛!”
莱芜岛风景区是附近一带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距离镇上还有几公里,而它的对面是更大的南澳岛。
他们上了面包车, 一路颠簸着,沿着蜿蜒的海滨公路前行。
路的左边是长满松林的山坡, 右边则是一望无际、在阳光下闪烁着万点金光的大海!
咸湿的海风更加猛烈,吹得人衣袂飘飘,头发乱舞, 却也让人心胸为之一阔!
“哇!大海!” 看到大海的刘小惠和林雅雯忍不住激动地欢呼起来。
莱芜岛其实是一个与大陆通过堤坝相连的半岛, 岛上地势起伏,礁石嶙峋, 植被茂密。
景区大门颇具气势。买了门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沿着海岸线修建的木栈道。
第一个景点是“卧波美人”。 这是一块巨大的、形态奇特的礁石, 远远望去,真如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女, 静静地侧卧在碧波白浪之中, 任凭海浪千年万载地拍打,姿态优美而安详。 礁石上刻着红色的“卧波美人”四个大字。
“快来快来!在这里合影!” 詹晓阳拿出在汕城买的相机,大声招呼大家。
几个人兴奋地跑到礁石前的观景平台上, 以波澜壮阔的大海和神奇的“卧波美人”礁为背景, 挤在一起, 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咔嚓!咔嚓!” 詹晓阳按动快门, 记录下这青春洋溢的瞬间。
海风吹乱了头发,阳光刺得睁不开眼,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快乐。
接着,他们沿着陡峭的石阶, 攀登岛上的制高点——古炮台遗址。
这里是明清时期的海防要塞, 虽然炮台本身已显残旧,长满青苔,但站在高处, 极目远眺, 碧海蓝天, 帆影点点,脚下的礁石被海浪撞击出雪白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景色极为壮丽!
年轻人忍不住对着大海放声呐喊, 声音被海风带走,消散在无垠的天地间。
最后,他们来到景区内一片 相对平缓、沙质细腻的海滨浴场。
虽然是冬季,浴场封闭, 没有游客下水,但沙滩金黄,海水清澈, 依然美得让人心醉。
大家脱掉鞋袜, 赤脚踩在冰凉柔软的白沙上, 追逐着退潮时留下的浪花,捡拾着被海浪冲上来的、奇形怪状的贝壳和鹅卵石, 嬉笑打闹,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詹晓阳的相机再次忙碌起来, 捕捉着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汪胖子笨拙地堆沙堡; 黄朝彬向海里扔石子打水漂; 女生们蹲在沙滩上认真挑选贝壳; 还有七个人一起跳跃的合影…… 阳光、沙滩、海浪、欢笑,构成了一幅最美的青春画卷。
尽情玩耍到下午快一点, 大家都感到饥肠辘辘。
詹晓阳看到景区里有几家装修不错的度假村餐厅, 便提议:“要不,咱们就在景区里随便吃点?”
“别!” 王大华连忙摆手阻止, 一副“本地人”的精明样,“景区里的饭店,又贵又不好吃,专坑游客!我知道外面有家排档,味道正宗,价格实惠!走,我带你们去!”
于是,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莱芜岛, 又坐面包车回到了镇上。
王大华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们 拐进一条靠近码头的小巷, 那里有一排看起来简陋但烟火气十足的海鲜排档。
他径直走进其中一家, 和老板用土话熟络地打招呼。
趁等菜的功夫, 刘小惠、林珊珊、林雅雯三位女生互相一看, 都忍不住“哎呀”叫出声来。
原来,就这半天的功夫, 虽然已是冬天,但海边的紫外线格外强烈, 加上海风一吹, 她们娇嫩的脸蛋都被晒得通红通红的, 尤其是鼻尖和脸颊,火辣辣的。
“完了完了!晒伤了!” “回去得赶紧敷面膜!” 女生们懊恼地互相看着对方的“红苹果”脸, 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很快,菜上来了! 果然是地道的渔家风味! 清蒸海鱼、白灼大海虾、姜葱炒花蟹、蚝仔烙、紫菜鱼丸汤……满满一桌, 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大家都饿坏了, 也顾不上什么形象,纷纷动筷,大快朵颐起来, 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
只有刘小惠, 对着清蒸海鱼和其他海鲜皱着眉头, 筷子悬在空中,有些犹豫。
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海鲜的腥味还是不太习惯。
汪胖子眼尖,看到她的窘态,嘿嘿一笑, 用勺子舀了两颗硕大、雪白的墨鱼丸, 放到她碗里,挤眉弄眼地开玩笑说:“惠姐!别光看鱼啊!尝尝这个墨鱼丸! 这可是这儿的特色,用新鲜大墨鱼手打的, 又q又弹牙, 保证一点腥味都没有! 快尝尝!”
刘小惠将信将疑地夹起一颗,小心地咬了一口。果然, 肉质紧实弹牙, 鲜香满口,确实没有她讨厌的腥味。
汪胖子见她吃了, 更来劲了, 故作神秘地继续说:“惠姐,我告诉你啊, 我们这的老人都说,这墨鱼丸啊,营养可好了!你吃了后……嘿嘿,保证和晓阳哥能生双胞胎! 保准!”
“噗——!” “哈哈哈!” 他这话一出, 满桌子的人先是愣了一秒, 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堂大笑! 连一向文静的林雅雯都笑得捂住了肚子。
“死胖子!你胡说什么呢!” 刘小惠瞬间闹了个大红脸, 又羞又恼,拿起手中的筷子就作势要去戳汪胖子。
汪胖子赶紧笑着躲闪, 饭桌上气氛顿时活跃到了顶点。
詹晓阳也笑着摇头,这个胖子,真是口无遮拦。
这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才结束。 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肚皮滚圆。
詹晓阳主动起身去结了账。 王大华本来要抢着付钱,被大家拦住了,说今天已经够麻烦他了。
“大家在这稍微坐一会,歇歇脚。” 王大华对大家说,“我跑回家一趟,跟我爸妈打个招呼,告诉他们我们回去了,免得他们惦记。”
“好,你快去快回。”
不一会儿,王大华就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大袋东西, 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搞定!咱们可以走啦!”
他把袋子展示给大家看,说“这是我爸妈给大家准备的特产——猪肉松和猪肉脯,都是我们镇上做的。”
有礼收,同学们自然高兴。于是他们登上了返程的汽车。
与来时的昏昏欲睡不同, 回去的路上,大家虽然也有些疲惫, 但精神都很兴奋。
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家意犹未尽地讨论着今天的见闻: 壮阔的大海、神奇的礁石、美味的海鲜、还有彼此晒红的脸和闹出的笑话……相机里的胶卷, 记录下了满满的快乐回忆。
车子在夕阳的余晖中驶向潮城。
詹晓阳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又看了看身边因为兴奋和疲惫而靠在他肩上小憩的刘小惠, 再看看车厢里这些亲密无间的伙伴, 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这次短暂的出行,不仅让大家领略了大海的壮美,更让“飞扬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
青春、友谊、旅途、大海……这些词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冬天最难忘的一页。
大家都裹着厚厚的外套,围着围巾, 一个个缩着脖子,跺着脚, 抵御着破晓前的寒冷。
三位女生——刘小惠、林珊珊、林雅雯, 明显的“起床气” 还没消散,眼睛都还半眯着, 时不时捂着嘴打哈欠, 脑袋一点一点地像小鸡啄米, 几乎要靠在身边人的身上。
林珊珊甚至小声嘟囔着:“困死我了……天都没亮呢……”
“再坚持一下,车马上就到!” 负责联络的汪胖子搓着手,呵着白气安慰大家, 他自己也冻得够呛。
詹晓阳虽然也困,但精神还算振奋, 他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 指针闪着微光,显示5:55。“快了。”
他低声对靠在他身边的刘小惠说。刘小惠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 把脸往他胳膊上埋得更深了些。
几乎没有让人多等, 几分钟后,两道明晃晃的车灯由远及近,一辆半新的白色面包车缓缓驶来,“嘎吱”一声在校门口停下。
司机是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摇下车窗探出头:“是去坝头的是不?”
“是是是!师傅!就是我们!”汪胖子赶紧应道,主动拉开副驾驶的车门, 对王大华说:“华哥,你家你熟,你坐前面指路!”
“好!”王大华也不推辞,利落地钻进副驾驶座。
其他人则 鱼贯钻进后排。 车厢里比外面暖和不少,但座椅冰凉。
大家也顾不上那么多, 互相挤着坐好。车子启动, 驶入依旧昏暗的街道。
剧烈的困意再次袭来, 加上车轮有节奏的颠簸和引擎的低沉轰鸣, 仿佛是最好的催眠曲。
不到十分钟, 车厢里就彻底安静下来, 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的鼾声。
就连之前还强打精神的詹晓阳,也抵挡不住凌晨起床的疲惫, 头靠着冰凉的窗玻璃, 沉沉睡去。刘小惠则靠在他肩膀上, 睡得格外香甜。
一路无话。 车子在晨曦微露的省道上平稳行驶,窗外是飞速后退的、笼罩在青灰色天光下的田野和村庄。
不知过了多久, 正当大家睡得昏天暗地时,“砰!砰!砰!” 几声响亮的拍打车窗声和王大华略带兴奋的喊声把他们惊醒:“起来啦!起来啦!到地方啦!下车下车!”
众人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茫然地看向窗外。天已大亮, 但太阳还被薄云遮着,光线柔和。
车子停在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屋前的空地上。
“到了?这么快?” 汪胖子揉着惺忪睡眼,打着哈欠问。
“快七点半啦!” 王大华笑道,率先跳下车。
大家也陆续跟着下车。 刚踏上地面,一股与潮城市区截然不同的、 强劲而湿润的、带着浓郁咸腥味的海风便扑面而来, 瞬间灌满了每个人的口鼻,也吹得他们齐齐打了个寒颤, 赶紧把敞开的外套拉链拉到顶,缩紧了脖子。
“哇!这风!好大的海味!” 林雅雯深吸一口气,既新奇又有点不适应地说。
王大华的家就在老屋附近,一栋自家盖的三层小楼, 外墙贴着白色的马赛克,看起来干净整洁。
时间还早,不到八点, 小镇的街道上行人稀少,显得安静而闲适。
王大华领着大家走进家门。 他的父母果然刚起床不久, 正在院子里洗漱。
看到儿子带着一大帮同学回来,既惊讶又热情。
“叔叔好!阿姨好!”六个年轻人立刻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 异口同声、声音响亮地问好, 显得格外有礼貌。
“哎!好好好!同学们好!欢迎欢迎!快请进屋里坐!外面冷!”王大华的母亲——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妇女连忙招呼,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王大华悄悄告诉大家,他母亲是镇上小学的校长。
詹晓阳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泛起一丝歉意和失礼的感觉。
他光顾着组织游玩,却忘了提醒大家,第一次到同学家,应该带点水果、点心之类的“手信礼”。
这在他们潮汕地区,是基本的礼节。他暗自懊恼, 但此刻也无法补救了,只能用更加恭敬的态度来弥补。
在王大华家稍坐片刻,喝了杯热水, 王大华便说:“走,我带你们去镇上吃早餐,我们这的粿汁和海鲜粥可是一绝!”
一行人 跟着他步行来到镇中心一个热闹的露天早餐摊。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锅灶擦得锃亮,大锅里翻滚着雪白的米粥, 旁边小锅里熬着浓稠的卤汁, 香气扑鼻。
大家围坐在简陋的小桌旁, 每人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汁(是一种用米浆蒸制的薄片,浇上卤汁)就着刚炸出来的油条, 吃得浑身暖洋洋的,彻底驱散了早起的疲惫和寒意。
吃完早餐, 时间尚早,还不到九点。王大华又带着大家在不大的镇子上随意逛了逛。 小镇依山傍海,街道不宽,但干净,两旁多是些自建楼房, 偶尔能看到一些卖渔网、船具的店铺, 充满了浓郁的渔港风情。
上午十点整, 阳光终于冲破云层,变得强烈起来, 温度也回升了不少。王大华大手一挥:“走!出发!去莱芜岛!”
莱芜岛风景区是附近一带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距离镇上还有几公里,而它的对面是更大的南澳岛。
他们上了面包车, 一路颠簸着,沿着蜿蜒的海滨公路前行。
路的左边是长满松林的山坡, 右边则是一望无际、在阳光下闪烁着万点金光的大海!
咸湿的海风更加猛烈,吹得人衣袂飘飘,头发乱舞, 却也让人心胸为之一阔!
“哇!大海!” 看到大海的刘小惠和林雅雯忍不住激动地欢呼起来。
莱芜岛其实是一个与大陆通过堤坝相连的半岛, 岛上地势起伏,礁石嶙峋, 植被茂密。
景区大门颇具气势。买了门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沿着海岸线修建的木栈道。
第一个景点是“卧波美人”。 这是一块巨大的、形态奇特的礁石, 远远望去,真如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女, 静静地侧卧在碧波白浪之中, 任凭海浪千年万载地拍打,姿态优美而安详。 礁石上刻着红色的“卧波美人”四个大字。
“快来快来!在这里合影!” 詹晓阳拿出在汕城买的相机,大声招呼大家。
几个人兴奋地跑到礁石前的观景平台上, 以波澜壮阔的大海和神奇的“卧波美人”礁为背景, 挤在一起, 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咔嚓!咔嚓!” 詹晓阳按动快门, 记录下这青春洋溢的瞬间。
海风吹乱了头发,阳光刺得睁不开眼,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快乐。
接着,他们沿着陡峭的石阶, 攀登岛上的制高点——古炮台遗址。
这里是明清时期的海防要塞, 虽然炮台本身已显残旧,长满青苔,但站在高处, 极目远眺, 碧海蓝天, 帆影点点,脚下的礁石被海浪撞击出雪白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景色极为壮丽!
年轻人忍不住对着大海放声呐喊, 声音被海风带走,消散在无垠的天地间。
最后,他们来到景区内一片 相对平缓、沙质细腻的海滨浴场。
虽然是冬季,浴场封闭, 没有游客下水,但沙滩金黄,海水清澈, 依然美得让人心醉。
大家脱掉鞋袜, 赤脚踩在冰凉柔软的白沙上, 追逐着退潮时留下的浪花,捡拾着被海浪冲上来的、奇形怪状的贝壳和鹅卵石, 嬉笑打闹,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詹晓阳的相机再次忙碌起来, 捕捉着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汪胖子笨拙地堆沙堡; 黄朝彬向海里扔石子打水漂; 女生们蹲在沙滩上认真挑选贝壳; 还有七个人一起跳跃的合影…… 阳光、沙滩、海浪、欢笑,构成了一幅最美的青春画卷。
尽情玩耍到下午快一点, 大家都感到饥肠辘辘。
詹晓阳看到景区里有几家装修不错的度假村餐厅, 便提议:“要不,咱们就在景区里随便吃点?”
“别!” 王大华连忙摆手阻止, 一副“本地人”的精明样,“景区里的饭店,又贵又不好吃,专坑游客!我知道外面有家排档,味道正宗,价格实惠!走,我带你们去!”
于是,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莱芜岛, 又坐面包车回到了镇上。
王大华熟门熟路地带着他们 拐进一条靠近码头的小巷, 那里有一排看起来简陋但烟火气十足的海鲜排档。
他径直走进其中一家, 和老板用土话熟络地打招呼。
趁等菜的功夫, 刘小惠、林珊珊、林雅雯三位女生互相一看, 都忍不住“哎呀”叫出声来。
原来,就这半天的功夫, 虽然已是冬天,但海边的紫外线格外强烈, 加上海风一吹, 她们娇嫩的脸蛋都被晒得通红通红的, 尤其是鼻尖和脸颊,火辣辣的。
“完了完了!晒伤了!” “回去得赶紧敷面膜!” 女生们懊恼地互相看着对方的“红苹果”脸, 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很快,菜上来了! 果然是地道的渔家风味! 清蒸海鱼、白灼大海虾、姜葱炒花蟹、蚝仔烙、紫菜鱼丸汤……满满一桌, 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大家都饿坏了, 也顾不上什么形象,纷纷动筷,大快朵颐起来, 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
只有刘小惠, 对着清蒸海鱼和其他海鲜皱着眉头, 筷子悬在空中,有些犹豫。
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海鲜的腥味还是不太习惯。
汪胖子眼尖,看到她的窘态,嘿嘿一笑, 用勺子舀了两颗硕大、雪白的墨鱼丸, 放到她碗里,挤眉弄眼地开玩笑说:“惠姐!别光看鱼啊!尝尝这个墨鱼丸! 这可是这儿的特色,用新鲜大墨鱼手打的, 又q又弹牙, 保证一点腥味都没有! 快尝尝!”
刘小惠将信将疑地夹起一颗,小心地咬了一口。果然, 肉质紧实弹牙, 鲜香满口,确实没有她讨厌的腥味。
汪胖子见她吃了, 更来劲了, 故作神秘地继续说:“惠姐,我告诉你啊, 我们这的老人都说,这墨鱼丸啊,营养可好了!你吃了后……嘿嘿,保证和晓阳哥能生双胞胎! 保准!”
“噗——!” “哈哈哈!” 他这话一出, 满桌子的人先是愣了一秒, 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堂大笑! 连一向文静的林雅雯都笑得捂住了肚子。
“死胖子!你胡说什么呢!” 刘小惠瞬间闹了个大红脸, 又羞又恼,拿起手中的筷子就作势要去戳汪胖子。
汪胖子赶紧笑着躲闪, 饭桌上气氛顿时活跃到了顶点。
詹晓阳也笑着摇头,这个胖子,真是口无遮拦。
这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才结束。 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肚皮滚圆。
詹晓阳主动起身去结了账。 王大华本来要抢着付钱,被大家拦住了,说今天已经够麻烦他了。
“大家在这稍微坐一会,歇歇脚。” 王大华对大家说,“我跑回家一趟,跟我爸妈打个招呼,告诉他们我们回去了,免得他们惦记。”
“好,你快去快回。”
不一会儿,王大华就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大袋东西, 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搞定!咱们可以走啦!”
他把袋子展示给大家看,说“这是我爸妈给大家准备的特产——猪肉松和猪肉脯,都是我们镇上做的。”
有礼收,同学们自然高兴。于是他们登上了返程的汽车。
与来时的昏昏欲睡不同, 回去的路上,大家虽然也有些疲惫, 但精神都很兴奋。
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家意犹未尽地讨论着今天的见闻: 壮阔的大海、神奇的礁石、美味的海鲜、还有彼此晒红的脸和闹出的笑话……相机里的胶卷, 记录下了满满的快乐回忆。
车子在夕阳的余晖中驶向潮城。
詹晓阳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又看了看身边因为兴奋和疲惫而靠在他肩上小憩的刘小惠, 再看看车厢里这些亲密无间的伙伴, 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这次短暂的出行,不仅让大家领略了大海的壮美,更让“飞扬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
青春、友谊、旅途、大海……这些词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冬天最难忘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