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日潜行:陈琅的暗局与筹谋
显德十三年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三,汴京城的年味被皇商司的血味冲淡时,陈琅并未藏于府中 —— 他的马蹄,这四天里踏遍了汴水下游的芦苇荡、金陵商队的秘密驿栈,甚至潜入过探闻局的地下暗衙。
腊月三十清晨,汴水驿遇伏的消息刚传到他耳中,他便弃了官轿,只带两名影士,骑着快马往下游赶。冰面未化的汴水边,他在渔民王老汉的茅屋里见到了冻得半僵的老周三人,老周怀里的铜制盐引符还沾着血,另一名掌柜的胳膊被刀砍伤,却仍死死护着用油布裹紧的分号账册。“陈公,对不住…… 七位兄弟没护住……” 老周刚开口,眼泪就混着冰碴往下掉。
陈琅没说客套话,只亲手给他们裹伤,又让影士护送三人去金陵分号 —— 那里有魏铁山留下的工匠,能妥善安置伤员,更能让账册避开赵氏的搜捕。正月初一,他潜回汴京,在城南的货郎摊后见到了楚无声。探闻局的残部已化整为零:货郎担里藏着密信,茶馆跑堂的腰间别着短弩,甚至漕船上的纤夫,都是能传递消息的眼线。“目前能调动的影士只剩八十人,却能盯紧殿前司的十二处营门。” 楚无声递上密报,上面记着曹翰近日频繁调兵,显然在为控制皇商司收尾。
正月初二至初三,陈琅没露面,却在暗中联动:他让符清漪从岭南调香药商队北上,以 “岁末补货” 为名,把岭南的应急银锭悄悄运进汴梁;又传密信给李重进,让淮南兵再靠近京畿三十里,若朝堂有变,可即刻入城;甚至托人给幽州的杨业带话,让边军加强戒备,防契丹借朝堂混乱南下。这四天,他不是没能力阻止赵光义,而是在做更险的筹谋 —— 若此时贸然出面,只会被赵氏扣上 “拥兵逼宫” 的罪名,倒不如先稳住外围,再带着铁证回朝堂,一击破局。
正月初四早朝,当赵光义以为陈琅早已吓破胆时,紫宸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 陈琅一身国公朱紫袍,袖口还沾着汴水的冰碴,手里捧着两卷东西,一步踏进深殿,靴底的雪粒落在金砖上,碎得清脆。
二、朝堂对峙:尸证为凭,唇枪舌剑
“陛下(柴宗训)、太后!” 陈琅刚进殿,便单膝跪地,将手中之物高举过头顶,“臣陈琅,携苏九算尸身验伤记录、汴水驿遇伏掌柜证词,奏请严查赵氏伪造圣旨、滥杀忠臣之罪!”
满殿哗然。赵光义原本坐在武将列首,此刻猛地站起身,指节攥得发白:“陈琅!你这四天躲在哪里?皇商司亏空百万两,你不现身对账,反倒拿些假证来污蔑本宫!”
陈琅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后落在赵光义脸上,声音冷得像汴水的冰:
“放肆!” 陈琅袍袖翻飞,玉冠下眼尾青筋暴起,“区区逆臣也配揣测本公?汴水商船往来,影士各司其职,至于淮南、幽州布防,更是陛下亲授旨意!倒是你私通北境密信,当街劫杀探闻局佥事,这些铁证可还锁在刑部大牢!”
他将第一卷东西展开,是苏九算的验伤记录,上面用朱笔标着 “十指骨碎、齿间藏毒”,旁边盖着太医院的印信,“苏九算跟随我十年,掌财算局以来,账目清明,连一两银子的出入都记在册上 —— 你说他贪墨,拿出账册来!你说皇商司亏空,百万两的去向,你说得出半分?”
赵光义脸色骤变,却很快从袖中摸出一本账册,狠狠摔在案上:“这就是账册!苏州盐场少缴盐税三十万两,河北粮道亏空五十万两,不是亏空是什么?”
“那是我调去的军饷!” 陈琅蟒袍玉带未动分毫,只轻轻抬了抬手,玄色靴履已重重踏在金砖之上,震得殿内烛火都晃了晃。他垂眸睨着阶下跪得笔直的赵光义,丹凤眼微眯,眼底寒光似出鞘的宝剑,“苏州盐税三十万两,是给杨业边军的冬衣钱;河北粮道五十万两,是李重进淮南兵的粮草 ——” 话音陡然拔高,声如洪钟,惊得殿外守卫不自觉挺直了腰板,“你区区皇城使,敢说这是亏空?敢说这些钱,没被你扣下,给殿前司的私兵发饷?”
这话像惊雷,殿中文武瞬间分裂。老臣李谷第一个出列,手持笏板,声音铿锵:“陛下、皇后!陈国公所言有据,苏九算清廉,臣早有耳闻!赵氏伪造圣旨,擅杀朝廷命官,若不严查,国法何在?” 杨业的旧部、禁军指挥使呼延赞也上前一步:“臣请奏,彻查皇商司账册,若真有亏空,陈国公愿担责;若为伪造,赵氏众人当以谋逆论处!”
“放肆!” 赵匡胤霍然起身,袍角扫过案几,震得茶盏叮当作响,“陈琅掌皇商司多年,独断专行,如今拿不出对账凭证,反倒诬陷本公 —— 来人!罢陈琅官职,打入天牢,彻查其贪腐之罪!” 他目光如炬扫过殿内,又厉声道:“皇商司乃国之财脉,陈琅却私调军饷,分明是想拥兵自重!若不除他,恐生大乱!” 话音未落,高怀德等十余名殿前司将领已轰然跪地,声浪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
两派臣子吵作一团,有的喊 “严查假诏”,有的喊 “罢黜陈琅”,连老臣范质都皱着眉,不知该站哪一边。七岁的柴宗训坐在龙椅上,小手攥着龙袍的衣角,怯生生地看向帘后的符后,却不敢说话。
三、帘后纠结:断弦的制衡,失控的朝堂
符后坐在帘后,指尖早已掐进掌心,留下深深的红痕。她看着殿中剑拔弩张的局面,耳边是群臣的争吵,眼前却闪过柴荣弥留时的话 ——“信陈琅,护太子”。
这四天,她不是没派人找过陈琅,却只收到他的密信:“皇后勿急,臣需稳住外围,待铁证齐全,再回朝堂破局。” 那时她还半信半疑,甚至觉得陈琅是在避战,可此刻看着陈琅手中的验伤记录、看着杨业旧部的力挺,再看看赵光义眼中的慌乱,她才明白 —— 陈琅不是避战,是在等一个能一击揭穿赵氏阴谋的时机。
可她不敢轻易表态。若站在陈琅这边,赵氏掌着殿前司兵权,万一曹翰带兵入宫,幼帝安危难保;若站在赵氏这边,陈琅掌着外围的财权、情报网,还有淮南、幽州的兵马,一旦他反戈,大周江山照样会乱。她想起前日符昭寿来宫,说 “赵氏愿保符家富贵”,又想起符清漪送来的密信,说 “姐姐若再犹豫,柴氏血脉恐难存”,心中像被两股力量撕扯,痛得喘不过气。
“太后娘娘!” 赵光义见符后迟迟不说话,突然转向帘后,声音带着刻意的急切,“陈琅手握军饷,勾结外臣,若再不处置,恐生肘腋之变!”
陈琅也看向帘后,目光坚定:“太后娘娘!赵氏伪造圣旨,滥杀忠臣,若不严惩,国法败坏,人心离散,大周江山将不复存在!”
帘后的符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珠顺着指缝渗出,滴在素色的裙摆上,却浑然不觉。她看着殿中分裂的群臣,看着龙椅上惶恐的太子,看着陈琅眼中的决绝、赵光义眼中的狠厉,突然明白 —— 她一直想维持的 “制衡”,早已在赵氏伪造圣旨、滥杀苏九算的那一刻,彻底断了弦。这朝堂,再也稳不住了;这场陈赵之争,也早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容哀家…… 再想想。” 符后终于开口,声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陈琅心中一沉 —— 他知道,符后的犹豫,会给赵氏喘息的机会;赵光义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他缓缓起身,看向陈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陈国公,太后既已发话,你还是先把军饷的去向说清楚吧 —— 不然,这紫宸殿,你怕是走不出去了。”
殿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宫墙上,无声无息,却像在为这场即将爆发的风暴,铺垫着刺骨的寒意。陈琅攥紧手中的验伤记录,指节泛白 ——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柴氏的存亡、大周的未来,容不得半分差错。而那潜藏在暗处的淮南兵马、幽州边军,还有金陵的军器局,将是他破局的最后希望。
显德十三年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三,汴京城的年味被皇商司的血味冲淡时,陈琅并未藏于府中 —— 他的马蹄,这四天里踏遍了汴水下游的芦苇荡、金陵商队的秘密驿栈,甚至潜入过探闻局的地下暗衙。
腊月三十清晨,汴水驿遇伏的消息刚传到他耳中,他便弃了官轿,只带两名影士,骑着快马往下游赶。冰面未化的汴水边,他在渔民王老汉的茅屋里见到了冻得半僵的老周三人,老周怀里的铜制盐引符还沾着血,另一名掌柜的胳膊被刀砍伤,却仍死死护着用油布裹紧的分号账册。“陈公,对不住…… 七位兄弟没护住……” 老周刚开口,眼泪就混着冰碴往下掉。
陈琅没说客套话,只亲手给他们裹伤,又让影士护送三人去金陵分号 —— 那里有魏铁山留下的工匠,能妥善安置伤员,更能让账册避开赵氏的搜捕。正月初一,他潜回汴京,在城南的货郎摊后见到了楚无声。探闻局的残部已化整为零:货郎担里藏着密信,茶馆跑堂的腰间别着短弩,甚至漕船上的纤夫,都是能传递消息的眼线。“目前能调动的影士只剩八十人,却能盯紧殿前司的十二处营门。” 楚无声递上密报,上面记着曹翰近日频繁调兵,显然在为控制皇商司收尾。
正月初二至初三,陈琅没露面,却在暗中联动:他让符清漪从岭南调香药商队北上,以 “岁末补货” 为名,把岭南的应急银锭悄悄运进汴梁;又传密信给李重进,让淮南兵再靠近京畿三十里,若朝堂有变,可即刻入城;甚至托人给幽州的杨业带话,让边军加强戒备,防契丹借朝堂混乱南下。这四天,他不是没能力阻止赵光义,而是在做更险的筹谋 —— 若此时贸然出面,只会被赵氏扣上 “拥兵逼宫” 的罪名,倒不如先稳住外围,再带着铁证回朝堂,一击破局。
正月初四早朝,当赵光义以为陈琅早已吓破胆时,紫宸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 陈琅一身国公朱紫袍,袖口还沾着汴水的冰碴,手里捧着两卷东西,一步踏进深殿,靴底的雪粒落在金砖上,碎得清脆。
二、朝堂对峙:尸证为凭,唇枪舌剑
“陛下(柴宗训)、太后!” 陈琅刚进殿,便单膝跪地,将手中之物高举过头顶,“臣陈琅,携苏九算尸身验伤记录、汴水驿遇伏掌柜证词,奏请严查赵氏伪造圣旨、滥杀忠臣之罪!”
满殿哗然。赵光义原本坐在武将列首,此刻猛地站起身,指节攥得发白:“陈琅!你这四天躲在哪里?皇商司亏空百万两,你不现身对账,反倒拿些假证来污蔑本宫!”
陈琅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后落在赵光义脸上,声音冷得像汴水的冰:
“放肆!” 陈琅袍袖翻飞,玉冠下眼尾青筋暴起,“区区逆臣也配揣测本公?汴水商船往来,影士各司其职,至于淮南、幽州布防,更是陛下亲授旨意!倒是你私通北境密信,当街劫杀探闻局佥事,这些铁证可还锁在刑部大牢!”
他将第一卷东西展开,是苏九算的验伤记录,上面用朱笔标着 “十指骨碎、齿间藏毒”,旁边盖着太医院的印信,“苏九算跟随我十年,掌财算局以来,账目清明,连一两银子的出入都记在册上 —— 你说他贪墨,拿出账册来!你说皇商司亏空,百万两的去向,你说得出半分?”
赵光义脸色骤变,却很快从袖中摸出一本账册,狠狠摔在案上:“这就是账册!苏州盐场少缴盐税三十万两,河北粮道亏空五十万两,不是亏空是什么?”
“那是我调去的军饷!” 陈琅蟒袍玉带未动分毫,只轻轻抬了抬手,玄色靴履已重重踏在金砖之上,震得殿内烛火都晃了晃。他垂眸睨着阶下跪得笔直的赵光义,丹凤眼微眯,眼底寒光似出鞘的宝剑,“苏州盐税三十万两,是给杨业边军的冬衣钱;河北粮道五十万两,是李重进淮南兵的粮草 ——” 话音陡然拔高,声如洪钟,惊得殿外守卫不自觉挺直了腰板,“你区区皇城使,敢说这是亏空?敢说这些钱,没被你扣下,给殿前司的私兵发饷?”
这话像惊雷,殿中文武瞬间分裂。老臣李谷第一个出列,手持笏板,声音铿锵:“陛下、皇后!陈国公所言有据,苏九算清廉,臣早有耳闻!赵氏伪造圣旨,擅杀朝廷命官,若不严查,国法何在?” 杨业的旧部、禁军指挥使呼延赞也上前一步:“臣请奏,彻查皇商司账册,若真有亏空,陈国公愿担责;若为伪造,赵氏众人当以谋逆论处!”
“放肆!” 赵匡胤霍然起身,袍角扫过案几,震得茶盏叮当作响,“陈琅掌皇商司多年,独断专行,如今拿不出对账凭证,反倒诬陷本公 —— 来人!罢陈琅官职,打入天牢,彻查其贪腐之罪!” 他目光如炬扫过殿内,又厉声道:“皇商司乃国之财脉,陈琅却私调军饷,分明是想拥兵自重!若不除他,恐生大乱!” 话音未落,高怀德等十余名殿前司将领已轰然跪地,声浪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
两派臣子吵作一团,有的喊 “严查假诏”,有的喊 “罢黜陈琅”,连老臣范质都皱着眉,不知该站哪一边。七岁的柴宗训坐在龙椅上,小手攥着龙袍的衣角,怯生生地看向帘后的符后,却不敢说话。
三、帘后纠结:断弦的制衡,失控的朝堂
符后坐在帘后,指尖早已掐进掌心,留下深深的红痕。她看着殿中剑拔弩张的局面,耳边是群臣的争吵,眼前却闪过柴荣弥留时的话 ——“信陈琅,护太子”。
这四天,她不是没派人找过陈琅,却只收到他的密信:“皇后勿急,臣需稳住外围,待铁证齐全,再回朝堂破局。” 那时她还半信半疑,甚至觉得陈琅是在避战,可此刻看着陈琅手中的验伤记录、看着杨业旧部的力挺,再看看赵光义眼中的慌乱,她才明白 —— 陈琅不是避战,是在等一个能一击揭穿赵氏阴谋的时机。
可她不敢轻易表态。若站在陈琅这边,赵氏掌着殿前司兵权,万一曹翰带兵入宫,幼帝安危难保;若站在赵氏这边,陈琅掌着外围的财权、情报网,还有淮南、幽州的兵马,一旦他反戈,大周江山照样会乱。她想起前日符昭寿来宫,说 “赵氏愿保符家富贵”,又想起符清漪送来的密信,说 “姐姐若再犹豫,柴氏血脉恐难存”,心中像被两股力量撕扯,痛得喘不过气。
“太后娘娘!” 赵光义见符后迟迟不说话,突然转向帘后,声音带着刻意的急切,“陈琅手握军饷,勾结外臣,若再不处置,恐生肘腋之变!”
陈琅也看向帘后,目光坚定:“太后娘娘!赵氏伪造圣旨,滥杀忠臣,若不严惩,国法败坏,人心离散,大周江山将不复存在!”
帘后的符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珠顺着指缝渗出,滴在素色的裙摆上,却浑然不觉。她看着殿中分裂的群臣,看着龙椅上惶恐的太子,看着陈琅眼中的决绝、赵光义眼中的狠厉,突然明白 —— 她一直想维持的 “制衡”,早已在赵氏伪造圣旨、滥杀苏九算的那一刻,彻底断了弦。这朝堂,再也稳不住了;这场陈赵之争,也早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容哀家…… 再想想。” 符后终于开口,声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陈琅心中一沉 —— 他知道,符后的犹豫,会给赵氏喘息的机会;赵光义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他缓缓起身,看向陈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陈国公,太后既已发话,你还是先把军饷的去向说清楚吧 —— 不然,这紫宸殿,你怕是走不出去了。”
殿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宫墙上,无声无息,却像在为这场即将爆发的风暴,铺垫着刺骨的寒意。陈琅攥紧手中的验伤记录,指节泛白 ——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柴氏的存亡、大周的未来,容不得半分差错。而那潜藏在暗处的淮南兵马、幽州边军,还有金陵的军器局,将是他破局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