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王府议事:三计困赵掀棋局,经济为刃破宋防
崇德四年四月初二,齐王府的议事厅内,烛火彻夜未熄。朝市司主事楚泽、军情司楚无声、三公范质、李谷围坐在案前,案上摊着赵宋军政舆图、国库收支册与河北粮商名录,陈琅身着玄色常服,手指轻点舆图,声音沉稳如钟,首次公开 “困赵” 详细计划。
“困赵之策,分三步走,以经济为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陈琅拿起案上的粮商名录,指尖划过 “沧州张记”“德州王商” 等名字,“第一步,粮食当饵。命朝市司以三倍北地市价,暗中联络河北粮商,许他们‘运粮至濠州,即刻付现银,且保商路安全’。赵宋严控粮食外流,却挡不住粮商逐利 —— 他们私藏的粮食若全流入我手,赵宋禁军三月内必缺粮。”
楚泽立刻躬身应道:“属下已备好五十万两现银,且调了十艘漕船专运粮食,只要粮商点头,十日之内便能将粮运至前线。”
陈琅点头,又指向案上的大周显通钞样币:“第二步,金融作锁。命朝市司在海州、郓州等宋周边境,开设‘显通钞兑换点’,许赵宋百姓用宋钱兑换显通钞,且‘一比一兑,无手续费’。赵宋的铜钱本就缺铜,成色不足,显通钞由朝市司背书,能买江南盐铁、丝绸,百姓定会弃宋钱用显通钞 —— 不出一月,赵宋边境的宋钱便会贬值,禁军军饷若用贬值宋钱发放,必生怨言。”
范质眼中闪过赞叹:“此计妙哉!既不用动刀兵,又能乱赵宋货币,比增兵更有效。”
“第三步,奢侈品为毒。” 陈琅最后拿起一卷江南丝绸样品,上面绣着精致的云纹,“命江南织造局赶制千匹上等丝绸、百件鎏金饰品,通过走私商运往汴梁,专供赵宋权贵。赵普、曹彬等人家资丰厚,定会争相购买 —— 他们多花一两银,汴梁国库便少一两银用于军饷。且权贵沉迷享乐,必会疏于军备,此乃‘釜底抽薪’之辅策。”
李谷皱眉道:“走私恐难把控,若被赵宋察觉,会不会反过来治罪粮商?”
“察觉便察觉。” 陈琅冷笑一声,“赵宋若杀粮商,只会逼得更多粮商投靠我;若禁奢侈品,只会惹得权贵不满。此三计环环相扣,赵普要么看着粮尽、钱贬、权贵乱,要么动手激化矛盾 —— 无论选哪条,都是死路。”
议事厅内众人皆服,楚无声当即道:“属下会派军情司探子,紧盯河北粮商动向,若有赵宋官吏阻挠,便暗中除之,保商路畅通。”
就在众人商议细节时,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 柴熙诲的亲卫在府门外高喊:“荣王殿下求见,有急事!”
陈琅眉头微蹙,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二、深夜闯王府:气节斥商计,理念激冲突
柴熙诲身着银甲,未及通报便闯进议事厅,甲叶上的寒气还未散去,目光扫过案上的粮商名录、显通钞样币,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义父这是在搞什么?用粮食诱粮商,用铜钱换显通钞,用奢侈品惑权贵 —— 这都是商贾的苟且之计,不是大周的堂堂之师!”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楚泽、楚无声等人识趣地退到一旁,范质、李谷也面露尴尬,显然不想掺和两人的争执。
陈琅看着他眼中的怒火,起身道:“熙诲,坐下说。此计虽不用刀兵,却比甲字军冲锋更能破赵宋防线。”
“坐下说?” 柴熙诲一把挥开陈琅递来的茶杯,茶杯摔在地上,瓷片四溅,“义父忘了先帝教咱们的‘王者之师,当光明正大’?忘了寿州之战,咱们靠将士血拼才守住城池,不是靠这些偷鸡摸狗的手段!用粮商、用走私、用奢侈品 —— 传出去,天下人会说大周是‘靠商贾赢天下’,会说咱们没本事正面打赢赵宋!”
“正面打赢?” 陈琅的声音也冷了下来,指着案上的赵宋国库收支册,“你看看!赵宋国库只剩十五万两银,禁军每月耗银五万两,再耗两月必哗变!你现在率甲字军北上,曹彬的骑兵会袭扰粮道,赵军会坚守沧州 —— 甲字军缺粮,将士会饿肚子,会死人,这不是冲锋,是拿甲字军填坑!”
柴熙诲一把抓过国库册,手指划过 “十五万两”“月耗五万两” 的字样,眼神却仍带着不甘:“这是军情司的探子查的,未必属实!就算赵宋国库告急,咱们也该靠甲字军的刀枪打赢,不是靠这些商贾手段!将士们在前线流血,咱们在后方跟粮商讨价还价 —— 这对得起寿州死难的弟兄吗?”
“对得起!” 陈琅猛地拍案,案上的显通钞样币被震得跳起,“让将士少流血,让他们活着看到复旧都,才对得起寿州的弟兄!你以为‘堂堂之师’就是硬拼?先帝当年在高平之战,也用过‘诱敌深入’的计策,难道那也是苟且?”
他走到柴熙诲面前,声音放缓了些,却仍带着坚定:“熙诲,北伐不是赌气,是要赢。用最小的代价赢,让最少的人死,这才是对大周、对将士最好的交代。若能用粮商、用货币、用奢侈品打赢,何必要让甲字军的弟兄去送死?”
柴熙诲攥着国库册,指节泛白,却无言反驳。他知道陈琅说的是事实 —— 赵宋国库告急,甲字军贸然北上必陷缺粮局;可他心里的 “气节”,他对 “堂堂之师” 的执念,却让他无法接受这些 “商贾手段”。
议事厅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摇曳的声音。范质想上前调解,却被李谷拉住 —— 此刻的争执,已不是 “计策对错”,是两人对 “战争” 的根本认知不同,外人插不上话。
三、汴梁探粮价:赵普察异动,犹豫陷两难
同一时刻的汴梁,赵普府的书房里,亲信正躬身禀报:“相公,派去濠州的人传回消息,南朝朝市司给河北粮商的价,是北地的三倍,且付现银,还保商路安全 —— 沧州的张记粮商,已偷偷运了五千石粮去濠州,赚了足足三千两银。”
赵普捏着茶杯的手猛地收紧,茶水溅在案上的国库册上,晕开一片湿痕:“三倍?陈琅这是要掏空河北的粮食!”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沧州、德州的位置 —— 这两地的粮商私藏的粮食,足够赵宋禁军支撑两月,若全被陈琅买走,禁军下月便会缺粮。
“相公,要不要下令抓了那些粮商?” 亲信问道。
“抓不得。” 赵普摇头,脸色凝重,“粮商多与地方官吏有勾结,抓了他们,只会逼得更多粮商投靠南朝;且百姓私藏的粮食也不少,若禁粮食交易,百姓定会怨声载道 —— 赵光义刚登基,民心本就不稳,再逼反百姓,汴梁就乱了。”
“那…… 要不要也提高粮价,跟南朝抢粮?” 亲信又问。
赵普苦笑一声,指着案上的国库册:“国库只剩十五万两银,禁军下月的军饷还没着落,哪有银子跟南朝抢粮?陈琅这是掐住了咱们的死穴 —— 他有钱有粮,咱们没钱没粮,只能看着粮商投靠他。”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再派去人,查南朝在边境的显通钞兑换点 —— 听说他们用宋钱兑显通钞,一比一兑,这必是要乱咱们的货币。还有,汴梁最近来的江南丝绸、鎏金饰品,是不是南朝故意走私来的?”
亲信躬身应下,转身离开时,赵普望着窗外的汴梁夜色,眼中满是焦虑。他知道陈琅的计策有多毒 —— 粮食被抢、货币贬值、权贵耗银,这三招下来,赵宋禁军撑不过两月。可他却无计可施 —— 没钱没粮,没兵没将,只能眼睁睁看着陈琅一步步掏空赵宋的根基。
而齐王府的议事厅内,柴熙诲终是松了攥着国库册的手,声音带着不甘:“义父,我可以不反对你的计策,但我有一个条件 —— 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必须北上,我要亲自率队,跟赵宋正面打一场。”
陈琅看着他眼中的执念,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北上,我亲自为你送行。”
柴熙诲没再说话,转身离开议事厅,银甲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陈琅望着他离去的方向,眉头仍未舒展 —— 他知道,柴熙诲的 “正面一战”,仍是一颗定时炸弹,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北上,那场血拼,终究还是躲不过。
烛火继续燃烧,映着案上的 “困赵三策”,也映着南周与赵宋之间,这场没有刀光剑影,却比战场更凶险的经济暗战。河北的粮船、边境的显通钞、汴梁的奢侈品,终将在这场暗战中,织成一张困死赵宋的大网 —— 而柴熙诲心中的 “堂堂之师”,或许终将在这场大网破裂时,迎来最后的考验。
崇德四年四月初二,齐王府的议事厅内,烛火彻夜未熄。朝市司主事楚泽、军情司楚无声、三公范质、李谷围坐在案前,案上摊着赵宋军政舆图、国库收支册与河北粮商名录,陈琅身着玄色常服,手指轻点舆图,声音沉稳如钟,首次公开 “困赵” 详细计划。
“困赵之策,分三步走,以经济为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陈琅拿起案上的粮商名录,指尖划过 “沧州张记”“德州王商” 等名字,“第一步,粮食当饵。命朝市司以三倍北地市价,暗中联络河北粮商,许他们‘运粮至濠州,即刻付现银,且保商路安全’。赵宋严控粮食外流,却挡不住粮商逐利 —— 他们私藏的粮食若全流入我手,赵宋禁军三月内必缺粮。”
楚泽立刻躬身应道:“属下已备好五十万两现银,且调了十艘漕船专运粮食,只要粮商点头,十日之内便能将粮运至前线。”
陈琅点头,又指向案上的大周显通钞样币:“第二步,金融作锁。命朝市司在海州、郓州等宋周边境,开设‘显通钞兑换点’,许赵宋百姓用宋钱兑换显通钞,且‘一比一兑,无手续费’。赵宋的铜钱本就缺铜,成色不足,显通钞由朝市司背书,能买江南盐铁、丝绸,百姓定会弃宋钱用显通钞 —— 不出一月,赵宋边境的宋钱便会贬值,禁军军饷若用贬值宋钱发放,必生怨言。”
范质眼中闪过赞叹:“此计妙哉!既不用动刀兵,又能乱赵宋货币,比增兵更有效。”
“第三步,奢侈品为毒。” 陈琅最后拿起一卷江南丝绸样品,上面绣着精致的云纹,“命江南织造局赶制千匹上等丝绸、百件鎏金饰品,通过走私商运往汴梁,专供赵宋权贵。赵普、曹彬等人家资丰厚,定会争相购买 —— 他们多花一两银,汴梁国库便少一两银用于军饷。且权贵沉迷享乐,必会疏于军备,此乃‘釜底抽薪’之辅策。”
李谷皱眉道:“走私恐难把控,若被赵宋察觉,会不会反过来治罪粮商?”
“察觉便察觉。” 陈琅冷笑一声,“赵宋若杀粮商,只会逼得更多粮商投靠我;若禁奢侈品,只会惹得权贵不满。此三计环环相扣,赵普要么看着粮尽、钱贬、权贵乱,要么动手激化矛盾 —— 无论选哪条,都是死路。”
议事厅内众人皆服,楚无声当即道:“属下会派军情司探子,紧盯河北粮商动向,若有赵宋官吏阻挠,便暗中除之,保商路畅通。”
就在众人商议细节时,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 柴熙诲的亲卫在府门外高喊:“荣王殿下求见,有急事!”
陈琅眉头微蹙,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二、深夜闯王府:气节斥商计,理念激冲突
柴熙诲身着银甲,未及通报便闯进议事厅,甲叶上的寒气还未散去,目光扫过案上的粮商名录、显通钞样币,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义父这是在搞什么?用粮食诱粮商,用铜钱换显通钞,用奢侈品惑权贵 —— 这都是商贾的苟且之计,不是大周的堂堂之师!”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楚泽、楚无声等人识趣地退到一旁,范质、李谷也面露尴尬,显然不想掺和两人的争执。
陈琅看着他眼中的怒火,起身道:“熙诲,坐下说。此计虽不用刀兵,却比甲字军冲锋更能破赵宋防线。”
“坐下说?” 柴熙诲一把挥开陈琅递来的茶杯,茶杯摔在地上,瓷片四溅,“义父忘了先帝教咱们的‘王者之师,当光明正大’?忘了寿州之战,咱们靠将士血拼才守住城池,不是靠这些偷鸡摸狗的手段!用粮商、用走私、用奢侈品 —— 传出去,天下人会说大周是‘靠商贾赢天下’,会说咱们没本事正面打赢赵宋!”
“正面打赢?” 陈琅的声音也冷了下来,指着案上的赵宋国库收支册,“你看看!赵宋国库只剩十五万两银,禁军每月耗银五万两,再耗两月必哗变!你现在率甲字军北上,曹彬的骑兵会袭扰粮道,赵军会坚守沧州 —— 甲字军缺粮,将士会饿肚子,会死人,这不是冲锋,是拿甲字军填坑!”
柴熙诲一把抓过国库册,手指划过 “十五万两”“月耗五万两” 的字样,眼神却仍带着不甘:“这是军情司的探子查的,未必属实!就算赵宋国库告急,咱们也该靠甲字军的刀枪打赢,不是靠这些商贾手段!将士们在前线流血,咱们在后方跟粮商讨价还价 —— 这对得起寿州死难的弟兄吗?”
“对得起!” 陈琅猛地拍案,案上的显通钞样币被震得跳起,“让将士少流血,让他们活着看到复旧都,才对得起寿州的弟兄!你以为‘堂堂之师’就是硬拼?先帝当年在高平之战,也用过‘诱敌深入’的计策,难道那也是苟且?”
他走到柴熙诲面前,声音放缓了些,却仍带着坚定:“熙诲,北伐不是赌气,是要赢。用最小的代价赢,让最少的人死,这才是对大周、对将士最好的交代。若能用粮商、用货币、用奢侈品打赢,何必要让甲字军的弟兄去送死?”
柴熙诲攥着国库册,指节泛白,却无言反驳。他知道陈琅说的是事实 —— 赵宋国库告急,甲字军贸然北上必陷缺粮局;可他心里的 “气节”,他对 “堂堂之师” 的执念,却让他无法接受这些 “商贾手段”。
议事厅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摇曳的声音。范质想上前调解,却被李谷拉住 —— 此刻的争执,已不是 “计策对错”,是两人对 “战争” 的根本认知不同,外人插不上话。
三、汴梁探粮价:赵普察异动,犹豫陷两难
同一时刻的汴梁,赵普府的书房里,亲信正躬身禀报:“相公,派去濠州的人传回消息,南朝朝市司给河北粮商的价,是北地的三倍,且付现银,还保商路安全 —— 沧州的张记粮商,已偷偷运了五千石粮去濠州,赚了足足三千两银。”
赵普捏着茶杯的手猛地收紧,茶水溅在案上的国库册上,晕开一片湿痕:“三倍?陈琅这是要掏空河北的粮食!”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沧州、德州的位置 —— 这两地的粮商私藏的粮食,足够赵宋禁军支撑两月,若全被陈琅买走,禁军下月便会缺粮。
“相公,要不要下令抓了那些粮商?” 亲信问道。
“抓不得。” 赵普摇头,脸色凝重,“粮商多与地方官吏有勾结,抓了他们,只会逼得更多粮商投靠南朝;且百姓私藏的粮食也不少,若禁粮食交易,百姓定会怨声载道 —— 赵光义刚登基,民心本就不稳,再逼反百姓,汴梁就乱了。”
“那…… 要不要也提高粮价,跟南朝抢粮?” 亲信又问。
赵普苦笑一声,指着案上的国库册:“国库只剩十五万两银,禁军下月的军饷还没着落,哪有银子跟南朝抢粮?陈琅这是掐住了咱们的死穴 —— 他有钱有粮,咱们没钱没粮,只能看着粮商投靠他。”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再派去人,查南朝在边境的显通钞兑换点 —— 听说他们用宋钱兑显通钞,一比一兑,这必是要乱咱们的货币。还有,汴梁最近来的江南丝绸、鎏金饰品,是不是南朝故意走私来的?”
亲信躬身应下,转身离开时,赵普望着窗外的汴梁夜色,眼中满是焦虑。他知道陈琅的计策有多毒 —— 粮食被抢、货币贬值、权贵耗银,这三招下来,赵宋禁军撑不过两月。可他却无计可施 —— 没钱没粮,没兵没将,只能眼睁睁看着陈琅一步步掏空赵宋的根基。
而齐王府的议事厅内,柴熙诲终是松了攥着国库册的手,声音带着不甘:“义父,我可以不反对你的计策,但我有一个条件 —— 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必须北上,我要亲自率队,跟赵宋正面打一场。”
陈琅看着他眼中的执念,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北上,我亲自为你送行。”
柴熙诲没再说话,转身离开议事厅,银甲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陈琅望着他离去的方向,眉头仍未舒展 —— 他知道,柴熙诲的 “正面一战”,仍是一颗定时炸弹,若两月后赵宋未乱,甲字军北上,那场血拼,终究还是躲不过。
烛火继续燃烧,映着案上的 “困赵三策”,也映着南周与赵宋之间,这场没有刀光剑影,却比战场更凶险的经济暗战。河北的粮船、边境的显通钞、汴梁的奢侈品,终将在这场暗战中,织成一张困死赵宋的大网 —— 而柴熙诲心中的 “堂堂之师”,或许终将在这场大网破裂时,迎来最后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