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分肉-《重生六零:拒娶恶媳,护家人!》

  他在树上又待了一会儿,确认野猪群真的走远了,才小心翼翼地爬了下来。

  看着一片狼藉的地面和被撞得不成样子的树干,他心中一阵后怕,但更多的,是收获的狂喜。

  加上陷阱里那一头,他今天足足弄到了九头野猪!

  这批肉,足够他做很多事了。换取粮食,换取各种票据,改善家里的生活……

  他盘算着,不能把所有野猪都拿出来,必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思来想去,他决定只拿出一头。

  就说是陷阱抓到的,这样最稳妥。

  他在空间里挑了挑,最后选了一头看起来最壮硕的,估摸着得有两百来斤。

  快要走出深山时,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将那头野猪从空间里放了出来。

  野猪一出来,就恢复了生命体征,但之前被李砚秋用铁锹拍的那一下还没缓过来,依旧是昏迷状态。

  李砚秋没客气,找准位置,用带来的柴刀给了它一个痛快。

  处理好后,他用带来的麻绳,一头绑住野猪的后腿,一头缠在自己腰上,开始费力地往山下拖。

  两百多斤的重量,即便对他现在的体力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他拖着野猪,在崎岖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在身后留下一道清晰的拖痕。

  快到山脚时,迎面走来一个挑着两担空柴火筐的汉子。

  那汉子看到他,先是一愣,随即目光落在他身后那头巨大的野猪上,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

  “砚……砚秋?”

  来人是村里的李大东,大家都叫他大东哥。

  李砚秋也停下脚步,抹了把汗,冲他咧嘴一笑。

  “大东哥,下山啊。”

  李大东结结巴巴地指着地上的野猪,话都说不囫囵了。

  “这……这是你打的?”

  “运气好,掉陷阱里了。”李砚秋言简意赅地解释道。

  他喘了口气,继续说:“大东哥,这玩意儿太沉了,我一个人弄不回去,你能不能回村里帮我喊几个人来搭把手?”

  李大东这才回过神来,他扔下肩上的担子,跑到野猪跟前,又是摸又是看,嘴里啧啧称奇。

  “我的乖乖,这得有两百斤了吧!砚秋,你小子行啊!”

  他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你等着,我这就去喊人!”

  说完,他撒开脚丫子,一阵风似的朝村里跑去,一边跑还一边扯着嗓子喊。

  “打到野猪啦!砚秋打到大野猪啦!”

  没过多久,村口就热闹了起来。

  村长李长庚、二叔李胜海,还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扛着杠子和绳子,浩浩荡荡地赶了过来。

  当他们看到那头躺在地上的巨大野猪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天爷啊,这么大的野猪!”

  “这獠牙,都能戳穿人了!”

  李长庚快步走到李砚秋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紧张地问道。

  “砚秋,你没受伤吧?”

  李胜海也凑了过来,眼睛放光地盯着野猪,嘴里却也关心着。

  “是啊六子,没被这畜生伤着吧?”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围了上来,有惊叹的,有关心的,有羡慕的,现场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人群中挤出一个人影。

  是爷爷李守义。

  他几步冲到跟前,一把抓住李砚秋的胳膊。

  浑身上下仔细打量,那眼神,像是要在他身上找出几个窟窿来。

  “真没伤着?”

  李守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手上的力道却很大,捏得李砚秋胳膊生疼。

  李砚秋知道,这是爷爷在后怕。

  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活动了一下手脚。

  “爷,您看,好着呢。这畜生笨,自己掉坑里摔晕了,我就是捡了个便宜。”

  他再次强调了“陷阱”的说法。

  这话一出,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

  “砚秋这娃,真是祖宗保佑!”

  “可不是嘛,这陷阱挖得,神了!”

  众人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毕竟,要说一个半大孩子能单挑一头两百斤的野猪王,那才是天方夜谭。

  李守义听着乡亲们的夸赞,脸上的紧张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压抑不住的得意。

  他松开孙子的胳膊,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谦虚的模样。

  “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都是运气。”

  嘴上这么说,那微微扬起的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村长李长庚这时走了过来,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只盯着猪,而是先拍了拍李砚秋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赞许。

  “好小子,有胆识,也有福气。”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那头巨大的野猪,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砚秋,这猪……你打算怎么处置?”

  这个问题一出,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李砚秋身上。

  这头猪,按理说是李砚秋的私产。可在这年头,这么大一头猪,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

  李砚秋早就想好了说辞,他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坦然地开口。

  “村长,我一个人也弄不了这大家伙。”

  他语气诚恳,没有半分居功自傲。

  “我想着,这猪就交给村里处置。我只要十分之一,剩下的,都归集体,给乡亲们分分,大家伙儿都能沾点油水,过个好年。”

  话音落地,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砚秋敞亮!”

  “好样的,没忘了乡亲们!”

  一张张黝黑的脸上,沟壑般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眼里迸发出的光,比正午的日头还要亮。

  李长庚也愣住了,他深深地看了李砚秋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欣慰,更多的,是一种刮目相看的震撼。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就按你说的办!”

  李长庚当即拍板,转过身,对着人群大手一挥。

  “都别愣着了!建军,建国,你们几个小伙子,把杠子穿上,把猪抬回去!”

  “大东,你跑得快,去把村里的王屠夫叫来!”

  “婶子们,回家烧水!多烧几锅,要滚开的!”

  村长一声令下,整个场面立刻像一锅烧开了的水,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