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次上山-《重生六零:拒娶恶媳,护家人!》

  “这……这味道!”

  他咀嚼的动作都停顿了,满脸的不可思议。

  “秋儿,你这手艺,跟谁学的?比国营饭店的大师傅还厉害!”

  李砚秋笑了笑,早就想好了说辞。

  “前阵子在镇上碰见个国营饭店的老师傅,人好,指点了我两句。”

  他把功劳推给了一个不存在的老师傅,这样既能解释手艺的来源,又不会显得太突兀。

  “原来是这样,这是遇到贵人了啊!”

  老太太恍然大悟,也夹了一筷子尝了尝,顿时赞不绝口。

  “好吃,真好吃!一点腥味都没有,比肉还香!”

  李建军和李建国两个小子,早就忍不住了。

  他们一人手里抓着一个大肉包,另一只手飞快地往嘴里塞着卤味,吃得满嘴流油,小脸涨得通红,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胜海和他媳妇也尝了,那味道,简直让他们想把舌头都吞下去。

  一时间,饭桌上只剩下咀嚼和赞叹的声音。

  一瓶酒,一盘卤味,很快就见了底。

  李守义已经喝得满脸通红,眼神都有些迷离了。

  他拉着李砚秋的手,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

  “好孩子……秋儿……有出息……比你爹……比你叔都强……”

  说着说着,脑袋一歪,靠在椅子上睡了过去。

  李砚秋和二叔合力将爷爷扶到炕上,给他盖好被子。

  看着老人沉睡的安详面容,李砚秋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他没有多留,将剩下的两个大肉包子用油纸包好,放在了桌上。

  “奶,我先回去了,您和我二叔二婶也早点歇着。”

  “哎,路上慢点。”

  老太太把他送到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才转身回屋。

  李砚秋回到家,屋里还亮着灯。

  蒋春兰正坐在灶膛前,小火温着一碗水。

  见他回来,蒋春兰立刻端了过来。

  “快,喝碗糖水,解解酒。”

  温热的糖水下肚,甜丝丝的,驱散了夜晚的寒意,也洗去了身上的酒气。

  李砚秋的心,彻底安宁下来。

  接下来的三天,李砚秋过得异常规律。

  白天,他依旧跟着村里人下地,或者去山上转转,做出正常的样子。

  而一旦有了独处的机会,他便会将全部心神沉入空间。

  灵泉水带来的精神力恢复速度很快,几乎每隔几个小时,他就能恢复到可以催熟作物的程度。

  他的精神力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温柔地拂过空间里的麦苗和稻穗。

  黑土地上的作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小麦的麦秆从青绿转向金黄,麦穗变得沉甸甸,压弯了腰。

  水稻的稻穗也从抽穗到灌浆,再到饱满低垂,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第三天傍晚,当李砚秋再次进入空间时,眼前已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两亩黑土地,一亩金黄,一亩灿烂。

  他站在田埂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成熟谷物的芬芳。

  他没有耽搁,意念一动,空间里仿佛出现了无形的收割机。

  小麦和水稻被瞬间收割、脱粒,金黄的麦粒和晶莹的稻谷堆成了两座小山。

  李砚秋查看了一下产量。

  小麦,亩产一千一百斤。

  水稻,亩产一千八百斤!

  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任何人疯狂。

  他留下足够明年播种的种子,将其余的粮食,全部用意念加工成了精米和白面。

  雪白的面粉和剔透的大米,被分门别类地装好,整齐地码放在木屋的角落里。

  看着这些足够全家人敞开肚皮吃上一整年的粮食,李砚秋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温饱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是时候再去一趟黑市了。

  翌日天光微亮,鸡鸣声穿过薄薄的窗纸,唤醒了沉睡的村庄。

  早饭是稀薄的地瓜粥,蒋春兰心疼地看着李砚秋只喝了一碗就放下筷子。

  “再吃点,你这孩子,饭量怎么越来越小了。”

  李砚秋笑了笑,将几个温热的窝头用布包好。

  “娘,我吃饱了。等会儿上山转转,活动活动筋骨。”

  蒋春兰的眉头立刻就拧了起来,声音也高了半分。

  “又去?那山里多危险!安生在家待着不行吗?”

  她嘴上抱怨着,手里的动作却没停,又往李砚秋的布包里塞了一个窝头。

  “拿着,饿了就吃,早点回来!”

  李砚秋点点头,心里暖洋洋的。

  他拎着布包,迎着清晨的凉风走出了院子。

  如今的身体,早已不是当初那副孱弱的模样。

  灵泉水日夜改造着他的体魄,原本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不过是闲庭信步。

  山林间的空气带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

  他脚步轻快,半个小时后,便抵达了上次布置陷阱的地方。

  陷阱还在,只是那个硕大的南瓜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些被啄食得乱七八糟的瓜瓤和瓜皮。

  周围的泥地上,印着几串清晰的爪印。

  是野鸡。

  李砚秋的嘴角微微勾起。

  看来这天然的诱饵,效果还真不错。

  他没有在原地过多停留,而是继续向着山林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树木越是高大茂密,人迹也愈发罕见。

  最终,他在一处隐蔽的山泉边停下了脚步。

  泉水清澈见底,从石缝中汩汩流出,汇成一汪小潭。

  这里安静,不会有人来。

  李砚秋确认四周无人后,心念一动,几只正在林间觅食的野鸡,瞬间被他收进了空间。

  空间里,时间仿佛静止,那几只野鸡保持着低头啄食的姿势,一动不动。

  做完这一切,他才松了口气。

  午饭就在这里解决。

  他熟练地在泉水潭里摸出两条肥硕的草鱼,又从空间里取出一只处理好的野鸡。

  升起一小堆篝火,一条鱼用树枝穿着烤,另一只鸡则用早就备好的荷叶和黄泥包裹起来,做成了叫花鸡,埋进火堆下的热土里。

  很快,烤鱼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鱼皮被烤得焦黄酥脆,滋滋地冒着油光,鱼肉雪白细嫩。

  李砚秋撕下一块,放进嘴里,鲜美的滋味在舌尖上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