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刚亮,议事屋的门轴发出轻响。艾琳走出屋子,手里没有武器,衣袖上还沾着昨夜画图时蹭到的炭灰。她站在石阶上,目光扫过村口方向,脚步未停。
阿壮已带人于西坡林地布下二十名弩手,每人一支短弩,藏在树后与土坡掩体中。这是她在油灯下画完隐秘小径地图后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未向任何人解释缘由。此刻她只看了眼西方山道尽头,便转身走向村口。
蹄声由远及近,十匹战马踏起尘土,在村门前勒缰停步。为首骑士披重甲,面罩半掀,声音如铁器相击:“交出艾琳,免你们一死。”
村民从屋舍间涌出,挤在墙根与巷口,有人握紧锄头,有人将孩子往身后拉。防线尚未完全展开,民兵列队不齐,矛尖微微发颤。
艾琳缓步上前,立于村口石阶中央。她未穿甲胄,也未持兵器,只是静静看着那群骑士。
“抓活的。”骑士长抬手,两名骑兵策马上前。
就在这一瞬,艾琳忽然抬手指向西方山道:“看!”
所有骑士本能回头。
她的右手猛然下挥。
二十支弩箭破空而出,飞向马颈与铠甲接缝处。三匹战马前蹄骤跪,翻倒在地,压住背上的骑士。一人被箭贯穿腋下,惨叫坠马;另一人喉部中箭,抽搐几下便不动了;第三名骑士虽未当场毙命,却被失控的马匹拖行数步,最终卡在树根间,再无声息。
剩余七名骑士迅速反应,举盾围拢成环,战马嘶鸣,阵型混乱但未溃散。村中百姓惊呼四起,有妇人抱头蹲下,也有孩童哭喊着往屋里跑。
艾琳嘴角微扬,随即挥手示意林中弩手退入掩体。她未追击,也未下令第二轮射击。
彼得从侧巷冲出,手中提着一根削尖的木矛。他看见倒地的三具尸体,呼吸一滞,随即抬头看向艾琳。
她已走上更高一级的石阶,面对残余敌军朗声大笑:“中计了!”
笑声在村口回荡。几个躲在屋后的年轻人探出身子,目光从恐惧转为震惊。
艾琳转身面向村民,声音清晰而平稳:“他们只有十个人,就敢来敲我们的门——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以为我们不敢还手。”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名老农拄着拐杖站直身体,另一人扔掉手中的扫帚,抄起墙边的铁叉。
彼得拾起地上掉落的一把佩剑,剑身染血,刃口崩了一小块。他高举武器,怒吼:“守村!”
这声呐喊像火种落入干草堆。屋顶上有人拉开弓弦,院墙内传出搬动石块的声音。恐惧仍在,但已被愤怒压制。
骑士长脸色阴沉,左肩铠甲缝隙渗出血迹,显然是刚才那一箭所伤。他盯着艾琳,声音低哑:“你是谁?竟敢伏击王属骑士?”
“我不是谁。”艾琳答,“我是这个村子。”
她不再看他,转而对身旁的彼得低声吩咐:“清点伤亡,确认无误后回收箭矢。尸体不动,留在原地。”
彼得点头,立即组织五名民兵从掩体后走出,弯腰靠近战场。他们动作谨慎,先检查倒地战马是否还有气息,再逐一拔出插在马颈或人身上的弩箭。每一支都被仔细收进皮囊,唯恐遗失。
艾琳缓步走下石阶,来到其中一具敌尸旁。战马已死,骑士仰面躺在泥地上,眼睛睁着,嘴角凝结血沫。她蹲下身,伸手探其腰间刀鞘——空的。再翻其护臂内侧,发现一道浅刻痕,形似鹰首,非本村标记。
她未多看,继续查看其他两具尸体。第二具身上无异常,第三具却在靴筒夹层中露出一角布条,颜色暗红,质地粗糙,不像本地织物。
远处传来马蹄疾驰声。残余七名骑士终于撤退,骑士长最后回望一眼,带着负伤者迅速消失在官道拐角。
艾琳站起身,拍去手上的尘土。阳光照在村口空地上,三具尸体横陈,战马僵卧,断矛折箭散落四周。村民们陆续走出藏身处,围拢过来,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沉默注视。
她下令不得搜刮财物,也不准掩埋或焚化尸体。“让所有人看见,”她说,“冒犯山村的下场。”
两名民兵用门板将尸体拖至村口空地中央,排列整齐。血迹在泥土上晕开,形成不规则的暗斑。
艾琳亲自蹲下,开始检查回收的弩箭。一支、两支、三支……共十七支完好,三支折断。她逐一擦拭,查验尾羽与箭镞。
当她拿起最后一支时,动作顿住。
这支箭的尾羽边缘有轻微焦痕,像是曾靠近火源。更关键的是,箭杆底部刻有一道细纹,呈螺旋状,末端带钩,绝非本村工匠所留印记。
她不动声色,将这支箭收入袖中。
彼得走来,低声问:“要不要派人追?”
“不必。”艾琳摇头,“他们现在只想逃回去报信。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可这支箭……”
“你看到了?”她抬眼。
“尾羽烧过,刻痕陌生。”彼得皱眉,“不是我们的。”
艾琳点头:“召集核心民兵,战后清点所有缴获兵器。特别是刀柄、马具、钉靴——任何带标记的东西都要记录。”
彼得应声而去。
她站在村口,风吹动衣角。夕阳正缓缓沉入山脊,火把被人逐一点燃,映得地面忽明忽暗。远处山影拉长,像一道沉默的屏障。
她从袖中取出那支异常的弩箭,指尖抚过螺旋刻痕。这道纹路她从未见过,但它出现在敌军之中,意味着背后另有指挥体系。
村口尘土未歇,血腥味混着柴烟飘散。一名少年抱着回收的盾牌走过,盾面凹陷,边缘卷曲。另一个妇人蹲在尸体旁,往死者嘴里塞了一小块黑面包。
艾琳望着远方,眼神锐利如刃。
那支箭静静躺在她掌心,尾羽焦痕在火光下泛出暗红。
阿壮已带人于西坡林地布下二十名弩手,每人一支短弩,藏在树后与土坡掩体中。这是她在油灯下画完隐秘小径地图后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未向任何人解释缘由。此刻她只看了眼西方山道尽头,便转身走向村口。
蹄声由远及近,十匹战马踏起尘土,在村门前勒缰停步。为首骑士披重甲,面罩半掀,声音如铁器相击:“交出艾琳,免你们一死。”
村民从屋舍间涌出,挤在墙根与巷口,有人握紧锄头,有人将孩子往身后拉。防线尚未完全展开,民兵列队不齐,矛尖微微发颤。
艾琳缓步上前,立于村口石阶中央。她未穿甲胄,也未持兵器,只是静静看着那群骑士。
“抓活的。”骑士长抬手,两名骑兵策马上前。
就在这一瞬,艾琳忽然抬手指向西方山道:“看!”
所有骑士本能回头。
她的右手猛然下挥。
二十支弩箭破空而出,飞向马颈与铠甲接缝处。三匹战马前蹄骤跪,翻倒在地,压住背上的骑士。一人被箭贯穿腋下,惨叫坠马;另一人喉部中箭,抽搐几下便不动了;第三名骑士虽未当场毙命,却被失控的马匹拖行数步,最终卡在树根间,再无声息。
剩余七名骑士迅速反应,举盾围拢成环,战马嘶鸣,阵型混乱但未溃散。村中百姓惊呼四起,有妇人抱头蹲下,也有孩童哭喊着往屋里跑。
艾琳嘴角微扬,随即挥手示意林中弩手退入掩体。她未追击,也未下令第二轮射击。
彼得从侧巷冲出,手中提着一根削尖的木矛。他看见倒地的三具尸体,呼吸一滞,随即抬头看向艾琳。
她已走上更高一级的石阶,面对残余敌军朗声大笑:“中计了!”
笑声在村口回荡。几个躲在屋后的年轻人探出身子,目光从恐惧转为震惊。
艾琳转身面向村民,声音清晰而平稳:“他们只有十个人,就敢来敲我们的门——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以为我们不敢还手。”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名老农拄着拐杖站直身体,另一人扔掉手中的扫帚,抄起墙边的铁叉。
彼得拾起地上掉落的一把佩剑,剑身染血,刃口崩了一小块。他高举武器,怒吼:“守村!”
这声呐喊像火种落入干草堆。屋顶上有人拉开弓弦,院墙内传出搬动石块的声音。恐惧仍在,但已被愤怒压制。
骑士长脸色阴沉,左肩铠甲缝隙渗出血迹,显然是刚才那一箭所伤。他盯着艾琳,声音低哑:“你是谁?竟敢伏击王属骑士?”
“我不是谁。”艾琳答,“我是这个村子。”
她不再看他,转而对身旁的彼得低声吩咐:“清点伤亡,确认无误后回收箭矢。尸体不动,留在原地。”
彼得点头,立即组织五名民兵从掩体后走出,弯腰靠近战场。他们动作谨慎,先检查倒地战马是否还有气息,再逐一拔出插在马颈或人身上的弩箭。每一支都被仔细收进皮囊,唯恐遗失。
艾琳缓步走下石阶,来到其中一具敌尸旁。战马已死,骑士仰面躺在泥地上,眼睛睁着,嘴角凝结血沫。她蹲下身,伸手探其腰间刀鞘——空的。再翻其护臂内侧,发现一道浅刻痕,形似鹰首,非本村标记。
她未多看,继续查看其他两具尸体。第二具身上无异常,第三具却在靴筒夹层中露出一角布条,颜色暗红,质地粗糙,不像本地织物。
远处传来马蹄疾驰声。残余七名骑士终于撤退,骑士长最后回望一眼,带着负伤者迅速消失在官道拐角。
艾琳站起身,拍去手上的尘土。阳光照在村口空地上,三具尸体横陈,战马僵卧,断矛折箭散落四周。村民们陆续走出藏身处,围拢过来,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沉默注视。
她下令不得搜刮财物,也不准掩埋或焚化尸体。“让所有人看见,”她说,“冒犯山村的下场。”
两名民兵用门板将尸体拖至村口空地中央,排列整齐。血迹在泥土上晕开,形成不规则的暗斑。
艾琳亲自蹲下,开始检查回收的弩箭。一支、两支、三支……共十七支完好,三支折断。她逐一擦拭,查验尾羽与箭镞。
当她拿起最后一支时,动作顿住。
这支箭的尾羽边缘有轻微焦痕,像是曾靠近火源。更关键的是,箭杆底部刻有一道细纹,呈螺旋状,末端带钩,绝非本村工匠所留印记。
她不动声色,将这支箭收入袖中。
彼得走来,低声问:“要不要派人追?”
“不必。”艾琳摇头,“他们现在只想逃回去报信。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可这支箭……”
“你看到了?”她抬眼。
“尾羽烧过,刻痕陌生。”彼得皱眉,“不是我们的。”
艾琳点头:“召集核心民兵,战后清点所有缴获兵器。特别是刀柄、马具、钉靴——任何带标记的东西都要记录。”
彼得应声而去。
她站在村口,风吹动衣角。夕阳正缓缓沉入山脊,火把被人逐一点燃,映得地面忽明忽暗。远处山影拉长,像一道沉默的屏障。
她从袖中取出那支异常的弩箭,指尖抚过螺旋刻痕。这道纹路她从未见过,但它出现在敌军之中,意味着背后另有指挥体系。
村口尘土未歇,血腥味混着柴烟飘散。一名少年抱着回收的盾牌走过,盾面凹陷,边缘卷曲。另一个妇人蹲在尸体旁,往死者嘴里塞了一小块黑面包。
艾琳望着远方,眼神锐利如刃。
那支箭静静躺在她掌心,尾羽焦痕在火光下泛出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