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尘土渐渐落下,艾琳的手还搭在剑柄上。她没有移开视线,直到那队骑兵彻底消失在山梁背面。亲卫走来低声汇报,说对方未接战便撤了,路线偏斜,像是刻意绕行。
她立刻下令:“封锁侧翼山道,所有人不得擅自出入营地。”
命令传下去后,她转身走进临时指挥点,一块突出的岩石平台。这里能看清整个战场和营区动向。她让亲卫调出过去三日的巡逻换岗记录和口令变更日志。
“再查一遍缴获物资清单。”她说,“特别是火油袋。”
半小时前反击结束时,队伍从敌军补给线末端收缴了一批火油。按理说这种物资应存于后方仓库,不该出现在前线。她亲自去查验,发现其中三个火油袋封口有刮痕,不是破损,是人为划开又重新封好的痕迹。
她用刀挑开封皮,倒出一点油,在指尖搓了搓。气味正常,但袋子内壁贴着一小片薄蜡纸,上面有模糊印记——是个歪斜的“X”。
这是标记。
她站起身,走向后勤账册存放处。翻到火油转运记录那一栏,签字人是副队长科尔。
“叫后勤官来。”她说。
后勤官很快赶到。艾琳问:“昨夜是谁负责火油入库?”
“是科尔副队长。”后勤官答,“他主动接手的,说最近人手紧,他顺路巡查边界,可以一并办了。”
艾琳没说话,只把账本翻到前几天的记录。科尔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夜间巡查名单上,时间都接近敌军异动前几个时辰。更关键的是,口令本显示,他曾私下告诉两名新兵当日暗语,理由是“帮他们熟悉流程”。
按规定,口令只能由值哨军官传达,且不得重复使用或外泄。
她合上本子,对亲卫说:“今晚设一道假命令——午夜调动主力至东谷设伏。只口头传达,不写文书。”
亲卫点头离开。
天黑后,她在岩台边缘布下暗哨,盯着北侧马厩方向。那里有一匹备鞍的快马,是预备应急联络用的。
子时刚过,一个人影从营房区溜出,低着头往马厩走。动作很轻,但脚步偏急。守在暗处的士兵认出是科尔。
他靠近马匹,伸手去解缰绳。
埋伏的亲卫立刻冲出,将他按在地上。搜身时,在他袖子里找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写着“东谷有变,速报”。
艾琳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那个带标记的火油袋。
“你说你去巡查边界。”她开口,“可那天晚上风沙大,地面留下的脚印,是从北营往回走的。你是去查敌人,还是送消息?”
科尔挣扎了一下,吼道:“我没有!这是陷害!我为这片土地打了三年仗,你们要杀我?”
艾琳不动声色:“火油袋上的标记是谁教你的?邻国军情处的人?还是你早就投了他们?”
“我不知道什么标记!”科尔喊,“那是意外刮破的!口令是我好心教新兵!马我也只是去看看有没有被风吹断缰绳!”
艾琳挥手,亲卫把口令本和转运记录摊开在他面前。
“你教的两个新兵,今天早上被派去西线挖陷阱。而敌军昨晚试探的方向,正是西线缺口。”她指着记录,“你每次‘巡查’的时间,都比其他人早半个时辰出发,晚一个时辰回来。这段时间,你去了哪里?”
科尔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艾琳又拿出那张纸条:“这字迹是你写的。笔锋转折的习惯,和你签领物资的笔迹一致。你说这不是你写的,那你怎么解释它会在你身上?”
科尔脸色变了。
艾琳蹲下来:“你以为换个名字、改个路线就能瞒住?我们死过太多人了。每一次失败,都有内鬼在背后递刀。”
她站起来,对周围士兵说:“押他去囚笼。”
科尔被拖走前突然大喊:“你们不信我没关系!但我没通敌!你们现在杀我,才是中了敌人的计!”
艾琳没回头。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营地。艾琳让人把所有能行动的士兵召集到主阵地前的空地。她站在高岩上,科尔被押上来,双手反绑。
她举起那个火油袋:“这是从敌军前线缴获的。封口有标记,说明敌人知道我们的补给路线。是谁给他们的?”
没人回答。
她又拿出口令本:“昨夜的暗语,按规定只有值哨军官知道。但有人私自泄露。是谁?”
她指向科尔:“是他。三次异常离岗,两次泄露口令,一次企图传递假情报出营。证据都在这里。”
科尔低头不语。
艾琳拔剑,一剑斩断他的肩带。金属扣落地发出清脆响声。
“你不配穿这身军服。”她说,“现在剥夺你的军籍。押入囚笼,战后交法庭审判。我不杀你,因为我要你活着看到——我们是怎么守住这里的。”
她转身面向全军:“我知道你们累了。我知道你们怕。但只要还有一个人站着,这片土地就不会丢。”
她举起战旗:“谁愿意跟我一起守?”
人群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老兵举起长矛:“我!”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武器。
声音从零星变成一片。
最后,万众齐吼:“同生共死!”
艾琳站在高处,看着下面挥舞的兵器和面孔。风吹起她的披风,旗角拍打在石台上。
她收剑入鞘,下令恢复巡逻秩序,加强夜间值守,特别盯住北侧通道。
太阳升到半空时,望哨再次敲鼓。三短一长。
艾琳立刻起身,抓起望远镜。
镜头里,远方地平线扬起新的尘烟。规模比之前大得多。
骑兵队列整齐,旗帜隐约可见。
她放下望远镜,右手慢慢移到剑柄上。
剑柄很凉。
她立刻下令:“封锁侧翼山道,所有人不得擅自出入营地。”
命令传下去后,她转身走进临时指挥点,一块突出的岩石平台。这里能看清整个战场和营区动向。她让亲卫调出过去三日的巡逻换岗记录和口令变更日志。
“再查一遍缴获物资清单。”她说,“特别是火油袋。”
半小时前反击结束时,队伍从敌军补给线末端收缴了一批火油。按理说这种物资应存于后方仓库,不该出现在前线。她亲自去查验,发现其中三个火油袋封口有刮痕,不是破损,是人为划开又重新封好的痕迹。
她用刀挑开封皮,倒出一点油,在指尖搓了搓。气味正常,但袋子内壁贴着一小片薄蜡纸,上面有模糊印记——是个歪斜的“X”。
这是标记。
她站起身,走向后勤账册存放处。翻到火油转运记录那一栏,签字人是副队长科尔。
“叫后勤官来。”她说。
后勤官很快赶到。艾琳问:“昨夜是谁负责火油入库?”
“是科尔副队长。”后勤官答,“他主动接手的,说最近人手紧,他顺路巡查边界,可以一并办了。”
艾琳没说话,只把账本翻到前几天的记录。科尔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夜间巡查名单上,时间都接近敌军异动前几个时辰。更关键的是,口令本显示,他曾私下告诉两名新兵当日暗语,理由是“帮他们熟悉流程”。
按规定,口令只能由值哨军官传达,且不得重复使用或外泄。
她合上本子,对亲卫说:“今晚设一道假命令——午夜调动主力至东谷设伏。只口头传达,不写文书。”
亲卫点头离开。
天黑后,她在岩台边缘布下暗哨,盯着北侧马厩方向。那里有一匹备鞍的快马,是预备应急联络用的。
子时刚过,一个人影从营房区溜出,低着头往马厩走。动作很轻,但脚步偏急。守在暗处的士兵认出是科尔。
他靠近马匹,伸手去解缰绳。
埋伏的亲卫立刻冲出,将他按在地上。搜身时,在他袖子里找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写着“东谷有变,速报”。
艾琳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那个带标记的火油袋。
“你说你去巡查边界。”她开口,“可那天晚上风沙大,地面留下的脚印,是从北营往回走的。你是去查敌人,还是送消息?”
科尔挣扎了一下,吼道:“我没有!这是陷害!我为这片土地打了三年仗,你们要杀我?”
艾琳不动声色:“火油袋上的标记是谁教你的?邻国军情处的人?还是你早就投了他们?”
“我不知道什么标记!”科尔喊,“那是意外刮破的!口令是我好心教新兵!马我也只是去看看有没有被风吹断缰绳!”
艾琳挥手,亲卫把口令本和转运记录摊开在他面前。
“你教的两个新兵,今天早上被派去西线挖陷阱。而敌军昨晚试探的方向,正是西线缺口。”她指着记录,“你每次‘巡查’的时间,都比其他人早半个时辰出发,晚一个时辰回来。这段时间,你去了哪里?”
科尔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艾琳又拿出那张纸条:“这字迹是你写的。笔锋转折的习惯,和你签领物资的笔迹一致。你说这不是你写的,那你怎么解释它会在你身上?”
科尔脸色变了。
艾琳蹲下来:“你以为换个名字、改个路线就能瞒住?我们死过太多人了。每一次失败,都有内鬼在背后递刀。”
她站起来,对周围士兵说:“押他去囚笼。”
科尔被拖走前突然大喊:“你们不信我没关系!但我没通敌!你们现在杀我,才是中了敌人的计!”
艾琳没回头。
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营地。艾琳让人把所有能行动的士兵召集到主阵地前的空地。她站在高岩上,科尔被押上来,双手反绑。
她举起那个火油袋:“这是从敌军前线缴获的。封口有标记,说明敌人知道我们的补给路线。是谁给他们的?”
没人回答。
她又拿出口令本:“昨夜的暗语,按规定只有值哨军官知道。但有人私自泄露。是谁?”
她指向科尔:“是他。三次异常离岗,两次泄露口令,一次企图传递假情报出营。证据都在这里。”
科尔低头不语。
艾琳拔剑,一剑斩断他的肩带。金属扣落地发出清脆响声。
“你不配穿这身军服。”她说,“现在剥夺你的军籍。押入囚笼,战后交法庭审判。我不杀你,因为我要你活着看到——我们是怎么守住这里的。”
她转身面向全军:“我知道你们累了。我知道你们怕。但只要还有一个人站着,这片土地就不会丢。”
她举起战旗:“谁愿意跟我一起守?”
人群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老兵举起长矛:“我!”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武器。
声音从零星变成一片。
最后,万众齐吼:“同生共死!”
艾琳站在高处,看着下面挥舞的兵器和面孔。风吹起她的披风,旗角拍打在石台上。
她收剑入鞘,下令恢复巡逻秩序,加强夜间值守,特别盯住北侧通道。
太阳升到半空时,望哨再次敲鼓。三短一长。
艾琳立刻起身,抓起望远镜。
镜头里,远方地平线扬起新的尘烟。规模比之前大得多。
骑兵队列整齐,旗帜隐约可见。
她放下望远镜,右手慢慢移到剑柄上。
剑柄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