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发布会前夜-《暴富的乌龙恋》

  文创园的夜静得只剩晚风刮过玻璃幕墙的“呼呼”声,唯独林薇他们的展览厅亮得像颗烧红的炭火——工业风的吊灯悬在头顶,暖黄的光洒下来,把墙上刚挂好的插画照得发亮,画框边缘的金属包边泛着淡金,像给老巷故事镶了层金边。展厅地面还留着没擦干净的灰尘印,是大家搬展架时踩出来的,歪歪扭扭的,像老巷青石板上的脚印。

  林薇站在半人高的铁梯子上,手里攥着根晾衣杆——临时用来调画框位置的,杆头缠了圈布,怕刮花画框。她踮着脚,裤脚蹭到梯子的锈迹,沾了块灰黑色的印子也没顾上擦,只眯着眼盯着墙上陈叔理发店的插画:“顾妍,帮我看看!这画框是不是还歪着?左边是不是比右边高半指?”

  顾妍正蹲在地上,耳机线缠得像团乱麻绕在手腕上,手里攥着录音笔,另一只手飞快点着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屏幕上的音频波形图跳得跟心跳似的。她头也没抬,嘴里叼着支没拆封的笔,说话含含糊糊:“没歪!你都调第八遍了!再调画框都要被你晃下来了!”话虽这么说,她还是抬头瞥了眼,又伸手比了个“一”的手势,“就高一点点,肉眼看不出来,苏爷爷又不是拿尺子量!”

  林薇还是不放心,又踮着脚晃了晃画框——实木画框不轻,晃的时候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像陈叔理发店门楣上的老铜铃。她扶着梯子的手攥得发白,指节都捏出了红印,直到确认画框真的平了,才松了口气,慢慢往下爬,爬到底时没踩稳,晃了一下,江屿赶紧伸手扶住她的腰,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衬衫传过来,稳得像老巷的青石板。

  “小心点,梯子腿有点晃。”江屿的声音带着点轻喘,他刚帮周浩搬完最后一组展架,T恤后背湿了大半,汗渍洇成了深色的印子,领口卷到肩膀,露出的锁骨上沾着点灰尘。他伸手帮林薇拍掉裤脚上的锈迹,指尖蹭过她的裤腿,动作轻得像怕碰疼她:“画都挂得差不多了,歇会儿喝口水。”

  林薇接过他递来的矿泉水,瓶身凝着层水珠,凉得她指尖一颤。她仰头喝了口,水流过喉咙,才压下刚才爬梯子时的心慌。转头看向展厅——二十多幅插画沿着墙面排开,像条蜿蜒的老巷:从最左边的陈叔理发店开始,暖棕色的水彩里飘着理发推子的“嗡嗡”声;中间是苏掌柜的药柜,银秤星的高光在灯光下闪着细弱的光;最右边是许老师的旧书店,淡蓝色的水彩晕得像旧书里的雾,连画里的藤椅都透着软和。每幅画下方都钉着块小木牌,刻着店铺名字,木牌旁贴着二维码,是小王用桃木刻的边框,上面还雕了片小小的槐树叶。

  “五金店这段还是有杂音!”顾妍突然摘下耳机,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原本整齐的马尾辫散了几缕碎发贴在脸颊上,沾着点汗。她把录音笔往地上一放,笔滚了两圈撞到展架腿才停下:“刚才听着好好的,怎么一连接展厅音响就有‘滋滋’声,跟老杨五金店的铁钳蹭铁锈似的,抠都抠不掉!”

  她盘腿坐在地上,重新戴上耳机,手指在键盘上“咔嗒咔嗒”敲得飞快,时不时停下来皱着眉听,嘴里还碎碎念:“再降噪一次...不行,人声都快磨没了...加点老巷的背景音盖一下?就用张师傅的铜铃声,刚好能和五金店的铁声搭...对!就这么办!”说着,她眼睛一亮,嘴角瞬间翘了起来,连刚才的烦躁都忘了,耳机线晃来晃去,差点勾到旁边的展架螺丝。

  “哎哟喂!累死我了!”

  展厅的门被猛地推开,周浩抱着个半人高的纸箱冲进来,纸箱上印着“加急印刷·小心轻放”的红字,边角被他抱得发皱,还沾着点印刷厂的油墨渍。他一进门就直喘粗气,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纸箱上,晕开小小的墨点。他把纸箱往地上一放,“咚”的一声闷响,震得旁边顾妍的耳机都掉了:“印刷厂刚印好的!还热乎着呢!我骑电动车赶回来的,风刮得我脸都僵了,差点把宣传册吹飞!”

  林薇赶紧走过去,蹲下来帮他拆纸箱——胶带粘得死紧,她指甲抠得发白才撕开个口,一股新鲜的油墨香瞬间飘出来,混着点槐树叶的淡香——是李萌特意在每本宣传册里夹了片干槐叶,说“要让拿到的人先闻到老巷的味道”。她抽出一本,封面是她画的老巷全景:青石板路蜿蜒着,陈叔的铜铃、陈伯的糖水铺、阿婆的豆浆店都在上面,连风里飘的槐树叶都画得清清楚楚,用的是许老师书里的隶书题的“老巷留声”四个字,烫了层淡金,摸上去有点凸凸的质感。

  翻开内页,第一页就是陈叔的理发店,插画旁配着他说的“剪过三十年街坊的青春”,字里行间还留着点排版时的小细节——周浩特意把字体调得偏圆,像陈叔温和的脾气;苏掌柜那页的文字旁,画了个小小的银秤星图标,是小王刻的模板;许老师的书店那页,留白留得特别多,像旧书里的空白页,等着人写自己的故事。

  “这...这也太好看了吧。”林薇的声音有点发颤,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页,油墨还带着点温度,是印刷厂刚烘干的热乎劲。她抬头看向忙碌的大家:顾妍还在跟音频较劲,嘴里哼着老周教的染坊小调;周浩正揉着腰,龇牙咧嘴地抱怨“搬箱子闪了腰”;小王蹲在展架旁,正把迷你铜铃摆件往画框下的小木台上摆,摆件上的“留声”二字刻得歪歪扭扭,却是他熬了三个晚上刻的;李萌则在给每本宣传册盖印章——是个铜制的小印章,刻着“老巷印记”,盖在扉页的槐树叶旁,红得像老巷的灯笼。

  “大家都辛苦了。”林薇把宣传册抱在怀里,眼眶有点发热,水汽蒙得画里的老巷都模糊了。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等明天发布会结束,我请大家吃大餐!想吃什么随便点!”

  “必须是火锅!”顾妍瞬间从电脑后探出头,眼睛亮得像铜铃,耳机还挂在脖子上,线晃来晃去,“要那种带牛油锅的!毛肚、鸭肠、黄喉都得双份!还要最贵的肥牛卷!”

  “我要加三份虾滑!”小王举着迷你铜铃喊道,手里的摆件差点掉在地上,“上次吃火锅你就不让我多吃,这次必须管够!”

  李萌也跟着凑热闹,手里的印章盖得更快了:“我要喝酸梅汤!冰的!加双倍糖!还要吃红糖糍粑,外酥里糯的那种!”

  林薇被他们逗笑了,眼眶里的水汽也散了,她假装皱着眉,却藏不住嘴角的笑:“行!都满足你们!毛肚虾滑酸梅汤,管够!把我吃穷了都没问题!”

  江屿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吵吵闹闹的样子,眼里满是温柔。他走到林薇身边,递过来一张纸巾,帮她擦掉嘴角沾到的油墨——是刚才翻宣传册时蹭的,淡黑色的小印子,像块小小的胎记:“别光顾着说,你自己也得多吃点,这两个月熬得都瘦了。”

  林薇接过纸巾,擦了擦嘴角,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她走到展厅中央,抬头看着头顶的吊灯,暖黄的光洒在每幅插画上,洒在大家忙碌的身影上,洒在刚拆封的宣传册上。明天,这里会来媒体,会来同行,更会来那些故事的主人公——苏掌柜会看到他的银秤星,陈叔会听到自己的推子声,许老师会摸到像古籍一样的宣传册,还有冯老板、老郑师傅,他们都会来,看自己的店铺、自己的故事,被好好地留在这展厅里。

  顾妍突然欢呼一声:“成了!杂音盖掉了!你听!”她点开音频,老杨五金店的铁钳声混着张师傅的铜铃声,从展厅音响里飘出来,清晰又温暖,像老巷的街坊在聊天。

  周浩也笑了,把宣传册一本本码在接待台上,摆得整整齐齐:“明天嘉宾来了,一人一本,保证让他们拿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

  小王把最后一个迷你摆件摆好,拍了拍手,满手的木屑也没顾上擦:“完美!明天苏爷爷看到这小铜铃,肯定夸我手巧!”

  林薇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所有的熬夜、焦虑、碰壁都值了。这展厅里的每一幅画、每一段音频、每一本宣传册,都不是冰冷的展品,是他们用真心攒起来的老巷记忆,是团队拧成一股绳的温暖,是她从当初那个怕失败的小姑娘,长成能扛事的“薇姐”的见证。

  晚风从玻璃幕墙吹进来,带着点凉意,却吹不散展厅里的暖。大家围坐在地上,分享着最后一瓶矿泉水,聊着明天的期待,笑声混着音响里的铜铃声,飘在亮堂堂的展厅里,像老巷的夜晚,踏实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