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像条疲惫的巨蟒,在大平原上缓慢地扭动着身躯,铁轨接缝处的撞击声“哐当、哐当”地敲打着耳膜,把车厢里的空气震得微微发颤。窗外的白杨树一排排向后倒去,叶子在风里翻出银亮的背面,像无数只手在向她告别。
小丽把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玻璃上的划痕在她眼前织成一张模糊的网,网住了远处正在冒烟的砖窑,也网住了她攥在手心的那张皱巴巴的站台票。
帆布包被她紧紧抱在胸前,粗粝的帆布磨着锁骨,带来一种踏实的痛感。包里的几件旧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却还是挡不住那本《资本论》硌人的棱角——硬壳精装的封面早已失去光泽,烫金的书名被岁月啃得斑驳,露出底下灰扑扑的纸板,像块饱经风霜的骨头。她能想象到扉页上李国庆的赠言,那行“赠小丽同志,愿真理之光永存”的字迹,此刻正被油污浸透得发涨,1990年的墨水在纸页里洇开,像朵丑陋的黑花。
车厢里的气味浓稠得化不开。汗味从邻座大叔的胳肢窝钻出来,混着对面姑娘怀里婴儿吐奶的酸馊气,还有斜后方老头抽的劣质烟卷味,呛得人喉咙发紧。最奇怪的是股咸鱼腥气,不知是从哪个蛇皮袋里飘出来的,带着海的咸涩,提醒着她此行的方向——南方,那个传说中遍地黄金,也遍地风浪的地方。
身边穿涤卡工装的汉子总在动,袖口磨得发亮的地方露出灰白的棉絮。他膝盖上摊着的《深圳特区报》被手指捻得卷了边,“股票认购指南”几个字被他粗粝的指腹磨得起了毛,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些铅字搓成真正的钞票。“姑娘也去深圳?”他突然开口,一嘴黄牙龇出来,带着韭菜盒子的味道,“听说那边的钱好赚,就是规矩多。”
小丽没接话,只是把帆布包抱得更紧了。包里除了《资本论》,还有三本英文原版小说,是她在地下书市用半袋大米换来的。封面印着弗洛伊德和卡夫卡的名字,这些在当时还见不得光的文字,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旧衣服底下,像几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查票!行李打开!” 列车员的吼声像块生锈的铁皮砸进车厢,惊得婴儿突然哭起来。两个穿蓝制服的男人挤开过道上的行李,铜纽扣在昏暗的光里闪着冷光,目光像鹰隼般扫过行李架,连座位底下塞着的网袋都没放过。
小丽的心跳突然卡在喉咙口,手心的汗把帆布包的带子洇湿了一片。她下意识地蜷起腿,把包往座位深处藏,眼睛却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移动——看他们粗暴地扯开一个民工的蛇皮袋,倒出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用旧报纸裹着的搪瓷缸,缸沿还沾着干掉的咸菜渣。有个戴眼镜的学生被翻出几本诗集,红着脸解释那是自己写的,却还是被翻来覆去地检查,书页哗啦啦响,像受惊的鸟。
“你,包里什么东西?” 年轻的列车员停在她面前,制服领口别着的钢笔尖闪着寒光,下巴朝她怀里的包点了点。
“几件衣服,还有书。” 小丽的声音尽量放平,却还是听得出尾音在发颤。她能感觉到身边汉子的目光突然投过来,带着好奇,也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书?” 年长的列车员往前凑了凑,眼角的皱纹里积着疲惫,眼神却锐利得像把刀,“什么书?打开看看。” 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嵌着黑泥,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干力气活的。
小丽的指尖在拉链上顿了顿。她想起去年邻居家的小子,就因为包里揣了本萨特,被拉去问话,回来时眼神都直了。可她不能让他们看到那些英文书,更不能让他们看到扉页上李国庆的名字——那个早已因走私入狱的男人,他的赠言此刻比任何禁书都危险。
就在这时,一股霸道的香气猛地撞进鼻腔!是斜对面穿花衬衫的小贩,正撕开“华丰三鲜伊面”的塑料包装,“刺啦”一声脆响,在嘈杂的车厢里格外清晰。他把面饼倒进桶里,滚烫的开水“哗啦”一声浇下去,腾起的白汽瞬间模糊了他的脸。
小丽的目光被那桶泡面牢牢吸住了。面饼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变得胖乎乎、软乎乎的,酱料包的红油像条小金蛇,在水里缓缓游动,把整桶面都染得诱人。浓烈的味精香味混着油炸面饼的焦香,强势地压过了车厢里所有的气味,直往人胃里钻。她的肚子突然“咕噜”叫了一声,空了大半天的胃袋像只饿极的小兽,开始疯狂地搅动。
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劈进脑海。
小丽猛地拉开帆布包拉链,手指准确地抓住那本《资本论》的书脊,抽出来时带起一阵风,把英文书的书页吹得轻轻颤动。在两个列车员错愕的目光中,她双手按住书脊,用膝盖顶住书底,猛地发力——“刺啦!” 坚硬的装订线被生生扯断,封面带着几页扉页被撕了下来,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像剥开了一层硬壳。
她把撕下的封面和扉页迅速揉成一团,纸团里还裹着李国庆那行刺眼的赠言。年轻的列车员刚要开口呵斥,就见她拿起那桶还在冒热气的泡面,把纸团稳稳地垫在了桶底。滚烫的塑料桶瞬间在纸团上烫出个浅浅的印子,红油顺着纸的纹路迅速洇开,把“Karl Marx”的名字泡得发胀,1990年的墨水在酱色的汤渍里晕成一片模糊的阴影。
“好了。” 小丽把泡面桶放在小桌板上,纸团恰好隔绝了桶底的高温,也隔绝了所有可能的麻烦。她抬起头,迎上两个列车员惊疑不定的目光,脸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平静得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书皮垫碗,废物利用。”
她拿起桶里的塑料叉,叉尖挑着根面条,在蒸汽里轻轻晃动。面条上还挂着点红油,在光里闪着亮。“知识嘛,” 她把面条送进嘴里,故意发出轻微的“吸溜”声,热辣的汤汁烫得舌尖发麻,却也让她的声音更添了几分笃定,“总得先吃饱了,才有力气搞经济,对不对?”
车厢里突然静了下来,只有婴儿的哭声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下火车“哐当哐当”的行驶声,和她咀嚼面条的声音。穿涤卡工装的汉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只是把报纸往腿上按了按。那个戴眼镜的学生偷偷抬起头,看了看她,又迅速低下头,嘴角却悄悄往上翘了翘。
年长的列车员盯着那桶泡面底下的纸团,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他的目光在小丽平静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扫过她怀里半开的帆布包,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朝年轻的列车员挥了挥手,转身挤向过道深处。“下一个!” 他的声音比刚才低了些,像是被那股泡面的香味噎了一下。
小丽低下头,用塑料叉卷起一大团面条塞进嘴里。面条很烫,带着浓重的人造鲜味和味精的刺痛感,滑过喉咙时留下一道灼热的痕迹,落进空荡荡的胃里,撑起一种粗粝而实在的饱足。她能感觉到那本没了封面的《资本论》还在包里,剩下的纸页硌着肋骨,像块没被消化的石头。
窗外的电线杆开始变得密集,远处的砖窑被高楼取代,铁轨的坡度也渐渐变得明显——火车正在爬坡,朝着南方,朝着那个以速度和效率为神只的崭新海岸。小丽把最后一点面汤喝下去,热流从胃里蔓延到四肢,让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些。
她拿起那团被油污浸透的纸,悄悄塞进过道的垃圾桶里。纸团上,“资本”二字早已模糊不清,只剩几点暗红的油星,在昏暗的光里闪烁,像谁不小心滴落在历史褶皱里的血。火车依旧“哐当哐当”地向前行驶,载着满车厢的渴望与不安,驶向那个正在吞噬一切,也孕育一切的巨大旋涡。而她知道,从撕开书皮的那一刻起,有些东西已经永远留在了身后,有些东西,则刚刚开始。
小丽把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玻璃上的划痕在她眼前织成一张模糊的网,网住了远处正在冒烟的砖窑,也网住了她攥在手心的那张皱巴巴的站台票。
帆布包被她紧紧抱在胸前,粗粝的帆布磨着锁骨,带来一种踏实的痛感。包里的几件旧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却还是挡不住那本《资本论》硌人的棱角——硬壳精装的封面早已失去光泽,烫金的书名被岁月啃得斑驳,露出底下灰扑扑的纸板,像块饱经风霜的骨头。她能想象到扉页上李国庆的赠言,那行“赠小丽同志,愿真理之光永存”的字迹,此刻正被油污浸透得发涨,1990年的墨水在纸页里洇开,像朵丑陋的黑花。
车厢里的气味浓稠得化不开。汗味从邻座大叔的胳肢窝钻出来,混着对面姑娘怀里婴儿吐奶的酸馊气,还有斜后方老头抽的劣质烟卷味,呛得人喉咙发紧。最奇怪的是股咸鱼腥气,不知是从哪个蛇皮袋里飘出来的,带着海的咸涩,提醒着她此行的方向——南方,那个传说中遍地黄金,也遍地风浪的地方。
身边穿涤卡工装的汉子总在动,袖口磨得发亮的地方露出灰白的棉絮。他膝盖上摊着的《深圳特区报》被手指捻得卷了边,“股票认购指南”几个字被他粗粝的指腹磨得起了毛,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些铅字搓成真正的钞票。“姑娘也去深圳?”他突然开口,一嘴黄牙龇出来,带着韭菜盒子的味道,“听说那边的钱好赚,就是规矩多。”
小丽没接话,只是把帆布包抱得更紧了。包里除了《资本论》,还有三本英文原版小说,是她在地下书市用半袋大米换来的。封面印着弗洛伊德和卡夫卡的名字,这些在当时还见不得光的文字,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旧衣服底下,像几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查票!行李打开!” 列车员的吼声像块生锈的铁皮砸进车厢,惊得婴儿突然哭起来。两个穿蓝制服的男人挤开过道上的行李,铜纽扣在昏暗的光里闪着冷光,目光像鹰隼般扫过行李架,连座位底下塞着的网袋都没放过。
小丽的心跳突然卡在喉咙口,手心的汗把帆布包的带子洇湿了一片。她下意识地蜷起腿,把包往座位深处藏,眼睛却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移动——看他们粗暴地扯开一个民工的蛇皮袋,倒出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用旧报纸裹着的搪瓷缸,缸沿还沾着干掉的咸菜渣。有个戴眼镜的学生被翻出几本诗集,红着脸解释那是自己写的,却还是被翻来覆去地检查,书页哗啦啦响,像受惊的鸟。
“你,包里什么东西?” 年轻的列车员停在她面前,制服领口别着的钢笔尖闪着寒光,下巴朝她怀里的包点了点。
“几件衣服,还有书。” 小丽的声音尽量放平,却还是听得出尾音在发颤。她能感觉到身边汉子的目光突然投过来,带着好奇,也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书?” 年长的列车员往前凑了凑,眼角的皱纹里积着疲惫,眼神却锐利得像把刀,“什么书?打开看看。” 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嵌着黑泥,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干力气活的。
小丽的指尖在拉链上顿了顿。她想起去年邻居家的小子,就因为包里揣了本萨特,被拉去问话,回来时眼神都直了。可她不能让他们看到那些英文书,更不能让他们看到扉页上李国庆的名字——那个早已因走私入狱的男人,他的赠言此刻比任何禁书都危险。
就在这时,一股霸道的香气猛地撞进鼻腔!是斜对面穿花衬衫的小贩,正撕开“华丰三鲜伊面”的塑料包装,“刺啦”一声脆响,在嘈杂的车厢里格外清晰。他把面饼倒进桶里,滚烫的开水“哗啦”一声浇下去,腾起的白汽瞬间模糊了他的脸。
小丽的目光被那桶泡面牢牢吸住了。面饼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变得胖乎乎、软乎乎的,酱料包的红油像条小金蛇,在水里缓缓游动,把整桶面都染得诱人。浓烈的味精香味混着油炸面饼的焦香,强势地压过了车厢里所有的气味,直往人胃里钻。她的肚子突然“咕噜”叫了一声,空了大半天的胃袋像只饿极的小兽,开始疯狂地搅动。
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劈进脑海。
小丽猛地拉开帆布包拉链,手指准确地抓住那本《资本论》的书脊,抽出来时带起一阵风,把英文书的书页吹得轻轻颤动。在两个列车员错愕的目光中,她双手按住书脊,用膝盖顶住书底,猛地发力——“刺啦!” 坚硬的装订线被生生扯断,封面带着几页扉页被撕了下来,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像剥开了一层硬壳。
她把撕下的封面和扉页迅速揉成一团,纸团里还裹着李国庆那行刺眼的赠言。年轻的列车员刚要开口呵斥,就见她拿起那桶还在冒热气的泡面,把纸团稳稳地垫在了桶底。滚烫的塑料桶瞬间在纸团上烫出个浅浅的印子,红油顺着纸的纹路迅速洇开,把“Karl Marx”的名字泡得发胀,1990年的墨水在酱色的汤渍里晕成一片模糊的阴影。
“好了。” 小丽把泡面桶放在小桌板上,纸团恰好隔绝了桶底的高温,也隔绝了所有可能的麻烦。她抬起头,迎上两个列车员惊疑不定的目光,脸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平静得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书皮垫碗,废物利用。”
她拿起桶里的塑料叉,叉尖挑着根面条,在蒸汽里轻轻晃动。面条上还挂着点红油,在光里闪着亮。“知识嘛,” 她把面条送进嘴里,故意发出轻微的“吸溜”声,热辣的汤汁烫得舌尖发麻,却也让她的声音更添了几分笃定,“总得先吃饱了,才有力气搞经济,对不对?”
车厢里突然静了下来,只有婴儿的哭声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下火车“哐当哐当”的行驶声,和她咀嚼面条的声音。穿涤卡工装的汉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只是把报纸往腿上按了按。那个戴眼镜的学生偷偷抬起头,看了看她,又迅速低下头,嘴角却悄悄往上翘了翘。
年长的列车员盯着那桶泡面底下的纸团,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他的目光在小丽平静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又扫过她怀里半开的帆布包,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朝年轻的列车员挥了挥手,转身挤向过道深处。“下一个!” 他的声音比刚才低了些,像是被那股泡面的香味噎了一下。
小丽低下头,用塑料叉卷起一大团面条塞进嘴里。面条很烫,带着浓重的人造鲜味和味精的刺痛感,滑过喉咙时留下一道灼热的痕迹,落进空荡荡的胃里,撑起一种粗粝而实在的饱足。她能感觉到那本没了封面的《资本论》还在包里,剩下的纸页硌着肋骨,像块没被消化的石头。
窗外的电线杆开始变得密集,远处的砖窑被高楼取代,铁轨的坡度也渐渐变得明显——火车正在爬坡,朝着南方,朝着那个以速度和效率为神只的崭新海岸。小丽把最后一点面汤喝下去,热流从胃里蔓延到四肢,让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些。
她拿起那团被油污浸透的纸,悄悄塞进过道的垃圾桶里。纸团上,“资本”二字早已模糊不清,只剩几点暗红的油星,在昏暗的光里闪烁,像谁不小心滴落在历史褶皱里的血。火车依旧“哐当哐当”地向前行驶,载着满车厢的渴望与不安,驶向那个正在吞噬一切,也孕育一切的巨大旋涡。而她知道,从撕开书皮的那一刻起,有些东西已经永远留在了身后,有些东西,则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