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明智之一《知微》43 郗超-《智囊里的管理学》

  郗超:聪明要讲底线,没原则的‘机灵’早晚害自己

  司空郗愔(字方回)当时掌管北府兵权,桓温(宣武公)特别忌惮他手握重兵。有一次,郗愔写了封信给桓温,想表达合作的意愿。他儿子郗超(字嘉宾)正好在路上听说了这事,赶紧跑去把信拿过来一看,里面写着“打算和您一起辅佐王室,修复先帝的陵墓”——全是要跟桓温共掌大权的话。

  郗超看完,当场把信撕得粉碎,回家后重新替老爹写了一封信,信里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扛不动朝中的事,想求个清闲的地方养老。桓温收到新信,高兴坏了,立马把郗愔调任会稽太守,彻底解除了他的兵权,也没再猜忌他。

  冯梦龙点评:郗超帮桓温不算忠臣孝子,但给老爹避祸的招是真绝!

  说起来,郗超一直跟桓温站一队,甚至帮桓温谋划过不轨的事,从臣子道义、儿子本分来说,都不算合格。但单说帮老爹避祸这事儿,他的脑子是真清醒——知道老爹那封信会戳中桓温的忌讳,直接改信让老爹“自请退休”,既保住了老爹的命,也没让桓温起杀心,这操作够聪明。

  后来郗超病重快死的时候,把一箱子文件封好,跟家人说:“我爹要是因为我死了过度伤心,就把这箱子给他看。”郗愔后来果然哭得停不下来,家人赶紧把箱子打开,里面全是郗超跟桓温商量谋逆的书信。郗愔一看,气得骂道:“这小子死得太晚了!”立马就不伤心了。

  人死了还能用“暴露自己的黑料”来止住老爹的悲痛,这心思也够细的。但话又说回来,从做臣子、做儿子的本分来讲,宁可像郗愔那样“有点傻气”守着道义,也别学郗超这种“太聪明”却没了底线。

  郗超的“智”,是没底线的“投机取巧”——帮老爹避祸是对的,但帮桓温谋逆就是错的;用黑料止父痛是巧思,但本质是用自己的不义掩盖孝心。反观郗愔,虽然不懂“藏锋芒”,但守住了“辅佐王室”的本分,至少没丢了做人的底线。

  生活里别为了“省事”“避祸”就耍小聪明、突破原则;职场上也别为了“站队”“上位”就帮着做违规的事。再聪明的手段,要是没了底线,最后只会像郗超那样,就算一时得利,也落不下好名声,甚至连累家人。

  【管理智慧】

  一、郗超的“避坑式改信”:不是瞎改,是摸准“对手的忌讳”

  郗超能救爹,核心不是“会写字”,是看透了桓温的“死穴”——桓温怕的是郗愔“握兵权 有野心(哪怕是忠君的野心)”,所以必须让郗愔“示弱、放权”。原信说“共奖王室”,等于“我还要用兵权做事”,撞在桓温的枪口上;改信说“老病求养老”,等于“我主动交权,不威胁你”,刚好挠到桓温的痒处。

  这就像现在职场里,领导想跟大老板提“激进方案”,下属知道大老板怕风险,偷偷把方案改成“保守版”;商业里,合伙人想跟对手硬刚,有人知道打不过,把“硬刚”改成“示弱合作”——本质都是“摸准对方忌讳,避开雷区”。

  当代案例1:职场“下属改报告救领导”,摸准大老板忌讳,避开被骂坑

  公司的销售经理老王,业绩下滑后想给cEo写报告,原计划写“裁掉3个老员工,节省成本补业绩”——他觉得“老员工效率低,裁了省事”,却忘了cEo最看重“老员工情谊”,去年有人提裁员,直接被cEo骂“没良心”。

  老王的下属小李听说后,赶紧拦住他:“经理,这么写肯定挨骂!不如改成‘给老员工做针对性销售培训,帮他们提升业绩;要是实在跟不上,就转岗到后勤岗,既不浪费人,又能省出销售岗招新人’。”老王半信半疑改了报告,cEo果然没骂,还夸他“考虑周全,不丢老员工情分”。

  小李这波操作,跟郗超改信一模一样:知道对手(cEo\/桓温)的忌讳,把“踩雷内容”换成“安全选项”,既解决了问题(提方案\/表态度),又没得罪人,帮上级稳稳避坑。

  当代案例2:商业“副总改方案救公司”,摸准对手实力,避开价格战坑

  老周开了家家电外贸公司,竞品突然搞“低价促销”,比老周的定价低10%。老周气上头,想写方案“跟价,比对方再低5%,抢回客户”,却没算过账——自家成本比对手高,跟价三个月就得亏光。

  副总老张赶紧拦着:“跟价是自杀!不如改成‘主打“三年免费维修”,把低价战变成服务战’——对手没售后团队,咱们刚好能突出优势。”老周一开始不同意,老张把成本表拍在桌上:“跟价到第三个月,公司账户就剩5万了,到时候想转型都没机会。”

  老周这才醒过来,按老张的方案执行。结果竞品因为低价没利润,撑了两个月就停了促销;老周的公司反而因为“售后好”,多了不少长期客户——老张这就是“郗超式避坑”:知道“硬刚会翻车”,改成“示弱 差异化”,既没得罪对手,又保住了公司。

  二、郗超的“死后止哀术”:用“愤怒”转移“悲伤”,狠得有点绝

  郗超后来病重快死时,做了件更绝的事:把一箱子跟桓温谋划谋反的文稿封好,跟家人说“我爹要是为我哭得太伤心,就把这箱子给他看”。

  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哭得撕心裂肺,饭都吃不下。家人赶紧把箱子拿出来,郗愔打开一看,全是儿子跟桓温合谋“反朝廷”的证据,当场气炸了,骂道:“这逆子!死得太晚了!”哭也不哭了,气也气饱了,悲伤居然就这么止住了。

  郗超这招够狠——他知道爹的悲伤太重,靠劝没用,只能用“愤怒”这种更强烈的情绪,把“悲伤”冲掉。虽然手段有点极端,但确实管用,也算是种“另类的孝顺”,只是这“孝顺”里,藏着太多跟桓温勾结的黑料。

  当代案例:用“未竟的事”转移悲伤,温和版“郗超止哀”

  李阿姨的儿子小宇,去年查出癌症晚期,去世前留了个盒子给李阿姨,说“妈,要是你太想我,就打开看看”。李阿姨一开始不敢碰,后来天天以泪洗面,一个月瘦了15斤,连门都不出。

  女儿没办法,把盒子打开——里面是小宇的日记,写着“之前跟朋友合伙开网店,被骗了3万块,一直没敢跟妈说,现在网店还在,妈要是有空,帮我把店转出去,把钱拿回来”。

  李阿姨一看就急了,顾不上哭,天天研究怎么转网店,还找那个骗钱的朋友理论,最后不仅把网店转了2万块,还让朋友还了1万。忙了两个多月,李阿姨的情绪慢慢好了,还跟女儿说“小宇的事没办完,我得好好活着,帮他了了心愿”。

  虽然小宇没像郗超那样用“愤怒”,但本质一样:用“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把“过度悲伤”转移成“行动力”,让家人从痛苦里走出来——这算是“温和版郗超止哀术”,少了点狠劲,多了点温情。

  三、评注扎心真相:聪明没底线,再牛也白搭

  评注里冯梦龙说“超党于桓,非肖子也”“人臣之义,则宁为愔之愚,勿为超之智”,意思是:郗超跟桓温勾结,不是个好儿子;从臣子的道义来讲,宁愿像郗愔那样“忠君但傻点”,也别像郗超那样“聪明却不忠”。

  郗超的问题,不是“不聪明”,是“聪明用错了地方”——他帮爹避坑是对的,但帮桓温谋反是错的;他帮爹止哀是对的,但用“谋反黑料”是错的。就像现在有人“帮领导避坑,却靠做假数据;帮公司省钱,却靠偷漏税”——聪明是聪明,可没了底线,早晚要翻车。

  反例:聪明没底线,最后坑了自己

  前几年有个财务总监老吴,帮老板“避税”:用“阴阳合同”做假账,一年帮公司省了200万税,老板特别器重他。结果后来税务稽查,查出假账,老吴作为直接负责人,不仅被开除,还被判了3年缓刑,罚款50万。

  老吴就是“郗超式没底线”:帮老板避坑是对的,但用“违法手段”就错了。最后老板花了钱把公司保住了,老吴却把自己坑进了局子——这就是“聪明没底线”的下场:一时能躲坑,早晚要栽大的。

  四、核心启示:聪明要带“刹车”,底线不能丢

  郗超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聪明是好事,但得有底线,不然再牛的“避坑术”,也会变成“引祸术”。

  1.摸准对方忌讳避坑,但别碰“道义红线”

  像小李改报告、老张改方案,都是“避坑不碰红线”;但郗超帮桓温谋反、老吴做假账,就是“为了避坑丢了底线”——前者能长久,后者早晚翻。

  2.用手段解决问题,但别伤害别人

  郗超用“谋反黑料”止爹的哀,虽然管用,却让爹一辈子记恨他;小宇用“转网店”帮妈止哀,既没伤害谁,还帮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手段温和点,效果反而更长久。

  3.家人\/朋友要护,但别护着做坏事

  郗超护爹是对的,但护着自己跟桓温谋反,就是“护错了”;要是你朋友想“靠骗钱翻身”,你帮他想“正经赚钱的办法”才是真护,帮他骗钱就是“害他”。

  简单说,郗超的“聪明”像把没柄的刀,能切菜也能割手;咱们要学的,是“带柄的聪明”——既能帮自己、帮别人避坑,又不碰底线,这样才不会像郗超那样,留下“不忠”的争议,甚至引火烧身。

  【原文】郗超

  郗司空愔,字方回在北府,桓宣武温忌其握兵。郗遣笺诣桓,子嘉宾超出行于道上,闻之,急取笺视,“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乃寸寸毁裂,归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桓得笺大喜,即转郗公为会稽太守。

  评:超党于桓,非肖子也,然为父画免祸之策,不可谓非智。后超病将死,缄一箧文书,属其家人:“父若哀痛,以此呈之。”父后哭超过哀,乃发箧睹稿,皆与桓谋逆语,怒曰:“死晚矣!”遂止。夫身死而犹能以术止父之哀,是亦智也。然人臣之义,则宁为愔之愚,勿为超之智。